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桥绒绣,世界一绝

小华

<p class="ql-block">  万里长江口,千年高桥镇。浦东的高桥镇自唐成陆,兴起于宋,三面环水,凭江望海,文脉深厚,被誉为万里长江奔流到海第一镇。</p> <p class="ql-block">  龙年阳春,我们慕名到此游览,为的是观看高桥绒绣馆。名动四方的“上海绒绣”,曾经拥有15000多种花色,2010年上海世博会,它又进入中国馆向世界展示。绒绣是东方人的骄傲,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它的根脉在高桥。</p> <p class="ql-block">  走进古色古香的馆内,与世界名画蒙特丽莎几乎可以乱真的绒绣作品映入眼帘,使这“神秘的微笑”更加莫测和感人!</p> <p class="ql-block">  而东方女神就更显美丽,风韵无限。我们恭敬而又虔诚地轻轻抚摸画面,对绒绣竟然有这般淋漓尽致的表现力,情不自禁地赞不绝口,又难以置信!</p> <p class="ql-block">  上海绒绣是用特制的全羊毛绒线手工绣制在特制的全棉网眼布上,由无数颗粒状彩色的点子组成画面,绣法和针法独特的特种绣艺。</p> <p class="ql-block">  上海绒绣在欧洲绒绣的基础上不断自主创新,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海派艺术风格。上海绒绣表现题材广泛,艺术效果独特,是一种极具实用和观赏价值的工艺美术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上海绒绣绣制时随画换线,因彩施色,因而色彩丰富,层次分明,形象生动。一幅绒绣作品少则几万针,多则要几十万针。太不可思议了!针尖上的功夫可比工笔画的难度与付出大多了!</p> <p class="ql-block">  绒绣在控制画面明度、色相、色性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可塑性和适应能力,无论是在表现写实性图案、装饰性对称图案(如:提包、靠垫、沙发套、地毯);还是在表现创作性绘画,复制古典名画、国画、摄影作品等都能达到很好的艺术欣赏效果。</p> <p class="ql-block">  绒绣彩色全羊毛绒线,早期原料是欧洲进口而来,是100%羊毛绒线。20世纪50年代后,上海地区的绒线用料主要来于上海华丰毛纺厂生产的"长城牌"彩色绒线(原料采用澳大利亚全羊毛)。其特点纤维长,拉力好,有光泽,也可以劈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绣制前,先将白色原料线染色,然后编制常用绒线色卡,按色号配线。常用色线有400种左右。传统绒绣最大的工艺优势为便捷复制。</p> <p class="ql-block">  艺术品用线品种较多,线量较小,多采用金属性进口染料自行染色。原高桥"东方绒绣厂"记录编号的常用线色有420多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奥巴马像)</p> <p class="ql-block">  油画用画布,国画用宣纸,而绒绣是在各种网眼布上进行的。20世纪50年代前,从英、法等国进口而来;建国后,上海使用的网眼麻布一般由上海红艺织造厂提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普京像)</p> <p class="ql-block">  网眼布(俗称麻布)。这样的材质既便于绒线绣制,又便于被绣制的画稿放大与缩小。网眼布一英寸5目到15目等不同规格,其中10目和15目最为常用。 </p> <p class="ql-block">  绒绣针法主要有斜针法、板针法和新针法等,斜针法是绒绣最基本也是最独特的针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梅兰芳像)</p> <p class="ql-block">  制作艺术欣赏品时,为了使作品的形、神、质感、色彩层次达到特有效果,除采用以上常用针法外,还可以根据画面的表现需求运用勾针、十字针、扒针、掺针、拉毛、乱针等特种针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鲁迅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绒绣的历史渊源:高桥绒绣经历了三个阶段、七代传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孙中山像)</p> <p class="ql-block">  第一阶段:坊﹣﹣家庭作坊。在十九世纪末,高桥的"张家花店"等家庭作坊,最早从事绒绣、花边和网花的技艺传授和产品收发。当时销往欧美市场主要以花边为主,绒绣和网花为辅,国内统称为"花边业"。开始销路很旺,一战时滞销。</p> <p class="ql-block">  第二阶段:社﹣﹣线绣工艺社。1935年,张秀涛在张家花店的基础上,在高桥成立"华丰花边公司",直接与外商接洽,出口花边、绒绣和网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二战期间,绒绣出口又呈萧条。从1945年起,张秀涛之子张鹤鸣和妻子范碧云在高桥又开始经营绒绣业务,并于1949年成立"鹤鸣花边刺绣工艺社"。1956年工艺社并入"上海市第29绣品生产合作社"。</p> <p class="ql-block">  第三阶段:厂一一绒绣厂。1961年改名为高桥绣品厂。1967年改名为上海红卫绒绣厂。1981年改名为上海东方绒绣厂。</p> <p class="ql-block">  "高桥绒绣"是当地农村妇女喜爱的手工艺制品,它成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不发达时期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绒绣曾经养活了一代人。比如绒绣发花站就遍布高桥周边的九乡一镇以及本市四个郊县。</p> <p class="ql-block">  到八十年代,绣制加工点又扩展到江苏、浙江、江西、安徽、山东、河南等省份。</p> <p class="ql-block"> 近年来高桥绒绣艺术精品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绒绣馆内的精品向来自五湖四海的参观者展示着它独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高桥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始终深藏在"绒绣之乡"一代代人的血脉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观看绒绣馆,我的心路在敬畏历史、敬畏创造、敬畏经典、敬畏文化上延伸,心灵深处的艺术之花又得到浸润和滋养。</p> <p class="ql-block">  我不由想起,当今风靡大江南北的“十字绣”,比起“上海绒绣”来,只是“小儿科”级别,但同样不失为走进千家万户的工艺品,它们会像群山一样,簇拥和拱卫绒绣这座高峰,一道生生不息,万古长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