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多年前就读过《墨子》,而且是多版本的,有传统文化类《墨子》,有恩师对中外教育名著评介中的墨翟之《墨子》,但只能算是读过而已。今日再读又有新的感悟。</p> <p class="ql-block"> 墨子,是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和热心救世的践行家。他的思想是站在平民一边的,以“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宗旨,倡导“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天志”“非命”“非乐”“明鬼”十种主张,弟子遍天下。他的学说在战国时期盛行二百多年,与儒学并称为“显学”。</p> <p class="ql-block"> 墨子及墨家学派,极其重视教育的作用。倡导“有道相教”,认为“教人耕,则功其多”,“教天下以义者,功亦多”“行说人者,其功善益多”。并且认为“唱而不和,是不学也。智少而不学,功必寡。和而不唱,是不教也。智多而不教,功适息。”他强调教育和环境对人个性形成的作用,他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视“兼爱”和“义”为最高的道德理念,以节俭为美德,并非常注重纪律与劳动教育。</p> <p class="ql-block"> 墨子曾周游鲁国、齐、卫、宋、楚等国,以平民谒见君相,向统治者宣扬他的学说。他劝止了楚人攻宋,鲁人侵郑,齐人伐鲁。也拒绝了楚王和越王给他的封地。他一生所致力的,便是行义以济世。墨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是时断时续的,然而,若是回归纷繁复杂的真实历史,不难发现,墨子思想盛行的时期,就是人人平等,国强民富的鼎盛时期。</p> <p class="ql-block"> 汉武帝想全面恢复到春秋时代的等级制度,而等级制度想要国家安定的先决条件,就必须让底层人民吃不饱,吃不饱诸侯王就没有实力造反,所以就引入了儒家的守孝制度,这也是墨子曾经极为反对的,父死三年,母死三年,同性长辈死一年,异性长辈死半年,平均汉朝成年人需要守孝十年。而按当时的规定,守孝是不能从事生产劳动的,孝子要达到一个什么效果呢?要居于依庐寝毡枕块,哭泣无数,服勤三年,身病体弱,扶而后能起,杖而后能行。汉武帝还废除了墨子的农与工事之人、有能则举之的思想,只让那些懂得诗词歌赋的人做官,所以人民就废弃生产,转而追求虚头巴脑的文采去了。这一追就是二千多年。进而全国的粮食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独尊儒术后饥荒席卷全国,三年一小荒五年一大荒。汉武帝初年5500万人口,末年2500万人口,死亡,3000多万人口,人们没有余粮如何去换取砖瓦。所以汉代平民住的都是茅草屋,见面都会问你吃了吗?这种饥饿状态一直持续到近代,和春秋时代一样,虽然等级制度和饥饿可以使国内人民相对稳定,但长期的饥寒交迫营养不良羸弱的人民,一旦遇到兵强马壮的外敌,战斗力就会变得特别弱。在战国时从来不入国家法眼的草原民族在汉代以后,却成为了疲于应付的心腹大患。为了安稳草原民族,只能屈辱的和亲与纳贡。这在先秦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尽管如此,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还是被改朝换代了36次。而先秦的两千多年也只有四个朝代。近代清朝从皇帝到平民,无不学习儒学,从而把儒家学说发挥到了极致,但突然遭到了强大外敌的入侵,并签署了众多的丧权辱国的条约。有识之士才重新自己的国家的文化和制度,战国第一学说墨家思想又被重新发掘出来,而一些有识之士也以墨子思想作为自己的信条,最有名的人就是谭嗣同,谭嗣同说深念高望思怀墨子摩顶放踵之志也。墨家思想终于在灭亡了两千多年后,又重新回来了。戊戌变法失败后,本可以逃跑的谭嗣同,送走梁启超去日本后,毅然的选择留下赴死,谭嗣同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有之,请从谭嗣同始。这和历史上墨家师徒徇义的气节,别无二致。但谭嗣同的死还真的唤醒了一些人,并最终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命运。谭嗣同有两个学生,一个是蔡锷,一个是杨昌济。而蔡锷的学生叫朱德,杨昌济有两个学生叫蔡和森,一个学生也是女婿叫毛泽东。俄国十月革命以后蔡和森兴奋的说,墨子之计大己之功不记小己之利害,近代俄人列宁颇能行之,弟愿择而效之。而毛泽东说墨子真是比孔子还高明的圣人!杨昌济给章士钊的信里写道,吾郑重吾君,吾二人海内外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两千多年前,战国早期的第一次新文化运动时候,是从各国取消贵族等级特权的变法运动开始,并树立墨家思想,从而把墨家推到了显学位置。而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也称作第二次的新文化运动。这次运动的主旨和两千多年前的第一次新文化运动非常相似。这次的主旨是:打倒孔家店,树立墨家店。人民再一次要求平等和平权。孙中山对墨子的思想十分推崇,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创刊号上,即刊有墨子的画像,甚至把墨子与皇帝卢梭和华盛顿并列为古今中外世界四位最伟大的思想家。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孙中山提出联俄联共辅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并建立了黄埔军校,引入苏联教官,而苏联教官所带来的无私奉献,勤俭节约崇尚科学官兵一体的集体主义思想,和墨子的非攻思想非常相似。进而北伐军战力爆表,打击军阀势如破竹。但在孙中山去世之后,蒋介石发动了412反革命政变,第二天就去了曲阜,确立了以尊孔为核心的四维八德的民国文化体系。晚清的所有文化糟粕,又重新侵入到国民党的官兵体内,战斗力开始急剧下滑。而我党秉承初心继续战斗。1931年蔡和森被叛徒出卖,英勇就义。到后来的解放战争实际上可以看出是儒家的等级思想和墨家爱无差等思想的最终对决,而诞生了一个新的国家。这是中国主体民族两千多年来,第一个非儒文化政权。在其后展开的各项运动中,提倡男女平等,行业不分贵贱,反对阶级固化,培养工农兵大学生,提倡官民平等,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要在人们心里彻底打破等级观念,而学习雷锋精神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思想,完全就是墨家的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思想,墨子所崇尚的爱无差等社会两千年后,终于又奇迹般的回到中国大地,并大放异彩。但这里要着重说明的是,孔子的除等级思想外的常识性道德,还是要值得提倡的,不应否定。而墨子这本书里,最震撼的一句话就是,天下无人知墨子之言犹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