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行走记

水墨青花

<p class="ql-block"> (一)清明上河园</p><p class="ql-block"> 去清明上河园是走进河南想做的第一件事。从内心的仰慕,到脚步的临近,再到真切的感受,在短短一天内无缝衔接,如浑然天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来到清明上河园。大致有三点感受:一是场景。园内就是一幅精心修饰了的画,前描万绘,尽在其中。每一条街道,每一处市集,都是匠心所在。二是演艺。里面有大大小小七八个演出,我们在细雨中观看了《东京保卫战》,又在暴雨中感受了《东京梦华》,两种风格,前者悲怆浩荡,后者缠绵悱恻。这些演艺多是让游人络绎前来的原因,旅游,终究需要文化赋能才能实现旅游的意义。而文化情景演出,便是文化输出的最显性成果。三是地方文化的挖掘。毋庸置疑,开封做的是大宋文化。所以,“宋”的元素无处不在,那些古装店,那些裁缝铺,那些文创产品,那些演艺内容,都是一场大宋文化的生动展示。</p> <p class="ql-block">  有时候一幅画会成就一个人,一个人会成就一个朝代。在曾经的汴梁城,今日的开封府,所有走进其中的人,都会想起那幅画——《清明上河图》</p><p class="ql-block">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古代弥足珍贵的社会民俗生活长卷,画中反映了开封作为中国北宋时期都城的社会生活、市井风情和城建格局。</p><p class="ql-block"> 40多年前,在历史书上第一次看到《清明上河图》,无论无何也想不到,多年以后,我会带着一份执念走进那幅画中。想不到,后人会把一幅画呈现出一个如此雅致的园。</p><p class="ql-block"> 提起那幅画,就会想到那个人,张择端。千年前,张择端将它从现实搬进画卷,千年后,开封人又将它从画卷搬到现实。徜徉其中,令人有一朝进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的时光倒流感。所以每一个走进清明上河园的人都会在入园口迎面遇到他,完成一场初见的膜拜。</p> <p class="ql-block">  当时拍下这张照片,就是看到这个档口很有古色古香色彩,想带回去,因为家乡有一座城需要我把看到的带回去,在日后赋予它身上新的光辉</p> <p class="ql-block">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元素中,灯笼是具象的代表。特别是春节,张灯结彩的街道里,那些亮起的红灯笼是最能触动人心的氛围。而在清明上河园里,在日常的时光里,也把灯笼用到了极致。大的,小的,明着,暗处,那些花花绿绿的灯笼,总是把你的目光带入一片光离,抵达心仪的领域。</p><p class="ql-block"> 重要的是,灯笼不空,因为有内容,即使是常规的红,也会因为贴上“清明上河园”的标签,就会在里吸引了游人的目光。还有设计了旖旎的画面,挂在行人的视野处,就成了忘不掉的风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大宋.东京梦华》是一部实景演出,背景是一汪湖水。来之前,下着淅沥的小雨,演出时,雨已经成瓢泼大雨,远道而来,只为看这场期待已久的演出,所以,决定要不负此行。我们勇敢地在雨地里,完整地看完,并不时给予雨中表演的比我们更勇敢的演员一些掌声。</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卷关于北宋王朝鼎盛时期的印象画卷,是《清明上河图》和《东京梦华录》的历史再现。剧本由经典的八首宋词《虞美人》《醉东风》《蝶恋花》《满江红》串联而成,演出围绕宋词的意境而渐次展开。剧中熙熙攘攘的宋代市井风情,都城东京汴梁的繁荣与奢华。友帮邻国来朝的气势,战争的悲壮,祝福的寄托,整个演出场景绘出一幅大写意的水墨画。传颂隽永的宋词,勾勒出北宋都城东京的市井生活和社会风貌历史画面 。节目没有固定的情节,但都是由宋朝一首一首的诗词串联而成,从辛弃疾到柳永,到苏轼,那些在读书年代缤纷了我们认知的名字,在美轮美奂的场景中,一次次被我们记起,成为视野里绝美的画卷,然后又掰开揉碎,与音乐,夜的光,与雨天,相依共生。</p><p class="ql-block"> 没有情节,可分明又看到其中的悲欢离合,看到李后主的挫败,辛弃疾的志向,岳飞的悲怆,看到大宋的传奇,看到流传了多少年的故事,分分合合,长长久久。</p><p class="ql-block"> 尾声以苏轼的《水调唱头·明月几时有》结束,伴着一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硕大的红色月亮静静地躺在中央,与廊桥楼阁等元素共同组成了一幅壮观的景象,令人回味悠长。经典,传神,意境深远。</p> <p class="ql-block">  来的时候,满心满眼都被清明上河园填满,不想临别开封,却意外记住了一个叫“泊云尚院”的院子。之前曾经听说过河南文旅的带客之道,此行,终于被一处民宿验证。到了住宿处,去登记,迎面笑容,然后手里便多了一瓶热乎乎的“娃哈哈”,那一刻手心是暖的,心也就暖了。然后递上身份证登记,还回来的时候,身份证都被穿上小“外衣”,被暖心的保护起来。第二天退房,小姐姐又像变戏法一样拿出一个袋子,袋子里为每人准备了一包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花生糕。</p><p class="ql-block"> 在纷繁的世界,遇到一处用心又暖心的院子,该是何等的幸事?</p> <p class="ql-block">   (二)西安印象</p><p class="ql-block"> 走进西安,已然回到长安,大唐的芳华犹如呼出的空气,时时刻刻出现。抬头,低头,走着,站着,一不留神,就能触目感知。每一个地方都有专属于它的地标文化,如果说开封做的是大宋文化,那么西安一定是大唐文化。</p><p class="ql-block"> 此行,主要学习长安十二时辰。我对它的印象是那部电视剧,好像雷佳音在其中领衔主演,我没有看过,但听到很多好评,于是,因为一部剧也生成我对这个场所的期待。其实之前来过一次了,当时不收费,没有预约又赶时间,所以无奈错过。而这一次,既定的行程中笃定要与它相见。</p> <p class="ql-block">  每一次来西安,都会留意那两个蓝色小兵士,此次发现又多了红色的小卫士,文旅的场景无处不在。可见,想要让外地游客在第一眼记住,一定需要地方文化的植入。</p> <p class="ql-block">  触目“长安”二字,以为就是一件普通的文创产品,不想另有玄关。在西安,长安就是一次次的梦回大唐。其实这是一对白色瓷器杯子,“长安”是底座,也是文化的标识。</p> <p class="ql-block">  对袁家村已经不算陌生了,算了算,此次为他而去已经是第四次,平均两年来一次。</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是2018年,初来文旅岗位,观摩的第一个点位便是袁家村,第一次相见,它以淳朴的乡情感染了我。我知道了它的故事。一个62户286人的空心村,经过近10年的摸索,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的文旅典范,堪称奇迹,所以也成为我来到文旅岗位上的仰视之作。</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是2020年,这一次目标很明确,只为万全卫城项目,彼时万全保护开发项目一期思路初步形成,为了更好更有针对性的把袁家村模式落地卫城,我们先行几人再次实地调研,看小吃街,看民宿,看各种业态,为日后的借鉴埋下伏笔。</p><p class="ql-block"> 第三次是2022年,卫城项目建设启动,建设同时,招商迫在眉睫,再一次走进袁家村去考察商户管理。我们走在自认为的新街的老街,看着像是老街的新街,与我身边的那座城做着对比。</p><p class="ql-block"> 第四次是2024年,万全右卫城春节试运营之后,虽然开场取得较好的效应,但我们知道,运营方面还需要太多,所以这一次,从细节入手,全面考察袁家村的运营模式。</p> <p class="ql-block">  第一站来到西安袁家村进城店砂之船奥莱店,或许是奥莱自带流量,或许是袁家村的特殊魅力,这个城市中的乡村店被人们欢迎。周一的中午,里面依然人山人海,肉夹馍,蔬菜饼,平民的价格,熟悉的乡村口味,就那样被人们津津乐道。2018年,袁家村在村庄实现了饱和发展,开始尝试新的模式。于是开始“进城”模式,截止目前,已经在西安开了24个进城店,平均利润在2.7个亿。砂之船奥莱店,每年利润在2000万左右。</p> <p class="ql-block">   (三)长安十二时辰</p><p class="ql-block"> 曾经这里是一家现代化商场,盛放着都城西安的繁华,忽然有一天,因为一些人的创意,它华丽转身,繁华褪去,芳华重现,这里就回到长安,从此成为无数人梦想的殿堂。</p><p class="ql-block"> 走进长安十二时辰,会被那种氛围折服,那些弹奏着的宫廷乐章,那个拿着小鱼灯在集市里奔跑的小姐姐,那些被大唐女子舞出的风华绝代,那些屏风灯笼和饰品,总是让我出现幻觉,是否从长安穿越而来?沉浸式,代入感,在这里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   (四)袁家村</p><p class="ql-block"> 在袁家村,没有谁不知道郭裕禄和郭占武这两代村书记的故事。因为,是他们心怀对村民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所有村民接续奔赴在创业打拼的路上,成就了一个村庄的传奇。我们去的时候,正好遇到老书记,年龄大了,今年老书记反映有点慢,但走在村里,依然不影响人们对他的敬意。</p><p class="ql-block"> 父子俩都是临危受命,在村里最需要拯救的时候出现,然后带领村庄抵达一个制高点。华国锋,邓颖超,李瑞环,朱镕基等国家重要领导人都曾经接见过老书记,予他此生无法抹灭的荣光。其实至今没有见到过郭占武书记,但是,在那些村史馆的照片里,在村民的口口相传中,跃然而生在我脑海里的是一个有魄力,有智慧且充满抱负和拯救情怀的奋斗者,最为可贵的是,他不仅仅继承父志,实现了荣光接续,更是带领全村人民开拓出一条共同富裕之路。不管什么途径,所有在困境中能够完成拯救的就是伟大的人。所以,我始终坚持一个观点,袁家村模式只能借鉴,不能复制,因为郭占武书记永远无法复制。</p> <p class="ql-block">  这次去学习,收获惊喜的还是民宿,如果说袁家村的茶楼和小吃打造出关中的原乡生活,但民宿打造真正做出了原乡的特点,打造了自己的高度。同平遥,丽江民宿相比,袁家村似乎更真正领略了民宿涵义,去除浓郁的商业化,呈现出一种美好的原乡生活常态。四次经历,先后住过里居,胡想.家,关中原宿,各有特点。特别是第一次住的“里居”更是深深印在心头,因为店主是农民,房子就是百姓自家的,管家就是主人,住在这里,就是住在家里,吃的是家常饭,可以看到养眼的文化小品。在看似乡村的天地里,每一处文字,每一个小品却透着城市里的高贵典雅,让人流连忘返。在袁家村,游人可以随意穿过每家民宿,从南街到北街,主人毫不介意,笑盈盈地坐在那里,为我们留下这个村庄里最美好的初见。</p><p class="ql-block"> 我们穿过“生活客栈”和“喜舍茶宿”,最终来到“关中原宿”。如果说民宿的装饰风格让我喜爱,那么此行“关中原宿”的服务更无比的暖心。到达时已是深夜,接待我们的是一位知性优雅的大姐,满脸的热情,毫无违和之感,一说话听出口音,她开心地告诉我们,她是康保人,是老乡,北京工作退休后来到袁家村和几个朋友一起开了民宿。于是,瞬间生出亲切。她热心帮我们提着皮箱到了房间,并早已准备了水果。第二天我们早上五点半就出发,我五点二十下楼时,她已经亮起手机灯光,并着急地为我拿上皮箱。那一刻,就觉得,做好民宿,硬件是基础,但胜出的一定是贴心的服务。</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很多人都会问,袁家村真正的吸引核到底是什么,予我而言,去了四次还不生厌,到底吸引我的是什么?兵马俑是世界文化遗产,但一生可能去一次就够了,袁家村就是一个村但好像总也去不够,究其原因还是它打造出一种让人能够近距离体验感知轻松惬意的乡村生活状态,而我们需要的恰恰是这种状态。或许,这也是袁家村游客重游率高的原因。在这里,最典型的是戏楼与茶楼的结合,都是最普通的业态,王家茶楼中,每一次去都见人来人往,但热闹却不喧嚣,大家坐在戏楼广场,三五人群,喝着碗茶,听着戏曲,聊着家常,看着拉风箱的大哥逍遥自在的样子,再体验一次关中采耳,简直就是神仙般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  走在袁家村酒吧街,你会改变曾经对酒吧的认识。这里绝不是是非之地,不是灯红酒绿的奢靡,而是酒至微醺情到半酣的盛放,歌声里没有歇斯底里的呐喊,只有悠远深长的咏叹,一声声极具年代感的民谣里,我们看到离自己向往的时光越来越近,听到青春里的交响乐慢慢奏响,于是,一个个走近的路人目光里逐渐温柔并驻目,不舍离开。</p> <p class="ql-block">   (五)重庆印象</p><p class="ql-block"> 没走进重庆之前,对重庆的印象只有两种,一种火辣,一种悲怆。火辣源于原乡品牌重庆老火锅,悲怆源于红色的记忆,不忍回顾的渣滓洞还有白公馆。</p> <p class="ql-block">   (六)磁器口</p><p class="ql-block"> 抵达重庆的第一个学习点位是磁器口古镇,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嘉陵江,拥有“一江两溪三山四街”的独特地貌,形成天然良港,是嘉陵江边重要的水陆码头。</p><p class="ql-block"> 这里,巴渝文化、宗教文化、沙磁文化、红岩文化和民间文化,各具特色。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是重庆古城的缩影和象征,被赞誉为“小重庆”,那些曲折通幽的小道,总是从山上绕到山下,一路是各种的传统小吃,这里是另外一种模式。绝不是一店一品,一条街上到处是重复的业态,火锅底料一家挨着一家,但每一家门口都有流连的游客。想必,无论业态怎么布置,只要满足游客的需求,就是最适合的。</p> <p class="ql-block">   (六)重庆1949</p><p class="ql-block"> 《重庆·1949》,是此行学习的重要内容。为了打造好万全右卫城这部红色实景剧,特地不远千里一睹风采。</p><p class="ql-block"> 舞台剧以重庆解放前夕为背景,再现了重庆解放前夕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共产党人,在狱中坚贞不屈、顽强斗争、忠诚信仰,最终慷慨赴死,展现了一幅恢弘壮阔的历史画卷。</p><p class="ql-block"> 整个观看的过程中,心一直与旋转的舞台同频共振,强烈的视觉冲击让观众一次次回到那个动荡的年代,回到还有三天就能见到光明的至暗时刻。舞台上不同立场的三兄弟在面对生死抉择时的道白;那个一声追逐呼唤“妈妈”回来的小男孩;那些正当年华的鲜活的生命突然陨落的悲怆。看完这部剧有三个思考:</p><p class="ql-block">一是出奇的场景打造。整座舞台机械结构复杂、创意构思精妙,令人叹为观止。舞台空间的旋转交错,舞美布景的恢弘气势,加上3D动态全景音画、智能灯光的烘托……再凭借高科技的舞台表现手法带领观众仿若在瞬间穿越回那座黎明前的“山城”,回望那段悲壮而又令人肃然起敬的历史。坐在台下,枪声就在耳边响起,透过牢笼甚至可以清晰看见革命者流淌在脸上的鲜血。抬头仰望上空,几乎每一分每一秒,眼前的景物都在变化,观众仿佛身在一个永不停歇的钟表盘上,与舞台进行着360度的旋转互动。演艺空间与观演空间交相穿插,使得观众与演出融为一体,正在经历一场身临其境的独特观演体验。</p><p class="ql-block">二是舞台形式的表达。这部剧融入歌剧的元素,情节和歌唱交叉,时而控诉,时而高歌,提升了剧目的品质。</p><p class="ql-block">三是表演到位的人物形象。人物永远是剧目的灵魂。《重庆1949》几乎用的都是专业演员,从外形到业务素质,都非常专一,表演炸裂,演出效果的呈现很好。出来后邂逅弟兄三人的扮演者,都是高大帅气的小伙儿,虽没有近处交流,但明显能够看到这是一个比较专一的演出团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演出开始,悠远而又颇具历史感的背景音乐在耳边响起,《重庆1949》在舞台中央出现。</p><p class="ql-block"> 整座舞台伴随音乐一起缓缓旋转。在灯光亮起的那一刻,舞台布景徐徐呈现,吊脚楼建筑群、石阶与牌坊、巨轮扬帆、磁器口码头、监狱哨岗和铁牢等次第实景再现。舞台有节奏地旋转,场景的不断变化,时而带领观众穿过狭窄的街巷,时而又面对汹涌的嘉陵江…… </p><p class="ql-block"> 整场演出共分七幕,分别为《嘉陵江的暗流》《意志的考验》《心中的国旗》《无悔的抉择》《传不出去的情报》《坚定的信仰》《燃烧的理想》。该剧内容主要以重庆解放前夕为背景,以磁器口为中心,多条主线并行演绎。其中一条主线展现了林子杰、林子豪、林子雄三兄弟之间的骨肉亲情、矛盾纠葛和家国情怀,以及他们在各自理想和信仰面前所作出的不同抉择;一条主线则围绕着以金秀为代表的,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共产党人、民主人士,他们在狱中坚贞不屈,忠诚信仰,最后英雄牺牲;另一条主线围绕着重庆地下党营救狱中同志、保护重庆重要设施展开;还有一条主线聚焦狱中幸存的孩子,展现了先烈们选择坚守信仰、不惜牺牲的果敢和对未来的希望。几条主线并行交织,共同构筑了整部舞台剧恢弘的历史画卷。</p> <p class="ql-block">  想起我们此行的目的,想起我们正在筹划的红色实景大剧,我不知道来之前的初衷,但我相信,回去之后,所有组织参与打造的人一定也是因为怀揣着与先烈们同样的情怀与信仰,才使得有着共同理想与追求的人笃定要打造一台气势恢宏,震撼人心的好剧。用一腔热血与激情,在时隔75年之后,去打造一台时刻都将警示后人,能够让后世人们铭记的红色篇章。就像雕刻在重庆国家大剧院门口的那行字“用一座城的记忆,致敬一座城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七)洪崖洞 </p><p class="ql-block"> 此行新增的重庆印象,除了火辣和悲怆还有城市的新名片。这张名片尤属洪崖洞。</p><p class="ql-block"> 洪崖洞位于重庆市核心商圈解放碑沧白路、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的滨江地带,集城市旅游景观、商务休闲景观和城市人文景观于一体。特别以具巴渝传统建筑特色的"吊脚楼"风貌为主体,依山就势,沿江而建。是游吊脚群楼、观洪崖滴翠、逛山城老街、赏巴渝文化、看两江汇流、品天下美食的好去处,也是解放碑的会客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选择了一个好的视野,拍下了洪崖洞白天,黄昏,傍晚,夜晚的四种风貌。其实,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味道,白天的洪崖洞低调并不沉寂,夜晚的洪崖洞在市井的气息里喧嚣,散发着浓郁的人间烟火气,无论哪种呈现,都是重庆人心中最美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八)渣滓洞 白公馆</p><p class="ql-block"> 其实未去之前,已经知道去后的心情,但是大家一致觉得,来到重庆,应该有这样的相见。只有真实地看到,才能有切肤的疼痛,只有切肤的疼痛,才会有对今日之中国的敬畏,有对和平和生命的珍惜。我们能做到的,只有铭记英雄,传承精神,如此,才不会辜负那些黎明到来之前牺牲的先烈。</p> <p class="ql-block">  江姐,是银幕上的红色经典,是每一名共产党员心中永不落幕的英雄形象。从小的教育中,共产党员的意志见证就是从她的身上落在心里。“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走进渣滓洞女牢,第一个看到的便是她。黑白照片中,面容依旧是无畏无惧的从容,仿佛知道,多年以后,一定会有人络绎不绝地走到她面前,告诉她,这盛世如她所愿。</p><p class="ql-block"> 1948年6月,由于叛徒出卖,地下党员江竹筠不幸被捕,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国民党特务用尽各种酷刑,妄想从她身上打开缺口,破坏地下党组织,但无论如何严刑拷打,她始终坚贞不屈!同年11月,在新中国已经成立、重庆即将解放之际,江竹筠同志壮烈牺牲,年仅29岁。</p> <p class="ql-block">  小萝卜头,是教科书里的另一个经典,在日后也多次被搬上银幕。但直到那一天,我走到那个塑像前,看着给他写的墓志铭,才真正体会,9个春夏,那是多么短暂而又不朽的一生,一生未能走出牢狱,灵魂早已飞翔,被后人永远铭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许建业,四川邻水人,1920年出生。1935年考入邻水县立中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在进步同学的带动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8月入党,并担任中共邻水县特别支部委员会组织委员、书记。1938年底,调到重庆,以天府煤矿白庙子绞车站管理员的公开职业为掩护,从事工人运动。1941年“皖南事变”后,到重庆大溪河小学任教师,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后考进重庆和成银行任会计,在中共川东特委 委员的领导下做海员工人的工作。1943年夏,在中共巴县中心县委的直接领导下,先后以朝天门粮食仓库和沙湾仓库会计身份为掩护,从事工人运动。1945年,根据组织安排,到贵州遵义了解情况,开辟工作。不久奉命返回重庆,在渝工轮渡公司任会计,继续从事工人运动。1947年5月,负责中共重庆市委 工作。1947年10月,中共川东临时工作委员会成立,任重庆市委委员,分管工人运动。1948年4月,因叛徒出卖,在重庆磁器街一茶馆接头时被捕,先后被关押在白公馆和渣滓洞监狱,经受了敌人种种酷刑和劝降,始终坚强不屈。1948年7月21日被押赴重庆浮图关刑场,在刑车上,他身戴刑具,昂首挺胸,沿途不停地高唱《国际歌》,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慷慨就义。时年28岁。</p><p class="ql-block"> 小说《红岩》许云峰人物原型。</p> <p class="ql-block">  有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因为行走,总是会看到更好的风景,遇到更好的人。</p><p class="ql-block"> 2024年,继续行走,所见所得,所遇所愿,从更辽阔的世界里见到成长的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