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教研春风,享习作成果

王智华

<p class="ql-block">携一缕春日的暖阳,煮一壶光阴的茶,赴一场心灵的邀约,安然向暖。3月22日上午,在这个美好的时节,河南省小语网络教研活动在永城市第一小学分会场如约而至,曹亚梓名师工作室成员共赴一场思维碰撞的视听盛宴。</p> <p class="ql-block">上午8:30专题教研活动正式开始,第一节示范课由信阳市第三小学的刘浩老师执教《我的奇思妙想》。刘浩老师引导学生由观察生活开始,思考哪些事物有改进的空间,针对“会飞的木屋、会变大变小的书包、水上行走鞋”展开交流,鼓励学生从组合、变化、增加功能等角度展开想象,构思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事物。刘老师注重对想象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梳理习作思路,在片段内容训练中将方法落到了实处。</p> <p class="ql-block">第二节示范课由信阳市第一小学的杜鹃老师执教。杜鹃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想象力,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展开想象,帮助学生清晰地构思、有条理地介绍发明。引导学生把事物的作用写具体,让读者能对发明的东西有清晰地了解,学生也从课堂上真正习得了作文之法。</p> <p class="ql-block">工作室成员认真听课评课反思:</p> <p class="ql-block">张胜利老师的点评:观看了杜鹃老师的《我的奇思妙想》作文教学课,这节课课程内容生动有趣,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展示了丰富的奇思妙想,教师通过启发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效果很好,并且杜老师能及时给予学生正面评价,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动力。我觉得杜老师以下几点教学思路特别值得我借鉴:1.改变作文教学思路,不怕浪费时间,将作文教学的时间,落实在课堂。2.将口语交际运用到作文教学中,给学生更多语言运用的机会。3.提高课堂效率,将作文教学的反思、修改,放在课堂上。</p> <p class="ql-block">冀红艺老师说这节课给她印象最深的是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在四年级《我的奇思妙想》这节课上,孩子们在杜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地利用发散思维回答老师设置好的问题,并在老师提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的任务和要求之后,学生基本能按照要求在小组中完成交流任务,能做到认真倾听,并及时针对别人的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课堂上,孩子们畅所欲言地分享自己的体会,学生也能结合自己的情况,发表属于自己年龄段的想法和经验。</p> <p class="ql-block">杜涛老师:在今天听了杜娟老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的奇思妙想》作文教学,杜老师首先通过生动的导入,一下子就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孩子们纷纷开始想象自己心中那些奇妙的东西,有的想象了会飞的鞋子,有的想象了可以变大变小的书包,还有的想象了可以说话的宠物狗等。接着,杜老师还通过实例展示,让孩子们更直观地了解到奇思妙想的具体表现形式。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而且,老师还特别注重引导孩子们如何把自己的想象用文字表达出来。通过讲解写作技巧和方法,孩子们在写作时更加得心应手,作文内容也更加生动有趣。这堂作文课不仅让孩子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还让他们学会了如何把自己的想象用文字表达出来。我相信,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孩子们一定能够写出更多有趣、有创意的作文来!</p> <p class="ql-block">刘颖老师:本节课授课老师把教学重点放在活跃学生思维,激发想象力上。把学生的创造潜能挖掘出来,着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创造能力。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开阔了学生的思维世界,并且授课教师通过评价激励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互动,展开奇思妙想,写出自己想发明的东西,体会习作的快乐,并能及时分享学习伙伴的奇思妙想。</p> <p class="ql-block">梁静老师:今天,我听了杜娟老师执教的四年级下册习作课《我的奇思妙想》后,感悟很多。这次习作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激发创新思维,培养想象力。课堂一开始,杜娟老师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热情,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开想象,完成作品。同时,教师还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杜娟老师注重了教一一学一一评一体化。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表现出了较强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学生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了许多富有个性的作品。同时,杜娟老师也注意到了写作技巧的指导,如语句通顺、条理清晰等。听了本节课之后,我对习作课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收获颇丰。</p> <p class="ql-block">菅顺子老师:</p><p class="ql-block">让学生享受创作之乐</p><p class="ql-block">作文的本质是什么?就是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建构学生喜爱的作文课堂,需要教师不断创设新冲突,打破学生认识的瓶颈,给学生发展以新刺激,引导学生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学习状态。想象是有路径的,利用思维导图来呈现自己小发明的神奇之处,能很好的帮助学生把想象的小发明具象化。</p> <p class="ql-block">马云:</p><p class="ql-block">《我的奇思妙想》中同学们的奇思妙想可谓无奇不有,所有的想象都应该是现实生活的投射。要写好想象作文,就必须在平时注意观察生活细节,注意汲取科学知识,只有以这些内容为依托,展开合理的想象,才能建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奇妙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在教学时,尽可能地减少束缚,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去写作,能准确捕捉场景特点,具体生动、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两节课都是先说后写,从口头作文到书面作文。动笔前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口述作文,方法灵活,气氛活跃,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训练模式。</p><p class="ql-block"> 经过指导,学生已有法可循,有话可说,为接下来进行本次习作教学的实践奠定基础。让学生构思、写作,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写作,自由表达,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大胆想象,写成一篇新颖有趣的科幻作文。</p> <p class="ql-block">最后曹亚梓老师做了总结: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灾区。老师不知如何指导,学生不知如何下笔。习作课就是老师指导学生读读习作要求,说说写作注意事项,学生全凭个人感悟,绞尽脑汁地写作。让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会作文,创造性地写好作文,永远是语文教师向往的作文教学状态。3月22日,听了刘浩老师和杜鹃老师同课异构的习作课《我的奇思妙想》,内心有很大触动。两位老师共同的特点是:1.凭借教材要求和插图,引导学生想象:你有哪些奇思妙想?然后借助思维导图,梳理写作思路,进而自主完成习作。2.都引导学生从样子、功能、意义、用法等多个方面介绍奇思妙想,重在对事物的样子和功能进行描写。不同之处在于:1.刘浩老师重在引导学生总结想象的策略,采取事物样子、功能、用法等方面的组合、变化、增加,让学生想象有法可循,解决了如何想象的问题。2.杜鹃老师重在引导学生解决为何发明,你的发明设想是怎样的,解决的是写什么的问题。两位老师的教学各有千秋,相比较而言,我觉得杜老师的课堂更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杜老师把奇思妙想与学生生活巧妙结合起来,设计了表格让学生填写。引导学生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层面想象遇到的困难,为了解决问题,你有何发明设想。问题的提出调动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在明确了发明方向之后,杜老师引导学生画“发明”,还要做简要说明。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学生构思发明样子、原理、功能的过程。最妙的是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其它同学给出建议。这个环节设计一方面训练了学生倾听习惯,一方面训练了学生表达能力。在相互评价中,学生的写作思路更加清晰,习作内容更加完善。精彩的课堂总是在别人认为应该停止的地方再进一步。在学生明确习作对象和内容之后,杜老师给一个习作片段,引导学生议议值得借鉴之处,其实是引导学生习作需要注意的问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经过这样一番指导,我相信学生知道写什么,知道怎样写。此外,杜鹃老师饱满的情绪和自信的神情,无形之中也在影响和感染着学生,让这节课充满活力。有一点,我觉得如果在习作之前,让学生调研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去构思发明事物,学生会更有话可说,也给课堂留出更多习作、评价的时间。教学也要考虑学情,设计发明图,并做说明,在一些学习基础好的班级,它是亮点,对于基础不是很理想的班级,可能会出现面面相觑,不知所措的局面。课堂理念可以借鉴,模式不能复制。作文教学不能寂寞,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努力了解学生,设计出切合学生实际,唤醒学生潜能的习作课,让习作课灵动而有趣!</p>

学生

老师

习作

作文

奇思妙想

教学

想象

课堂

引导

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