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课《郑文公下碑》(二)

观澜雅集

<p class="ql-block">  今日所能见到的北朝摩崖碑诔石刻拓本,都是从石刻字体的字口中拓印出来,以石刻的形式表现魏碑的书体,这就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石刻工匠的技艺,以及其对最初纸本书体的认知和理解,通过勒石上碑把笔意表现出来。面对这种石刻拓本,就给所有后来学习魏碑书体的人提出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拓本中外在的石刻字形与内在的字形笔意,两者之间如何区分?字形为重,还是笔意为重?如何透过字形来感知笔意?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确立一个前题,即在岁月沧桑的作用下,拓本中的字形与书意已经融为一体。对此,在重启碑学盛况的清代,学人和书法家为此提供了一条创造性的路径:即把北朝碑刻作为一个浑然一体的书法艺术形式看待,并不纠结于一点一画和一碑一式的写法,从魏碑厚重朴拙和刚劲健硕的整体书艺风格中去实现自我的认知,突破单纯外在字形的模仿,重在表现内在书意风格。清代学人和书法家创造性的重新诠释了北碑书意的特点,使魏碑书体跨越千年重归书坛,应该是清代书法艺术最大的贡献之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