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效应就是规模效应,规模效应就是社会效应

满泉

<p class="ql-block">  大城子镇分布于宁城县西部的山区,是宁城县典型的蒙古族集中的乡镇,蒙语当中大城子叫“玛拉图”,意为有碱的地方,另一名叫“德日浩饶”,意为上大院,相比把小城子叫“道日浩饶”,意为下大院。我个人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从地理位置讲,大城子在西边,地势稍微高,小城子在东边,地势稍微低,蒙族习惯中尊西为大,所以此叫法。其二清朝年间,大城子是喀喇沁中旗王府札萨克所在地,小城子是驸马府所在地,当然是王府为大。喀喇沁中旗世袭七代王爷,其中第四代王爷玛哈巴拉任期最长70年〔乾隆四十年(1775)——道光二十四年(1844)〕,这期间,旗力增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旗民安居乐业,是封建体系下的极致繁荣期,再加上玛哈巴拉王爷兼任卓索图盟盟长,精通蒙、汉、满文字,外交公关能力很强,经常帮助北部盟旗的上层王公贵族搭理事情进京办事,上到京城,周边盟旗名声鹊起,一时间喀喇沁中旗以“玛公旗”的声誉闻名塞外。上世纪70-80年代,大城子蒙古族中学以农村办高中佼佼者的声誉名扬昭乌达盟,名扬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以其开门办学、学校管理、多元授课、教学质量、升学人数在农村高中中独占鳌头,与阿鲁科尔沁昆都中学媲美,被称为民族教育战线“草原上的璀璨明珠”。</p><p class="ql-block"> 大城子还有一个辉煌时期,就是大量开采“乌金”的时期,“苏日图—四龙”,“颐和达楞—大梁东”煤矿丰产大煤,产量可观的时候,GDP全县数一数二的大乡镇,再加上每年举办那达慕大会,一年小办,三年大办,“男子汉三艺”,盛大的敖包祭祀活动和法轮寺庙会名扬县内外。四面八方的那达慕爱好者和信教群众慕名而来,五湖四海的商人蜂拥而至,商品种类齐全,五花八门,大街小巷车水马龙很是热闹。后来随着煤矿资源的枯竭和国家对产量规模小的煤矿企业的控制和关停,平双公路规划设计撇开大城子等原因,大城子的经济萧条了几年。</p><p class="ql-block"> 大城子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就像在歌词里唱的一样,山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运在转,总是运气轮换出现,运势回来反转,机遇把握不失。</p><p class="ql-block"> 今天就说说宁城县大城子西红柿的规模效益,规模效应是指因规模增大带来的经济效益提高的现象,也就是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更加高效。产业链延长,行业带动互联,科技含量增加,社会效应明显,老百姓的日子蒸蒸日上,红红火火。所以规模效应就是品牌效应,品牌效应就是生产力,规模效应就是社会效应。大城子的番茄从本世纪初的试运营到现在的规模经营;当初的个人小打小闹到现在的东五家、瓦中、瓦南交易市场;从周边销售到京津唐、东三省、长三角、珠三角,甚至港澳地区;品种从地方本地番茄到逐步改良的粉红、大红、硬粉;从单产业到养殖、运输、餐饮住宿、包装、制种育苗等多产业带动;自家投劳到当地剩余劳动力就业、经纪人队伍、技术骨干培育;更甚至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说“羊粑粑蛋”已变成“金粑粑蛋”。</p><p class="ql-block"> 有几个数字,很是说明问题,宁城番茄共有面积8.5万亩,年产量24万吨,产值约为16亿元。仅大城子镇万亩番茄园区内的2500户农户,户均收入便达到10万元/年,人均收入达3.6万元/年。</p> <p class="ql-block">蒙古族中学操场外也是大棚</p> <p class="ql-block">番茄育苗大棚</p> <p class="ql-block">交易市场一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