<p class="ql-block"> 如果说一个人一辈子的精力全部用于学习,那么到底会有多么大、多么广泛的涉猎和成就呢?世上到底有没有那种所谓“学究天人”的人呢?我想傅山先生就是。傅山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浊翁、观化等别名,汉族,山西太原人。作为一个山西人,以前只是听说过傅山,只知道他是一位书法大家,曾在晋祠见过他题写的“难老泉”牌匾,其他知之甚少。此次参观傅山专题展,提前做了一些攻略,才初识傅山,他不仅是一位书法家,还是一位著名思想家,文学家、诗人、医学家,他博淹经子,涉猎三教,勘校典籍,摹勒金石、诗文啸傲,染翰书画,悬壶行医,武功卓绝,著述甚丰,昂霄耸壑,成就卓绝,茹古涵今,在哲学、医学、内丹、儒学、佛学、诗歌、书法、绘画、金石、武术、考据等方面无所不通,被时人士林尊仰的一代宗师,是明末清初学术界的一座高峰。周日,通过参观博物馆举办的“我为青山主-傅山专题展”展览,追随傅山的人生足迹,领略傅山在许多领域的巨大成就,感受傅山高远的精神世界,经历了一次传承傅山文化之学,弘扬傅山精神之道的文化洗礼,收获满满,感悟多多,撰此小文。</p> <p class="ql-block"> 翻过傅山的辉煌的一页,留给世人的还有先生那疮痍和疾苦,他曾悲痛地呼喊:“世界疮痍久,呻吟感兴偏”。傅山关心的是世间疮痍,民间疾苦。他愤激于自己作为一个文人的无能和无用:“男儿生无权,简阅深低头,文章费精神,仅与刺绣侔。”尽管如此,“不喜为诗人,呻吟实由虞”,傅山主张“生于气节”,强调文人应以气节名世,以是否有利于国家和民族利益为衡量标准。或许正是因为这份深入骨髓的自省,才使得在他明末清初的惊天巨变中看清了自己。然而,对于这个世间疮痍的傅山,其自身更为悲悯、更为凄惨,也正是为此,更彰显了先生的无私的人品和高尚的人格。</p> <p class="ql-block"> 展览分为“翰墨江湖我自狂——傅山书法及绘画艺术”、“无为天地一浊翁——傅山思想及学术成就”、“今朝犹是醉霜红——傅山思想的总结与传承”三个单元,从生平、文学、思想、史学、医学等不同维度解读和展示傅山,力图还原一个真实立体的傅山形象,还原一位真实的大师、一座真正的文化高峰。</p><p class="ql-block"> 第一单元是:翰墨江湖我自狂,主要介绍傅山的书法及绘画艺术。</p> <p class="ql-block"> 傅山是一位既有艺术实践又有独特书法美学理论贡献的书法大师。他出生于书法世家,在八、九岁时即临钟繇(元常),继而学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二十岁左右,已『于先世所传晋唐楷书无所不临』。他喜以篆隶笔法作字,真草宗颜真卿,参以钟、王意趣,倡正拙,贬巧媚,对赵字别有见地。他曾摹赵子昂、董其昌诗墨,爱其『圆转流丽,稍临之,遂乱真矣,既乃愧之』。后来他一反当时专以婉媚取胜的董、赵书体之遗风,摆脱了明末清初盛行一时的董香光馆阁体之影响。</p> <p class="ql-block"> 傅山的书法真、草、篆、隶、行诸体,无一不能,无所不精。他喜爱颜真卿雍容大方的书体,更敬重他大义凜然的气节。傅山的楷书宗法魏晋,尤以颜体笔意为主。</p><p class="ql-block"> 傅山小楷《心经》线装书</p> <p class="ql-block">傅山小楷墨迹册</p> <p class="ql-block"> 楷书不知篆隶之变,任写到妙境,终是俗格。钟、王之不可测处,全得自阿堵。老夫实实看破地。工夫不能纯至耳,故不能得心应手。若其偶合,亦有不减古人之分厘处。及其篆隶得意,真足吁骇,觉古籀、真、行、草、隶,本无差别。</p><p class="ql-block"> ——傅山《杂记》</p> <p class="ql-block"> 傅山在书法艺术理论上是有贡献的。他所提出的“四宁四毋”理论极其精辟,对整个艺术范畴有着普遍意义和深远影响。</p><p class="ql-block">“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足以影响中国书学领域。</p><p class="ql-block">作书宁追求古拙而不能追求华巧,应追求一种大巧若拙、含而不露的艺术境界。</p><p class="ql-block">宁可写得丑些甚或粗头乱服,也不能有取悦于人、奴颜婢膝之态,寻求内在的美。</p><p class="ql-block">宁追求松散参差、崩崖老树、也不能有轻佻浮滑,自然潇疏之趣,远胜品性轻浮之相。</p><p class="ql-block">宁信笔直书、无需顾虑,也不要描眉画鬓,装饰点缀,有搔首弄姿之嫌。”</p> <p class="ql-block"> 对于傅山的书法风格,历来公认其笔势雄奇,连绵飞动,起伏迭宕,纵逸挥洒,游丝缠绕牵连,笔意相连不断。起笔收笔,漫不经心,信马由缰。字里行间,守愚藏拙,含而不露,拙中见巧。其结字随意,不求工稳,欹正相间,古拙雄健。其结构自然,气韵生动,姿态翩翩,天真烂漫。</p><p class="ql-block"> 几千年来,只有两个人,北方的傅山、南方的朱耷,在面临着外族入侵、民族危亡的艰难岁月,凭借着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反叛精神,而造就了傅山独特的书法风格、朱耷独特的国画风格。傅山生活在外族入侵、民族危亡的动乱时代。铮铮铁骨、浩浩正气、刚正不阿、宁死不屈,傅山独具的民族气节和斗士本质,在古今书法家中大概仅有唐代的颜真卿堪与比肩。</p> <p class="ql-block">傅山“真草篆隶”四体书法落款</p> <p class="ql-block">傅山临王羲之《伏想清和帖》 草书</p><p class="ql-block">释文:伏想清和,士人皆佳。适桓公十月本书为慰。云所在荒甚可优 殷片粉间事,势复云何?想安西以至,能数面不?傅山临</p> <p class="ql-block">白沙荷叶底,独在卧鸳鸯。</p><p class="ql-block">不随风露打,复飞业蓼傍。</p><p class="ql-block"> ------傅山</p> <p class="ql-block">傅山《行草书聪明睿智》 </p><p class="ql-block">释文:聪明睿智,天也。动静思虑,人也。人也者,秉于天明以视,寄于天聪以听,托于天智以思虑。傅山书。</p> <p class="ql-block">第二单元 无为天地一浊翁</p><p class="ql-block"> 傅山的傲然正气,他的满腹经纶,他超越时风的审美情操,与他贯穿一生的书法实践恰到好处地融和一气,于是意到笔随,心手两畅,使后之读者不只可欣赏到他点划构成之美,更可越数百年而仰视其亮节高风,感触其一腔豪气,亲炙其书卷情味。</p> <p class="ql-block">傅山批注古诗录言线装书</p> <p class="ql-block"> 傅山原本研习书法数十年,传统功力甚为坚实。“工书,自大小篆,隶以下,无不精,兼工画”。其8、9岁时即从钟繇人手,继而学王羲之、颜真卿,至20岁左右,已“于先世所传晋唐楷书无所不临”。年轻之时,其书法已直追钟王,颇得时誉。明末,作为学生首领为山西提学(现教育厅长)袁继咸进京伸冤,傅山开学生运动之先河;清初,走在反清复明的第一线,蹲大牢绝食九日,不屈不挠,成为保持民族气节的人物典范。然而,明朝的灭亡迫使傅山书风愤然改变。</p><p class="ql-block">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痛恨现实而又无回天之力,于是他要反叛,他要发泄,这一切毫无疑问地必须实施寄托于书法表现之中。朱耷以所画之鸟仅一足立地、有眼无珠,借以表现自己的反叛;傅山书法也一扫以往“秀美”之风采,而追求“狂狷”之精神,借以表现自己的反叛。</p> <p class="ql-block"> 傅山先生精于医道,晚年名声更大。对那些当官的、慕名而来访的,如果是求医看病则见,否则就拒绝见他们。山西某巡抚久闻其大名,早想见他,就是见不到。有一次傅山拄着拐杖在太原郊外散步,某巡抚恰巧路过那里,当离傅山只有半里之遥时,一位衙役报告巡抚:“前面拄拐杖的老人就是大人早就想见的傅山先生。”巡抚急忙派骑卫去追,巡抚乘坐的轿子也加快了速度跟上去。谁知傅山先生的脚步并没有加快,也不回头看后面,依旧悠悠散步,可追了十来里路,还是追不上,彼此的距离竟一点儿也不见缩短。那位巡抚只好说:“算了吧,不要再追了,傅先生大概是不愿见我吧!”又一日,巡抚的老母親得了病,巡抚吩咐阳曲县令去邀请傅山先生。傅山先生说:“看病可以,可我不见那些达官贵人。”阳曲县令承:“行。”傅山来看病,巡抚只好遵嘱回避,让县令代陪傅山给巡抚的母親诊病。傅山给巡抚母親把完脉,发怒说:“偌大年纪,怎能得了这病!”也不立方,拂袖而去。县令硬留住他,再三婉转的叩问病情,傅山开始不作声,后来才说:“是相思病,昨日午间起病。”傅山离去后,巡抚赶忙询问诊断情况,县令无言以对。可是巡抚之母在内室已听到傅山的话,叹息一声,说:“傅先生真是神医呀!我昨天午间翻箱笼,偶然看到你亡父的靴子,就得了病。你应当把此事如实告诉傅先生。”巡抚托县令把此事内情转告傅山,傅山只开了一服药,就治好了巡抚母親的病。</p> <p class="ql-block"> 《百泉帖》是癸卯年(1663),时年57岁的傅山携侄子傅仁到太行山南麓的百泉山(今河南辉县)拜访理学名士孙奇逢时,在旅途中读书所作的读书笔记。分上下卷,共收录傅山书法56种,其中多小草、行书,间有大字行、草等体。清咸丰年间,寿阳刘嵩峙组织摹刻。山西省图书馆、山西大学图书馆等藏有清拓本。该帖是我们了解傅山对先秦思想理解的重要史料。</p><p class="ql-block"> 傅山生活在明末清初,这一时期崇尚的美学是“奇”,这种“奇”其实更是“狂”和“怪”。傅山是明清时期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位学人,我们从其为人,尤其从其书法作品中,可以非常鲜明地感受到。</p><p class="ql-block"> 傅山不仅是一位卓尔不群的学者,更是一位有奇崛之气的书画家。傅山先生提出“四宁四毋”——“宁丑毋媚、宁拙毋巧、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宁可丑陋也不要媚俗,这是他的审美观念。其实,他不是为丑而丑,其核心思想是主张率性,张扬自己的个性,这在真诚坦率之时才能够做到。</p><p class="ql-block">1663年4月,傅山携侄子傅仁专门去拜访理学名士孙奇逢,为母亲求撰墓志。当时,孙氏正隐身于苏门百泉之山,给人讲学、躬耕,自给自足。傅青主于路途中“携得旧录子书一册,再略浏览,一批行间,复少为解释,记所会心,不必其中也,随手草路尔尔”。后人将他此时所写的手迹收集起来,编辑成《百泉帖》四十卷行世。</p> <p class="ql-block">傅山批道德经</p> <p class="ql-block"> 傅眉是傅山之子 ,面相不俗,紫面、虬髯、长颈,性格豪爽,嫉恶如仇,仗义疏财,为君子所重,小人所忌。不仅有侠气,还熟读兵书,善骑射、长剑等武艺。他们生活的年代,“南方四僧”相继问世,“四王吴恽”先后成名,若从整个时代考察,他们与这些画家及画派之间并无直接关联,其作品的创作思想也未被当时风行的“南北宗论”影响。这种特立独行的画家品格,在那个仿古风气盛行的时代,尤其显得难能可贵。无疑是文人画家中一个抱道自尊的特殊人物。父子父严子孝,感情极深,多年后子先离世 ,父悲伤而作“哭子诗”,流传至今。在绘画上傅眉的作品尤其值得现代人重视。傅眉工诗,擅书画,亦能篆刻,篆刻师秦汉,尤精铜者。山水学父法,古朴真趣。傅眉是一个天分极高得人,性格豪放,才赋超人。正是由于特殊的历史年代,傅山的训诫和阻拦,使得傅眉的才赋不能尽情的施展。傅眉在诗文,书法上不及傅山,然而在绘画上却比傅山精巧。常常替父亲应酬字画。</p> <p class="ql-block">傅眉山水画册</p> <p class="ql-block">第三单元 今朝犹是醉霜降红</p> <p class="ql-block"> 傅山一生,著作丰富,以《霜红龛集》和《傅青主女科》最负盛名,是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霜红龛原名为青羊庵,是一处位于多福寺对面山林中毫不起眼的小屋。傅山常在附近吟诵诗文,并因酷爱山中红叶而将庵名改为霜红龛。傅山还将自己的诗集命名为《霜红龛集》,并以之为主题创作了许多诗作,其中一首诗描绘了霜红龛的景象:“紫雲青樹石庯庩,花插牽牛小膽觚。一縷沉香縈月牖,先生正著養生書”。</p> <p class="ql-block">《太原段帖》是明末清初太原刻帖高手段糸辛所摹刻的一部专收傅山书法的专帖。以段糸辛所刻,故名。此帖流传较广,是清初集刻个人书法的著名法帖。</p> <p class="ql-block">草书临王羲《适桓公帖》</p><p class="ql-block">清傅山</p><p class="ql-block">释文:适桓公十月末为慰育故赢倪比健也。傅山临</p> <p class="ql-block">隶书张说恩制赐食于丽正殿书院宴赋得林字》诗轴(仿酬)</p><p class="ql-block">清傅山</p><p class="ql-block">释文: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诵诗知国政,讲易见天心。位窃和羹重,恩叨醉酒深。</p> <p class="ql-block">篆书杜审言《蓬莱三殿侍宴奉救</p><p class="ql-block">咏终南山应制》诗轴</p><p class="ql-block">清傅山</p><p class="ql-block">释文:北斗挂城边,南山倚殿前。云标金阙迥,树桫玉堂悬。半岭通佳气,中峰绕瑞烟。小臣持献寿,长此戴尧天。</p> <p class="ql-block">文:农务村村急,春流摩岸深,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茅屋还堪赋,桃源自可寻艰难味生理,潭泊到如今。</p> <p class="ql-block">《竹柏图》</p><p class="ql-block">清傅山</p><p class="ql-block">题跋:戏写竹柏得其真,老腕拖</p><p class="ql-block">掣自视亦笑,而况观者。</p> <p class="ql-block"> 康熙二十三年,傅山去世了,可是他的故事并没有完结。江湖上,世道中,仍然流传着他的传说。最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是傅山会武功的传言。据说傅山精览佛道养生之书,又嗜学岐黄医典,故以道家之吐纳导引、医家之经络走向,结合易筋经、八段锦、紫微八卦舞的动作编成傅氏朝阳拳,写就《傅氏拳谱》、《傅山飞笔点太原》、《丹崖子伏虎记》、《傅道士风峪得天书》等武功书籍。后又被梁羽生《七剑下天山》等小说不断演绎,加之其反清复明的立场,傅山成为刺杀康熙帝的一代武林高手。与傅山相关的种种传说,大多只是民间附会,文献中并无记载。且这些故事大多出现于清末民初这一时段,又多与反清反满曲折相关。可以推想是当时出于形势的需要,利用傅山不与清廷合作的历史事实,加之以民间传说虚构而出。不过,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傅山在民间知名度之广、影响力之大,是傅山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于后世的再现。傅山之所以能以鲜明的自身面貌独立于世,成就“我来添尔一峰青”之宏愿,源于其为人治学上的坚守,身外之事不妨交予后人评说。正如傅山自己所言:“字原有真好真赖。真好者人定不知好,真赖者人定不知赖。得好名者定赖,亦须数十百年后有尚论之人而始定之。”</p> <p class="ql-block"> 参观傅山专题展览,不仅仅对傅山的一生做了深入的了解,欣赏到了众多的艺术品和文物,更重要的是我们对中华艺术和文化产生了新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这些珍贵的展品和展览,我深刻地意识到中华艺术的精湛和多样性。每个时期的艺术和文化都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与审美标准,它们反映了中国历史的变迁和人民的智慧。艺术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式,更是人文精神的传承和延续。通过学习和欣赏中国艺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古老而又独特的国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文明的本质和价值。</p> <p class="ql-block"> 青山永不老,我亦醉霜红。傅山虽已远去,但他早已成为一个传奇,让后人心驰神往,他的故事依然是永恒不变的话题。从傅山先生的书画作品中,能够感受到一份宁静,浮躁的心也随之沉淀下来。这种错位时空的相伴同行,让我在青主的妙笔丹青、善本古籍中浸润思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