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3年的11月-12月间,我俩来到巴黎这个艺术之都,在各个历史建筑和艺术博物馆中看到艺术大师们在巴黎的作品,同时窥见到不同画家笔下的巴黎。前一个美篇中我介绍了巴黎的左岸,<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以前也介绍过位于右岸的风景名胜,</span>这篇我们来看巴黎右岸的其它建筑和艺术品。</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2cjckp8"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艺术之都巴黎的左岸</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202jv8t"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时尚之都巴黎</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1o93o6l"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巴黎拉丁区的先哲们</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1f1b6ro"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巴黎:海明威笔下“流动的盛宴”</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1803la2"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文艺范十足的蒙马特</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0zn31pj"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从巴塞到巴黎追寻毕加索</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zpbai39"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奥塞博物馆的梵高特展</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zf3x96k"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卢浮宫的瑰宝之我见</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z89ksp8"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宏伟瑰丽的凡尔赛宫</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z43xbqx"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登顶凯旋门和埃菲尔铁塔</a></p> <p class="ql-block">2023年11月24日清晨来到协和广场(法语:Place de la Concorde),它是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右岸的一个大广场,面积约8.4万平方米,同时也是当前法国最大的广场及巴黎著名地标。此广场过去为法国大革命的重要地点,对于国王路易十六,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以及马克西米连·罗伯斯庇尔的处决便在此发生,在此期间曾暂时改名为革命广场。</p> <p class="ql-block">广场东侧是法国海军部,西侧是豪华的克里雍大饭店,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曾在此消磨午后时光,并学习钢琴课程。这座酒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用作德国占领军总部。</p> <p class="ql-block">靠近塞纳河的海上喷泉(navigation maritime),代表法国的海洋精神。雕塑代表地中海和大西洋,以及海洋产业,包括珊瑚、鱼、贝壳和珍珠等。我们去的时候可惜喷泉没喷。</p> <p class="ql-block">协和广场上矗立着来自古埃及重达250吨的方尖碑。关于古埃及的金字塔与方尖碑,计算机科学家<span style="font-size: 18px;">吴军是这样解说的</span>:“从工程上来讲,金字塔并非古埃及完成的难度最大的工程,比它难度更大的工程是巨型的方尖碑。方尖碑上那一整块重达数百吨的巨石是从遥远的阿斯旺开采出来的,然后通过水路运到卢克索等地。接下来还需要将它毫厘不差地树立在设定的石座上,这个难度比建造金字塔大多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过协和广场,来到橘园美术馆(Musee de l'Orangerie),它是一座展示19世纪和20世纪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画作的美术馆。因其收藏著名印象派大师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的八幅大型壁画《睡莲》(Les Nympheas)而被世人所熟知。</p> <p class="ql-block">这座美术馆建于1852年。当时,拿破仑三世(Napoleon III)下令在塞纳河畔杜乐丽花园的露台上建造一座名为“水边露台”(Terrasse du bord de l’eau")的建筑,用于每年冬季将杜乐丽花园的橘子树移植于此避寒,因此该建筑被称为“橘园”。橘园朝向塞纳河的南面立面由玻璃制成,这可以使橘子树充分吸收阳光的照射。而朝北的立面则几乎没有修建窗户,以避免北风的侵袭。</p> <p class="ql-block">我俩是第一批排队入园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1918年11月12日,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后的第二天,画家克劳德·莫奈提出将《睡莲》献给法国政府,以庆祝和平。《睡莲》系列堪称是20世纪早期绘画中不朽的成就之一,其灵感来源于莫奈在诺曼底(Normandy)吉维尼(Giverny)的房子里创建的水上花园,倾注了他近三十年的心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睡莲》壁画总计八组,这些画作被安置在2米高、总长91米的八块巨型面板上,总面积约达200平方米。该巨作被放在两个椭圆形的展厅内,弧形的墙壁象征着空间的无限延续,游客通过室内的拱门随意穿梭。天气的瞬息变化带动着室内的明暗变化,无不使画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换着,给人带来如梦似幻的视觉体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莫奈在创作初期设计了两种类型的构图。第一种包括池塘的边缘及茂密的植被:这在1899-1900年间创作的画作《睡莲池》(Bassins aux nympheas) 中可以清楚看到,晚年所创作的作品《日本桥》(Pont japonais)中亦可寻得踪迹。而第二种创作手法是“留白”,画作只呈现水面上点缀着的花朵和倒影。这种创作手法在《水之景》(Paysages d'eau)的画面中有所呈现,构图紧凑的特写镜头,其中每个元素都以片段的形式呈现,营造出一种虚无且梦幻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展厅内,这些画作及其布置与建筑物的朝向相呼应,有日出色调的作品放置在东面,而有日落色调的作品放置在西面,从而实现了空间与时间的线性表达。房间的椭圆形状勾勒出无穷大的数学符号,以同样具有暗示性的方式表达着“无限”的主题。此时此刻,《睡莲》所创造的梦境一一浮现,不断交织,融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睡莲”(Nymphea)一词来自希腊语“numphe”,意思是“仙女”,来源于古典神话,该神话将花的诞生归因于一位因爱上罗马古典神话中的大力神(Hercules)而死的仙女。事实上,该词也是一种睡莲的科学术语。这幅画的长度将观者包围了近100米,映入眼帘的池塘,点缀着睡莲、柳枝、树木和云朵的倒影,给人一种无尽的错觉。正如莫奈所说,“涟漪无边无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睡莲》无疑是旷世奇作,世人对其迷恋经久不衰。当然,莫奈的成就不仅如此,他开创了领先于那个时代的东西:环境的概念,从极简主义到当代的艺术家,一直贯穿着所有的艺术潮流。橘园的《睡莲》展览创造了一个专门用于艺术沉思的空间,这对许多的后来艺术展览来说也非常具有启发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下几幅橘园里的画作,反映出画家眼中当时巴黎的风情:</p><p class="ql-block">柏辽兹故居位于蒙马特区圣文森特街和蒙塞尼斯街的交汇处。作曲家柏辽兹 (1803-1869) 从 1834 年到 1837 年住在这里。画家乔治·布拉克于 1911 年在此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室。这幅几何图案丰富的作品是这位艺术家最朴素的画作之一,是他“白色时期”的缩影。唯一的色彩暗示是右边的法国国旗,可能是在战争爆发后(1914 年夏天)添加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幅色彩鲜艳的画作是画家莫里斯·郁特里罗创作于 1920 年代初,描绘了一群人在巴黎蒙马特山上行走,右侧是圣心大教堂的钟楼,左侧是“Bernot 之家”和商店。郁特里罗在创作这幅画时,正住在艾因地区,这幅作品表现了他对这个街区充满了怀旧之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画家莫里斯·郁特里罗于<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14年的画作:</span>巴黎的蒙塞尼斯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3年11月21日清晨在细雨中,我俩参观了位于西岱岛上的巴黎古监狱(法语:La Conciergerie)。它是巴黎昔日的王宫和监狱之一,靠近巴黎圣母院。它是大型建筑群法国最高法院(Palais de Justice)的一部分。在法国大革命期间,许多囚犯从这里被送往巴黎各处上断头台。</p> <p class="ql-block">远处的桥叫“新桥”,它实际上是巴黎最古老的桥,大约建于1600年亨利四世的年代。桥的右边就是卢浮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世纪的钟楼是最高法院的一座塔楼,也是古监狱的一部分,这是巴黎最古老的公用时钟,建于1334年,现在还在使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358年王室放弃了这座宫殿,迁移到对岸的卢浮宫。这座宫殿继续行使行政功能,包括总理和法国议会。1391年,这座建筑改为监狱,关押普通罪犯和政治犯。</p> <p class="ql-block">在法国大革命最血腥的恐怖统治时期,该监狱享有“断头台前厅”的国际声誉。1793年4月2日到1795年5月31日之间,设在大厅的革命法庭将大约2600名囚犯送上了断头台。其中包括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被乔治·雅克·丹敦控诉的吉伦特派,然后是被罗伯斯庇尔控诉的乔治·雅克·丹敦,最后是罗伯斯庇尔自己受到控诉后被处死。</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临刑前的囚室,现在改建为供奉她的礼拜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里是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在囚禁期间放风的小院子</p> <p class="ql-block">不知王后在此放风时,是否沉浸在对于凡尔赛宫里她的“农舍”的无尽追忆之中?或是对于以往的奢靡有所反省?</p> <p class="ql-block">19世纪波旁王朝复辟以后,此处继续用作关押重要囚犯的监狱 ,最著名的是日后的拿破仑三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监狱和司法宫在19世纪中叶进行了重建。该监狱在1914年退役,作为国家历史遗迹向公众开放。今天这里是一个热门景点,但是只有一小部分向游客开放,大部分仍是最高法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最高法院的庭院里,可以看到圣礼拜教堂</p> <p class="ql-block">圣礼拜教堂(Church Sainte-Chapelle)是法国巴黎中心最具代表性的哥特式教堂。 教堂由法国国王路易九世捐助。建造的目的在于保存耶稣受难时的圣物,如受难时所戴的荆冠、受难的十字架碎片等。路易九世在教堂和圣物上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其荆冠购得之价钱,比修建圣礼拜堂的花费更为昂贵。教堂内更高一层保存着最重要的圣物,同时连接到路易九世的私人住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其外墙上的怪兽排水沟与</span>巴黎圣母院同出一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圣礼拜教堂的底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教堂二层窗户为彩色玻璃拼图,色彩鲜艳,神秘感十足。窗户上的彩画叙述了耶稣的故事以及告诉人们这些圣物是怎样带回来法国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圣礼拜教堂最著名的就是它的玫瑰玻璃窗。玫瑰窗巧夺天工, 色彩绚丽,神秘而浪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曾经存放耶稣基督受难时戴的荆棘冠的圣坛,后来荆棘冠被移到巴黎圣母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目前教堂内除了举办定期的弥撒外,还是一个另人深爱的音乐会举办场所。这里的音乐会常年举办,每天门口都排了等待入场听音乐会的长队。除了巴黎歌剧院的演出,这里是世界各地乐迷游客必到的地方。音乐会曲目也十分丰富,经常能听到维瓦尔第的优美作品《四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3年12月7日,我俩来到蓬皮杜艺术中心。</p><p class="ql-block">1969年法国总统乔治· 蓬皮杜为了纪念带领法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击退希特勒的戴高乐总统,倡议兴建一座现代艺术博物馆。经过国际竞赛,最后从600多个参选团队中选出目前这个前卫的建筑风格。但是因为蓬皮杜于1974年因癌症逝世,所以建筑于1977年完工启用时,时任总统瓦莱里·吉斯卡尔·德斯坦就将该建筑命名为蓬皮杜中心来纪念他。</p> <p class="ql-block">蓬皮杜中心完工后,引起法国社会大众诸多争议,由于它与巴黎的传统风格建筑完全相反,造成许多巴黎市民无法接受,有人则称它是“市中心的炼油厂”,但也有文艺人士大力支持。</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巴黎人一开始总是难以接受反传统的建筑风格,从当年的埃菲尔铁塔,到现代贝聿铭设计的卢浮宫玻璃金字塔。等待时间的沉淀之后,才慢慢变成经典。</p> <p class="ql-block">蓬皮杜中心所有功能结构要素都采用不同颜色来区别:蓝色管道是控制空调、绿色管道是水管,电子线路封装在黄色管线中,而自动扶梯及维护安全的设施则采用红色。反传统的是,这些管道都裸露在建筑外面。</p> <p class="ql-block">蓬皮杜中心是由意大利建筑师伦佐·皮亚诺、英国建筑师夫妇理查·罗杰斯及苏·罗杰斯、弗兰奇尼(Gianfranco Franchini)共同<span style="font-size: 18px;">设计。</span>设计师理查·罗杰斯后来赢得2007年的普利兹克奖,当时《纽约时报》在报导中指出,蓬皮杜中心“令建筑界天翻地覆”、“罗杰斯先生在1977年以高科技且反传统风格,尤其是骨架外露并拥有鲜艳的管线机械系统的新颖设计而赢得了世界声誉”。在伦敦我们看到过理查·罗杰斯后来设计的类似风格的建筑:劳埃德大厦(Lloyd's Building)。今年夏天在杭州看到了意大利建筑师伦佐·皮亚诺前些年设计的天目里艺术中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位于蓬皮杜中心南侧,斯特拉文斯基广场上的斯特拉文斯基喷泉(La Fontaine Stravinsky)建<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于1983年,</span>是法国著名艺术家妮基·桑法勒与尚·丁格利(Jean Tinguely)的作品。他们借由这个喷泉表达出俄罗斯作曲家伊戈尔·费奥多罗维奇·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风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蓬皮杜中心前方是蓬皮杜广场(Place Georges Pompidou),这里经常聚集许多街头艺人,包括乐团演奏、讽刺画与素描等艺术表演。由于广场有很大的坡度,这里甚至还有滑板竞赛,春季举行小型的狂欢节。</p> <p class="ql-block">乘室外自动扶梯往上进入各层的展厅,看到远处灯光闪烁的艾菲尔铁塔,夜色迷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从蓬皮杜艺术中心的画展中挑选了以下几幅画作,可以窥见画家眼里的巴黎风景:</p><p class="ql-block">1909 年,画家罗伯特·德劳内 (Robert Delaunay) 为巴黎圣塞维林教堂的内部创作了相当多的系列作品,之后又描绘了巴黎的拉昂大教堂。画家将哥特式建筑分解为几何面,以蓝绿色轻轻地融入风景,并用紫罗兰色增强。这种主题非常巧妙地连接了立体主义与民族传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城市的旋风</p><p class="ql-block">1922年,画家罗伯特·德劳内 (Robert Delaunay) 住在巴黎。这是一座光之城,色彩缤纷,即使在夜晚也灯火通明。他喜欢和朋友们一起去游乐场,他把它的节奏转化为色彩。在这里,冷色调和暖色调就像旋转木马一样旋转。彩色圆盘高速旋转。一双黑袜腿,色彩缤纷,映衬出咆哮的二十年代游乐场的喧闹气氛。无数彩色圆盘是艺术家最喜欢的主题,似乎是从帽子里升起的。他们“喧闹的管弦乐”将旁观者吸引到旋转木马疯狂旋转的运动和音乐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诗人菲利普·苏波</p><p class="ql-block">这是画家罗伯特·德劳内在1922年的立体派画作,呈现了市景、窗户、埃菲尔铁塔和诗人。画家以冥想的姿势描绘了未来的超现实主义诗人。这个经过古典处理的前景与立体主义的外部风景形成鲜明对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纸上追逐,1920年</p><p class="ql-block">画家费尔南·莱热将他的画作变成了一场游戏,其中的圆盘变成了一座繁忙的城市。想象一下,右上角的两个人物必须找到穿过这座巨大城市的路。他们必须使用齿轮、人行道、楼梯和坡道,找到秘密通道并避开陷阱。小心所有可能将他们撞倒的圆圈。</p><p class="ql-block">画家费尔南·莱热用他的圆盘作品反映了驱动城市和世界的永恒机械运动。在经历了战壕中令人紧张的经历后,费尔南·莱热对城市的节奏赞叹不已。城市景观所呈现的视觉断裂成为复杂构图的缘由。海报上的印刷字母与铁路信号、机械元素的几何形状交织在一起。它们的动态组合产生了机器城市的效果,这成为他标志性的艺术词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埃菲尔铁塔的玛丽埃 1938-1939</p><p class="ql-block">画家马克·夏加尔在 1911 年至 1914 年首次前往巴黎并参加布尔什维克革命后,与妻子贝拉搬到了巴黎。这对新婚夫妇周围摆满了来自俄罗斯的纪念品、音乐、巴黎生活和动物。在右边,这对夫妇的犹太区可能会被一个倒立的天使夺走的枝形吊灯的火焰点燃。1938-1939 年间,夏加尔看到了战争即将爆发的迹象,画下了一种脆弱的幸福。</p><p class="ql-block">在记忆与梦想之间</p><p class="ql-block">这幅画讲述了几个不同时期的故事。创作这幅画时,夏加尔因为不得不逃离祖国而住在巴黎。左边是他二十多年前在俄罗斯与贝拉的婚礼,顶部是埃尔菲尔塔。中间是他和贝拉,一只大白公鸡带着身着盛装的画家和他的妻子,走进一个混合了巴黎和俄罗斯元素的不确定的装饰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法国画家马克·夏加尔1953年的画作“红屋顶”</p><p class="ql-block">这幅雄伟的作品是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返回法国时创作的,画作分为四个部分。代表画家的巨大剪影出现在他的家乡维捷布斯克,故土被鲜红色覆盖。通过象征神圣和爱的另外两个主题来连接不同的空间。星空中,一位拉比手持托拉,画面的下半部分有一对头尾相接的情侣。以巴黎圣母院及其桥梁为代表的巴黎只在画中占据了极小的空间,处于黑暗之中,画家背对着它。画面色彩的运用揭示并汇集了他所有的灵感。画家曾说:“巴黎,你是我的第二个维捷布斯克!”</p> <p class="ql-block">巴黎的风情就此告一段落,感谢一直关注和欣赏我俩欧洲行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亲人们和</span>美篇里的朋友们,还要感谢“分享我的旅行点滴”的管理员们的抬爱,给予我以往美篇的支持点赞和加精!因你们的鼓励,今后的我可以走得更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