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蕻良研究会《大江》读书研讨会圆满成功

烟雨遥

<p class="ql-block">2024年3月31日晚,继一月份《大地的海》二月份《新都花絮》研讨成功之后,端木蕻良研究会就长篇小说《大江》又一次展开读书研讨会,由陈正中主持。会员各抒己见,见解独特,时长两个多小时,都觉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引言:</span>抗日战争爆发后,端木蕻良随复旦大学西迁重庆。1939年,戴望舒身居港岛,为展现中华民族不屈的抗战精神,向端木蕻良为《星岛日报·星座副刊》约抗战素材长篇小说,先生欣然接受。因为身体原因,有些章节由萧红代写,端木蕻良很尊重萧红的创作成果,基本保持原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陈正中</span>:各位老师,今天我们讨论《大江》。端木蕻良先生曾说:“抗战爆发,无论从物质和精神两种方面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写新人的成长这种意念总一直在推动着我,虽然明知写不好也在追求。”《大江》这部小说写于1939年,从2月1日开始动笔,陆续在香港《星岛日报》副刊《星座》连载,出版时可能个别篇章没有找到,所以显得不够紧凑,个别篇章还吸纳了旧日的短篇。</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 讨论《大江》书名的含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微风轻抚</span>:我认为《大江》是端木蕻良先生在抗战时期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题目《大江》既是通过对大江绵长的历史、曲折的身姿、丰富的自然涵容与沉重的人文负载的描写,又是以大江作为主人公乃至民族性格与命运的象征,既是作者的精神寄托,又是主人公性格与命运的写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房井岩</span>:1938年8月,作者乘船从武汉遡江而上来到陪都重庆,一路上波涛滚滚,浩浩荡荡,让出生在东北、求学在华北的作者无比振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蔡中华</span>:我认为,在端木蕻良的小说《大江》中,“大江”这一意象具有多重含义。首先,它象征着主人公乃至整个民族的性格与命运,是叙述者激情的寄托,其次是象征着抗日的浪潮此起彼伏。</p><p class="ql-block">再次通过这种意象化的预言叙事,展现了主人公铁岭、李三麻子等人由猎人、土匪和小商小贩、农夫等身份走上抗日道路的过程。这些人物在部队进步思想和时代经历的磨练下,逐渐产生了家国意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房井岩</span>:浩荡的大江让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大江在浩荡里呜涸,在卷积云里震荡”,那汹涌澎湃的浪涛强烈的振憾着他的心。一路上险象环生,都是作者的亲自经历。“它的水流里,也充满了阴险和恶毒,一直到它奔流过七十二个险滩”,又“夺出了夔门”,“流过了澧都”,那翻江倒海的气势,碾压着人类五千年历史,作者产生无限联想,“帝王的船在这里焚烧过,新型的钢铁又载着奇异的商品走过这里,三国时代曾有多少人民的尸体漂浮在这里,千年之后,又有多少父亲、儿子、女儿、母亲,在水里被鲤鱼分食”似乎这一切都堵住了文明的发展,“它惟有在人类生活史上,向下奔流的时候,它才长大了。”这岂止是大江的长大,而是我们这个民族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痛彻心扉的苦难之后,思想逐渐成熟,作者眼里的大江,就是中华民族奔流不息的血脉,永远不会屈服,永远在淘汰一切丑恶和肮脏,一往无前,不可阻挡。“大江的水声发出蓬勃的声响,大笑的走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刘春伟</span>:小说开篇对于大江的神态、动态、绵长的历史、丰富的自然蕴藏与沉重的人文负载,以散文诗般的语言做了激情澎湃、雄浑苍劲的描写,为主人公的形象塑造、意义象征做了铺垫和衬托。大江是古铜色的古老民族,浩荡滚流,刚好是五千年了,他流过白马滩、滟滪堆、长滩、酆都、瞿塘峡、巫峡、三十里滩、巴峡、大江夺出了夔门,迎面突起了巫山,大江在金沙江那一段曾沸煮过。这里的大江就是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作为主人公乃至民族性格与命运的象征,既是叙述者激情的寄托,又是暗喻主人公性格与抗争的精神体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朱金宝</span>:端木先生的抗日小说很注意刻画人物性格。在《大江》中,端木笔下的主人公铁岭和李三麻子,一个出身猎户,一个出身土匪,似乎一正一邪,但端木打破了说好人完全好,说坏人坏透底的概念,刻画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铁岭和李三麻子都有复杂的人生经历,甚至走了弯路,更有劣迹。李三麻子做过土匪,杀人越货;铁岭在军阀的队伍里当兵,镇压过学生“一二·一六”运动。最后,为了生存,他们一起走上了抗日的道路,一成为抗日英雄。他们不是天生的英雄,是本能的生存意志,迫使他们走上反抗和复仇的道路,从而和千千万万个“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汇成抗战的江流,滚滚向前,聚成不可阻挡的时代伟力,抗击外来侵略,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以“匹夫之勇”实现“国之独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刘春伟</span>:《大江》蕴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顽强的革命斗志,成功地塑造了铁岭、李三麻子、卓雅等人物形象,对战争的残酷、环境恶劣的描写大到机枪大炮,小到蚊卵蝇虫,给人以强烈的画面感,使读者如临其境。山林守猎、人文地理、民俗风情、萨满神教等知识内容使小说更加饱满充实。小说开篇结尾前后呼应,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很好的表达了作者创作《大江》的思想目的和写作意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烟雨平生</span>: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作者把主人公定为铁岭也是有这样的考虑,有着双重的含义,与大江联系起来更显得大气磅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侯艳杰</span>:大江九曲十八弯,既是主人公的坎坷命运,也是铁蹄践踏下人民的苦难挣扎,它一泻千里,波澜壮阔,是民族命运的走向,是一种基调,一种底色,带着决绝的仇恨和蛮性的反抗。</p><p class="ql-block">巴尔扎克曾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密。”端木蕻良正是东北地域文化的解密者。对于猎户“专业术语”、土匪的“黑话”,东北方言的驾驭游刃有余。小说《大江》用先生特有的“史诗般的恢弘气度”,着力歌颂顽强坚韧的生命力和强烈的抗争意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陈正中</span>:大江是民族魂,象征着觉醒的抗日民众,他是松花江上,也是嘉陵江上,是长江,是黄河,是辽河,更是不屈是民族性格。</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蔡中华</span>:大江的浩荡奔腾尽显中华民族的悲壮和一发不可收的滚滚时代洪流。</p><p class="ql-block">端木蕻良的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等,在小说的开头部分都有用大段凝重的笔墨,铺展开宏大宽阔的背景意象,作者对历史的更迭,地理的变迁乃至人类的命运都怀有悲悯,对故土乃至国家的都饱含深情。</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房井岩</span>:中华民族的苦难过后,历史依旧向前发展。“大江是向东奔流的,因为东方有她的目的……大江浩荡而且激扬,它带着中国五月的血流向前,不顾一切的奔淌……”我们需要的就是这种“大江”精神,有了这种精神,中华民族就会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千秋万代生生不息。“大江是这样洋溢着热力和爱力,她喂养着两岸的赤脚的农人、拿着竹篱的船夫和骑着竹马的孩子……第三代的会笑的婴儿、第四代会唱歌的婴儿……”“大江是女娲的儿女……她从来都没有忘记来孳生和繁衍她的后代……”经过一代又一代坚强的抗争,中华民族就会成为永恒。</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刘春伟</span>:小说最后一章浓墨重彩描述了大江在主人公铁岭眼里的壮观美好景象:大江在远远的奔流着,白茫的一片,仿佛过于强烈的反光吸住了他的眼睛。他把手遮在眉梢上向远看。他仿佛起着一种要吻着泥土的心情,他闻出了泥土的芳香。他看着燕子飞,麦穗倾着,水凫也飞起,风蛾也飞起,硫磺气味里阳光也是明亮着,圆圆的白色的石笋尖尖的在水崖上突出着。大江带着奔泻的生命消泻过去了。大江是明朗的、开敞的、愉快的、洪笑着的、跳跃着的、奔驰的、前进的、灵敏的、健康的、大江在载着人、船、木材,大江在育养着水草、鱼、虾,大江在森林、石头、沙碛、码头、水埠上过去,大江的水声发出蓬勃的大响,大美的走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蔡中华</span>:小说《大江》,整篇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都有描绘大江,开头侧重历史的磅礴,土地的张力,结尾更是思想的升华,信仰的皈依。大江激越是民族的情感,大江奔腾是抗战斗士的心理变化。作为大江这个意象,大江是绵长的,象征着这古老的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大江资源是富庶的,象征着我们国家地大物博。大江是凶险的,象征着我们的民族性格的坚韧与顽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烟雨平生</span>: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端木老先生在小说的首尾都提到长江,这也是一种呼应,尤其在结尾更是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了大江的力量,也寓意着人们的抗争正方兴未艾,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人民。</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房井岩</span>:无论是站在江边,还是立于船弦,苏轼那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必然会令作者想起的,他也会想起今日的风流人物,那就是为祖国为人民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的抗日英雄们,那些英雄豪杰才真正值得我们大书特书,是他们用生命保卫属于自己的大江大河,保卫自己的山川土地,保护自己的国家民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王翰夫</span>:大江的含义是宽泛的,小说以鲜明的抗战主题来充分展现东北儿女的家国情怀!</p><p class="ql-block">侯艳杰:在激烈的战争中,铁岭和李三麻子并肩作战,奋勇直前,“觉醒的意识、复仇的决心的生存都随伴着青春的血液,冲破了一切的隔阂、偏见、自私和懦怯,冲破了一切的闸口,冲破了敌人的枪弹火药,堡垒和阵地。”在绝望的挣扎之后,他们背负起民族生死存亡的重任,发出大江般的咆哮。</p><p class="ql-block">对于大江的描写,如赵园所说的“雄放中和着一缕忧郁,辽阔中渗着一点哀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房井岩</span>:正是有了铁岭这样被改造过来的个体组成的群体,才使思想统一、目标统一、有组织有纪律有奋斗方向的一群人,可以用生命来捍卫自己的信仰,在祖国民族最需要的时候,总是挺身而出,是他们的前赴后继才使我们的民族生生不息。大江所象征的就是这种精神,她代表的是一个民族万古浩荡奔流不息,同时也在石破天惊中“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而铁岭、李三麻子等人就是这种时代涌现出来的风流人物,他们所组成的群体,在历史重大关键时呈现出改天换地的作用,这也是大江所象征的另一方面意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蔡中华</span>:大江奔涌流泻激励着战士们取得最终胜利。</p><p class="ql-block">小说结尾作者以一种对大江俯视的角度,写了大江地理和气候变幻,美丽景色和丰饶的物产,还有大段情感的抒发,真挚而热烈,这些充满诗意的语言让人为之动容,表达出作者对灾难深重的祖国无限热爱之情。</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侯艳杰</span>:王富仁说“实际上,在端木蕻良的笔下,草原、大地、大江、湖泊、海洋,都已经不是一种人物活动的背景,不是单纯的自然景物,而是这个现实世界的基本图式。它是整个现实世界的象征。是整个现实世界的原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曹革成</span>:《新都花絮》与《大江》是一正一邪的姊妹篇</p><p class="ql-block">《新都花絮》这部长篇小说,是端木蕻良长篇小说里风格变化最大的一部。从其雄浑、强悍的《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大江》等侧重表现“野性、顽强、火爆”这些原始强力的作品,华丽转身,变成“至为婉曲绵细”的一部小说。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风格变化的作品出世?其实它和小说《大江》是姊妹篇,是端木先生同时献给香港居民的两部姊妹篇小说。《大江》端木说过,是写了“带枪的人”,向当年的香港读者描写歌颂了中国广大的爱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作战的豪迈气概;而《新都花絮》则是向当年香港读者揭示了当时腐败的上流社会,是如何的活在纸醉金迷的乱世中。陪都的避战世界与《大江》的那个中华儿女浴血的世界,正好做了一个鲜明的对比。所以这两部是写作时间基本一致,读者对象也一样的,却是一正一邪的姊妹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烟雨平生</span>:大江是包含一切的,也正如小说中的铁岭,李三麻子,卖碗的小贷郎,这些人物有的是农民猎户出身,有的是士匪,有的是小生意人,还有华侨出身的,这一切都构成了抗日的主体,正象大江一样包容一切。</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侯艳杰</span>:和《新都花絮》上层社会人物的精致浮华不同,《大江》的人物由猎人、土匪、农民、小商小贩等组成,粗俗、野蛮,满身泥土气息。</p><p class="ql-block">端木蕻良父亲年轻时喜欢刀枪剑戟,每天拉弓射箭、骑马打枪,一生都想作武官,却未能如愿。也许受父亲的影响,他喜欢穿马裤、皮靴,并有过短暂的从军经历。1932年3月,日本人扶持傀儡政府——伪满洲国,端木对此气愤不已。于是去赤城参加了孙殿英的部队——国民党的第41军——北京学生军,活动于河北、山西、伊克昭盟和卓索图盟一带。三四个月之后,因为队伍调防西北,不去东北抗日,先生离开了军队。这段戎装生活为《大江》的创作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素材。</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曹革成</span>:这部小说以描写长江开篇,最后以描写长江结尾,前后呼应。有始有终。但是开篇描写的长江是一条孤独的大江,自己流淌,千百年来是它的黄金水道贡献出一条商业的大动脉,自己在默默养育两岸的人民。</p><p class="ql-block">而最后描写的大江是以铁岭为代表的人民参与了其中,铁岭与大江连成一体,有了共同的命运。表明大江顽强不屈的精神,旺盛的生命力,已经被人自觉所继承,所发扬。如作者自己所说“从大江日夜奔流中,看到中华民族的投影”。</p><p class="ql-block">注意端木原来的后记内容!</p><p class="ql-block">善于利用景致描写烘托人物生存处境,性格,心情,大江开头对长江的描写。单独拿出来就是一篇非常精彩的美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刘春伟</span>:无数个小人物汇聚成为一条大江,小说里除了铁岭、李三麻子、卓雅等主要人物形象,还有更多的次要人物和不知名姓的人物组成了中华民族奔腾滚滚的大江大河,第五章写道:有一个受伤过重的,在昏迷中还打了她,那是一个十八岁的开平人,扯住了她的胳臂喊着:“不要拿我的枪呵!不要拿我的枪呵!”第二天清早就咽气死了。一个二十二岁的班长,对遗弃他的弟兄们大声的喊着:“把我弄死吧,就用刺刀弄死吧!”他的头带着大而急的汗珠子,急喘着在土地上转侧。直到喊的筋疲力尽了。头上的黏汗自己变成热油,声音一刻比一刻小了,终于在旷野里沉落了。第六章描写道:重伤的随走随死了,没有人来照管,也没有人来掩埋。前行无望,后退桑园庙已经被敌人占领,只有等死。好多人晕过去了一两次,晕过第三次的时候,就再也没有醒来。第十章:一个十八岁的孩子,昏迷了,受伤了,在昨天的那场大仗里,他只有一只手臂被炸弹的碎片炸去,那是他的右手,现在他还剩有一只左手,他说他家长的麦子熟了,得回家帮爹收麦子去。还有魏发财、卖碗的、一闪而过的名字、李三麻子结识的慈善老婆婆、龙王庙那个村里纯朴的老百姓都是大江里的一滴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都是抗日救国,保卫家园的强大力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二 讨论《大江》的故乡元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侯艳杰</span>:对于故乡元素的大篇幅描写一方面表现了一部分甚至一大部分乡村人的迷信和蒙昧,反衬出铁岭等一部分农民的意识觉醒。而它的神秘原始富饶和自由自在的生活或许也是对于铁岭背井离乡九死一生命运的一种慰藉和他内心深处潜伏的温情和美好的回味,激励他的斗志。也是先生朝朝夕夕的思念,强烈到难以自抑。</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曹革成</span>:《大江》的故乡元素可以结合昌图地方志来梳理《大江》的故乡元素。结合昌图地方志来梳理《大江》里的歌谣、戏词。结合昌图地方志来梳理《大江》里山中物产。</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微风轻抚</span>:《大江》用回忆、插叙的手法,描述故乡景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把故乡生活勾连起来,抒发端木先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先生满怀深情描绘东北景色优美,物产丰富,雄浑辽阔的地理景观,江河大地的磅礴气势;以史诗般的结构讲述纷繁复杂、曲折动人的故事;用诗意的语言和谦卑的姿态记叙各种文化现象。他以怜悯同情之心描写底层劳动者的艰辛生活,暴露他们身上存在的各种缺点,又以崇高之情赞美他们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以精致细腻的笔触描绘神秘的民间文化,又对某些不良风俗进行委婉的嘲弄和批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白云</span>: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以“大江”作为书名,大江既是流经重庆的长江,更是端木先生故乡的黑水辽河,抗日的怒潮从关东大地到华北平原,已燃遍全中国,从东北救亡图存已掀起全民抗日高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蔡中华</span>:小说中的萨满大神儿,就是故乡一种民俗文化因素 ,萨满这种文化以一种非常稳秘幽微的方式参与到社会生活当中,在萨满文化的氛围中,端木蕻良的小说创作充满了神秘而灵动的色彩,萨满文化不仅仅作为文学创作呈现于文本之中,更为重要的是其浸透一种东北民俗特色底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房井岩</span>:在端木蕻良的小说作品中,地域性特色特别明鲜,尤以东北为最,而在写东北的习俗中,绕不开的是跳大神,在《大江》第一章里,就将跳大神的场景表现得活灵活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王翰夫</span>:家乡的一草一木无不浸润着端木蕻良的无限深情,故土的一砖一瓦无不寄托着老前辈的丝丝血泪,从一部部作品中,让我们后来人真切地感到端木先生作为东北作家群的主帅,文笔之健、学识之广,异常勤奋、天赋独具。尤其在国破家亡、流离失所的境况里,有时在“独善其身”都不能保证的前提下,仍然执着地凭借文学从事着“兼济天下”的顽强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侯艳杰</span>:孔海立说,荒芜辽廓的农村里,地方性的宗教,具有着极浓厚的游戏性和蛊惑性。当这种魅惑跌落在精神压抑、拘谨的肉体上,便会有一种错综的满足。而某些病患的痼疾,由于变态的潜意识的官能的解放,而好转过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刘春伟</span>:铁岭怀念自己的家乡,看着那北国混浊而透明的天气,一切的山水、树木、天边、田地、都是淡的远的。高原上黄澄澄的像家乡的菜园一样的花朵、把他带进更深一层的怀乡似的忧郁中。如果让他选择自己的生活,有二十亩田地种,有一辆四套强壮的马车,能够做饭的妻子和两个快活的小孩,就满足了。他对于土地有着一种固执的黏贴性。命运追赶着他,使他不得不违反自己的意思,经历了很多地方,而这些又是他所不愿意情愿的。他无论是镇压学生还是收编土匪,骨子里都是农民和猎人素质的扩大和运用的反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陈正中</span>:《大江》中的一些地名都是真实的如兴隆镇、龙王庙现在昌图老城镇仍然保留着这些地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侯艳杰</span>:跳大神是萨满教的神事活动。大神”即萨满,他被认为具有通神能力,是沟通人类世界与神灵世界的中介者。在“跳神”过程中,大神需要手捶神鼓,口诵咒语,在急促的鼓声中进入一种如痴如醉的癫狂状态,还要完成一系列常人难以做出的高难度动作,从而使神灵附着于体内,或者大神的灵魂飞出体外与神灵进行交谈。</p><p class="ql-block">端木蕻良的大舅就是跳大神的,他所描写的跳大神场面都是“从生活中来的,而不是从书本上来的”。在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里,萨满文化是原始而神秘的,有开启天地生死的密码。人们在落后的状态下,无力与疾病抗争,所以期待甚至相信天地间有一种神奇的力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白云</span>:《大江》主人公就是以端木家乡一个辽北小城“铁岭”来命名,让东北人耳熟能详倍感亲切的地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蔡中华</span>: 端木的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大江》等作品中都有关于萨满文化的大段细致的描述,从萨满巫师的仪式过程、服饰道具、舞蹈动作、唱词对话,包括周围人的心态变化。可见端木小时候就有很深的生活体验,通过这种精彩的再现,使读者感觉身临其境,充满了对神秘原始宗教的好奇,相对于同时期其他国内作者的小说,增添了鲜明的东北地域民俗特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刘春伟</span>:在最后一章里,铁岭在第二次冲锋的时候,负了重伤,已经接近死亡,医生对他的生命表示绝望。昏迷中他回到了故乡,看见了故乡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看见了自己的老母亲,梦见自己在山林里打猎,又梦到一群敌人在他面前张牙舞爪,忽然李三麻子来了,他大喊一声:“三哥救我,”才从死亡里活过来。他面对大江,思绪万千,经过艰苦的磨练和思想的洗礼,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抗战战士。</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房井岩</span>:作者先写的是胡金龙,一条龙的红仙家,最为有名。她在鼓声中出场,场面特别振憾。“巫女疲倦了,便舞得更起劲,想用肢体坚持着摆动,把倦慵赶跑。金色的,红色的,焦黑的,一片凝链的,火烧云的裙袂,转得滴溜溜兜圆。”“巫女的车轮裙兜满了风,在眼前转过来,转过去,便一只逗人的风筝,在半天云里打转,迎着春风冶笑。”大神边跳边唱,手托花鼓,甩着鼓鞭,一串铜钱沙沙的响,这分明就是一出扣人心弦的表演,足可以和东北二人转相媲美。</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侯艳杰</span>:跳大神更像一场集音乐、舞蹈、说唱为一体的盛大演出,更多的被作为一种民间艺术被保留了下来。</p><p class="ql-block">小说对于跳大神的细节很下了一番功夫。从服装神态到唱词的描写,绘声绘色,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有人说萨满文化奠定了东北人的文化基因,原始的复仇主义和英雄主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曹革成</span>:可以集合《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和《大江》把端木小说里的家乡民俗文化归纳系统的梳理一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房井岩</span>:再写花大神九姑娘,没出嫁前就已经下来神了,人长得又标致,病治得又好,所以大家都说她的那铺子神。这个跳大神的需要二大神配合,李香头是来帮衬九姑娘的,据说二大神是代表人间的,通过她和大神对话,来传达仙家旨意和民间诉求。“二大神左手原味的着一只猪膀胱作的太平鼓,上边有个半月形的弓圈,系了三十几个大铜钱,在手中摇动起来,刷拉拉的响。她右手拿着一条小小的颤动的鞭,在歌唱的尾音里,向鼓边击打。”“唱着一种邪魔的歌曲,声音在春天的大气里透出一种淫靡而悲惨的韵律……”这二大神完全是在接收着大神的命令,回过头来又替东家哄着大神,说好话,敬好烟好酒。感觉九姑娘和二大神的说唱和二人转更接近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烟雨平生</span>:小说中的家乡元素是很多的,开始一段的跳大神描写,后面李三麻子表演的莲花落,这些都是极具东北特色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侯艳杰</span>:《大江》开头写大江浩荡的雄浑气势,像不像如大神附体般癫狂,盛气凌人。跳大神有着极强欺骗性和蛊惑性,他挽救不了濒临死亡的民众,除了加重了他们精神的麻木和落后,对于民族抗争没有丝毫助力。铁岭打了大神,是他反抗的第一步。</p><p class="ql-block">《万岁钱》里张小五为了救母亲把钱都用来请跳大神的,最后一点钱去挂万岁钱,希望能留住他母亲的命。</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蔡中华</span>:对萨满的描写,可以看出作者对这种巫术活动是持批判态度的。</p><p class="ql-block">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中,萨满活动是地主阶级利用它巧取豪夺他人土地的工具。端木蕻良《大地的海》中让农民艾老爹和儿子艾来头在原始森林里寻找到了“神力”,并以此作为抗击敌人的神界源泉。端木蕻良《大江》中小说中,讲了一个萨满大神儿荒诞的出世,九姑娘的命运和依赖萨满祛病消灾的人们一样悲哀,主人公铁岭打了大神一巴掌,是对腐朽思想禁锢的挑战,以上这些都是端木蕻良对萨满活动愚昧人们的批判。</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刘春伟</span>:作者对萨满神教、山林狩猎的描写非常生动,使读者如临其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白云</span>:李三麻子唱的罗汉调也带有东北风味,猎户们庆贺猎获的篝火晚会唱的戏谑调也有跳大神歌舞表演成分,民间特色</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房井岩</span>:大神和二大神跳得越欢,看热闹的越爱看。“村里人都是喜欢看九姑娘跳大神的。”小孩子们也来凑热闹,他们把跳大神的二个人看成是打把式卖艺的一般,只不过跳大神的是为了给人看病,这看病的过程是通过跳大神的说唱跳来表达出来的,他们的一举一动一喜一忧都牵动着看客,跳得好,“看客的眼睛也随着发亮。”看出了问题,随着二人的语言表情动作,观众头顶上也都津出了汗珠。即使对于作为当事人的病人来说,他们也会把跳大神当成戏来看。“病人躺在床上,眼巴巴看着她,不肯放松每一个细微的小节。”“病人在床上把贪婪的野狂的眼睛睁得发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侯艳杰</span>:司马长风说端木蕻良有“鬼才”将民歌小调等富于风土人情的民间文学传达得原汁原味端木蕻良这般突出地追求抒情化、诗化,直接将大段的情景铺写甚至感叹、议论运用于小说创作中。蒙太奇的传作手法,看似跳脱,却有一根线贯穿始终,张合有度,舒展自如。</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房井岩</span>:在那个时代,跳大神作为满族文化或者萨满教的代表,在东北人的眼中是不可替代的存在,谁家有个大病小灾的,都喜欢请大神,不管是愚昧也好,还是迷糊信也罢,总之是刻在东北人骨子里了,早已成为一种民族的习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王翰夫</span>:端木蕻良的小说深深地植根于广阔的科尔沁草原。草原上的故事扑面而来,这主战场却在昌图。昌图的前世今生在老先生笔下是活灵活现的,似乎演绎电影,一切过往也紧跟着鲜活地再现开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白云:</span>跳大神不仅仅是缺医少药的普通民众驱病去邪的迷信活动,更是民间鲜有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形式和补充。</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蔡中华</span>:这种“跳大神”仪式能够娱乐乡间民众,散发出纯朴自然的风姿而感到庆幸,在当时萨满是东北底层人民最原始的最无奈的精神寄托,在蛮荒的东北土地上,生出了萨满文化,丰腴了东北这块土地,使东北民众在精神压抑和肉体拘谨的现实生活中,得到某种以此为乐的满足。</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房井岩</span>:翻开小说的第三章,那些东北人耳熟能详的野生动物扑面而来,虽说多没有亲见,但年幼时在老人的瞎话里耳朵都听出茧子来了,什么黄皮子、豆雏子、傻狍子、山狸子、熊瞎子等等,相应的瞎话和口头语有“熊瞎子打苞米”、“黄皮子下豆雏子”“黄皮子偷小鸡”、“野猪钻障子”、“狼偷吃猪羔子”、“山狸子见人一呲牙”,还有书上所说的尖嘴狐、座山雕、虎、狼等,茫茫东北大森林里,可真是猎人的天堂,“棒打狍子瓢舀鱼”真的不算夸张,作品里写的猎户生活是东北山林里实实在在出现过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刘春伟</span>:人们把跳大神当成了娱乐,萨满神教才有了市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房井岩</span>:东北出生的铁岭确实是胆子大力气大而又聪明的人,在与猎物斗法上真的有一套。夜里回家的路上可以与野狼相伴而行,甚至还和多条儿狼斗智斗勇;他一口气追杀过十条敏捷的母鹿;可以将狼活捉并扒掉狼的皮;独追一条麋鹿并成功地割下带血的鹿茸。铁岭的同伴也是个顶个的野性,王老头曾挖了一个八两重的老须参;伍炮不仅采了鹿茸,还牵来一只熊瞎子,这些都是他们靠本事弄来的宝贝,在他们眼里,何首乌、虎骨、鹿胎、马宝、老山参、鹿茸、蛇皮、熊胆,都是稀世珍宝,每一个都是能干的猎手,他们“在虎的奔驰下,在野猪的牙齿里,在长虫的盘曲里”生活,敢和毒蛇猛兽搏斗,敢摘取野兽的胆骨,他们是何等的野性,是东北的特殊环境造就了这种山林“野”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三 讨论《大江》中的人物形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白云</span>:端木先生的抗日小说很注意刻画人物性格。在《大江》中,主人公铁岭和李三麻子,一个出身猎户,一个出身土匪,似乎一正一邪,但端木打破了说好人好到极致,说坏人坏到透底的概念,刻画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铁岭和李三麻子都有复杂的人生经历,甚至走了弯路,更有劣迹。李三麻子做过土匪,杀人越货;铁岭在军阀的队伍里当兵,镇压过“一二·一六”学生运动。最后,为了生存,他们一起走上了抗日的道路,英勇善战,冲锋在民族抗日第一线,一起成为抗日英雄。他们不是自发的觉悟者,是面对压迫,本能产生的生存意志,迫使他们走上反抗和复仇的道路,从而和千千万万个誓死不做亡国奴的人们汇成抗日的洪流,滚滚向前,聚成不可阻挡的时代伟力,抗击侵略,救国于危难之中,以“匹夫之勇”升华为“匹夫之责”。铁岭由野性猎户,李三麻子由凶残土匪成长为民族的抗日英雄,端木塑造了两个立体化的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侯艳杰</span>:小说着重塑造了两个抗日战士的形象:铁岭和李三麻子。</p><p class="ql-block">从一个满足现状、顽劣不羁的猎户成长为一个英勇智慧的英雄,铁岭的成长是苦涩而艰辛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铁岭身上有一种东北“原始的岸傲的雄健”,蛮野的洪荒之力,剽悍,顽强,挟裹着东北的大野雄风,自然的野性和原始的强力。人家传说他会一口气追杀过十条母鹿,活剥过一只狼皮。这也奠定了他抗战英雄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房井岩</span>:主人公铁岭贯穿着整部作品的始终,对他的刻画,就是由山林猎人到抗日英雄的转化过程,从原始的野性到充满正义的血性,从殴打抗日学生的迷茫到舍身抗日的民族大爱,是一个有血有肉而又具有民族的大义的综合体</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侯艳杰</span>:铁岭开始是茫然的。他没有杀身成仁舍身取义的觉悟的,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或许是农民千百年来最朴素的理想。从小在山林里摸爬滚打,除了与生俱来的洪荒和野蛮,他不会明白“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更不会有“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理想。先生笔下的人物是比较丰满的,有血有肉,没有多高的政治觉悟,都是不自觉的抗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刘春伟</span>:主人公铁岭是个农民,进山狩猎维持生活,不料所获猎物被土匪洗劫。当他回到家里,看见母亲为了给哥哥医治病症,迷信于萨满教跳大神医病救人的情景非常愤怒,打了大神离家出走,他流落到关里,吃尽苦头。在新民当过铁路工人,在山海关当过“小抗夫”,在秦皇岛当过码头工人,在唐山挖过煤,凭的是出卖自己的青春和可怕的强壮。当他加入了二十九军部队,奉命去镇压游行学生,这是他出关以来,第一次得到精神奔放的好机会。他以打人为乐趣,不打人心里难受,他奉令打人,心里好得意。他追赶一个学生像追赶一只兔子一样,喊到:“你也不睁眼瞧瞧,我他妈的是干啥出身。” 他一路打过去,学生们被他打得东倒西歪。并曾经用大刀片削去了一个学生的鼻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微风轻抚</span>:小说以东北一位狩猎山货的青年铁岭着笔。流浪的狩猎生活,风餐露宿的环境培养了铁岭强大的野外生存能力和战胜困难的勇气,但土匪对其搜刮、抢掠,导致其无法生存,后来只得回家。回家后,母亲为救病重哥哥使用萨满教救治方法,最终无效而死。为活命,铁岭告别家乡逃到关内,加入华北二十九军,在和进步学生对峙冲突中丢枪而被关禁闭,在阴差阳错中,又被救出,在山西部队收编多股土匪,劝降他们投靠正规部队,联合抗日,禁止扰乱百姓。后来他在和日军激战中负伤,流落到一个伤员队伍中,在湖北寻找失散的队伍,最终在九江归队,走向了抗日的正面战场。迈过了一道又一道死亡门槛后,他明白了人生的目标和意义。</p><p class="ql-block">《大江》中的李三麻子是一个多重性格的人,是民间文化孕育的精英。他深谙各种民俗,方言俗语、土匪黑话脱口而出,典故传说、民谣故事张嘴就来。他和卖碗人玩“摇骰子碗”游戏,边念边唱可通宵达旦,尽了兴致也解了疲乏。他和新兵讲人情世故,看见小庙就跪拜念经。他与老太太拉家常,能十分顺溜地唱关东大鼓莲花落。慰劳会上他给战友们唱“罗汉调”,混合着宗教神话故事和民间俗语的歌谣赢得同行惊叹。他的匪气一旦发挥正能量,就成为一个彻底的革命者。</p><p class="ql-block">最后他与铁岭两人在艰苦的环境中共同成长,共同抗战,成为保卫大江的钢铁战士。</p><p class="ql-block">《大江》中还描写铁岭家跳神的热闹、神秘景象。小说叙述了年轻漂亮的媳妇九姑娘如何成为跳大神的“花大神”。对跳神过程中的服饰装扮、各种道具的功能、神秘的唱腔曲调(邪魔歌曲)、冗长的歌词内容、欲神欲仙的表演动作、大汗淋漓的表演状态,神灵久请不来的焦虑心理,神魂附体后的唱词变化,所开药方的内容数量和病情诊断的细节。跳大神吸引了村人来观看,大家都希望得到预期效果。然而,铁岭哥哥的病情并未因大神的巫术行为而好转,气愤之极的铁岭对大神扇了一耳光。</p><p class="ql-block">我认为作家如此耐心细致地叙述,至少表达了四层含义:第一,跳大神是那个时代东北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民俗活动,是大神和民众共同狂欢的仪式,对个人命运和家庭财富产生决定性作用。第二,它是表演者的护身符和生存手段。九姑娘因为跳大神而嫁了个身强力壮的丈夫,也因治疗效果好而获得了人们的信任和尊重,还能赚取钱财过好日子。第三,它是求神者的心理慰藉和精神寄托。家人生病,请人跳大神,即使不能治愈也不会产生心理压力,将其归之为是命定,神灵也无法保佑,活着的人聊以安慰。第四,跳大神是富有新锐思想的反对者的攻击目标。</p><p class="ql-block">铁岭在睽睽众目之下扇大神耳光的举动,就是与神巫抗争。它被视为对神的亵渎和不恭,引起了大神的诅咒和旁观者的恐慌。实际上,它是铁岭反抗行为的表现,是科学思想和民主意识的萌芽,也是铁岭走上抗日道路的起点。没有大神的“失算”,就不会有铁岭的觉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侯艳杰</span>:无疑,作为猎手,铁岭是出色的。可就是这样一个出色的猎手因为猎物被洗劫一空,无法生存只得回家。母亲为救病重哥哥使用了一些萨满教救治方法,铁岭痛恨他们的愚昧无知。遵从哥哥的遗言,铁岭远走关内,从一种原始的、无序的生存竞争中走出来。</p><p class="ql-block">铁岭加入了华北的二十九军,在和进步学生对峙中丢枪被关禁闭,阴差阳错中,又被一伙身份不明的人救出,在山西部队收编了多股土匪,这个时候的铁岭集豪气、义气、兵气和匪气于一身</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蔡中华</span>:端木蕻良的小说《大江》中,主人公如铁岭、李三麻子等人物,原本是猎人、土匪、小商小贩和农夫等普通人物。在动荡的时代和残酷的人生经历中,他们走上了抗日的道路,时代磨练着他们,使他们有了家国的意识。这部作品描绘了这些人物在艰苦环境中的成长,犹如中华民族像大江一样接纳百川的凝聚力和浩荡东去的生命力。作品的艺术风格粗豪而重浊,深刻剖析了中国战斗群体的粗俗面目、沉重的精神负担和艰难困苦的心灵历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房井岩</span>:铁岭从山林走来,满身都是与深山老林中与飞禽猛兽搏斗的野性,他走夜路不怕狼,能独自一人把狼捉住并活扒狼皮,独自一人一口气追杀10条母鹿,和狼比耐力,和鹿比速度,用生命拼搏出令人望而生畏的野性。</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刘春伟</span>:在收复土匪李三麻子过程中,铁岭机智勇敢、讲义气,虽然对于政治还不十分愿意的听进去,他仍然鼓动李三麻子的部下说:“够朋友的接受我们的改编,兄弟们大家合手打日本” “ 现在国家这个样子,正是各位出力成名的时候。” 作者写这篇小说,贴近生活实际,突出人物个性,铁岭是着力塑造的人物形象,并没有把他写成“高大上”式的人物。铁岭有缺点也有优点,他食人间烟火,是农民围猎出身,离家出走是为了闯荡生活,走上参军抗日的道路是误打误撞。他不信服那淫邪的花大神可以治好哥哥的病症,他不相信山神可以送给他更多的鹿茸,他从来只是信任自己的体力。他心情很矛盾,收复土匪他立了功,但始终不能确定自己的份量,有时被人看的很高,有时又别人看的很卑下。</p><p class="ql-block">在主动掌握命运的意识中,无时无刻地侵蚀着自己,使他常常跌落在焦急和伤痛里,并在极度的灰心里,又勉强振奋。</p><p class="ql-block">土匪李三麻子也是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他满脸络腮胡子,性格像爆仗一样,在山野的高地上,是没有人愿意和他接近的,他手下有三百余人,每天到处去抢劫,打架斗狠分赃。老百姓说他们马踏过的地方都长不出草来。他最有名的口头语是:“杀人和啖馅饼一样,吃一个,想一个。”可见李三麻子这股土匪的残暴。李三麻子被铁岭大塔似强壮的身材,灵活的战术所震慑,也对铁岭的友好亲善所感动,归降以后号召部下们说:“你们要听朱总司令的指挥,和铁岭队长学,我们现在洗手了,我们要予以自信之路,从此我们要成佛作祖,我们一同打到日本帝国主义。” 但李三麻子并没有真心归顺,直到第二天早晨逃跑,又被铁岭捉回来,才彻底折服。他说:“ 他妈的,我就是犯在他手里了,他缴我的械,从那儿我就完蛋啦,我就跟着他屁股后边转,我这人是贱皮子,你要降住我,还怎好怎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曹革成</span>:王富仁认为——《大地的海》和《大江》是从端木蕻良的故乡记忆中选取题材的,《新都花絮》则是在他的现实生活的感受中选取题材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侯艳杰</span>:铁岭在和日军激战中负伤,流落到一个伤员队伍中,一路发动群众抗日,九死一生后归队,走向了抗日的正面战场。多年的枪林弹雨,死死生生,他骨子里的英雄主义和复仇主义被无限激发。</p><p class="ql-block">成长是一个过程。《浑河的急流》里猎户金声和丛老爷,《风陵渡》里的渔民马老汉,《大地的海》里的来头,在求生欲望的驱使下,一点点走向抗争之路。《憎恨》里的圆子放火烧了地主的管家。面对国家的生死存亡,只有仇视和愤怒不够,还要坚决的反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房井岩</span>:铁岭的性格中带有野性,但这野性不是野蛮,更不是愚昧,当他回到家里,看到为他病危的哥哥跳大神时,心里产生极度反感,“一把火从他头项上直烧到脚底。”因为家里充满愚昧,家人“乌七八糟”,使他看不到任何希望,认为“家是更大的憎恨和仇恨的瘫瘤”,由此而迁怒大神,认为她才是这一切罪恶的根愿,于是打了那个受乡人喜欢且伶俐标志的大神一个嘴巴,“打得非常清脆,大家都听得明白”,这个嘴巴,是他和这个愚昧的家、和这个愚昧的屯子决裂的分水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刘春伟</span>:李三麻子性格粗鲁莽撞,在战争中得到了锻炼成长,既能讲出大道理,又有土匪的脏话玩家子气,整个小说人物中,他说话是最多的一个人。他说自己是红胡子打底,二混子镶边,但不能瞎胡闹,每天晚上接受政治委员的开会教育,自己有错就得先提出来,进行自我批判。他在鼓动村民们参军抗日时说女人就是伴脚星,她总累着你,不能让你高升高转,你如有出息了啦,啥样女子不拣着选哪。并说自己老婆不让他当土匪,就用枪打死了自己的老婆。他为了拉拢卖碗的参军引路,教着几个热心的赌徒来赌碗,钱都归卖碗的所有。他能讲出很多大道理,比喻还很形象:“现在不是自己打自己了,那时,好比哥俩过不好,大哥说老弟混账东西,老弟说哥哥混账王八蛋,现在外边有土匪,打他们哥俩来了,哥俩顾不得打私架,连忙都枪口向外。”李三麻子又是个心细有情感的人,每当遇到沮丧凄凉的时候,都会想起卓雅,并发出对其的哀叹声。小说对李三麻子和卓雅的关系,并没有描写,但读者可以看出,李三麻子的心里是装着卓雅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侯艳杰</span>:无论铁岭还是李三麻子他们身上有自私、散漫、蛮横、妒恨等缺点,但是,一旦国家被侵略,家园被破坏,生活被压迫得喘不过气时,就会奋起反抗,将家仇国恨化作动力一同发泄。</p><p class="ql-block">先生笔下的土匪一方面劣迹斑斑,奸淫掳掠无恶不作。他外祖父多次被土匪抢劫,以至于穷困不堪,甚至差点丧命。另一方面这股力量也是抗战语境中的缺陷英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曹革成</span>:王富仁认为李三麻子人物塑造成功的。对于(李三麻子)他们,打仗不是为了另外一个目的,不是为了升官发财、光宗耀祖,而且也不是为了建功立业、名垂青史。打仗就是他们的生活方式,打仗为活着,活着为打仗。不难看出,这样一种人生态度和人生“观念”,在严峻的战争年代,在中华民族面临着日本帝国主义的军事侵略的时候,是比中国社会“官”、“绅”,“民”各阶层的传统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观念都是更富有魅力的。实际上,李三麻子体现的就是人的生命本能的力量。在外国侵略者的军事侵略面前,中华民族进行的是生命的战斗,是保卫本民族基本生存权利的斗争。这种斗争,依靠的不是文化,不是理想,甚至也不是脱离开生命本能需要的所谓现代理性,而是一个民族的求生本能和自由意志。一个民族有自己的求生本能和自由意志,就有反侵略的斗争;一个民族连自己的求生本能和自由意志都丧失了,这个民族就会甘愿做外国侵略者的顺民和奴隶。在现代思想理念上,汪精卫、周作人都是比李三麻子这样的“土匪"更健全的人,但他们却缺乏独立的求生本能和自由意志。正是在这样一个意义上,在当时的中国,李三麻子这样的人物及其人生态度、人生观念具有了夺目的光彩。</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刘春伟</span>:李三麻子的女人是他自己用枪打死的,回忆起来,他恍恍惚惚感到空虚。他缺少一种自怜的感情,不懂得体谅自己、哀怜自己,他是个硬性人。他甚至说:“打完仗,我也隐姓埋名,安安顿顿的乡下修造一间草房,作一名太平百姓……那时候,一间草房,和半亩地的园子,养两口猪……吃米挑柴,都是自己的。” 李三麻子这个人物形象要比铁岭复杂的多,不但话多,心眼多,肚子里还有点文艺东西,第八章他对着小庙作揖拜神的一套说词,第十一章在老婆婆家吃饭时唱的莲花落或者是关东大鼓,在团部慰劳大会上唱的罗汉调儿,都写出了这个人物的多面性,这也说明了作者对民间文艺的熟悉和通晓。</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王翰夫</span>:端木用彻心彻骨的文字摹写家乡的一草一木,至今仍让我们耳熟能详的方言土语,或许是早年的科尔沁的风沙(砂),闯关东的一代一代后人生存的痕迹,加之底层民众对生命的无奈和关东大地骨子里的坚韧......通过最地道的乡土文字还原故土.......萨满教表演的经典画面,昌图周边的习俗加上满族文化的掺杂,形成独特的方言土语,渗透着北方游牧民族和农耕文化的碰撞,少数民族和汉民族融合的印记,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厮杀与融合。我童年的记忆里:悠车子、火炕火盆里的芳香,一丝快乐萨满教,扭曲的幸福,短暂的欢快、长久地艰辛过活,甚至时刻家破人亡的凄惨, 截至目前,所有的作家笔下的昌图,惟有端木端木蕻良是刻写昌图第一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侯艳杰</span>:比铁岭更为传奇的李三麻子体现的人的生命本能的力量。喝泥水,吃霉米顽强的活着。战斗是惨烈的,他们在炮火连天里吃烤兔肉,将生死置之度外。在战斗中秉持一当十,十当百,百当千的坚强信念,去对付敌人的机械化兵团,有炮有瓦斯,有橡皮艇,甚至化学部队,妥妥战斗版打不死的小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房井岩</span>:铁岭的野性来自于山林,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来自于山林中的野兽,野兽的兽性成全了他的野性,在北平抓捕学生的过程中他表现得非常勇猛,这个时候的铁岭是没有政治头脑的,心里只是想着执行上级命令,甚至还以能打而自豪,以打人为乐趣,浑身野气充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蔡中华</span>:李三麻子这个形象塑造得很成功,这人物很有意思,生在乡野还有才艺。打打杀杀又信佛。</p><p class="ql-block">李三麻子深谙各种民俗,方言俗语、尤其土匪黑话脱口而出,典故传说、民谣故事张嘴就来。他和卖碗人玩“摇骰子碗”游戏,边念边唱可通宵达旦,尽了兴致也解了疲乏。他和新兵讲人情世故,看见小庙就跪拜念经。他与老太太拉家常,能十分顺溜地唱关东大鼓莲花落。慰劳会上他给战友们唱“罗汉调”,混合着宗教神话故事和民间俗语的歌谣赢得同行惊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刘春伟</span>:小说中有很多地方涉及到铁岭和李三麻子两人之间的关系。由于出身、性格上的差异和不同,两人既有共同战斗和生活上的相互帮助,又有行为言语上的矛盾冲突。比如铁岭和李三麻子在兴隆镇“抢”了一家店铺的东西,并甩给老板两块钱。对于这件事,铁岭和李三麻子有着不同的情态和心里表现:李三麻子非常得意,一路上唱着歌,总算把他的本分表现了一次,而铁岭只觉得惭愧,不该临时冒失,抢了那小老板,但这话不能说出口来,只能存在心里。可以看出,铁岭要比李三麻子的思想觉悟高的多,但是在饥饿的状态了,也不能硬装清高。再比如李三麻子拉铁岭去一个女人家里吃饭,铁岭不知道他耍的什么鬼把戏,恐怕是不太雅观的事,想退回去,不想到屋里一看,是位年长的老婆婆,还杀鸡给他俩吃,才放下心来。铁岭对李三麻子无休止的话语有种莫名其妙的厌烦,气的烦恼时便伸手去打他,又说不出打人的理由来。为了消除两人心里产生的隔阂,铁岭去野战医院看望李三麻子,却怎么也找不到他的踪影,他以为李三麻子死了,又走了十几里路去另外一家野战医院去找李三麻子,可见铁岭对李三麻子的感情。当他看见李三麻子在野战医院又毫无拘束地开起玩笑来,阴郁的心情又袭上来。他打李三麻子那回事,在李三麻子心里根本就不存在了,但是他却为这个痛苦万分。铁岭给李三麻子买糖葫芦、买豆腐、买杏仁粥,他想对李三麻子说些心里话,又不知道怎么说,但他的感觉是充实的,内心里充满了对善的喜爱,觉得今后做人要定一个方针,他希望李三麻子和自己都能有些长进。在大江边,他对李三麻子说:“人总得有个分寸,好的就要,坏的就应该丢掉。”他又说:“我今后,他妈的……不在糊里糊涂。”虽然铁岭没有完全表达出自己想说的话,但李三麻子听明白了:铁岭是个好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侯艳杰</span>:多重性格的李三麻子“杀人跟啖馅饼一样,吃一个想一个,亲手开枪打死不让自己当土匪的女人。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左冲右突,英勇无敌。</p><p class="ql-block">对卓雅有同情有敬佩,担心她死去,又希望日军到来之前死去免去羞辱。</p><p class="ql-block">《科尔沁旗草原》里的老北风走上反抗之路和《遥远的风沙》里双尾蝎属于传奇式的英雄。</p><p class="ql-block">《遥远的风沙》里煤黑子奸淫掳掠恶贯满盈,最后 却为了救护战友而死,为自己罪恶的一生作了救赎。</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房井岩</span>:铁岭思想的改变,是从山西参加了抗日军队开始的。他参加了雁门关和平型关战役之后,加入游击队,并成为支队长,因为他的野性,打仗一马当先,人称其为“冲天炮”。他原来的思想“是随着动作走的,动作所到的地方,才是思想和感情所到的地方”,现在“他要用方法来求得解决”问题了。有了思想,也就有了智慧,有了计策,用计策收编了土匪李三麻子,并感化了他,使他成为并肩作战的好战友。经过一系列的思想磨炼,铁岭的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明白了自己是为谁而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侯艳杰</span>:《万岁钱》里张小五是一个胆小的孝子,比招摇撞骗法师善良百倍。《白鹿原》里大拇指芒儿原本是一个小木匠,后来为爱报仇落草为寇,抢了仇人的女人。他本良人,不公平的世道和仇恨激发了他的恶。贾平凹小说《五魁》里的五魁本是个朴实本分的农家单身汉,勇敢正直,因为爱上地主家受欺凌虐待的少奶奶最后走上了土匪的道路。马识途《夜谭十记》里的悍匪张牧之也是被逼上梁山,阴差阳错当了县长后惩恶扬善,手刃仇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侯艳杰</span>:人性不是简单善和恶的判定。王富仁说,完整的人不是没有缺陷的人,不是万能的人,也不是人见人爱的老好人,而是同时表现出自己真实的欲望、情感、意志、理性的人,是所有这些都有机地结合为一个物质精神整体的人。端木蕻良无论写什么,都体现着他对自己民族所实际面临的严重危机的感受。端木笔下的人物是整体的。他不遮蔽人性中的恶,也不遮蔽人性中的善,不遮蔽人性中的琐屑和庸俗,也不遮蔽人性中的庄严和伟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白云</span>:《大江》中的李三麻子人物形象鲜明又突出。李三麻子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土匪,他的口头语是“杀人和吃馅饼一样,吃一个,想一个!”老百姓说他的马啼踏过的地方,都长不出草来。就是这样一个人,经过一番真枪实弹的较量,被铁岭收编过来。但李三麻子又是一个不甘心不服气的“孟获”,他寻机逃跑了,铁岭追上再次将他制服。从此,两人不打不相识,成为生死之交,在抗日战场上,大显身手,共创英雄业绩。李三麻子集匪气、义气与兵气一身,颇有东北硬汉性格。</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曹革成</span>:李三麻子活得很洒脱,任性而为,不拘小节。生活纪律上差些,但抗敌打仗,不惜一切,有血有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蔡中华</span>:这些小人物是那时千千万万反抗侵略的普通人的缩影。通过铁岭、李三麻子等小人物的经历,描述了底层民众个人民族意识的成长和觉醒,也说明丢失故土的底层劳动者是最坚决的抗日力量。文中前部分,因为日本浪人的抢劫,在山林的猎人们生活不下去了,伍炮拉上一伙人要去当土匪,要替老百姓打不平。张一冒烟劝说大伙要参加义勇军。猎人出身铁岭、土匪出身的李三麻子、送水的农民魏发财和商贩卖碗的,这些人都有自己的不堪遭遇,然后他们历经苦难遭遇,接受思想,参与抗战。这些小人物正是那些千千万万普通军人的缩影。</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房井岩</span>:铁岭真的觉悟了,他把革命队伍当成家,他把保护国家抗击侵略者当成自己的使命,不讲代价,不用回报,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该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房井岩</span>:铁岭由最初的个人奋斗到后来加入军队,思想上也从自己所表现的胳膊粗力气大到有同志有组织共同战斗的深刻认识,从茫然的为了自己直到有了更高的觉悟为大家为祖国的思想,“铁岭是个人主义被群众的力所改变的人”“单凭他个人奋斗,他的困难是要加倍的。”“环境规定了他必须对同伴结合。”在群众的创造之下,他成了英勇的战士。</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刘春伟</span>:小说里还有一个令读者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就是卓雅。我们阅读到第五章的时候,给人的感觉非常突兀。因为这一章从开头到结尾始终没有提到上一章的人物和事件,而是写了一个名叫卓雅的抗战女护士,在艰苦的环境中,为了看护救治队友感染疾病,不幸牺牲的故事,读来非常令人感动。可以看出,作者对卓雅这个人物倾注了极大的感情,把她塑造的那么细致入微、情态饱满,像是在雕刻一件艺术品。作者通过对战争的残酷、恶劣的环境描写,衬托出一个女战士在濒临死亡期间的可贵形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房井岩</span>:野性,是铁岭性格中最基本的特征,他既具有能独立解决肚子吃饱问题的能力,也具有不向困难低头战胜困难的智慧,更具有的能够战胜敌人同敌人拼刺刀的勇敢。既能战胜自己,又能浴火重生。在作者看来,铁岭身上具有的野性,也是我们民族所具有的野性,这是民族之魂,是这个民族战胜一切苦难战胜一切侵略者的力量之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蔡中华</span>:小人物的成长暴露出的粗粝性格更显得真实</p><p class="ql-block">主人公铁岭在二十九军中镇压学生时的场面描写,如“镇压学生的第二连,便是这时参加进来的,铁岭也在内。他工作的最勇敢,也最严肃,他从不讲一句话,他很爽快的用大刀片削去了一个学生的鼻子。”“铁岭打得非常得手,这是他出关以来,第一次得到精神奔放的好机会。他是以打人为乐趣的,他是出口伤人,举手打人惯了的。不打人,他心里难受。今天他是奉令打人,他好得意。他追赶一个学生像追赶一只免子一样,他把北平红色的城垣,都看成了褐色的山石,一直追下去,他想:跑了兔子,不打围,他妈的!他追下去。”可见其初到部队,无知无畏,野蛮的性格显现出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曹革成</span>:铁岭和李三麻子他们的成长道路曲折复杂,但万变不离其宗,就是爱国,爱家乡,爱父老乡亲!所以最终能在战争的烘炉里淬炼成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四 讨论卓雅这段情节是否多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房井岩</span>:卓雅的出现仅在《大江》的第五章。这是一次在敌人扫荡中,卓雅所在部队被迫撤退,只留下几十位不能及时随行的重伤员。卓雅本来身体好好的,她“不愿意离开几十个受伤的兄弟”,即使在“撤退命令已下来了”的时候,“排长告诉她赶快退下去,随着先头部队走”,她也没有听从,甚至还事先藏在稻草堆里,她认为和伤员们一起撤退的过程中能给伤员洗擦、包扎、换药等救护,可是在给关营长包扎时“一个炸弹的碎片落在她的左臂上”后来感染了,当时她也没在意,“忙着给别人包扎去了”,她认为有她在,伤员就能减少很多疼痛。但是,卓雅为了别人的不痛,却给自己带来了伤痛;为了抢救别人的生命,却搭上了自己的生命。</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侯艳杰</span>:书中女性形象不多,除了跳神的九姑娘和铁岭的母亲,卓雅是篇幅比较多的。和《新都花絮》的女性形象相比,她们的出身和受教育程度差不多,但卓雅却有一种凛冽的民族大义和觉悟,视死忽如归的勇气和担当为此付出了生命。相比烦躁颓唐恋爱脑的宓君,空有为抗战服务的一闪念,卓雅用生命诠释了什么为有牺牲多壮志。这种强烈对比一方面突出了战争的残酷,另一方面歌颂了中华儿女不甘心做亡国奴的悲愤以及斗争的气魄和决心。</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微风轻抚</span>:卓雅身为充满理想、拥有高尚道德情操、家境殷实的海外侨胞在抗战中毅然决然的回到祖国,成为一名野战看护,对待抗战贡献力量,为国效忠。在激战中,为救治伤员不幸负伤,圣洁的为争取国家的光荣而死。其中“桑园庙”里被炸毁的像及残败不堪的场景,不仅揭示环境的恶劣、战争的残酷,似乎也暗示着卓雅终将在战争中牺牲的最终命运。卓雅生前对祖国、对同胞、对战友的爱,与其临终前最后时刻孤身一人还在为他人着想、拥有美好的憧憬,爱国的决心、抗日的行动,时刻都在她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身为中华民族女性,身为归国侨胞,在国家危难之际,奋不顾身跻身于保卫国家的行列中,彰显出中华民族的伟大气节与团结一心的民族精神。从文章脉络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面军民一心、奋勇杀敌、中华民族取得最终胜利做铺垫。</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侯艳杰</span>:她的勇毅也是影响了铁岭和李三麻子,让他们的抗争之路走的更加坚定和彻底。在招兵买马的时候,卓雅的故事被他们讲起,这种精神本身就是最有利的依据。作为一个年轻的姑娘,她的行为更加崇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刘春伟</span>:小说这样写道:“中国的抗战第一声炮在上海虹口响起了之后,海外的侨胞回到祖国,效忠的非常之多,卓雅也是从南阳来的。” 卓雅的父亲是南阳华侨,她本来可以过着安逸清闲的大小姐生活,却为了抗战救国加入到战争中来,献出了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蔡中华</span>:卓雅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可缺少的代表。卓雅是部队的包扎队医护员,端木写到卓雅之前,就赞扬了卓雅这些参加抗战年青人对工作的热爱,“后方的担架和包扎队,一向是很少的,因为有一个大队已经给第 x 师整师的旅部要去了,救护的人员都不够分配。所幸留下来的人,都很年青,他们都爱惜工作,沉着勇敢,所以受伤的战士还没有感受到一些什么不必要的痛苦。”卓雅在给营长包扎伤口时不甚受伤,简单的处理后,继续投入救死扶伤。卓雅照顾受伤的兄弟,几天几宿没有休息,有时不被人理解,甚至有位疼痛的伤兵打了她,她也没有怨言。她接到了撤退的命令,她也不忍心扔下重伤的伤兵们。“当着战争到了最惨烈的阶段,撤退的命令已经下了,而她仍然不愿离开几十个受伤的兄弟。”“在她站着的时候,她为别人的生命护卫,在她倒下的时候,所有生命的都从她的身畔走开了。”</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白云</span>:在第五章里,空降一个出身贵族的叫卓雅的年轻女孩,在战场上担任救护员,在救治伤员时,遭遇敌机轰炸受伤而掉队,在饥渴和伤病中牺牲。卓雅的人物形象正面又富有代表性,我想插叙卓雅的从军抗战经历,是《大江》作为抗日文学“急就章”中起“人人起来抗日”的榜样人物和宣传作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侯艳杰</span>:这一坚韧而决绝的女性形象为阳刚偏重的作品带去了一种温情,也是女性觉醒独立抗争的典范。她是黑夜里的一抹光亮,虽然微弱,但在枪林弹雨中那么坚定和执着。这种家国情怀,足以让那些不知亡国恨的男女汗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房井岩</span>:卓雅是大种植园主的女儿,却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抗日战场;她是从南洋回来的知识女性,却“作了这一群浑身臭汗和泥浆的朋友们最得力的助手”;她是一个纯真善良阳光向上的女子,却偏偏独自承受着几天几夜昏迷荒野的无助和悲哀;她本是一个健康的人,却躺在身上盖满了无数苍蝇的受伤同伴尸体旁等死。战争的残酷让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都难以想象,但为什么那么多人都要投入到这场残酷的战争中,仅仅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吗?卓雅虽然死得悲哀,但死得其所,她是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而死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蔡中华</span>:卓雅有崇高的理想,并为此付出。“她躺在那儿,对于这一切,既没有悲哀,也没有愿望,只静静的躺着!”“在昨天以前,她是为着旁人的痛苦和不幸在担心着, 忙碌着、焦燥着,她是为了别人。她的过去的教育,使她习惯于高尚的情操,使她习于理想。她记住了许多西班牙妇女的英雄故事,她知道南丁格尔的故事,她愿意做南丁格尔。”卓雅家庭优渥,父亲是南洋华侨,有一个很大的葡萄园,可以说是资本家了。卓雅本可以远离战火,享受人生。抗战打响后,海外侨胞们纷纷回国,有的捐钱捐物,有的亲自参战,卓雅和其他很多海外归国青年人一样投入抗战。可以说卓雅是海外侨胞青年人的代表,海外侨胞为祖国的抗战同样做出了贡献。可以看出端木蕻良的对参加抗战的这些小人物角色都有设定安排,所以说卓雅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不可或缺的代表力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刘春伟</span>:卓雅是高尚的,虽然已下达了撤退命令,而卓雅始终没有离开,不能放着几十个受伤的兄弟不管,在别人最需要照看的时候,自己先离开,这是最大的自私。而她感染了疾病倒下以后,有生命的都从她身旁走开了。卓雅是给一个营长包扎时受了伤的,弹片划破了她的胳臂,细菌趁机而入。她得了肺炎,发着高烧,脸涨的通红。她横倒在凶狂的旷野里,没有人来照顾她。她连举手轰苍蝇的力气都没有了,且陷入了昏迷中。这时作者这样写道:“她的过去的教育,使她习惯于高尚的情操使她习于理想。她记住了许多西班牙的英雄故事,她知道南丁格尔的故事,她愿意做南丁格尔。她的眉毛很好,脸并不太圆,而且下巴还嫌稍稍尖了些,她并不美,只是内心充实的力量,焕发着反映到两颊上。” 当她醒来的时候,将听到的日本人的皮鞭和马刺的磕碰声误以为是弄水的弟兄们回来了,高兴的仿佛在跳起来,一句脱口说出来的话就是 “ 我没有死,我是不会死的。”然而这只是她心里这样想的,并没有说出来,顿觉太阳穴一热,又昏沉过去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房井岩</span>:不必说她救助了多少人的伤痛,也不必说她激励了多少人上战场杀敌,更不必说她的英雄事迹鼓舞着千万后人为理想而拼搏。她喜欢战国时期为弟聂政正名的姐姐聂嫈,更愿意做护士学的创始人南丁格尔,但事实证明她是抛弃优越生活走上抗日战场为抢救伤员不慎受伤感染而死的白求恩。</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刘春伟:</span>在卓雅朦胧的意识中,她的心愿是死在桑园庙的香台上,而侵略者被她的精神所感动,将穿着白色制服的卓雅尸身小心的轻轻的安放在残缺的桑园庙上的石坪上面,完成了她的心愿,并向着坪台上的卓雅献出最后的敬意。卓雅死的圣洁、平静、沉郁,悲壮中给人以力量,端木蕻良先生一定是被卓雅这个人物的生活原型所感动,才用了一章的篇幅将这一人物形象塑造的栩栩如生,并且融入到《大江》里来。在日本人的眼里 “对于敌国圣洁的为争取国家光荣而死的,不能加以任何侵犯,而且应该从内心里唤起景仰。”这更是作者自己对卓雅这个人物的情感、崇敬发出的心声。卓雅是个小人物,在救国救亡的抗战中,有多少个这样的小人物默默无闻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如滴滴之水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汹涌澎湃的大江,去驱赶疯狂的掠夺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房井岩</span>:在本部作品里,作者广泛宣传了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北平的学生冲破反动军警的阻拦上街游行,还有学生深入乡村到龙王庙(屯)等地去发动群众,而且铁岭路过这里宣传抗日时还提到了卓雅,“跟我们在桑园庙,有一个女学生,人家家财百万,穿一身白的,连个泥星都没有,人家跟我们这些穷棒子一块滚……”。在全民族抗战思想的指导下,各行各业的人积极参战,并且涌现出许多出色的抗日英雄,有猎人出身的铁岭,有土匪出身的李三麻子,有小商贩出身的卖碗的,有农民出身的魏发财,这些直接参加抗战的,多是普普通通的下层群众,上流社会很罕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刘春伟</span>:在第五章,作者交代一个情节:卓雅和一部分重伤员在桑园庙留守,而一部分轻伤员出去找水。等阅读到到第六章的时候,方知这部分找水的人是铁岭、李三麻子他们。这样看来,卓雅这个人物形象并未造成整个小说的脱节,还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并无游离之感。卓雅已死,但是作者依然对她很怀念,通过李三麻子的心里行为描写寄托哀思。在第六章中,李三麻子说:“卓雅那姑娘,模样不错呀!”想到她的遭遇,眼里落下泪来。在第七章中,李三麻子猛的想起桑园庙那条案桌像那里的石坪一样,意识到四周无比的空虚和寂寞时,他的心就深深的沉落下去,不由得的感叹着:“白衣的女人,唉……”同样在第七章,铁岭在鼓动村子里的人参军抗日时又提到了卓雅;“跟我们在桑园庙,有一个女学生,人家家财百万,穿一身白的,连个泥星都没有,人家跟我们这些穷棒子一起滚,给我们换药,给我们送水,你想想大家一点都不嫌恶,你想想人家平常穿的绫罗绸缎,住的高楼大厦,坐的嘟嘟汽车,人家来上战场来干啥劲,我不是胡说吧,你问问他们,弟兄们现在这个伤口上的绷带还是她给捆的,老乡们,都是为国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曹革成</span>:1939年1月端木蕻良在重庆《文艺月刊》发表小说《卓雅》,后来整篇放入了《大江》中,即第5章的由来。在《大江》的这章里,原来《卓雅》的最后部分补了3小段文字,并且另外加了一个比较长的环境氛围的结尾。</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房井岩</span>:而卓雅这个人物,她的形象是代表多方面的,首先是一名参战的女性,其次是知识分子,再次是归国华侨,她还是大种植园主的女儿。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已经全面动员起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卓雅这个人物刻画很成功,虽说只在一章里出现,但她是真正能够唤起民族觉醒的,她的精神一直鼓舞着人们,既使是敌人,对卓雅这位女英雄也给以足够的尊重,“军官在命令着前边的行列向着坪台致献最后的敬意。对于敌国的圣洁的为争取国家的光荣而死的,不能加以任何的侵犯……”她为了民族的独立而死,她是圣洁的化身。</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延鑫</span>:女性形象:在端木蕻良的作品《大江》中,卓雅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卓雅是一位华侨女学生,她抛弃了富裕的生活,怀着极大的爱国热忱加入了抗日队伍,与铁岭和李三麻子等人一起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在大撤退中,卓雅为了救护受伤的士兵,不幸负伤,并最终献出了年轻的生命。</p><p class="ql-block">卓雅的形象展现了那个特殊历史时期,许多年轻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积极投身到抗日救国的伟大事业中。她的爱国情怀和英勇精神,成为激励人们前行的力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房井岩</span>:另外,在端木蕻良的抗日作品里,同样是出身于家庭环境优越的年轻女知识分子,《新都花絮》中的宓君与《大江》里的卓雅具有天壤之别。宓君是打着抗日的幌子到大后方陪都重庆和那些空喊抗日口号的乱世男女一样过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住着洋楼别墅,吃着山珍海味,出入坐着小轿车,起居还有保姆伺候,空虚寂寞了就到城里待几天,闹心烦躁了就回山上住一段,无聊的头脑被恋爱所占据,仿佛只有恋爱才能解救她的灵魂,既使找到了新的恋爱对象,也只是为了填补自己的空虚罢了。相反,卓雅是真抗日,去掉她身上所有的光环,她就是一个抗日战场上的女护士,她没有时间谈恋爱,没有时间吃喝玩乐,有的是崇高的理想,有的是圣洁的灵魂,她把时间献给了保家卫国的民族大业,把爱献给了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的受伤战士,她认真的照看每一个伤员,“她用酒精擦着他们黑色的臂子和带毛的胸膛,给他们敷药,使他们的痛苦减少。”她没法矫情,她成了“浑身臭汗和泥浆”的伤员们的朋友,她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更不怕死,为抗日战争奉献一切,甚至生命,这种无么奉献的大爱精神,岂能是宓君那些精致利已主义者相提并论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刘春伟</span>:本以为作者利用第五章全章的篇幅特意塑造了卓雅这个人物,不曾想今天看了革成老师发在群里的文字,方知端木蕻良先生在重庆《文艺月刊》早已发表了小说《卓雅》,后来整篇放入了《大江》中,即第5章的由来。但是我觉得把《卓雅》融入到《大江》中来非常成功,这个人物并不多余,更强化了主题,增强了悲壮氛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房井岩</span>:在本书中卓雅同铁岭、李三麻子等战场上的真枪实弹与鬼子拼搏的抗日英雄一样高大,她也是名副其实的抗日英雄,虽说她在本书中仅出现在一章里,但她也是本书中不可忽略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曹革成</span>:端木蕻良在1985年10月由河北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大江》,在新版前言里提到他为什么加进去卓雅的内容。他说:“我侈想从大江日夜奔流中,看到中华民族的投影。因此在写铁岭的同时,我又写了卓雅。这个故事使我心情特别激动,在那个时候,为她立传,是要有一点勇气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写得不但不好,而且不够。” 因为《大江》这部小说是在当年有“文化沙漠”之称的香港连载,所以实际上也是把卓雅的事迹向海外宣传。因此他特别的加了这么一章,为的是宣传广大的爱国华侨,为祖国的抗日战争积极的投入,奉献自己的力量,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生命。</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房井岩</span>:卓雅是归国华侨,是资本家的女儿,她是阳光向上思想纯真的小女子,是充满理想投身抗战的热血青年,她不仅是爱国主义者,更是民族英雄,她坚持信念、坚守岗位、无私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将鼓舞着中华民族成千上万个优秀儿女为祖国的利益和民族的尊严而英勇斗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白云</span>:第五章插进卓雅不恋安逸享受,毅然走上战场,光荣牺牲。这一情节与人物形象是对抗战文学所肩负的“人无弃才,文皆抗战;宣传之品,今尽其用”的时代宣代使命的有力补刀,不仅丰富了小说中人物层次,而且化悲愤为力量,以女性的刚柔相济坚定了铁岭等血性男儿抗日到底的坚定信念!是文中一大亮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房井岩</span>:卓雅牺牲在桑园庙,而这座不大的庙里供奉着嫘祖大士,而嫘祖是中华始祖黄帝的元妃,是教民植桑养蚕、缫丝制衣的伟大祖先,让卓雅魂归此处,其用意不言自明,正像她的名字一样,卓越而高雅,她是我们这个民族所要歌颂的女性,她象嫘祖一样,不仅伟大,而且崇高,值得每一位炎黄子孙敬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五 讨论《大江》的艺术特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白云</span>:端木的抗日小说,不是一开场就写抗日,而是有一个很长的铺垫。他先写人物的生活和生存状态,在《大江》中,端木连用4章讲铁岭过去的故事:铁岭是一个山中的猎人,因为遭受伪兵搜山掠夺走所有猎货,而无法生存下去,流落到华北军阀部队。几经周折,都难以生存,最后返回故乡,走上了抗日游击的道路。他与收编过来的土匪李三麻子共同战斗在抗日第一线。残酷的战争,是对人的生存意志的最大考验。小说第六章叙述了战场上缺水和找水的情节,伤兵们饥渴到生命的极限,但是生命意志支持着铁岭和李三麻子,终于等到了大雨到来。作家讴歌着生命的顽强,生存意志是摧不上垮的,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更是强大的民族伟大,势必打倒一切侵略者和反动势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刘春伟</span>:《大江》蕴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顽强的革命斗志,成功地塑造了铁岭、李三麻子、卓雅等人物形象,对战争的残酷、环境恶劣的描写大到机枪大炮,小到蚊卵蝇虫,给人以强烈的画面感,使读者如临其境。山林守猎、人文地理、民俗风情、萨满神教等知识内容使小说更加饱满充实。小说开篇结尾前后呼应,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很好的表达了作者创作《大江》的思想目的和写作意图。</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侯艳杰</span>:著名文艺家巴人读了《科尔沁旗草原》曾发出这样的感慨,“我们的作者是个小说家吗?不,他是拜伦式的诗人。”拜伦式诗人往往会出现孤独、忧郁、甚至爆裂等情绪,满腔热血,嫉恶如仇。这种郁结在内心的情绪通过作品例如《大江》一一呈现出来,集孤独、悲壮、浪漫主义于一身。</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蔡中华</span>:大江在作者的心里是与故乡时空穿越的。</p><p class="ql-block">在大江开始的战斗,象征着接续着东北家园的抗战。作者在新版序言中说过,“抗战第一枪在上海闸北打响的,这一枪是人民战斗呼声的迸然爆发。这一枪不是孤立的,它冲破了隔离的长江,和我家乡的游击队接联起来了。”作为一部抗战小说,作者始终念念不忘自己家乡的土地和人民,他把主人公取名“铁岭”,他是东北底层人民反抗对外侵略的代表角色,为了家园,他在战斗中不断成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曹革成</span>:《大江》这部小说以描写长江开篇,最后以描写长江结尾,前后呼应。有始有终。但是开篇描写的长江是一条孤独的大江,自己流淌,千百年来是它的黄金水道贡献出一条商业的大动脉,自己在默默养育两岸的人民。而最后描写的大江是以铁岭为代表的人民参与了其中,铁岭与大江连成一体,有了共同的命运。表明大江顽强不屈的精神,旺盛的生命力,已经被人自觉所继承,所发扬。如作者自己所说“从大江日夜奔流中,看到中华民族的投影”。</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房井岩:</span>《大江》中所刻画的都是如铁岭、李三麻子等带着粗俗、野蛮、满身泥土气息的野性人物,读起来却给人以纯朴、阳刚、饱满的美的享受,充分显示出作家的写作功底及鲜明的艺术特色。</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刘春伟</span>:环境描写非常精彩:太阳比任何时候都毒,湖沼地带的水汽是沉滞的,分子里包含的只是郁热和潮湿,到晚上也不散,或者说越是到晚上越厉害,所以蚊虻和蝇子的体积都特别大,又加上有好多现代的血肉,足够吮吸,所以它们就兴奋的随着战争肥壮起来了。水草是扭错的,路途是泥滑的,湖沼泛滥着。苍蝇飞起来了,蝇子成了这里的最高统治者,暴虐的战争把它们养肥了,一受伤同伴的尸体,上面盖满了无数的苍蝇,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了,全身如同穿了一件黑珠子缀成的长衫。</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王翰夫</span>:散文式的诗化的语言,明显的怀念故乡的意境,以及国破家亡背景下的抗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曹革成</span>:端木蕻良在1985年10月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大江》再版前言里,他说:“我写的实际上是”带枪的人”。抗战爆发,无论从物质和精神两种方面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写新人的成长这种意念总一直在推动着我,虽然明知写不好也在追求。”《大江》这部小说写于1939年,从2月1日开始动笔,陆续在香港《星岛日报》副刊《星座》连载。</p><p class="ql-block">网上查到,苏联这部电影《带枪的人》在苏联放映于1938年11月1日,1939年1月29日在美国放映(网上有的没有提到美国)。我没有找到当年电影《带枪的人》引入国内的时间。那时中国国内也放映苏联电影,不过数量很少,主要引进美国影片。但有记载1940年延安已经排演话剧《带枪的人》。1938年12月底,端木蕻良陪同萧红曾经接受过塔斯社分社社长罗国夫的采访,那么他们很有可能是在塔斯社分社里面看过这部电影。显然印象很深刻,因此启发了端木要写一部中国的“带枪的人”,况且他自己也已经有这种想法。也有可能是写作开始后,看到了这部电影,印象深刻,也得到启发。(这里,我只是简要提一下,不做考证和确论)</p><p class="ql-block">在读到苏联这部老电影《带枪的人》有关内容介绍,感觉《大江》的写作和《带枪的人》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确实有一些的关联,因此可以结合《带枪的人》的故事情节,辅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端木蕻良的《大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延鑫</span>:用白描的手法细致描写了东北的民风民俗凸显时代和地域特征,用象征性的的人物串联丰富人物,使人物更加立体鲜活,用倒叙的描述叙事手法,增加读者耐追根溯源的阅读欲望,使作品深度内涵更加耐人寻味引人玩味思考。</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房井岩</span>:(一)带有立体感的环境描写</p><p class="ql-block">作者在创作中追求这种全方位的立体描写,有声有色,有图有像,环境的渲染对人物的烘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让人感觉身临其境,真实鲜活,在写大江时万为出色。写大江的浩浩荡荡,写大江的奔流不息,写大江的飞流直下,写大江的受阻迂回,就象在看电视直播一样,不仅有画面感,同时还仿佛听到那种“哗哗”的或“呜呜”的声音;夏天“热得像蒸笼”,冬天“冷在人的骨髓里”,这种天气变化的环境读起来就能感觉到;在写伤员转移的过程中,空气的燥热、口喝得要死、行路的艰难、不耐烦的谩骂,这种令人懊恼的环境,也让读者感同身受,那种对战士们的同情、敬仰之心也就随之而来,声色图像也能在表现人物的过程中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体现出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郭子丹</span>:端木蕻良的文集《大江》汇聚了他在特定历史时期对中国社会、文化乃至个人命运的深刻观察与思考。这部作品不仅是作者文学成就的集大成,也是对那个时代的一次深刻反思和记录。在讨论《大江》时,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探究其意义和价值:文学艺术成就、历史文化反映、思想情感表达和影响力四个方面。</p><p class="ql-block">文学艺术成就</p><p class="ql-block">端木蕻良以其独特的文风,在《大江》中展示了非凡的叙事技巧和语言魅力。他精湛的笔触描绘了大江流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用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那个时代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通过对个体命运与时代变迁的交织描述,端木蕻良不仅重塑了历史记忆,也创造了文学上的新意境。</p><p class="ql-block">历史文化反映</p><p class="ql-block">《大江》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也是对中国近现代史的一次深刻反映。通过对大江流域各个时期的描述,端木蕻良展示了社会变迁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以及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与抗争。这种历史与文学的结合,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变革的独特视角。</p><p class="ql-block">思想情感表达</p><p class="ql-block">端木蕻良在《大江》中深刻地探讨了人性、社会正义和历史责任等主题。他对人物的深情描绘,对时代问题的敏锐洞察,体现了作者对人类命运和社会进步的深切关怀。这些思想情感的表达,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内涵,也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和社会价值的思考。</p><p class="ql-block">影响力</p><p class="ql-block">《大江》自发布以来,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被视为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启发了无数作家和读者去反思历史、社会和个人生活。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表达,使得《大江》成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和社会变革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p><p class="ql-block">总而言之,端木蕻良的《大江》是一部具有重要文学价值和深远社会影响的作品。它不仅是作者文学艺术探索的高峰,也是我们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学习和讨论,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复杂性以及个体与时代的关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蔡中华</span>:铁岭与李三麻子带领的这支散落的队伍找大部队,遭遇炎热的天气,历经苦难,来到一个村庄,号召人们支持抗战,村长也出来提供饮食。他们号召人们支持抗战,鼓动生存出现困难的农民和商贩参军抗战,这段描写整体出现了诙谐的语言基调,使读者在苦难的描写中感到轻快放松起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曹革成</span>:王富仁认为我们说科尔沁旗草原充满着原始的生命活力,李三麻子实际就是科尔沁旗草原原始生命活力的社会表现。在《大江》中,李三麻子这个人物形象是与作者对“大江”的景物描写遥相呼应的,它们都给《大江》这部小说带来了生动的气象和艺术的力度。李三麻子的人物语言,与端木蕻良景物描写的语言一样,是他的文学语言中最富表现力的部分。但端木蕻良没有把李三麻子提高到这个人物所应当具有的高度。他想用对来头、铁岭这样一些人物的描写弥补李三麻子这样的人物的不足,反而给小说的创作带来了驳杂和沉闷。我认为,即使将来头、铁岭这样的人物塑造得更成功一些,他们也只是《水浒传》中的林冲一类的人物,而李三麻子则是《水浒传》中的武松和鲁智深。林冲的意义在其过程,武松、鲁智深的意义在其性格,很难说林冲就是比武松、鲁智深更完美的人物典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房井岩</span>:(二)生动形象的人物刻画</p><p class="ql-block">典型人物形象的刻画,是小说作品的主体要素,任何深刻的生活主题都依赖于人物间的矛盾纠葛才得以揭示。在《大江》这部作品中成功塑造了几个主要人物,一个个都活生生的摆在读者面前,仿佛一读到这个人物就看到那鲜活的面孔,从中也能看出人物那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p><p class="ql-block">端木在刻画人物时娴熟老道,信手拈来,精彩纷呈。铁岭是猎人出身,一口气能追上十个母鹿,一个人能俘虏一只狼并活剥狼皮,几句话就能看出他是多么野性。</p><p class="ql-block">而李三麻子则是个多重性格的人,本是“胡子头”,杀人跟吃馅饼一样,“吃一个想一个”,还亲手把不让他当胡子的妻子杀了,偏偏这样的恶魔,却降伏在铁岭手下,甘愿为铁岭“拴马坠镫”。他既心狠手辣,又心慈面软,打起仗来不要命,却在打仗的间隙里打野兔、认干妈,受伤昏过去醒来又开心的玩,调皮耍怪。坏事做绝的人却也有自己的底线,说自己是个“半口斋”,“当了半辈子胡子头,大烟一口不上口,女人一个没糟蹋过,那玩艺损阴德,不是好汉子干的”,在兴隆镇饿鸡眼了抢了一家店铺,还分拿什么不拿什么,“把那花生米,胡桃酥,凡是吃的都放在口袋里”,而卖碗的拿西匹大布和捡地上的钱他赶紧制止(走时还给扔两块钱)。渴了喝泥水,饿了吃发霉的大米,野地里抓虾蟆、青蛙吃,这就是李三麻子,野性十足,还有点小聪明,在战场上也杀得相当勇猛,一个接连刺死两人的日本兵稍不注意,“便被他砍掉了头。”</p><p class="ql-block">此外还有卓雅、卖碗的、李三麻子的干娘等等,每个人物都刻画得生动、形象、贴切,充分体现出作者极强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力,这一系列真实、复杂、自然、鲜活的人物刻画,使作品更富有宣传性和感召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微风轻抚</span>:端木先生在《大江》中运用宏阔的视野去描摹各种景物,运用夸张、排比、拟人、象征、隐喻等修辞予以设计,运用方言俗语、行业密语、民间歌谣、宗教文本进行叙事,刻画人物性格。又塑造了“硬汉”形象,如:铁岭、李三麻子等,彰显民族气节与民族精神。</p><p class="ql-block">《大江》承续着战争初期的创作,既应和强烈的时代音响,又葆有端木先生的创作个性,“抒情”更多地被“言志”代替。一切为了抗战,一切服从抗战,战争初期是易于偏重群体性而淹没个性的。《大江》即“以群众为主角”,着力表现个人与群众的融合,明显可见从“五四”启蒙到抗日救亡,从注重“个性”“抒情”到偏向“言志”、“载道”,体现服务抗战主旋律等诸多变化。</p><p class="ql-block">“大江是浩荡的”,“大江在浩荡里呜咽,在卷积云里震荡。”作者的笔力都是聚焦于长江,把江水的浩淼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连接起来,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小家的前途与国家的出路连接起来,让人产生强烈的震撼,也为后文人物命运的发展提供了铺垫。这些寓意的词句,旨在表达作家激愤的情感:祖国山河是壮美的,但被敌人的铁蹄践踏着;家乡人民是勤劳的,却被统治者无情地剥削着;故土是富庶的,财富却被侵略者肆意掠夺。作家的心在滴血,他力图用一支纤细的笔传达心中沉重的责任,唤起千千万万同胞的觉醒,唤起他们保家卫国的决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白云</span>:端木小说的叙事笔调是幻化的,在结构上运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法,镜头转换很快,表现步一种奇幻的结构特点。对于农村巫术、跳大神的描写也给小说增加了一层神秘色彩。前四章叙述铁岭的过去和历史,时空跨越很大,剪辑了人物生活的几个片断,在虚实相间的叙事中,描画中一个出身山野的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形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曹革成</span>:端木蕻良在小说后记里特别强调“群”体对铁岭和李三麻子的巨大影响。这应该包括一二九运动的爱国学生,爱国华侨,抗战的军队,善良的民众等等对他们有形无形的影响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房井岩:</span>(三)辽北家乡腔调的语言</p><p class="ql-block">端木蕻良作品中的地名、人名、事物名称都带有作品所反映的那个时代的辽北语言特征,尤其辽北的方言土语色彩浓厚,甚至听到这些方言,就能想到表达的腔调。</p><p class="ql-block">首先是主人公的名字铁岭,其代表性不言而喻,这是辽北地区的首府,最能代表家乡,流亡在千里万里之外的作者,将其为主人公命名,其思乡之情,尽在不言中,尤其是在那个家乡被兽倭践踏的日子,他怎能不为家乡所思虑,无论什么都抵不了他那魂牵梦绕刻骨铭心的乡愁。</p><p class="ql-block">还有一些名字,也都符合东北人起名的特点,象张豆腐房、张一冒烟、李三麻子,或职业,或喜好,或生理特征,让人一听名字,就会在脑海中形成印象。</p><p class="ql-block">纯粹的辽北家乡口头语言,作者也会信手拈来,家乡的土味腔调更具有亲切感。在龙王庙赶集时,“猪夹在人缝里哽哽的”;庙门口做糯米人的,摆着各种各样的,“总之是滴溜嘟噜的一大串”;出了兴隆镇,他们向大冶进发,在路上“咯咯铃铃的谈着”。还有“傍道的”、“阳棒点”、“他爹揍的”、“应该应份”、“小子要闯,丫头要浪”等等家乡的语言,在作品里大量运用,带有浓厚的辽北地方风味。</p><p class="ql-block">此外,还有一些职业化的语言,如大神、猎人、土匪等,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其语言也同样很符合特定人物身份的,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六 讨论《大江》的思想内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蔡中华</span>:仔细品读《大江》,端木蕻良的文字让我们看到了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看到了像铁岭、李三麻子一样的小人物们成长的过程,他们像顽铁,在革命的熔炉里淬炼成钢。还有像女战士卓雅一样,投身抗战的海外侨胞们,他们投入工作,不畏牺牲。端木蕻良鼓舞着全国人民,英雄不问出处,都可以为抗战贡献出自己的力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烟雨平生</span>: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作者对书中的人物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让人感到书中的人物就是生活中的人物,他们就在我们的身边有血有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房井岩</span>:茫茫大江,淹没了多少雄浑的故事,而这雄浑的故事,一件又一件荡涤着人们的心扉,个人的,集体的,国家民族的,浩浩荡荡,生生不息,愚昧变成清醒,野性变成自觉,茫然变成有目标有顺序的强势崛起。全书所写的是个人野性的和革命队伍中不同成分的思想改造过程,让读者领略到革命的大熔炉是怎样把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废铜烂铁”锤炼成民族独立的“精钢”的。</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微风轻抚</span>:《大江》借长江的九曲十八弯暗示小说中的主人公铁岭、李三麻子等人,由猎人、土匪和小商小贩、农夫等身份纷纷走上了抗日的道路的坎坷人生。时代磨练着他们,使他们有了家国的意识,有了爱国的决心,有了抗日的行动。作品通过对这些人物经历的描写,折射出中华民族有若大江海纳百川的融汇、凝聚精神以及顽强的生命力。作品揭示了一群劳苦大众,背负着沉重的精神枷锁,又在绝望的挣扎、呼喊中联合抗击日寇。作品故事情节荡气回肠,场面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反映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同仇敌忾的抗战精神。端木先生将民间精神与时代情绪紧密结合,其作品流露出强烈的时代感和忧患意识。这是中国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精神的表现,也是中国文学精神的重要内核。</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侯艳杰</span>: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p><p class="ql-block">大江是一种写意:历史绵长,身姿曲折,忧郁而浩淼,有着沉重的人文负载,荡气回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蔡中华</span>:抗日题材小说是端木蕻良在抗日战争的历史洪流中谱写的慷慨激昂的战斗诗篇,表现出端木刚强不屈的作为中华儿女的责任感和炙热的爱国主义情操。这也验证了端木蕻良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得到的文学史地位主要得益于其作品反应的民族忧患意识和客观的生活书写精神。端木蕻良抗日题材小说的艺术特色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众多文学作品中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侯艳杰</span>:大江是一种状态:“江间波浪兼天涌”是对国破家亡屈辱与苦难控诉悲哭,高亢悲壮。不吝篇幅对大江的咏叹是先生精心营造的一种意象,鲜明生动,意味深长。</p><p class="ql-block">大江是一种精神:“大江流泻着成为一个无可比喻的意志的激流...她的呜咽和吼叫,都是四万万人民的眼泪合成的愤怒的哭声和感激的笑声所凝成的。”它是一种不屈的反抗意志和坚韧的斗争精神,它更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凝聚力,激励各阶层爱国华人都走上了抗日的道路。</p><p class="ql-block">大江更是一种力量: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它奔腾激越,汪洋恣肆,雄浑壮美,吞吐日月。是我们的民族蕴蓄的一种不可阻挡的原始的野性力量,浩浩汤汤,蓄势而发,更是作者对于民族抗争洪流的歌颂:奔腾不息,日夜不止。</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烟雨平生</span>:本文的思想性是很深的,里面包含了端木先生的深情,文中对人物的描写是非常细腻的,人物的成长历程都是一步一步发展的非常真实,不像后来的有些抗日神剧,把英雄人物写得无所不能一样,那样反而脱离了真实,感染力反而下降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刘春伟</span>:无数个小人物汇聚成为一条大江,小说里除了铁岭、李三麻子、卓雅等主要人物形象,还有更多的次要人物和不知名姓的人物组成了中华民族奔腾滚滚的大江大河,展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拼搏精神。</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房井岩</span>:以铁岭为代表,他本是一介莽夫,来自山林荒野,以打猎为生,与豺狼虎豹为伍,与毒蛇猛兽相伴,有力气,头脑也好使,能独自活剥狼皮,也能独自追人奔逃的母鹿并割下带血的鹿茸,面对愚昧迷信的跳大神满是反感,不仅动手打了“大神”,还逃离了那个没有生命力的家,只能说这是还没有完全沦丧的有原始创造力的人向封建势力一种本能的反抗,但是面对应该做出人生正确的选择的时候,他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只是盲目的执行命令,以“胳膊粗力气大”而自居,去打那些爱国学生,把他的山林野性表现得一览无余,从这个角度来说,铁岭是愚昧的,无知的,野蛮的,但是抗日志士救了他,从此让他不再迷茫,有了不同的人生,思想开始觉悟,一路开挂,从山林猎户逐渐转变为有责任有担当保卫国家撼卫民族尊严的英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侯艳杰</span>:摩罗说过一句话: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拯救世界,但是为苦难的世界担当情感痛苦却应该是一个作家的精神底线。先生像鲁迅先生一样将自己定义成一个战士,以笔作刀枪,用整个生命的力量如大江奔涌,去书写,去战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白云</span>:端木在《大江·后记》中说:“我确实写了群众,我的书是以群为主角的,因为我写的是“铁岭”“李三麻子”,两个多棱的家伙,这两块顽铁,怎样的被在群的道路上改变,他俩怎样成为了精钢,成为了中华民族在这次大斗争里面的活的标本。我写的是群的力,在他们身上所发生的投影,怎样的起了作用,我写的是一个民族战斗员们长成史,谁使他长成的呢?是群。”端木创作《大江》于1939年,正是进入全民抗日高潮时期,文艺作品要与大众方向结合在一起,起着“人人可写,人人可读”的抗日宣传作用。尔曹贼心灭吾族,江河不废万古流。顽强的生命意志与民族精神如滔滔江水,以不可阻挡之势排除一切外来侵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房井岩</span>:铁岭思想的成长,固然有可改造的因素,但与其所在环境是有很大关系的,和那群打猎的在一起,就以杀狼追鹿为能事,和镇压学生的兵士在一起,则以自己能削掉学生鼻子和把他们打得东倒西歪为爽快。但是一旦走进革命队伍,就完全是另一种状态,山林野性变成了充满正义的血性,小聪明也会产生大智慧,在改编土匪的过程中取得很大成绩,所用的手段配着山林野性,令土匪头子李三麻子刮目相看,愿意为他“拴马坠镫”,成了他忠实的小迷粉儿,之后两个人并肩战斗,在革命的大熔炉中把自己锻炼成钢铁战士,有了理想信念,不再为自己的私心所困扰,把保卫国家保卫人民放在首位,轻伤不下火线,重伤养好再上战场,是好的思想指导他们,是好的环境重陶了他们,是好的集体塑造了他们,他们所在的集体都被这样的环境塑造成一个力量无穷、能打硬仗、无往不胜的英雄群体。</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烟雨平生</span>:端木先生抒发的的感情是真挚的,感情是深沉的,不是那种肤浅的表露。我在上学时读过鲁迅先生翻译的巜毁灭》,当时感触不深,最近读了端木先生的作品感受就不一样了,无论哪个民族,深层次的民族性都是相通的,感觉端木先生的作品更易于被我们接受,毕竟这是我们本土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端木先生的描写更细腻,人物描写也更为成功,感染力也更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房井岩:</span>正是有了铁岭这样被改造过来的个体组成的群体,才使思想统一、目标统一、有组织有纪律有奋斗方向的一群人,可以用生命来捍卫自己的信仰,在祖国民族最需要的时候,总是挺身而出,是他们的前赴后继才使我们的民族生生不息。大江所象征的就是这种精神,她代表的是一个民族万古浩荡奔流不息,同时也在石破天惊中“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而铁岭、李三麻子等人就是这种时代涌现出来的风流人物,他们所组成的群体,在历史重大关键时呈现出改天换地的作用,这也是大江所象征的另一方面意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陈正中</span>:各位老师,端木先生是“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感谢大家的精彩解读,今天我们就讨论到这里,下月我们讨论《曹雪芹》第一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