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本质,追根溯源,打破再重建

长春吉大附中力旺实验小学 陈佳娜

<p>打通——打破——重建</p><p> 《分数比较》这节课中,张宏伟老师开门见山,先列举分数比较的三类题型:1.分母相同;2.分子相同;3.分子分母都不相同。再引导学生总结出分数比较的一般规律,也是数比较的本质即:单位相同比大小;大小相同比单位。进而课堂将分数的比较与整数、小数等打通,通过通分子、通分母等多种方式进行比较,将复杂的分数比较转化为更易于理解的形式。最后总结出分数大小比较的十余种方法:通分母、通分子、交叉相乘、做除法、做减法、中间数比较、同时乘或除以不为0的数把分数比较转化成整数比较等。</p> <p>见林——见木——见森</p><p> 纵观《分数大小比较》这节课。先见林——列举分数比较的三种类型,构建学生分数的比较知识点系统的感知;再见木——总结数的比较的本质即:单位相同,比个数;个数相同,比单位。后见森——通过分数比较的一般方法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用尽量多的方法用数学知识证明40>4。从系统的理论,到生活的实践,触类旁通。从林到木,从木到森,教学过程循序渐进,教学方法从直观到抽象,重视启发诱导,鼓励学生自学自得。课后,一名学生深有感触:“这节课简直是一场头脑风暴啊!”</p> <p>追根溯源,触类旁通</p><p> 由钱守旺执教的《数的认识整理和复习》一课,以“数的产生过程”及“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使用”为双主线,借助丰富的视频资源和知识拓展总结,将贯通在小学数学中数的认识的内容利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再次传递给学生。</p><p> 本课给我最大的启示是:教学不仅要清楚怎么教,更要清楚为什么教;学习不仅要清楚怎么学,更要清楚为什么学。如: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认识数、应用数,更要带学生见证数产生的过程、感受数的本质,理解数产生的必要性从而建立学生对数的情感,才能有宽度且有深度的建立数概念体系。认识了数,才仅仅是第一步,数学还要研究数与数间的关系:研究整数(正数、零、负数)、小数、分数、百分数…他们之间的关系和互化。</p> <p>直观经验是间接经验的前提</p><p> 张宏伟老师说数学是理性的,而学数学是感性的。教学的过程要以学生为本,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没有发育完全,相对于间接经验灌输,学生对直接经验所获得的知识感受更加深刻。所以在学习系统知识之间,要先引导学生建立相关知识的直观感知。如:在讲长度单位米、千米概念之前,先带着孩子走一走一千米;在讲面积单位平方米、公顷之前先带领学生到自然中感受公顷,先建立浪漫的感知,再展开系统的学习。</p> <p>未来的探索方向</p><p> 借助美国教育家杜威的一句话:“教育是给学生一些事情去做,不是给他们一些东西去学,结果他们自然地学到了东西。”杜威强调了学习的实用性,张宏伟老师也强调课堂直观经验的重要性。但我认为小学课堂,特别是高年级的课堂不能仅重视直观的感知,而忽略对间接经验的系统构建。小学阶段正是逻辑思维产生的敏感期,实践结合理论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习惯,为以后初中、高中、大学,甚至是终生学习建立理性的、科学的思维基础。一天的学习收获满满,未来要探索和创新的教学方法且长且远。</p>

分数

学生

比较

直观

相同

分母

间接经验

张宏伟

课堂

这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