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更堪想、一角朱楼小,画眉远山靓。 </p><p class="ql-block"> ——《眉妩-梅花洲小泊》清 谭献</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梅花洲,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南朝宋武帝永初三年(公元422年)石佛寺建于此,因此地"五方错峙,川流幽抱,状若梅萼",故而称之梅花洲。梅花洲地形如五朵花瓣,河溪潆洄,历代所建古桥甚多。经历过15个世纪的风雨沧桑,梅花洲景区承载了灿烂文明的千年历史遗迹,行走其间仿佛漫步于一幅极具江南韵味的诗画之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阳春三月,我慕名来到梅花洲。这次在嘉兴小住,去了不少地方,闻名遐迩的梅花洲又岂能错过?只是国家AAAA级景区的入口竟是这般简单、朴实,着实让人大感意外。</p> <p class="ql-block"> 甫进景区,就见路边有一块刻着字的大石,我端详了一会儿,没敢出声,暗叹自己太没文化。这些年在江南各地,念错地名人名的糗事有过好几次了。在嘉兴的寓所附近有条槜李路,我还好为人师地纠正过别人念错的槜字,其实也是查过字典才知道的。</p> <p class="ql-block">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江南。眼下正值春分,恰是“ 春风又绿江南岸 ”的怡人时节,春草返绿,溪水潺潺,岸柳吐苞,我欣然地望着满园春色,呼吸着带有花粉香味的新鲜空气,不期然地想起了赞美早春的古诗:最是一年春好处,胜绝烟柳……</p> <p class="ql-block"> 枕水而居的民宅,造型典雅,样式繁复。三叠马头墙的深宅大院,兼具徽派建筑与江南民居建筑的特色,既富丽精巧又粗犷豪放;寻常人家的院落则纤巧雅致。而同样的黑鳞瓦,白粉墙,飞檐棂窗,又在高低错落间和谐地构成独有的江南韵味。</p> <p class="ql-block"> 西街是梅花洲的一条主街,没想到街牌竟挂在几根木棍搭成的牌坊样的木架子上。与之前去过的古镇里那些巍然高耸的石牌楼相比,这里追求的是一种乡野风格吧,我想。</p> <p class="ql-block"> 西街是中心街区,石板路两边鳞次栉比的商铺酒店都是明清风格,悬挂的道旗、灯笼也是老字号的招牌。游人不是很多,可以随意地横走竖逛,很是惬意。</p> <p class="ql-block"> 行走在沿街廊棚下,仿佛走在久远的年份里。</p> <p class="ql-block"> 每条街巷都类似却不尽相同,但是都同样的幽深、安静,也同样掩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过往。</p> <p class="ql-block"> 在这样的酒店里用餐,品尝的是梅花洲的特色,品味的却是梅花洲的风俗、梅花洲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画意人家。我揣测不出,居住在这样的宅院里是怎样的一种生活?</p> <p class="ql-block"> 在西街上,冯氏老宅是独特的存在,其占地面积看上去应该超过二千平米,准确点应该称之为建筑群。从北门进入,看到的是东侧的一幢合院,也是正堂,从建筑风格上看,大概是民国初年所建;西侧的两幢连排更古旧一些,应该是清代末年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东院正堂现在成了梅花洲中医文化馆。从馆内展板、资科上得知,冯氏老宅是富商冯仲卿在清末民初所建,但冯氏何以至富及其后人状况却只字未提,我寻遍老宅也没看到任何介绍,自然也无从得知这套老宅目前的归属。</p> <p class="ql-block"> 冯氏老宅一百多年前建成时,一定是梅花洲、凤桥镇乃至全嘉兴府的豪宅,我在老宅内边看边想。从南门出来,一片空地前有条小河,景色十分优美,河边是冯家专用的码头,由此可以推想冯家当年商贸是何等兴隆。</p> <p class="ql-block"> 文人旧居当首属翰林府第。翰林府第旧时是马家的宅院,马家那时是大户人家,所以俗称马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 马氏家族中并没有出过翰林,之所以称大院为翰林府第,是因在这里办过书院,明朝尚书孙植、御史金灿等年少时曾在书院读书,大院因此而声誉远播;据说清雍正年间曾悬挂过一块“高风伟柏〞的御赐牌匾;再者这里也的确居住过一些名流,如张鸣珂、钱伯声等。所以称为翰林府第,尽管有自夸为“江南翰林院”之嫌,名号却传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 大院里高屋广宇,庭院幽深,曾有谚语说“走过三江六码头,走不过马家弄蒂头”,意思是说马家地大房多。</p> <p class="ql-block"> 麒麟东院与麒麟西院比邻,很祥瑞的名称,现在应该是江南庭院式民宿,可惜院门紧闭,没能入内参观。</p> <p class="ql-block"> 仪贤桥是连接东西景区的廊桥,桥长六十余米,是梅花洲跨度最长的古桥,整座桥以石桥为基底,桥面上装配木质结构廊棚,似乎为宋代建筑风格。我站在桥上举目四望,明丽春色尽收眼底。桥下是流淌千年的大运河支流。</p> <p class="ql-block"> 走下仪贤桥,向北走二三十步,就来到了香花桥。香花桥位于长生河上,是南北走向的单孔石拱桥,从桥两侧柱联可以看出,明代正统年之前香花桥就是梅花洲八景之一,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重建,至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再次重建。</p> <p class="ql-block"> 走过香花桥,江南名刹石佛古寺巍然屹立在面前。石佛寺筑基于南朝永初年间,唐代至德年间(公元757年)乡人在此地挖出石佛四尊,以此得寺名石佛院,宋代赐名保圣院,明洪武时名石佛教寺。经历代翻修扩建,至明代己颇具规模,寺境宽广,屋楹百间,小桥流水,怪石嶙峋,是名冠江南的千年禅宗古刹。</p> <p class="ql-block"> 石佛寺虽历经千年风雨沧桑,古韵犹存,也留下了许多传闻雅事。清代先后在石佛寺读书的高、朱四兄弟都是嘉兴人。高孝本是康熙年间进士,朱禾是同治时期举人,朱采是咸丰年间优贡生。明清时期来石佛寺游览的文人,作有不少题咏石佛寺诗篇。明代有范言、沈谧等,清代有彭孙贻、曾尔堪等,朱彝尊曾在《鸳鸯湖棹歌》中写道:“伍胥山头花满林,石佛寺下水深深,妾似胥山长在眼,郎如石佛本无心。”</p> <p class="ql-block"> 石佛寺外西侧尚存有古银杏两株,高近30米,枝繁叶茂,冠径庞大,树身粗壮,需数人才能合抱,经园林部门鉴定树龄为1260年。硕大的银杏树,仿佛是两扇巨大的屏风,拱卫着石佛寺。</p> <p class="ql-block"> 石佛寺东边有一条不很长的路叫横街,横街两侧是报国院等几处民国时期的建筑,再往前就见到了景区的第三处千年古迹:三步两爿桥。相传是唐代石佛寺僧人化缘建成的,由两座呈直角的单孔石拱桥组成,转折相连,形制独特,桥上爬满了藤萝,看上去古朴且有画意。</p> <p class="ql-block"> 我好奇地步量了一下,两桥距离真的只有三步。东桥名聚秀,南北走向,长约13米,宽2米多一点,西桥名常丰,东西走向,长度与东桥相同却略宽一些。相传明朝有位商人在附近开当铺,生意红火,出资重修两座桥,并用两个女的名字为桥名。两桥形态相同,大小略有差异,倒是颇具江南美女姐妹俊俏小巧的气质。</p> <p class="ql-block"> 梅花洲古镇有东南西北四条主要街道,我是从西入口进入景区的,西街走的比较多,还有东街,另两个街区就没有体力光顾了。</p> <p class="ql-block"> 听说景区里每天都安排有表演、巡游等活动,我在戏台广场等了半晌却没啥动静,真是没眼福。</p> <p class="ql-block"> 据说宋代抗金名帅张俊曾隐居于梅花洲,还有侯景故居等人文遗存,可惜我都没有遇到。</p> <p class="ql-block"> 梅花洲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吸引了许多影视剧组前来取景拍摄。如电视剧《步步惊心》《长安十二时辰》都曾在此取景。</p> <p class="ql-block"> 梅花洲没有梅花,如果我晚来几天的话,当可看到满园盛开的桃花。不过,毕竟是春天到了,梅花洲的诗意春色足以撩人心弦。</p> <p class="ql-block"><b> 到梅花洲的交通还算方便,不过回我寓所还得倒两次公交,为了不至于太过劳累,还是决定早些返回。在景区服务中心门前,我有些恋恋不舍。梅花洲是一幅古色古香的画卷,充满静谧之雅、诗意之韵、画境之美。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垂柳依依的春色、</b><b style="font-size:18px;">古宅飞檐的韵味以及</b><b>江南文化的魅力。梅花洲,值得人们去游览和细细品味。</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潇洒男人</b></p><p class="ql-block"><b> 甲辰年二月十二 于嘉兴</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