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没什么好害怕的,我们只不过要学会好好告别

马斌

<p class="ql-block">  前不久读了迟子建这本悲伤之作一一《世界上所有的夜晚》。</p> <p class="ql-block">  这部作品是迟子建用心灵的碎片拼凑出的悲歌。</p> <p class="ql-block">  书中的“我”是一个魔术师的妻子,而魔术师却因为在一个演出回家的夜晚,被一个农民骑着摩托车给撞了,离开了人世。至此以后,“我”便陷入了无尽的悲伤之中。在魔术师的葬礼之后,“我”踏上了本该于和魔术师一起的三山湖之旅。路上由于山体滑坡,部分铁路被掩埋,“我”不得已在乌塘下了车,也就是在此地,许多悲伤的故事慢慢展开。</p> <p class="ql-block">  乌塘是个煤炭的产地,煤窑很多,矿工也很多。而下矿是一件危险的事,因此很多矿工因为事故而丧生,正因如此,乌塘的寡妇也很多。</p><p class="ql-block"> 蒋百嫂因为蒋百在一次事故中失踪,成为了寡妇。她从蒋百失踪后就变成一个沉迷于喝酒,成天与男人鬼混的女人,她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和鄙视的对象。她甚至会闹事,乌塘的领导都惧怕她。每逢停电,她就会疯了似的大喊大叫,大哭大闹。</p><p class="ql-block"> 在一次停电后,“我”与蒋百嫂喝酒,在她喝醉后,“我”竟在一个房间内发现失踪已久的蒋百的尸体被放在一个大冰箱里。</p><p class="ql-block"> “我”终于明白了蒋百嫂为什么会惧怕夜晚,为什么会逢酒必醉,为什么会找那么多男人来糟践她,为什么会在停电的时候歇斯底里……</p><p class="ql-block"> 在乌塘,文件规定超过十人以上的死亡事故才上报,蒋百不被认定为死亡的第十个人,这次事故就可以不上报,就可大事化小。蒋百没有葬礼,没有墓地,甚至他的死都不为镇上的人所知。</p><p class="ql-block"> 看到这里,我忍不住湿了眼眶,蒋百嫂一定是私下获得了巨额赔偿,才会同意她丈夫以这样的方式作为他生命的归宿。</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蒋百嫂要同意呢?如果她不同意,这又会是怎样的结局呢?但转念一想,她一个女人带这个孩子又能做些什么呢?事实已是如此,她拿着赔偿,以这样的方式与儿子继续生活,也是她无奈的选择,或许对于作为一个农村妇女的她来说,她也只能这么选择。</p><p class="ql-block"> 只是在往后无数个夜晚,她的无助、孤独、悲伤,无人能理解,也许就连他八岁的儿子蒋三生也不能理解。</p> <p class="ql-block">  "我渴望用厚厚的泥巴掩盖我的脸庞,深怕人们窥见我心底的哀伤。" </p> <p class="ql-block">  “生比死艰难,死是速战速决的,而生则是非常惨烈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我是他唯一的花朵,而他是这朵花唯一的观赏者。”</p> <p class="ql-block">  “愿这世界情歌不绝,愿我们的告别不是因为仇恨和厌倦,而是因为爱,为爱告别。”</p> <p class="ql-block">  据说这部作品是迟子建为纪念亡夫而作。当迟子建以泪水为墨,书写下这一行行字句时,她的丈夫已离开尘世三载。似乎,连上天也嫉妒这对如诗如画的伴侣,只赐予他们四年的相守时光。</p> <p class="ql-block">  迟子建并没有用浓墨重彩的笔触描绘她在丈夫离世后的撕心裂肺,也没有夸张地表达她的思念之情。她只是以平淡的语调,诉说着她在旅行中看到某些事物时总会想起他;她只是轻轻地说,太阳出来了,但未曾爬到她那里就黯然失色;她只是淡淡地说,他走了,带走了尘土、风,还有她自己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她的悲伤,像是一首未完的诗,让人在静默中感受到无尽的哀愁。</p><p class="ql-block"> 她想念他,思念如潮水般涌来。也许是为了掩饰内心的痛苦,她想把自己脸上涂上厚厚的泥巴;她舍不得他,将他剃须刀中未清理的胡须珍藏起来。她说,他告别了世界的暗夜,而她的所有夜晚都碎了。这种悲伤,无需过多的言语,只需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便足以让人心碎。</p> <p class="ql-block">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里的故事让人感觉太过悲伤了,可又不得不让人承认这样的故事确实会发生在这个世界上。</p><p class="ql-block"> 有多少个夜晚,有多少人因为悲伤而无法自拔,但我们要学会接受它的存在,并与之告别。</p><p class="ql-block"> 接受悲伤,其实就是接受那个让你悲伤的事实。只有承认悲伤的存在,才不至于沉溺,毕竟不管发生什么,生活还得继续。</p> <p class="ql-block">  没有永恒的夜晚,也没有永恒的白昼,一切都会过去。</p><p class="ql-block"> 三毛在《秋恋》中说:“生命无所谓长短,无所谓欢乐哀愁,无所谓爱恨得失。一切都要过去,像那些花,那些流水。”</p> <p class="ql-block">  我曾经也是一个非常害怕死亡的人。过去我们对死亡教育是非常缺失的,我们传统中对死亡的认识有很多不科学的地方,老是十八层地狱、鬼狐仙怪,把死亡渲染得很恐怖的。很多人在送走一个人的时候,因为过度的悲伤,自己也死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所以,在今天我们已进入到老龄化社会的时期,关于死亡教育是全社会都要去认真考虑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无论贫富衰健,人终有一死,死亡是人生的程序。我们与其恐惧害怕死亡,还不如快乐地过好仍然属于自己的每一天。</p> <p class="ql-block">  米兰.昆德拉说: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p><p class="ql-block"> 而这位世界级的音乐家板本龙一和世界的告别方式让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  2014年,62岁的板本龙一被确诊为喉癌,他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在自己的微博开设了一专栏,他在专栏问了一个问题:我还能看到多少次满月升起?</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提醒,不要忘记每天看月亮升起,因为我们看月亮的次数都是有数的。</p><p class="ql-block"> 人在健康的时候总认为时间是一口永远不会干涸的井,其实生命都是有有效期的。</p> <p class="ql-block">  坂本龙一说:“也许还能活二十年,也许能活十年,也可能只有一年,一颗心还是提着的。所以为了不留遗憾,我想创作出更多拿得出手的作品。接下来,我只想不虚伪造作地活下去。”</p> <p class="ql-block">  疾病缠身的坂本龙一曾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我的生活变得‘更不容易’了,但我学会了辨别对自己而言什么是重要的和我必须做的事情,并开始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努力。”</p> <p class="ql-block">  “与癌共生”的日子,坂本龙一为电影配乐,积极跨界尝试艺术创作,参与了包括舞台作品LIFE、《时间》以及在中国和韩国的大型装置艺术展等活动。他还提出许多环境与和平相关问题的主张,并发起森林保育再造计划“MoreTrees”。他还创办了日本东北青年管弦乐团,支持“3·11”日本大地震后灾区儿童的音乐活动。</p> <p class="ql-block">  坂本龙一在《我还能看到多少次满月升起》中写道,2017年他生日那天,收到一份从海外寄来的植树证书,“原来是中国的粉丝们共同出资,在我出生的1月17日那天,在内蒙古的沙漠地区种了1170棵树。在得到事务所同意使用坂本龙一的名字后,他们在对我保密的情况下做了这件事。我真的感动得热泪盈眶。同一批粉丝在第二年还以我的名义,给中国贫困地区的村子建了音乐教室,赠送了乐器。我没想到‘NoNukesMoreTrees(无核,多树)’这句话能对世界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实在是让我吃惊。”</p> <p class="ql-block">  板本龙一最让人敬佩的不止这些,而是他在去世前亲手列出了自己葬礼上的歌单,总共三十三首。他在去世前四天还对歌单进行了更新,他添加了最后一首曲子《呼吸》。</p><p class="ql-block"> 他和世界告别的方式多么优雅、多么从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