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县响堂铺村外,有一座高耸的抗战纪念碑。<div><br>80多年前,闻名中外的响堂铺伏击战发生于此。</div><div><br>每当站在纪念碑下,深切缅怀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等一二九师的先辈和烈士们,松涛间仿佛传来激越嘹亮的号角声,身心不由得穿越回历史深处的太行群峰。</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战场</b></div> <div>响堂铺伏击战战场,是以响堂铺为中心,西起东阳关,东至椿树岭,长达30华里的狭长地带。<br><br>涉县地处太行山中段,晋冀豫交界,地理位置极其特殊。太行八陉之滏口陉,贯穿县境东西,是兵家必争之地,古称“秦晋之要冲”。响堂铺,这个邯长大道上涉县通往山西的最后一个村子,恰在滏口陉的咽喉位置。村上,建有明代内长城;村西10公里处,是晋国雄关东阳关。<br><br>为钳制敌人向黄河河防进攻,策应一一五师、一二0师在晋西和晋西北作战,保卫陕甘宁边区,一二九师奉命南下邯长大道以北地区,寻机打击敌人,破坏其交通线,建立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冀豫抗日根据地。<br><br>刘伯承指出:响堂铺一带,“敌人的行进路是小河底,射界开阔,其南面是高山多悬崖,北面是起伏地形多谷口,便于隐蔽埋伏和出击。特别是北面是极复杂的山地,便于交通。这些都构成伏击的良好地区。”只要扼守两边山头,敌人便无路可逃。<br><br>古道萧萧,山风猎猎,一二九师张网以待。</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春寒</b></h3> 1938年3月31日,响堂铺伏击战打响。<br><br>《二十四节与农事·春分》讲到:“河北大地春色更浓,温度升高,雨量增加。”春分过去,春和景明。但涉县响堂铺一带,地处县境西部,“山高峰险,地势峻峭,气温偏低”,甚至进入4月,山阴坡背处,余雪仍可随见。<br><br>黎涉山区,乍暖还寒。战士们穿着极其简陋,甚至相当一部分人没有棉衣。3月30日晚饭后,部队带着一日干粮,从秋树垣、马家峪、庙上村向响堂铺隐蔽进发,进入伏击阵地。战士们埋伏在寒冷的山梁上,隐身于杂乱的石草间,雕塑一般,纹丝不动,直至第二天上午8点半发起战斗。10多个小时,没有一人挪动或起身,以钢铁的意志和纪律,为战斗准时打响提供了保障。<div><br>“伫马太行侧,十月雪飞白。战士仍衣单,夜夜杀倭贼。”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写于1939年的《寄语蜀中父老》一诗,虽指太行山区的冬日战场,但在严酷的抗战环境中,初春的响堂铺又何尝不是“雪飞白”,战士们又何尝不是“仍衣单”?雪夜“杀倭贼”,将士安得闲?</div><div><br>总司令的寄语,为响堂铺伏击战作了生动注解。</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谋定</b></h3> 在神头岭挨了一二九师“典型的游击战”痛打之后,日军加强了对邯长公路的控制,增加兵力,增设据点,包括拆毁响堂铺村上的明代内长城加强工事构筑。三月下旬,日军为向晋南、晋西黄河沿线大举推进,加大运输补给,日夜运送兵员和作战物资。<br><br>徐向前,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时年37岁,有着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此役,被刘伯承称赞为“老练的高级指挥员”。<br><br>战前,徐向前、邓小平亲临七六九团,召开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作战斗动员。徐向前说:“敌人已‘饮马黄河畔’,……我们一定要保卫华北,保卫山西……我们要在几天之内打一个漂亮仗,给友军做一个榜样,去影响和帮助友军打游击。”<div><br>七六九团、七七一团为第一梯队,埋伏于后宽嶂与杨家山一线,并派小部队埋伏于路南山脚下。七七二团为第二梯队,应战黎城、东阳关可能来援之敌。七六九团派出小部队,阻击涉县方向可能来敌。<br><br>伺机待伏并不顺利。战斗打响前,后方马家峪、苏家峧附近疑有敌人活动。如果属实,必须放弃伏击任务。徐向前沉着判断,加强侦察,最后排除干扰。在他超强的战略定力下,战士们静静等待着敌人钻进包围圈。</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歼灭</b><br></h3> 8时半,日军两个汽车中队共计180多辆汽车,从黎城方向开往涉县,进入一二九师预设的伏击阵地。随着信号弹腾空而起,七七一团和七六九团的机枪、步枪一齐开火,手榴弹成群飞进敌群。紧接着,战士们从各个谷口跃上公路,冲上汽车,与敌人近身展开白刃战。骤然遭到攻击,敌人乱作一团,来不及把迫击炮、机关枪架起来,就被冲上来的战士砍伤、刺死。30华里长的战场上,火光冲天,浓烟蔽日,杀声震震。<div><br>我参战部队,除了几挺机枪是重火器外,其余都是步枪、长矛、大刀。许多新战士,用的是红缨枪。而日军不仅持有迫击炮、重机枪等武器,而且依托汽车横冲直撞,拼命抵抗。</div><div><br>击毁181辆汽车,如此大规模的战斗,一二九师战士们从未遇过。而涉县,战国时期已是赵国铁矿石供应基地。“钢铁怪兽”一样的汽车碾压涉县大地,却是日军开了先河。<br><br>一二九师,这支能征善战的抗日队伍,在山西代县阳明堡击毁日军飞机24架,创造了华北抗战之最,现在涉县响堂铺再次创造了击毁日军汽车的华北抗战之最。天上飞的(飞机)敢打,地上跑的(汽车)照打不误。战士们按照事前演练的方法,首先消灭车上的掩护部队,接着击杀驾驶员,最后打汽车的油箱和轮胎。</div><div><br>经过两小时激战,日军除30多人从路南山上逃脱外,其余400余人被歼,181辆汽车被击毁烧坏。邯长大道,如同日军的火葬场,到处飘散着令人窒息的汽油及轮胎烧灼的气味。下午飞来的10多架日机,只能轰炸一通后离去。</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见证</b><br></h3> <div>3月31日晨,20多位国民党高级将领,在朱德、彭德怀和刘伯承的陪同下,聚集在邯长公路北侧后狄峪村山头上,要看八路军的笑话。</div><div><br>时针指向8点,公路上却不见一辆日军汽车的影子。有位国民党将领幸灾乐祸地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光天化日之下,日军岂肯往你伏击圈里钻?”说话间,只见东阳关上空尘烟滚滚。不出半小时,日军汽车如长蛇一般进入视野。激烈交战下,国民党的将领们神色变化,垂下了高傲的眉眼。<br><br>战斗打响后,前宽嶂、后宽嶂、杨家山、江家庄、曲峧等村500余名自卫队员帮助运送弹药、抬运伤员、送水送饭、打扫战场,更多的老百姓直接目睹或亲身感受了这场旷世的战斗,为八路军战士的勇敢精神而欢呼。<br><br>第二天,日军以一个营的兵力突然袭击前宽嶂,把全村人赶到龙王庙,砍头、捅刺刀、扒肚子,杀害了10几个青年。随后用机枪扫射人群,纵火焚烧房屋。全村共有50多人被杀,20多个院落被毁。</div><div><br></div><div>惨案遗迹,屹立不倒,成为伏击战的特殊见证者。<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战后</b><br></h3> “一次战斗炸毁一百八十一辆汽车,这还是破天荒头一回罗!”刘伯承对此战给予高度评价,称为“伏击战的典型范例之一”。并收入所著的《刘伯承用兵战例精选》,归纳为“侦察判断正确,伏击地区良好,伏击布置妥当,出击突然猛烈干脆,撤退敏捷严谨”五个方面经验。<br><br>作为现场指挥员,徐向前于40年后写下著名诗篇——《响堂铺之战兼贺抗战胜利40周年》:“巍巍太行起狼烟,黎涉路隘隐弓弦。龙腾虎跃杀声震,狼奔豕突敌胆寒。扑灭火龙吞残虏,动地军歌唱凯旋。弹指一去四十载,喜看春意在人间。”<div><br>经此一战,涉县进入历史以来至为辉煌的时刻,涉县山河因此披上了一层鲜艳的红色。<div><br>两年后,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一二九师司令部正式进驻涉县,在距响堂铺数山之隔的赤岸村驻扎五年时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缔造了赫赫有名的刘邓大军,歼灭日伪军40多万。<div><br>响堂铺伏击战,这座穿越历史时空的抗战丰碑,永远耸立在太行山上。</div></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