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不醉人人自醉

老堡子人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生活在陕西关中,常常听到村里大人们讲,谁谁谁家过事摆的是“十全席”,喝的是“龙窝酒”。意思是人家日子好,很讲究,办事高大上,在村里留下了好名声,为人称道。说真的,“十全席”我是吃过的,但“龙窝酒”却始终没有尝过,就连它长啥模样都未曾见过。后来到部队几十年,虽然酒也没少喝,可还是没喝过“龙窝酒”。所以,对“龙窝酒”一直怀有一种神秘感和向望。</p> <p class="ql-block">  今天,有幸受“龙窝酒”领导邀请,我和西安老年大学书画院院长何平、西安市书协副主席李二幸、陕西省社科院书画艺术中心特聘研究员王铜芳一道,前往“龙窝酒文化博物馆〞参观并出席“醇香龙窝摄影大赛”颁奖仪式,当然少不了带上毛笔和印章。</p> <p class="ql-block">  “龙窝酒文化博物馆”和“龙窝酒业有限公司”同处一个大院,位于西安市鄠邑区涝店镇龙窝村。这里距西安40公里,距我的老家周至县终南镇仅20公里,这么近的地方我居然没有来过,真是有些遗憾,今天有幸来到此地,实在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以前只是耳听,今天却是目睹,还要亲口品尝,着实让人有些兴奋不已,恨不得一醉方休。</p> <p class="ql-block">  走进博物馆大院,眼前一片美景。和煦的春风吹拂着柳条摇曳生姿,湛蓝的天空下,五彩斑斓的鲜花竞相绽放,绿树掩映下的彩旗迎风招展,酒缸上的大红“酒”字更加鲜艳夺目,一股股醇香酒味顺着一阵阵春风扑面而来,沁人心脾,可谓酒不醉人人自醉!</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酒厂领导和市老年大学摄影协会会长刘博先生、本次摄影大赛一等奖得主郭养安先生陪同下,兴致勃勃地参观龙窝酒博物馆和酿酒作坊生产线。现场品尝62度“龙窝原奖”,果真名不虚传。虽然酒液不十分清亮,颜色稍有些淡黄,但酒味醇香浓郁,口感十分甘美,喝进嘴里久久不能散去。</p> <p class="ql-block">  “龙窝酒”因地名“龙窝村”而得名。清光绪年间,龙窝村村民在村旁掘了一口水井,见井水清澈通灵,甘淳可口,便尝试酿酒,随之“龙窝酒”应运而生,且愈酿愈醇,香溢秦川,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龙窝酒”早期在户县、周至、兴平、武功一代颇有名声,随着酒味不断醇厚,尔后名扬关中乃至整个西北,成为地区特色明显的传统白酒,在民间享有“东龙西凤”的美誉。1936年西安事变时,杨虎城将军用“龙窝酒”宴请中共代表周恩来,周副主席喝后赞不绝口。从某种意义上讲,“龙窝酒〞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也做出了一定贡献。</p> <p class="ql-block">  “龙窝酒”的酿制,采用陕西关中地区的优质小麦、大麦、玉米、高粱、豌豆为原料,以稻糠皮为辅料,采用古法制曲工艺,经人工踩坯、入室发酵而成。一百多年来,“龙窝酒”工艺技术完全依靠师徒传承,经过一代一代“酒把式”的不断实践摸索而逐步完善。如今的“龙窝酒”已成规模,从高度到低度,推出了系列产品,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p> <p class="ql-block">  “龙窝酒博物馆”建在清代“龙窝酒”作坊遗址之上,是一座有着古老秦地酒文化的专题博物馆。该馆以传承“龙窝酒”酿造技艺、保护原生态酿酒文化为宗旨,通过对“龙窝酒”作坊遗址的保护和工艺复原,意在建成集旅游、参观和酿酒工艺体验为一体的中国西部酒文化观光旅游景点,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龙窝酒”作坊内,发现一个祭坛,这便是祭拜“龙王”和“酒神”的地方,这种祭拜传统一直延续至今。传统习俗和酿造工艺的密切结合,共同构成了中国酒文化的最具魅力的历史特色,具有典型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每年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这天,龙窝酒厂都要举办盛大的迎春开窖仪式,祭酒神,拜龙王,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p> <p class="ql-block">  午餐不用说喝的是“龙窝酒”,兼香52度。配上秦镇米皮,大王猪头肉,涝店花生米,甘河豆腐,龙窝村野菜,细细的长长的香汪汪的户县臊子面再咥一大碗,那个感觉你就别提了。</p><p class="ql-block"> 酒兴之时,何平院长以楷书“龙腾”,李二幸副主席以行书“醉美龙窝”,王铜芳研究员以隶书“龙的传人龙窝酒”,我以草书“龙窝玉液”,抒发了对百年老酒“龙窝酒”的感怀!衷心祝愿“龙窝酒”:龙行天下,酒香四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