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染北国

雪麦

<p class="ql-block"> 那年春天,王维送别李龟年,是在长安城外的江上,那时候,八水绕长安,从长安可以乘船到开封,再下江南。风雨欲来,大唐危急,二人就此怅然告别,其实也是永别。</p><p class="ql-block"> “千古韵人”王维挥笔写下《江上送李龟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后来,李龟年在江南的街头巷尾卖唱,硬是把这首诗唱成唐朝第一流行歌曲《相思》。至此,“红豆”被贴上了南国的标签。</p><p class="ql-block"> 但事实上,以红豆为果实的相思树一般生长在岭南,李龟年漂泊的湖南一带并不常见。</p><p class="ql-block"> 在世人的眼中,北国也生红豆。</p><p class="ql-block"> 王维之所以写成“红豆生南国”,大约有两重考量:一是从情感上来讲,知音远去,从此落魄江南,深深的思念只能在南国的江天生发;二是从五绝的格律来讲,此句的第四字必须是平声,所以写成“南国”,如果写成“北国”,就不符合平仄要求,同时也不适应大音乐家李龟年谱曲需要,唱起来不够悠扬激昂。</p><p class="ql-block"> 那么,红豆生“南国”,究竟是抒发情感的需要,还是合乎格律的需要?</p><p class="ql-block"> 笔者认为,至少有一半的成分是后者。</p><p class="ql-block"> 如果不考虑五绝格律要求,这首诗也可以写成:红豆生北国,春来发几枝。念君遥采撷,此物最相思。这样一种角度的相思,不也一样浓烈吗?</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首五绝,从格律上来讲,王维在吟出‘’红豆‘’二字的时候,就注定它生在‘’南国‘’。</p><p class="ql-block"> 李龟年南下后,留在北国的王维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心灵创伤后,凄然走向“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的人生最后时光,他怀着对李龟年深深的思念离开了人世。而此时的李龟年依然在江南唱着《相思》。</p><p class="ql-block"> 世界上所有的思念,都是对称的。</p><p class="ql-block"> 那凝结了无限相思的 ‘’南国‘’红豆,并非随手可摘,岁岁年年,在心灵的息壤里如愿生发的几枝,其实始终扎根乡愁,染红‘’北国‘’。</p><p class="ql-block"> 红豆生北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