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请看下边几个字:</p><p class="ql-block">嬎 潲 搲 熥 搦</p><p class="ql-block"> 这几个字乍一看认不出来,认识的人心里明白,其实日常生活中不少用到,就是会说不会写更不会认。</p><p class="ql-block"> 说话与书写是两回事,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的啥,不少会说不会写,这么一句“俺们擓着篮子剜菜!”句中“擓”足以形象地描绘出农家妇女或孩子去地挖野菜的情形,往往“擓”一般用“挎”,其实后者还是不准确,没有“擓”准确而且富有口语化,通俗易懂。</p><p class="ql-block"> 擓 读作“Kuai”。现在文字简化可作“㧟”。</p><p class="ql-block"> 今天将以上五个字分别谈谈我的看法!</p><p class="ql-block"> 首先这几个字的意义和用法距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我要说说,不少人会叹道“原来如此!”</p><p class="ql-block"> 第一个字“嬎”。先看看它的结构,左中右结构,也可以看作两部分,左为“娩”,右为“生”。“娩”常组词为“分娩”,有成语道“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这就是概括了女性怀孕生育的过程,形容任何事情都有一个过程,不是那么简单容易的事儿。右边的“生”就更简单概括了,“生”就是一个新生命诞生。左右合在一起“嬎”,那就是一个新生命的诞生,部分地区这个字专用于鸡子下蛋,俗称“嬎蛋”。嬎,读作“fan”去声,四声。</p><p class="ql-block"> 第二个字“潲”。左右结构,左边三点水旁,右边“稍”。典型的形声字,左边表意,与水有关,右边表声,本字就读作“shao”。具体意义为下雨时雨往哪个方向下,就叫做,“雨往东潲的”。</p><p class="ql-block"> 第三个字是“搲”。左右结构。左边是提手旁,右边是“窊”,合起来用手提或拿等,右边是上下结构,上为“穴”字头,下为“瓜”,也是形声字,上表意下表声,“窊”,“wa”一声。《中华大字典》注释为:1 同“洼”,低凹;低下:~隆|~处。2卷缩的样子:舌~。加上偏旁就是“搲”,既然多了手,就赋予它动作,同样《中华大字典》“搲”字解:1 wa一声,手捉物。2 (1)以手攀爬:从壑底~而上。(2)舀:~了些米。我们这儿常说“锅滚了,~勺子米。”</p><p class="ql-block"> 第四个字“熥”,左右结构,左边为“火”字旁,右边是“通”,读作“teng”一声,合起来就是用火烤烤馍馍,就不凉了。</p><p class="ql-block"> . 第五个是“搦”,左右结构,左边为提手旁,右边为“弱”,意为用手使之变弱乃至失去自我保护能力。《新华字典》:“搦”,nuo四声,握,持,拿着:~管(执笔)。我们经常也有“~死他,看他敢不敢了。”大有置人死地而后快!</p><p class="ql-block"> 以上五个字其实很平常,经常用到,不会写的大有人在,看看你会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