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如今有不少人经常外出旅游,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了解那些不一样的风土人情。尽管外面并不一定比家乡美多少,却乐此不疲,即使碰到节假日那拥挤不堪的景区,仍想象着旅游会带来的那些快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旅游能走进寻常人家,让“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成为可能,是因为今天我们的脚步终于跃进到了一个开放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 也许会以为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这块土地,应该对外开放也会很早吧?其实不然,就拿历史上相对宽松的盛唐来说,当年的玄奘还得“冒越宪章,私往天竺”,是说西游求经竟靠偷渡出去,那个年代是否只开不放?</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对老百姓想周游四方,大多是限止多于开放,这就如同把自己与其他地方像长城似的隔离了开来一般。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相比周边地区开发是早了点,称中原也挺贴切,但不能因此眼中只有了自己,而对外部世界,还误以为别人是从树上刚下来?什么东夷、南蛮,就是至今网络上仍有一些对外蔑视性的称呼,但要是有人用类似的语言想来称呼我们?那一定跟他没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除了需要开放,想走出去起码要有个温饱与安定的社会环境。在靠天靠节俭才能生存下去的老百姓,想旅游至少衣食不愁吧?事实上即使被说成是康亁盛世的年代里,老百姓还是穷得叮当响,哪还会有闲又有钱去旅游?再说,就算有了吃,要是没个安定的社会环境也是没法到处去旅游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比如,民国时的上海应该已是挺好玩的地方了,对外往来也已十分频繁,可社会动荡不稳定。有关这方面的历史,到我读中学时,才从教科书中获知,是说当年这十里洋场的上海滩是个冒险家的乐园,物价飞涨更是出现了要扛梱钞票去购物的奇葩现象。想想,在这样的环境下,谁还会跟着冒险去这乐园旅游?因而历史上能留存下来有关旅游的资料,都没老百姓什么事。</p> <p class="ql-block"> 时间到了我上山下乡那会,旅是有了,还不能称游,人员往来大多是因公出差。比如像传经送宝、经验交流一类的活动,可称得上是美差,甚至还会有敲锣打鼓、车队迎送的特例,很是风光,但这舒舒服服的出差总不能说去旅游吧!即使有的看似完全像在“游”,也不便说出来。记得还在史无前例时期,曾免费坐车、免费住宿,还免费吃喝?人员来来往往好不热闹,成了早期的公费旅游,但谁也不会直说。当今天再扯起那些年发生的是旅行还是旅游的往事时,只能称是“折腾”。</p><p class="ql-block"> 不管是旅行还是旅游,当年也仅局限在国内。记得六十年代末那会,对外国还感觉十分好奇,外国人更是像外星上的来客。就说穿戴吧,当年国内的年青人正以一身草绿式军装为时尚,就连几个女同胞也是腰系皮带一身武装,却不会去试着穿上一件艳丽的服装,走在大街上那气宇昂昂挺直了腰的样子,够敌人胆战心惊了好一阵子的。</p><p class="ql-block"> 那时外国人的穿戴看起来却是花里胡哨一身奇装异服,要是倒回去几十年,给还留着辫子一群横冲直撞的人看见了,哪还会有人家好果子吃?但毕竟已过了六十多年了,即使还处在轰轰烈烈时期,也没有了当年那种行动。</p><p class="ql-block"> 不过对待外国人,有时总感觉有点奇怪。比如那时的外国人,要是出现在人群中就会有围观的事发生,显然不够礼貌,但有时对外国人又出奇的客气,出奇的大方,载歌载舞的欢迎也并不少,让人回想起来,这外国人么,真有点另类。 </p> <p class="ql-block"> 到了社会开放的今天,对外国人围观的现象是没有了,很多事情也不再有好奇心,至于曾经发生过的那一段历史,似乎掰着手指算一下时间也并不遥远,只是当时大多人感觉发生的那些事竟然是正常的。</p><p class="ql-block"> 只有当打开国门,迎来对外开放的好时光时,旅游才真正火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出境旅游,让人知道了外面的世界。过去虽然也曾高喊着要站在家门口,放眼全世界,其实也就空喊喊,外面到底怎么样,老百姓哪知道?再说,自从人民当家作主,在国内地位迅速提高,去国外旅游还不雄纠纠气昂昂?理应受到别人尊敬。要是遇到了相反的对待,那些视频传到网上让咱们看到了,这怒吼的口水早把人家给淹没了。</p><p class="ql-block"> 不过出境游也有个奇怪的现象,有人想在人家那里显摆 一下自己,似乎到此一游还想在人家地方涂下点什么痕迹,要是由此遇上点麻烦而又能站着进行“维权”的地方,往往就是那些讲文明、讲道理的国家,那些不讲理的地方谁敢?维权成了一个鉴别的标准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出境游回来有说不错的,比如说那边连小孩子的英语都说得那么好,当然这仅是最初出国去一些人的感受。对人有礼貌的程度,比我们问候你吃了吗还要暖心,没有大声喧哗的习惯,城市虽旧了些却是十分干净,而且还没有提醒人们注意公共卫生的警示牌。不过也有认为境外不过如此,没什么厉害,城市远没有我们那样笔直整齐,那样新房成片,就连古董有些也是新改造的。而在从前想了解外部世界的面貌,只能从电影新闻简报一类记录片中才能知道一点,现在有人亲身经历回来介绍,这就亲切多了!当然这仅是出境游人员自我的一点感受,虽是亲眼所见,并不代表就是正确。但我听了后发觉以前所知道的地方,有些得纠正过来,这就意味着自己开始有了进步,让我跟着旅游者的脚步,也慢慢步入了解并熟悉的轨道。</p> <p class="ql-block"> 对大部分的同胞,旅游还是局限在国内,毕竟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你可以羡慕那些周游世界的旅游达人,但你也一定会从实际出发,不会因此而盲目跟着一起行动。</p><p class="ql-block"> 几位老同学倒是与我有着相同的看法,即虽退休在家,看似时间充足,不需要跟着去挤节假日,但毕竟还有各自的事情需要做。尽管也都想弥补年轻时在旅游方面的缺失,但条件已不一样了,比如双脚怎么也比不上曾经的利索,也就萌发了能否在附近进行一天游活动的想法。</p><p class="ql-block"> 嘉兴附近,能化上一天时间就能去旅游的地方很多,省去了许多劳累的事,一样会带来旅游的快乐,这确是一个挺幸运的条件!</p><p class="ql-block"> 现在有人说最贵的是免费,因而凡免费一类的活动,往往不建议去凑这个热闹,但公共部门推出老年人免费坐公交、免费购门票,那可是实打实的,因而在附近旅游是节俭型的旅游。</p><p class="ql-block"> 当然你可能看不上这短途又短期的旅游,你也可能感觉这钱包已鼓鼓了的今天怎么还愿意让人说是抠门?没关系,你别选择就是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我在想,附近有那么多的名胜古迹,凡经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地方,要是把旅游的美景拍下来,把旅游的感受敲敲键盘记下来,想象着以后打开电脑,那一个个重新展现出来的古镇旅游风貌,曾经与同学一起的旅游经历,一定会让人难以忘怀,也一定会想起这开放了的好时光,尽管来得似乎晚了一些,但快乐依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