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是2023年12月13日,早餐后前往奈瓦沙湖。</p><p class="ql-block"> 奈瓦沙湖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市西北方约 90 公里处,座落在东非大裂谷之内,由断层陷落而成,南北长 20 公里,东西宽 13 公里,最深处 20 米,湖面海拔 1900 米,是裂谷内最高的湖。</p><p class="ql-block"> 奈瓦沙湖是肯尼亚最美的淡水湖之一,湖边有大片纸莎草沼泽,湖水微带碱性但可以饮用。湖中产鲈鱼和非洲鲫鱼,有河马和 400 多种鸟类,是爱鸟者的天堂,也是观赏各类野生鸟类很棒的地点之一。在这里可自费乘船游览奈瓦莎湖,在湖中近距离观赏河马家族,观赏到各种飞禽及鱼鹰扑捉小鱼的精彩场面。</p><p class="ql-block"> 之后前往艾尔莎庄园,参观游览并享用下午茶。艾尔莎庄园是小狮子艾尔莎的主人乔治亚当森夫妇当年的居住地,现在保留所有原貌,并有一个博物馆陈列当年用品和各种版本的《生而自由》。</p> <p class="ql-block"> 清晨推开房门,四下绿树、青草,鸟儿鸣叫。</p> <h5 class="ql-block"><b>在庄园的小路上拍景、拍鸟、拍人都是美丽画卷</b></h5> <h5><b>一条条小路</b></h5> <h5><b>一栋栋别墅</b></h5> <h5><b>还有泳池</b></h5> <h5><b>餐厅</b></h5> <h5><b>斑鼠鸟</b></h5><p class="ql-block"> 鼠鸟目是鸟类中种类最少的目之一,产地是非洲大陆,也是今颚总目中分布限于一个大陆。</p><p class="ql-block"> 鼠鸟属于鼠鸟目,只有1科2属6种,分别是白头鼠鸟、斑鼠鸟、红背鼠鸟、白背鼠鸟、蓝枕鼠鸟、红脸鼠鸟。</p> 鼠鸟是小型鸟类,大小似雀,体型象蜂鸟,头上有羽冠,其羽毛质感和爬行的动作都有些似鼠。鼠鸟社会性强,喜群居,很贪食,食植物的花,芽和果实。鼠鸟常悬在树枝上,有时甚至双腿悬挂在不同的树枝上。在悬挂时腿上升至“肩膀”的高度。 <h5><b>咋这个样子,又去钻垃圾箱啦?</b></h5><p class="ql-block"> 资料介绍说,斑鼠鸟头像老鼠,身子象鸟,拖着一个长长的尾巴,也正是它的这付怪模样引起了我的注意。</p> <h5><b>噪鹳</b></h5><div> 这位更非洲,大名噪鹮,鹳形目/鹮科/鹮属,外形与彩鹮很相近,头部深灰色,眼先有黑色皮肤裸露;腮部有少量白羽,颈部深灰色,羽毛边缘有浅色花纹,背部、腹部、尾部深灰色与深棕色间杂,飞羽前端鲜艳的铜绿色;喙长、厚且弯,上侧有朱红斑纹;脚黑色,局部有朱红色斑纹。习性与白鹮相似,喜在水边或沼泽处活动觅食。</div> <p class="ql-block"> 噪鹮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归线)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p> <h5><b>一只小噪鹳在庭院里散步觅食</b></h5> <h5><b>噪鹳母子,小噪鹳很黏人</b></h5> <p class="ql-block"> 肯尼亚的噪鹳很多,经常能遇到、拍到,可是回来网上查资料,有关噪鹳的资料很少,不知道什么原因?</p> <h5><b>庄园一角</b></h5> <h5><b>这个造型恐怕只有在非洲才能看见</b></h5><p class="ql-block"><br></p> <h5><b>仙花盛开</b></h5>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无名小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红花,绿叶,小鸟</b></p> <h5><b>白眉织雀</b></h5><p class="ql-block"> 在网上只有照片,没有详细的资料,只查到这么一句话——英文名:White-browed Sparrow Weaver(白眉织雀),学名:Plocepasser mahali(白眉织雀)。</p> <h5><b>看我的白眉</b></h5> <p class="ql-block"> 全球鸟类9000多种,仅非洲就占约3000种,世界上现存鸟最多的是非洲,数量超过100亿只,纳库鲁湖一直有“鸟类天堂”和“动物走廊”的称号。</p> <h5><b>一只猫咪似乎在渠边发现了什么</b></h5>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奈沙湖畔风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b>早餐我们前往肯尼亚最美的淡水湖—奈瓦沙湖,车程约 1 小时。</p> <h5 class="ql-block"><b>两只斑鱼狗停在湖边的枯树枝上</b></h5><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b>斑鱼狗是翠鸟科鱼狗属鸟类,中等体型,外形和冠鱼狗非常相似,通体呈黑白斑杂状,但体型较小,头顶冠羽较短。尾白色,具宽阔的黑色亚端斑,翅上有宽阔的白色翅带,飞翔时较为明显。下体白色,雄鸟有两条黑色胸带,前面一条较宽,后面一条较窄,雌鸟仅一条胸带。白色颈环不完整,在后颈中断,有白色眉纹。</p> <div> 斑鱼狗广泛分布于非洲、中东和东南亚地区。在我国分布于云南、长江中游、东南沿海和海南等地。斑鱼狗这类翠鸟科的鸟全球有90多种,我国国有11种。</div><div> 据说斑鱼狗捕鱼时经常夫妻一起出动,这样就能捕获到更大的鱼。</div>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发现目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俯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b>斑鱼狗捕鱼本领很强,据说它扎入水中后,还能保持极佳的视力,因为它的眼睛进入水中后,能迅速调整水中因为光线造成的视角反差。这让我联想到在西沙拍到的红脚鲣鸟应该也具备这种能力。</p> <h5><b>雄鸟干活,雌鸟督阵(雌鸟胸前一道杠)</b></h5><p class="ql-block"><br></p> <h5><b>可爱呆萌的小家伙(雄鸟胸前两道杠)</b></h5><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埃及雁和鸬鹚同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河马大叔</b></p> <h5><b>今天出门咋没剃胡子</b></h5><p class="ql-block"><br></p> <h5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这些庞然大物就在身边浮潜游动</b></h5><h3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当河马潜水下去后我就想,它会不会</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一下潜到我们船边抬起头来和我们要吃的?</span><b style="font-size: 15px;"><br></b></h3>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秃鹳</b></p> <h5><b>普通鸬鹚(白脖子)</b></h5> <h5><b>抓到一条大鲫鱼</b></h5><p class="ql-block"><br></p> <h5><b>赶紧吃,不然海雕就来抢啦</b></h5>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终于把大鱼塞进肚儿里啦</b></p> <h5><b>一只黑头鹭飘过</b></h5><div> 体型基本与灰鹭一样大,样子也差不多,就是颜色更暗些。总体几乎是暗灰色,喉咙是白色,头部背后的冠羽很长,耳域的底面是黑色,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div><div> 这只黑鹭照片时回来后整理照片时发现的,本以为是一只苍鹭,但总觉得有些不一样,经反复比对,确定是一只黑头鹭,但网上资料少之又少,只找到那么一点。<br></div>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非洲海雕抓鱼表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接近目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俯冲</b></p> <h5><b>下爪</b></h5> <h5><b>走你</b></h5> <h5><b>返航</b><br></h5> <h5><b style="font-size: 15px;">仰天长啸鹰生苦短</b></h5> <h5><b>晚来一步只能干瞪眼(长尾鸬鹚)</b></h5><p class="ql-block"><br></p> <h5><b>哼!老子潜水三尺也要抓它一条</b></h5><p class="ql-block"><br></p> <h5><b>鸬鹚捕鱼合作社</b></h5> <h5><b>和尚多了没鱼吃</b></h5> <h5><b>轰了半天谁也不下水,看这会长当的</b></h5><p class="ql-block"><br></p> <h5><b>小岛上的羚羊群</b></h5> <h5><b>这匹斑马的颜色不大对劲</b></h5><p class="ql-block"> 右边这只斑马为什么会是这种颜色,查了一些资料,有几种说法:</p><p class="ql-block"> 一是山斑马,这种斑马耳狭长,鬃毛很短,吻部棕黄色,身体条纹粗而少。仅产于西南非洲及安哥拉。</p><p class="ql-block"> 二是在坦桑尼亚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发现一只毛发有点特殊,并不是黑白条纹,而是黄白条纹,被网友称为“金色”斑马。</p><p class="ql-block"> 我觉得这只斑马更接近第二种情况。</p> <h5><b>岛上成群的羚羊、斑马和水羚羊</b></h5> <h5><b>泛舟奈瓦沙湖上</b></h5> <h5><b>一只苍鹭飘来</b></h5> <h5><b>一只鸬鹚飞过</b></h5> <h5><b>河马大叔泡在水里享受阳光</b></h5> <h5><b>一个大圆球滚上岸来觅食</b></h5> <h5><b>边晒太阳边吃食饭,真爽</b></h5> <h5><b>黑嘴鸥</b></h5><div> 我本来认为它就是一种普通的海鸥,但是查过一些资料后发现它的模样和黑嘴鸥一样。</div><div> 黑嘴鸥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世界珍稀、濒危物种,被列入国际《濒危物种动物红皮书》。<br></div> <h5><b>黑嘴鸥</b></h5><div> 黑嘴鸥是世界上现存的几十种鸥鸟中,被国际鸟类协会指定为濒临灭绝的鸟种之一。由于数量稀少,分布狭窄,人们对其生活习性了解不多,国内外鸟类专著,缺少黑嘴鸥的记载,其繁殖也一直是个谜。</div><div> 上个世纪70年代,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执行总裁,鸟类学家大卫·梅尔维里正式宣布:黑嘴鸥是世界上最稀有的鸥禽,其聚居地点仍然不为人知。</div> 1988年春天,前往江苏省盐城的沿海沼泽地研究水鸟的史泽荣带回了黑嘴鸥及其蛋和巢的标本。他的发现,无疑是20世纪鸟类学研究史上最重要的成果之一。<br><div> 黑嘴鸥的发现,为拯救这一濒危种群,为在全球范围内从事鸟类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正如英国某广播称:“这一发现是本世纪鸟类学研究的重大事件。”美国、日本、德国等国的鸟类学家也先后提出与中国合作研究的意向。</div> <p class="ql-block"> 2021年2月5日,我国32年来首次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进行大调整并正式公布,共列入野生动物980种和8类。新增517种(类)野生动物,其中被誉为"吉祥鸟”的黑嘴鸥攫升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p><p class="ql-block"> 经过多年的保护,黑嘴鸥的数量在增加,1990年盘锦的黑嘴鸥的数量是1200只,2020年的数量已升至10507只。</p><p class="ql-block"> 黑嘴鸥在中国东部沿海有几处繁殖地:辽宁、河北、山东及江苏盐城。越冬分布于南部沿海包括香港。</p> <p class="ql-block"> 黑嘴鸥的夏羽头黑色,眼上和眼 下具白色星月形斑,在黑色的头上极为醒目。颈、腰、尾上覆羽、尾和下体白色。初级飞羽末端具黑色斑点。翼下仅部分初级飞羽黑色,与整个翼下表面和下体白色形成鲜明对比。飞翔时甚为醒目。</p><p class="ql-block"> 冬羽和夏羽相似,但头白色,头顶有淡褐色斑,耳区有黑色斑点。</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种说法是,黑嘴鸥的夏羽和繁殖羽在身体部分区别不大,最明显的就是头及颈上部的颜色变化,冬羽是白色,繁殖羽是黑色。</p> <h5><b>可爱的黑嘴鸥</b></h5><p class="ql-block"> 当我查找资料确定这就是黑嘴鸥时真的太开心了,无意中拍到了一种好鸟,世界上珍惜的鸟种。这是在我们的船返回时随手拍到的,当时靠的稍近,只看到是一只鸥类,现在想想还真有点后怕,差点一偷懒儿成千古恨。有时候运气总是来的那么突然,如果你要是没抓住它就会擦肩而过,那我至今也不会知道有这样一种鸟和这些有趣的事。</p><p class="ql-block"> 当下有一个很流行的词叫做“跟着书本去旅行”,就是说先学习,再实践,而我们这样可以说是先实践,再读书学习,我觉得有了感性的认识,理性的知识可能会更容易理解,印象更深刻。其实不论谁先谁后,都达到了学习提高的目的。</p><p class="ql-block"> 虽然没有拍到飞版,呆版也足矣,您就知足吧!</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奈瓦沙湖风光</b></p> <h5><b>埃及雁从水面飘过</b></h5> <h5><b>碧波中打渔船</b><br></h5> <h5><b>钓鱼的孩子</b></h5> 我想这小子一定急的在心里嘟囔着“鱼儿鱼儿快上钩,没有大的小的也将就”。 <h5><b>黄嘴鹮鹳</b></h5><p class="ql-block"> 黄嘴鹮鹳是鹳形目鹳科的鸟类,全身白色,羽翼上有淡褐色花纹,胸部具有宽阔的黑色胸带,尾部是黑羽。橙色的头部赤裸无羽,繁殖期变为红色。长长的嘴常呈黄色,嘴尖微下弯。黄嘴鹮鹳分布于非洲大陆及马达加斯加岛。</p><p class="ql-block"> 黄嘴鹮鹳是水上狩猎的好手,在野外捕食时,经常一条腿站立,用另一条腿搅动浅滩中的水和泥土,扰乱它们的猎物,然后在猎物移动时迅速抓住它。</p> <h5><b>成群的秃鹳</b></h5><p class="ql-block"> 秃鹳是鹳形目鹳科秃鹳属留鸟,又称东方副官鹳。</p><p class="ql-block"> 秃鹳喜欢吃动物的尸骸,这不仅清洁了草原,还减少了细菌的滋生和病毒的传播,因此它们又被称作“草原上的清道夫”。 </p><p class="ql-block"> 由于秃鹳分布区域狭小,数量稀少,目前处于全球濒危状态,2000年8月1日中国林业局发布已将秃鹳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 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p><p class="ql-block"> 可我真不喜欢这种难看的大鸟。</p> <h5><b>黑背麦鸡</b></h5><p class="ql-block"> 黑背麦鸡属于中型涉禽,体型较大,腿较长。栖息地有时远离水域,如农田、旱草地和高原地区。食蝗虫、蛙类、小型无脊椎动物、植物种子等。分布于安哥拉,博茨瓦纳,刚果民主共和国,肯尼亚,莱索托,马拉维等非洲国家。</p> <h5><b>锤头鹳</b></h5><p class="ql-block"> 锤头鹳为鹳形目锤头鹳科的涉禽,体形像中型鹭,头、颈较短,前三趾间有微蹼。身体羽毛颜色也不漂亮,羽衣是均匀的焦茶色或土褐色。雌雄同色。外形特征是头部向后的长冠羽与嘴呈一直线使头部呈锤形,因而得名。嘴和脚黑色,虹彩褐色。头大,后面有一个明显的水平羽冠。喙粗大而侧扁,尖端呈钩状,黑色,与短脚的颜色类似。</p> <h5><b>外号魔鬼鸟</b></h5><p class="ql-block"> 锤头鹳的大脑袋看起来好像是锤子一般,因此得名。锤头鹳建造的巢是鸟类中最大的有屋顶的巢,整个巢能达到2米高,2米宽,需要6周才能建成。锤头鹳使用树枝、泥土等材料建巢,一对锤头鹳夫妇,每天要花费4个小时来筑巢。建成后就算一个成年人站在巢上也踩不坏。另外锤头鹳在它们的领地内可能建造数个巢,其中只一个巢用于产卵繁殖,其它闲置空巢经常被猫头鹰等鸟类占用。</p><p class="ql-block"> 锤头鹳有一个恶名,因为许多非洲人相信它会带来厄运。马达加斯加人相信,破坏锤头鹳巢穴的人会感染麻风病,岛上有一首诗称它为魔鬼鸟。喀拉哈里沙漠的布须曼人坚信,偷窃锤头鹳巢穴的人将会遭到闪电击中。而这些说法无意中有助于保护了这个物种。</p> <h5><b>埃及雁妈和宝宝在水中嬉戏</b></h5><p class="ql-block"><br></p> <h5><b>栗头丽椋鸟</b></h5><p class="ql-block"> 栗头丽椋鸟为雀形目椋鸟科丽辉椋鸟属,胸背部为蓝绿色,下腹部为桔红色,吃水果、浆果等植物性食物,兼食昆虫。栖息于热带地区开放林地和多刺高灌丛,分布于非洲东部。</p> <p class="ql-block"> 在肯尼亚栗头丽椋鸟很多,有时就在你身边、脚下蹦蹦跳跳的寻找食物,可我的相机装的是100-400的长焦距,近了反而无法对焦,找了几张近距离拍照的片子放大后都有点模糊,好在照片多,最终还是选用中距离拍照。</p> <h5><b>小燕子</b></h5> <h5><b>艾尔莎庄园大门</b></h5><p class="ql-block"> 随后我们前往艾尔莎庄园参观游览并享用下午茶。</p><p class="ql-block"> 艾尔莎庄园是小狮子艾尔莎的主人乔治亚当森和乔伊亚当森夫妇当年的居住地,现在保留所有原貌,并有一个博物馆陈列当年用品和各种版本的《生而自由》。</p><p class="ql-block"> 《生而自由》是乔伊写的关于她和小狮子艾尔莎的故事,描述了乔伊·亚当森养大了一头从荒原捡回的一只小狮子并放归野外的经历,这是世界上第一只成功野放并繁殖的母狮子。</p> <h5><b>庄园主人曾用过的路虎车</b></h5> <h5><b>艾尔莎庄园博物馆大门</b></h5> <h5><b>庄园室内陈列</b></h5><p class="ql-block"> 乔伊·亚当森出生于1910年,她在维也纳长大,拥有音乐学位,还学习了雕塑和医学。为了躲避第二次世界大战,1937年她前往当时是英国殖民地的肯尼亚,并从此爱上了非洲,留在那里生活。1944年,她在游猎时认识了乔治·亚当森,和他结了婚。乔治是东非野生动物保护部门的高级监察官,平常的工作是阻止偷猎,并防止野生动物骚扰周边居民。</p><p class="ql-block"> 一天,乔治在巡查时被一头母狮袭击。出于自卫他开枪打死了母狮,却发现母狮身上乳汁丰沛,乔治这才意识到母狮的攻击行为可能只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幼崽。果然,他在岩石缝里找到了3只仅两三天大的小狮子,把它们带回了家。</p><p class="ql-block"> 小狮子们6个月大时,乔伊把老大和老二送去了荷兰的动物园,留下了艾尔莎,因为她是最小的孩子,在野外很容易被母亲放弃,乔伊非常怜爱她,而艾尔莎也最依赖乔伊。</p><p class="ql-block"> 留下的艾尔莎,成为了乔伊夫妇最亲密的家人。每天晚上,艾尔莎都会抱着乔伊的脖子睡觉,白天则会和乔治一起出门狩猎。乔伊连出门远行都不会落下艾尔莎,允许她趴在最喜欢的越野车顶上——但车的顶棚显然不是为狮子设计的,乔伊夫妇特地另装支架,以免车顶被艾尔莎压垮。</p><p class="ql-block"> </p> <h5><b>庄园的小餐厅</b></h5><p class="ql-block"> 艾尔莎成年后,经过几个月的逐步野化,终于在大自然中过上了野生母狮的生活。在忙碌的工作中,乔伊每过3周就会去野外看望艾尔莎。他们每次都会看到一只又肥又健康的狮子,显然她在野外过得不错,不再需要依靠人类了。乔治写道:“她从各个方面来看都是一头野生的狮子了。”</p><p class="ql-block"> 艾尔莎没有融入某个特定的狮群,但在野外找到了伴侣——一头年轻的公狮子。艾尔莎生下了3个孩子,被乔伊起名为Jespah、Gopa和Little Elsa。艾尔莎带孩子时,乔伊夫妇尽量避免靠得太近,只是远远地给它们拍照。就这样,艾尔莎成为了第一只被人类抚养长大后成功放归野外的狮子,也是第一只放归后生下幼崽的母狮。</p> <h5><b>这些陈列记录着当时部分事情</b></h5><h5><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艾尔莎回到野外,对全世界的动物保护工作来说都是一个重大的里程碑。在这之前,人们一直认为被人类驯养长大的动物没法学会捕猎,也无法被野外的同类族群接受,因此只能一辈子生活在动物园里。但艾尔莎的经历,让珍稀野生动物的人工繁育和野外放归成为可能,这种做法开始在世界各地实施,到今天已经相当普遍。</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令人惋惜的是,1961年艾尔莎因为感染巴贝斯虫病去世,死时只有5岁。埋葬她后,乔治在她的墓碑上开了20枪,希望艾尔莎的伴侣能听到枪声后2不要靠近。艾尔莎去世后,她的孩子们开始攻击附近农民的牲畜。乔伊夫妇担心它们被杀害,将它们送往了塞伦盖蒂国家公园。最后,他们失去了这几只小狮子的音讯。</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艾尔莎独自生活后,乔伊开始书写她和艾尔莎的故事。她的第一本书《生而自由》引起全球轰动,被翻译成了35种语言。这个故事还被拍成了多部电影和电视剧,其中《生而自由》的同名电影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span></h5><p class="ql-block"><br></p> <h5><b>勤劳的屎壳郎把粪球推的很圆很标准</b></h5> <h5><b>绿色的庄园</b></h5> <h5><b>艾尔莎庄园全景</b></h5> <h5><b>木本曼陀罗花</b></h5><p class="ql-block"> 在院子拐角处我发现了一种特别大的花,导游胡老师说是曼陀罗,可我从来没有见过长约20厘米的花。回来查资料,这种花叫金喇叭木本曼陀罗。</p> <h5><b>花朵硕大,颜色纯正</b></h5><p class="ql-block"> 木本曼陀罗里面含有的主要毒性叫脱丙烷生物碱,这种生物碱是通过误食导致中毒的,误食会导致口腔、心脏等出现问题。如果误食过多,那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木本曼陀罗在全球的热带、亚热带地区都被广泛栽种,它的毒性还是被广泛认知的。</p> <p class="ql-block"> 现在想想,从北京、内蒙、新疆到西藏我所看到的曼陀罗花也仅仅只有这个花的五分之一不到,简直不能同日而语,非洲真是一块神奇的土地 ,竟然能培育出这样奇异的物种。</p> <h5><b>庄园里的仙人掌科肉类植物“沙漠将军”</b></h5><p class="ql-block"> 这个沙漠将军的高度有三米多高,我家的养了十多年了也只有70公分高。</p> <h5><b>在肯尼亚唯一看到的菌子</b></h5> <h5><b>庄园里的噪鹳</b></h5> <h5><b>小噪鹳:“喂,你干啥呐?”</b></h5> <p class="ql-block"> 我在网上很少找到艾尔莎庄园的资料,就引用了一篇文章的部分内容来做为我参观艾尔莎庄园的收获。上世纪我八十年代年C看过这个电影,人兽共处,印象深刻。今天站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更能激发共鸣,我会记住这个故事的。</p> <p class="ql-block"> 有人说:“如果一生只有两次机会去另一个大洲旅行,那么两次都去非洲吧。”非洲是探索者向往的地方,是自然界真实的奇观,是动物界生命的赞歌。</p> <h5><b>庄园的黄昏</b></h5><p class="ql-block"><br></p> <h5><b>铁锅炖鱼</b></h5><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在奈沙瓦湖买的真正非洲鲫鱼,回到庄园后在后厨由团友协助打下手,导游胡老师亲自掌勺炮制而成的。</p> <h5><b>出锅啦</b></h5><p class="ql-block"> 开饭了,大家举着酒、饮料、茶水碰杯,畅聊几天来在非洲Safari的经历和故事,吃的、喝的、聊的开心极了,共度一个美好的夜晚。</p> <h5><b>房间里的不速之客</b></h5><p class="ql-block"> 期间还发生了一件事,晚餐前天色已黑,我拿着手电在院里找小昆虫拍照,结果只顾埋头找虫子,当我发现后面有人影晃动时回头看到了保安人员,也才知道自己误打误撞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竟走进了员工宿舍院子,</span>连说“sorry”退了出来,保安人员非常友好的带我走到大路上,这也是我在非洲的一个小插曲吧。</p><p class="ql-block"> 明天我们要去马赛马拉,一个名字如雷贯耳却又陌生的地方。我并不期望最后几天能出现奇迹,但我相信在非洲一定会有你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随时发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晚安奈瓦沙!晚安艾尔蒙特塔!</p><p class="ql-block"> 晓青 2024年4月13日于北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