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人间最美三月天,风和日丽暖人间。春天也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你得冬衣、春衣、夏衣都备着,随着变脸而变装。在迎来了一夜雷鸣电闪的春雨后,2024年3月28日,我第一次跟随“钓鱼老头”坐公交车去钓鱼,结果小河涨大水,水流湍急,铩羽而归,还被太阳晒的浑身是汗。29日清晨又是满眼的蓝天白云,阳光明媚,拽起了我的春心荡漾。人老话多,树老根多,上了年岁他就啰嗦。早就盘算着踏春出游,去我人生入职的第一站走一走,看一看,不负春光,不负自己。吃过早餐,我就带上一支自拍杆,一人独骑,兴致昂然,踏着春光,迎着春色,向阳而行,一路西奔。</p> <p class="ql-block">和许多共和国50年代生人一样,我们都经历了知青下放、招工返城的生活经历。文革中备战备荒准备打仗的大三线建设,湘黔、枝柳铁路的建设开通,把我们从准备“扎根一辈子”的广阔天地里裹挟了出来。1975年12月,我们下放在湘西保靖县酉水渔场劳动锻炼的20多名知青,被怀化铁路分局招工进入铁路,上百名各知青点招录的新工在吉首集中,汽车拉到怀化的当天下午,就在大会堂里宣布了所有人的分配去向。分配名单一念完,就听各站段人事室领人的干部高喊:“机务段的到这里来!”、“电务段的跟我走!”、“工务段的到这里集合!”……。这时候在这里,没有选择也不存在竞争,除了好奇、兴奋、就是茫然,一切都是命运使然。我们分配到芷江铁路中心站的当晚就被汽车拉着,沿着这条320国道,来到了芷江县,开启了自己的铁路生涯。屈指一算,时至今日,已经49年矣,真的是弾指一挥间!</p> <p class="ql-block">西行第一站,我就来到公坪站,这是湘黔铁路怀化往西出发的第一个中间小站。当年在中心站经过短期的新工培训,我和知青场同时入路的宋兆林、彭玉生三人一同分配到了公坪站,这也是我入职铁路工作的第一站。</p> <p class="ql-block">我的第一任老站长叫姚绍湘,湘西永顺人,五十年代入路的老铁路。我的扳道师傅叫董继强,广州市的学生,他们广州的高中毕业生从大城市来到武陵山脉的湘黔铁路就算是知青下放,同在车站的广州学生还有郑家祥、卢兆南、梁穗文。我们年龄相当,又都玩性重,下班之余,一起到车站后山松林里拣枞菌,到车站前面公路旁的水沟里抓野鱼,夜晚捉青蛙,树下打麻雀,那是一段最不想事,心无旁骛,开心快乐的日子。跟班三个月,我拿到了扳道员合格证,接着又学习了助理值班员和调车作业,小站好玩的日子只过了一年多,就奉调到芷江中心站运输室的值班室了。</p> <p class="ql-block">纵深延展的铁路钢轨,承载着南来北往的旅客和货物,也牵动着我们的期望和思绪:大千世界,将向何去?</p> <p class="ql-block">每次站在立岗接车位上,默默地注视着面前飞驰而过的车辆,我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一种习惯,从第一辆车列在我眼前驶过,我就默数着经过的车数:一、二、三、四、五…,一旦发现车辆运行部件、货物装载有异常,就能马上准确的报告第几辆车有情况。</p> <p class="ql-block">车轮滚滚,世事变迁。车站还是这个车站,站场还是这个站场,但铁路的运营管理模式却发生了许多变化。</p> <p class="ql-block">高速公路分流了铁路的货运,高铁开行吸引了众多的客流。公坪车站早就停办了客、货运业务,原来地方的一个木材转运站早已没有了踪影,车站货场的一排货仓已是大门紧锁,原先繁忙的调车作业、货物装卸已成为历史。</p> <p class="ql-block">车站站房的对面,是一片绿树成荫的山岭,在当时以站为家的思维主导下,车站职工的家属房和单身宿舍都修建在山岭下,由于环境保护好,空气清新凉快,夏天晚上睡觉都要盖被子。后来强调照顾职工生活、方便孩子读书,车站职工都搬到就近城镇居住了。车站的老房子先是荒废,后是拆除,照片里股道对面黄色的油菜花地,就是原家属房的旧址,右侧那株挺拔高大,开着白花的梧桐树下,就是车站的单身宿舍和职工食堂。我问车站罗站长,车站家属房是哪一年拆除的,他竟然不知道车站的对面曾经还建有住宅房。我真的感叹,半个世纪的的变迁,后来者就不知所然,那几百年上千年的变化,岂不更是苍海良田?</p> <p class="ql-block">照片股道对面红瓦房旁的小房,是我曾经值守扳道房的遗址,在这个扳道房里,见证过许多故事。我亲眼目睹,列车已经鸣笛进站,但铁路旁村民养的猪却滞留在股道里啃吃餐车漏下的残羹剩饭不下道,村民为了救猪,冲上股道,猪是赶下去了,人却被当场撞死。猪重要人重要?也使我日后省悟:两害相权,孰重孰轻,必须明白取舍。一次当班立岗接车,一只母鸡在我们面前被车轮压死,好巧不巧,只是压坏了鸡头,鸡身无损,师傅要我把死鸡检回扳道房,开水退毛,刀剁鸡肉,就在扳道房里取暖煤炉上煮吃了,虽然嘴巴吃的喷香,但几天里我都忐忑不安,生怕鸡的主人找上门,心里念叨:亏心事还是做不得。</p> <p class="ql-block">1976年9月,我是坐在扳道房里当班时听到广播,毛泽东主席因病去世,当时的心情万分沉重,无已言状。公坪镇召开纪念追悼大会,火车站在镇上是一个重量级的单位,镇里邀请车站的全体职工参加大会,并要求安排一名职工在会上致悼词发言。车站的职工都不愿意动脑筋写稿上台发言,老站长把任务甩给了我,这是我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在乡镇大会上读稿子。</p> <p class="ql-block">置身于社会,就不可避免的会遭遇一些意外之事。车站周边住有村民,车站的职工有事无事也会与村民发生一些交往。76年冬的一天,不知何故,车站一职工为了一点往来锁事,竟然在夜间用工具刀割开了自己的脖子,昏迷在一家厨房里。车站发现后,立马组织抢救,站长联系货场一辆还没有卸货的煤车,安排一名老职工抱着伤者坐在驾驶室,又安排我也跟车去医院,因为驾驶室坐满了,我只有倦缩在车后厢的煤堆上,天黑风凉,事发突然,我吓得两手瑟瑟发抖。车送到怀化铁路医院,忙活了一通宵才安排妥当,第二天,车站接班照料的职工来了,我才得以离开,但怀化站发往贵阳的慢车早已开出,当时没有现在这样多的大巴车、交通车,我从怀化站顺铁路走回了公坪,去车站接班上岗。到现在我还想不明白,当时为什么会这样的任劳任怨?</p> <p class="ql-block">现在,车站站房的后坪,修建了半边篮球场,羽毛球场,还建有凉亭水池,一派和谐家园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公坪你好!为你祝福,我铁路生涯的第一驿站!</p> <p class="ql-block">人生恰似三月花,正道春光无限好。西行的第二站是紧挨着的陈家台站,虽然我沒有在这个站当过扳道员、值班员,但其后的工作我经常往来,有时一住三五天,也是一个留下足迹和情感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行驾320国道,过芷江罗旧镇不远右转,就是芷江艾头坪乡,过去曾多次路过,印象中就是一个偏僻落后的穷乡避舍之地。今日一转进来,平整的水泥路旁,一派新农村的景象令我吃惊不小。</p> <p class="ql-block">红顶白墙,大鹅翩翩,不是目睹这放养的家禽,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艾头坪乡村民的住宅。。</p> <p class="ql-block">铺垫鹅卵石的大道,气派的大门,拾级而上两旁是茂盛的乔木,大桂花树造型有致,分落屋前两侧,造型独特的别墅后背,是自然山色的烘托,真是美不胜收,人见人爱的休闲居住地。</p> <p class="ql-block">正巧路旁还有原来废弃没有拆除的老旧房屋,两相比较,真是天壤之别。美丽乡村建设,山水田园美景,令我欣喜连连。</p> <p class="ql-block">有漂亮的更有抢眼的,在通往车站的村道上,分岀一条岔道,道旁花木盛开,花香扑鼻,花道的尽头是一户农户住家,我赞叹这就是住在花园里啊!</p> <p class="ql-block">住户的男主人正在路旁树下打理他的养蜂厢,我对他连连赞扬:你真能干!你真利害!你真幸福!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喝着没有污染的泉水,吃着没有毒害的食物,我作为拿养老金住城市的那一袭满足和自傲都被打压的赤身裸体了。</p> <p class="ql-block">艾头坪乡过去的特产是生产白腊,满山遍野种的都是白腊树,每年靠收白腊增加一些收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现在主要是种水蜜桃、柑橘等经济作物,春天遍野花开,恰似一个大花园,又促进了养蜂采蜜的发展。原来农产品主要依赖本地销售,产供过大,就会烂在手上,跌价亏本,现在推开了网络销售,拼多多、淘宝五花八门,面对的是全国市场,想不富裕都不行了。</p> <p class="ql-block">目睹这山水田园,别墅山庄,我为农民兄弟生活的极大改善由衷的高兴!</p> <p class="ql-block">这是进入陈家台车站的老路,还是老样子。</p> <p class="ql-block">铁路近年来迅速发展,科技含量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就是运输布局、运输结构的调整,陈家台车站也在调整中实施了关闭。我一直心心念念,想来看看,关闭后的陈家台站会是一幅什么模样。</p> <p class="ql-block">站台上已是一片破旧,原来的运转室也已关门封窗,成为了一个遗址。</p> <p class="ql-block">车站运转室的标牌虽然没有摘除,但已是欲欲下坠的斜挂着了。</p> <p class="ql-block">过往列车都是通过、通过,这里只是铁路线路的区间了。</p> <p class="ql-block">车站老运转室的后面,新建了一幢两层楼的建筑,是工务综合工区生产、生活的用房。</p> <p class="ql-block">转身来到原车站的家属、单身住宅区,门口的立柱上,还遗留着“立足本职,小站为家”的标语,我不禁哑然失笑,这还我当年搞安全线、标准站建设的杰作呢。</p> <p class="ql-block">原来车站的食堂也是一派荒芜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原来的住房,大部已经拆除,只留下长满杂草的地基,保留了一幢,是留给工务的劳务工做休息用的。</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些没有拆除的旧房,也都贴上告示,“危房勿用”。铁路发展,科技领先,陈家台车站已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虽然它已经关闭了,但毕竟是我们这一代人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春日西行的最后一站就是芷江西站。芷江中心站紧挨着芷江西站,是怀化铁路以西9个中间站的管理指挥机关。1977年2月,我从公坪站调入芷江中心站运输室任值班员,并在这里入了党,1978年7月,芷江中心站与溆浦中心站合并,才有了怀化车务段。所以,芷江是我人生历程的一个重要中继站,是我生深怀念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从芷江中心站到芷江县城,大约4公里,原来沿路靠舞水河一则,是大片的沃土良田,去城里为了绕近路,我往往都是绕田间土路而行,快接近城区芷江大桥了,才有一段老木扳房,青石板街巷通往芷江大桥,进城只有一桥,别无他路。所以我就循着记忆,首先来到了芷江大桥,想寻老路进芷江西站。</p> <p class="ql-block">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悠悠岁月中,芷江大桥见证了世界的变化,抗日战争,是内地通往西南大后方的咽喉要道,曾遭遇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在改革开放的岁月里,芷江大桥又重新修缮为侗乡风格的龙津桥,辟为了旅游之地,现今大桥上不允许任何机动车辆通行,我只有从新建的和平大桥通过。</p> <p class="ql-block">过了新大桥我却找不准方位了,记忆中的大片农田,全部成为了高楼大厦,生活小区,通向西站的老路也不知道藏在了哪里。</p> <p class="ql-block">东寻西问,绕了几个圈,终于找到了去西站的老路。四十年的改革发展,房地产的兴起,良田变高楼,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芷江高铁站建成通车后,芷江西站客流量锐减,通往火车站的道路仍然是那样破旧狭窄,政府也是喜新厌旧,市政建设的关注度移情别恋到高铁站方向去了。</p> <p class="ql-block">终于来到了通向车站候车室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车站候车室也是人烟稀少,芷江西站的站名掉了两字也无人过问。</p> <p class="ql-block">原来人来人往,十分热闹的车站篮球场被蚂蟥塘村建成了党务村务信息公开栏,移民村政策宣传地,车站的家属院单身宿舍全都不见了踪影。</p> <p class="ql-block">想进入车站,却是处处碰壁,到处都是铁将军锁门,好不容易从一窗口看到车站炊事员,请她帮忙开开门。炊事员回答:她不能开门,未经允许开门放人,被领导查获要考核罚款8000元。搞得我一头雾水,只有打电话找车务段在岗的领导,请车站站长来给我开门。</p> <p class="ql-block">车站蒲站长来给我开门,告诉我,现在铁路线路、站场实行严格的全封闭式管理,严禁无关人员进入铁路站场和区间线路,为的就是严防路外人员的人身伤亡事故。从区间进入线路的追究工务段责任,从车站站场进入的追究车站责任,一律考核扣罚8000元。看来考核力度之大,连炊事员都牢记的一清二楚。</p> <p class="ql-block">蒲站长带着一串钥匙,领着我游走站场,我们早先就是认识的。</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看到的最奇葩的一个车站候车室,由于旅客很少,车站又停办了客运业务,每天只有一对公益慢车在车站停开,到点有旅客上车,就打开候车室大门,放旅客上车,在车上买票,人走马上锁门。为了活跃职工文体生活,闲置的候车室就打造成了室内球场,车站职工工作、锻炼两不误。</p> <p class="ql-block">车站的货场也改建成为一马平川,原有的仓库都已拆除,原来芷江县最大的货物集散地也萧条了,货运量大量减少,货物是随到随装,随卸随走,留下的一栋两层楼货运室,也是由货运中心管理着。</p> <p class="ql-block">人生就是这样兜兜转转,山不转水转。蒲站长带领我转到了原芷江中心站机关所在地,中心站合并搬迁后,这里就改成了芷江铁路公安所,公安部门统一移交地方后,加上又新建了芷江高铁站,这里的警务工作量减少,又缩编为警务区。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事如棋局局新啊。</p> <p class="ql-block">本来芷江公安所是建在紧挨着中心站旁边的这个小高地上的,现在房屋已夷为平地,只有水塔还高耸入云。因为离得近,我们中心站经常与公安所的小伙子打篮球赛,所长姓杨,指导员姓赵,警员球友马祥生、韩延甫、齐颜辉、李文武等一个个的音容笑貌还记忆犹新。</p> <p class="ql-block">原中心站的两层办公楼依然如故,二楼最里间是电话所的接线室,一楼最外间是我工作的值班室,一起倒班的还有梁建光、刘次穗,他们都是广州大城市来的青年学生。</p> <p class="ql-block">那时文化大革命还没有宣布结束,我们经常要参加大学习、大批判、大辩论活动,阶级斗争还天天讲、月月讲,中心站创办了“七二一”工人大学,成立了女子扳道组,男人能干的女人一样干。现在回想起仍禁不住洒笑。</p> <p class="ql-block">这是原中心站的机关食堂,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我们刚从知青场出来两年,劳动强度大,肚子饿得紧,饭量特别大,早餐食堂吃馒头,我打一大碗稀饭,两根筷子串8个馒头,吃的干干净净,看得旁人直咂嘴。我每月30斤的粮食定量不够吃,还要定量23斤的父母给我寄粮票来,想想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p> <p class="ql-block">原中心站的家属房,已然破旧,虽然没有拆除,但也没见有人居住了,这里曾是收留了我们年轻人轻狂梦想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原中心站对面的山岭上,是芷江县氮肥厂,当年红火一时,生产厂区壮观,家属楼排列整齐,职工福利待遇好,现如今也人去楼空,只剩一两幢破旧的老楼房,房地产开发住宅电梯楼已修到了生产厂区,一幢幢高楼大厦,也看不到几户有人居住。兴也是也,败也是也,风水轮流转。</p> <p class="ql-block">故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故人。这是车站行车设备更新换代后废弃了的老运转室,当年多少新老师傅在这里值更守夜,操劳忙碌,现在,他们有的还健在,有的却已经离世。在这里,我还听说了一个凄凉的故事。一个冬日的早晨,车站客运员在候车室的候车长椅上,发现了一具50岁左右的女尸,可能是躺在候车椅上过夜,突发疾病而亡。报告公安所处理,因为无人认识,又找不到死者家属,就只能当无名尸体处理,掩埋在车站东面的坡地里。后来有人找来,辨认了尸体照片,确认了是自家亲人,又把尸体挖了出来重葬,在清理死者遗物时,竟从死者裤腰带的绳洞里找到了一张上万元的存款单。原来这个女的一家是在抗战时期从邵阳迁居芷江,家境殷实,女孩在芷江女子师范就读,因长相甜美,被誉为校花,引起了一国民党驻军军官的关注,经过多方追求,终于抱得美人归,建立了家室,生下了后代,成为了众人羡慕的幸福女人。日本投降后,国共对决,三大战役共产党夺得了全胜,紧接着挥军南下,解放全中国。国民党军队溃走台湾,这个军官在战乱中只身赴台,把家室遗留在了芷江。新政权建立后,这个女人就成了历次运动斗争的靶子,从一个幸福的女人转身为悲惨的化身,“国民党军官太太”的帽子,人见人恨,被亲人赶出家门。一个弧女子只能流浪求生,住弃房,睡桥洞,拾破烂,苦苦支撑。虽然子女宣布与她划清了界限,但她仍时时关爱着子女,靠着检废品,也要为子女攒一笔财产,死死守护寄托着子女幸福的存折。那个年代,我的月薪是32元,一万元可是个天文数字,而这个女人却在流浪中做成了万元户。我感到强烈的震撼冲击,第一次深深体会到舐犊之情的伟大母爱与唯母则刚的伟大坚韧,唏嘘之余,我开始慎视自己的人生,暗暗把善良与良心当作两块金子埋在自己的心底。</p> <p class="ql-block">芷江西站见证了一代铁路人的成长,记录了发展兴替的进程。其实,我们都是世间天地的过客,人生一半在于我,另外一半听自然,一切随缘就是福。</p> <p class="ql-block">专程踏春到芷江,我心里还藏着一个小小的愿望,那就是吃一碗芷江三鲜粉。四十多年前,我下班后经常从中心站步行4公里,进芷江城,大多不为别的,就是花两毛钱在街巷里吃一碗三鲜粉,那猪肝瘦肉片猪响皮,配上黄花菜黑木耳青菜叶,原汁原汤,那是个鲜,真叫个脆,舌尖上的美味让人久久回味。中餐我就专门找到这个老街小巷,美美的吃上了一碗三鲜粉。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一生拼搏,经风见雨,尝透酸甜苦辣,品足煎炒油炸,方才体味到生命、生活的欢乐美好。</p> <p class="ql-block">一年一春,花开花落,周而复始,岁月不会逆转,人生不能复制。当我们步入暮年,回首往事,才发现我们少年时太顽皮,青年时太张狂,中年时太迷茫,壮年时太辛苦,刚刚觉得懂了一点事,却又进入了老年,在人生的舞台上唱了一辈子的戏,临了谢幕才有些看懂人生。年岁可以老去,世界永远年轻。我们生活在这珍贵的人间,太阳温暖,水波柔顺,春风妩媚,轻柔的转一个身,将又迎来一个灿烂的明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