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大羽村 五里古街

语源雨荷

<p class="ql-block">  春天到,出游感受春风正当好!</p><p class="ql-block"> 3月30日11:30分左右,朋友打电话相约,说去永春一个美丽的地方看一看。说走就走~~14:00朋友接驾~~15:00左右抵达大羽村。而后,顺其自然想去吃永春铬摊。然后顺其自然来五里古街到五里街。母亲大人是永春介福人,所以,似乎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她就跟我们提起五里街。但是具体的五里街我从没有见过,也从未想过来见一见。今天下午,无意间遇见五里古街,实属巧遇。在小德安家落户多年的永春籍王老师轻车熟路带我们来的。</p><p class="ql-block"> 她说,大羽村是白鹤拳发源地,她说,曾经的五里古街是东南亚“无永不开市”传奇之源,这里街巷商业聚集、门庭若市。</p><p class="ql-block"> 百度上搜:“商埠古驿的桅灯帆影,诠释着桃源古地的美丽富饶;生生不息的海丝文化和乡愁文化彰显了永春人能商善贾、开放包容的品格。”</p><p class="ql-block"> 五里街有“海丝寻梦”、“书香文苑”、“醋老弥香”“侨韵五里”等九个景观公园。因为我们是随意随缘自由行,并没有用心寻找注意打卡,只是浮光掠影式地走着看着。稍稍百度,浅浅记录,证明我曾经走过的日子,仅此而已啦!</p> <p class="ql-block">  第一站:大羽村。</p><p class="ql-block"> 位于永春县五里街镇的大鹏山,大鹏山因山形如一只展翅的大鹏鸟,而大羽村刚好处于这只大鹏鸟的翅膀处,所以叫做大羽村。大羽村隐在群山之中,三面环山,一面临城,站在村口的演武场处,但见永春县城一览无遗。通过族亲们的介绍得知,大羽村人口约400多人口,村民以郑、周两姓为主,享有多个荣誉称号——中国咏春拳第一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特色村、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等荣誉,还曾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p> <p class="ql-block">  许多人都知道永春白鹤拳,却鲜少有人了解白鹤拳的发祥地——大羽村。这个位于永春五里街镇的古村落袖珍而精致,除了白鹤拳,还有更多值得探寻的故事。从永春城关,沿着蜿蜒山路盘旋而上两公里多,就到达大羽村。映入眼帘的是这个中国白鹤拳之乡的标志性建筑——中国永春白鹤拳史馆。</p> <p class="ql-block">  据大羽村村史记载,明嘉靖三年(1524年),永春县城东门郑氏第六世郑仙发自桃东徙居大羽的乌厝坑建房,从此在这里繁衍生息。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县城南面桃溪周氏第十世周大集迁徙到大羽槽内居住,与郑氏和睦共处,辛勤开垦,开枝散叶。郑氏与周氏,成为如今占大羽村人口绝大多数的两大姓氏。在大羽村,家规家训成了村中的一大亮点,如“兄弟若同心,田土变黄金”、“赐囝千金,不如教囝一艺”等等。这些家规家训虽然内容不同,但均是通俗易懂的闽南俗语、谚语,作为自家为人处世的座右铭,寄托了房主对下一辈的谆谆教导和殷切希望。</p><p class="ql-block"> 🙈回家时,某人说该村都是周姓人居住,因为见过郑氏宗祠,不信这话,因此特意百度一下,了解到“郑氏与周氏,成为如今占大羽村人口绝大多数的两大姓氏。”👉他姓周,所以只听到“都是周姓人”,我姓郑,当然一眼就看见郑氏宗祠!?</p>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大羽村以白鹤拳为特色,发展成一个特色旅游名村,这里不仅有白鹤拳的传承人、有纸织画的传承人、也有擅做枇杷膏的老人,更有那些慕永春白鹤拳的国内外武术爱好者们。😊还有我这种随缘随喜闯入遇见者。</p> <p class="ql-block">  我以为是龙眼花,阿姨说这个是芒果的花。大大的芒果居然开这种密集恐惧小小的花!</p> <p class="ql-block">  永春地处闽南山区,自古尊文崇武,大羽村习武之风源远流长,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坊间流传“永春白鹤拳,无烧也拉仑”,说的就是白鹤拳在民间的普及程度。大羽村民自古以来尚武学,历代先贤将祖宗家训、先贤武训融入拳法中、生活中,孕育出重武德、讲仁义的家风文化和淳朴敦厚的乡风民风。有史记载以来,从大羽村走出的著名白鹤拳高手,就有郑明、郑礼、郑文存等,他们在当地留下一段段传奇故事。</p><p class="ql-block"> 据记载:永春白鹤拳起源于清康熙年间,浙江丽水的方七娘因在溪边洗衣服时见白鹤起舞,便模仿白鹤练就一套拳法,取名白鹤拳,后随夫曾四回到永春老家开馆授徒。当时的大羽村成名拳师郑明不服,前去挑战方七娘,结果落败并受了重伤,在弥留之际将儿子郑礼唤到跟前,嘱其不可替自己报仇而要拜方七娘为师。郑礼遵从父训,拜方七娘为师,勤学苦练,“三载观看勤苦心”,终成“白鹤拳五虎”之首,此后白鹤拳经大羽村郑氏后人远播到海内外。</p><p class="ql-block"> 大羽村,随处可见武术的分解动作,让人更加期待能欣赏到永春白鹤拳的表演了,浓浓的白鹤拳文化气息迎面扑来。永春白鹤拳招式的雕塑,武师们摆开架势,身姿轻巧,闪转腾挪,虎虎生风。双刀剪芙蓉、青龙盘柱、白鹤亮翅、美女梳妆等108式白鹤拳宛如行云流水。据说,这个只有400多人的小村子,几乎家家都练过武,永春白鹤拳随手就可以比划几下。</p><p class="ql-block"> 🤓看着看着,忍不住跟着比划比划了!看来营造氛围感的确很重要。还真的是“永春白鹤拳,无烧也拉仑。”</p> <p class="ql-block">  第二站:五里古街。</p><p class="ql-block"> 古街内有着一条曾经无比繁华的巷道——海客巷,之所以叫海客巷,与当时五里街商人创办海客巷牙行(海客巷牙行是由五里街商人陈黑惠、陈标、陈孝宾等人创办的,并且进行联营)经营鲜活海货不无关系。当时从泉州等沿海地区来的鱼贩可以乘船直接到达五里街许港码头,登岸后用肩挑人扛,把海货运至海客巷牙行交易,“海客巷”因此叫开。</p> <p class="ql-block">  百度上搜:从宋代到民国,五里古街成为泉州沿海与闽中西内陆的重要中转站,每日商旅行人络绎不绝,瓷器、红菇、香菇、笋干、纸品、桐油、木炭等,从五里古街出发,沿桃溪顺流而下,经南安抵泉州,有的再装上泊于泉州港口的远洋船舶,走上“海上丝绸之路”的漫漫旅程;沿海的手工业品和海产品,海外的香料、象牙、犀角、珍珠等货物,亦经此源源不绝地运往内陆。</p><p class="ql-block"> 👀街上人并不多,商店也寥寥无几。但是那种古朴与曾经的繁花气息依然。一砖一石、一店一铺、一草一木……走进五里古街,就宛若走进一段悠远的岁月。猛然间感觉有种好似走进三坊七巷一样的感觉。我们沿着悠悠古韵,一起去探寻千百年前的海丝胜景。</p> <p class="ql-block">  巧遇并收藏,更多相关信息里头网址可见,也许,好好了解一下,下一趟可以是有计划地深度探寻。</p><p class="ql-block">https://mp.weixin.qq.com/s/reXxjM7YfrYPGbMZsRyVvQ</p> <p class="ql-block">  无永不开市,开市五里街。永春古称“桃源”,是全国著名侨乡,至今仍有“无永不开市”之说。五里古街,一座有着千年历史文化的闽南重镇,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水陆交汇的重要节点名扬海内外,是中国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福建省历史文化街区。眼下,承载着众多华侨华人乡愁记忆的这条古街,历时5年多的保护修缮后,整体业态和功能布局得到了更为合理的规划,海丝文化资源进一步挖掘,正以全新面貌登上世界舞台。</p><p class="ql-block">👉拭目以待!</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19年,永春县启动五里古街修缮工程,创新“以租抵修”,探索“工料分离”,对主要街道两侧房屋进行保护修缮,进行主街路面提级、管线下地、雨污分流等工作,修缮工程于2021年完成。</p><p class="ql-block"> 2022年,该县引入央企华侨城集团运营五里古街,成立五里古街运营中心,谋划“升级打造五里古街和水轮机厂项目”,合作范围为已由政府租赁修缮的180间沿街房屋以及县水轮设备厂,其余沿街房屋仍为原居民居住,在活化古街的同时做到了见人、见物、见生活,留人、留形、留乡愁。</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五里街,长约590米,两侧有南洋骑楼风格店铺249间,这条曾经名震闽南的古老街道,已翻修一新,热闹非凡,重现当年的风采与魅力:数百栋百年前的骑楼建筑重新矗立在街区两侧,由老宅改造而成的武术馆、艺术馆通透开阔,餐厅、文创基地、口袋公园点缀其间……</p><p class="ql-block"> 此段摘自《再现千年古镇魅力,永春五里古街开街》</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