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苦热行》赏析

小窗画梅

<p class="ql-block">《太行苦热行》</p><p class="ql-block">迢迢太行路,自古称险恶。千骑俨欲前,群峰望如削。</p><p class="ql-block">火云从中起,仰视飞鸟落。汗马卧高原,危旌倚长薄。</p><p class="ql-block">​清风何不至,赤日方煎烁。石露山木焦,鳞穷水泉涸。</p><p class="ql-block">九重今旰食,万里传明略。诸将候轩车,元凶愁鼎镬。</p><p class="ql-block">何劳短兵接,自有长缨缚。通越事岂难,渡泸功未博。</p><p class="ql-block">朝辞羊肠坂,夕望贝丘郭。漳水斜绕营,常山遥入幕。</p><p class="ql-block">永怀姑苏下,因寄建安作。白雪和诚难,沧波意空托。</p><p class="ql-block">陈琳书记好,王粲从军乐。早晚归汉庭,随君上麟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释</p><p class="ql-block"> (1)这首诗原题为《奉和李大夫同吕评事太行苦热行兼寄院中诸公仍呈王员外》,写于唐大历十年(775),诗着重描写太行之苦热。</p><p class="ql-block"> (2) 作者,刘长卿(生卒年不详),字文房,汉族,唐代诗人。宣城(今属安徽)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开元进士,曾任监察御使等官,官终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刘长卿生卒年未确论,各名家说法相差甚远,争议十分激烈,一般认为生于公元709年-725年间,逝于786—790年间。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其诗多写政治失意后离愁别恨之感。有《刘随州诗集》。</p><p class="ql-block"> (3)千骑:众多的骑士,兵马。俨,昂首。削,象刀切出的样子,形容山势险峻。</p><p class="ql-block"> (4)火云:夏季炎热的赤云。</p><p class="ql-block"> (5)汗马:本指征战的劳苦。这里指因天热而汗流不止的马。危旌,高高的旗竿、旗子。长薄,指云彩。</p><p class="ql-block"> (6)鳞:指鱼类。涸,干涸。</p><p class="ql-block"> (7)九重:指天,亦指帝王居住之处,此处指皇帝。旰(gàn)食,晚食,指事忙不能按时吃饭。明略,英明的策略。</p><p class="ql-block"> (8)诸将:指河东道(今山西)等地的将领。轩车,古代供大夫以上乘坐的一种车子。元凶,主犯,罪魁祸首。这里指藩镇———魏博节度使田承嗣。鼎镬,古代煮食的器具。 (9)何劳:用不着。长缨,绳索。</p><p class="ql-block"> (10)越:指南越,古国名,今广东广西一带。泸,指泸水。有二处。语本诸葛亮《出师表》中“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之句。博,当取得讲。功未博,指尚未取得成功。</p><p class="ql-block"> (11)贝邱:地名,当指贝州,故治在今河北清河县。郭,指城郭。</p><p class="ql-block"> (12)漳水:即漳河,在今山西省东南部。常山,地名,有数处。这里当指位于山西浑源县东的恒山。</p><p class="ql-block"> (13)姑苏:苏州的别称,亦泛指旧苏州府全境。建安,古县郡名,在今福建省建瓯。 </p><p class="ql-block"> (14)白雪:曲名,因高雅而和者甚寡。沧波,空托不能实现。</p><p class="ql-block"> (15)陈琳: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初从袁绍,曾为袁绍作檄文,讨伐曹操。曹操当时正患头疼,看了陈琳的檄文后,骇的出了一身冷汗,竟把头风也治愈。袁绍失败后归曹操,曹操爱其才,不咎既往,并任其为记室(官职名)。王桀,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先依刘表,后归曹操,累官至侍中。</p><p class="ql-block"> (16)汉庭:指汉王朝。麟阁,即麒麟阁,为汉武帝时图绘功臣之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赏析:</p><p class="ql-block"> 这首 《太行苦热行》原题为《奉和李大夫同吕评事太行苦热行兼寄院中诸公仍呈王员外》,写于唐大历十年(775),时值唐代宗命令河东等道发兵讨伐魏博节度使田承嗣之际。李大夫指朔方军将领李光弼。安史之乱起,李光弼“诏摄御史大夫,持节河东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故称李大夫。 吕评事及王员外等当为李光弼幕僚。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七月肃宗即位,改至德元年)李光弼率朔军五千人出太行,与郭子仪收复常山,屡败史思明。吕评事写了一首《太行苦热行》,李光弼也和其韵作了一首, 由王员外寄给任苏州长洲尉的刘长卿,于是刘长卿就写了这首《太行苦热行》奉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全诗可分三部分来解读。</p><p class="ql-block">第一部分主要写太行路的艰险和酷热,借以烘托朔方军将士艰苦卓绝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迢迢太行路,自古称险恶。千骑俨欲前,群峰望如削。”首先从太行路的艰险写起。太行路上有羊肠坂和井陉关,自古以险恶著称。当年曹操曾发过“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的浩叹”。如今朔方军(朔方军是唐朝开始在西北地区的一支军队)成千兵马整队待发,放眼望去,太行群峰如刀削一般插向天空。一个“削”字写出太行群峰陡峭险峻、直插云天的险恶气象。路途这样险恶,又时值炎夏,天气酷热,行军格外艰难:“火云从中起,仰视飞鸟落。汗马卧高原,危旌倚长薄。”太行上空的赤云如烈火燃烧,抬头仰望,只见飞鸟从天空跌落。汗流夹背的战马倒卧高原上,再也无力驰骋;高高的军旗斜靠遮阳的帘子上,显得无精打彩。这里诗人以细微精约的诗句描绘出炎夏山地行军人困马乏的景象。接着进一步渲染太行的酷热:“清风何不至,赤日方煎烁。石露山木焦,鳞穷水泉涸。”山里的热气象凝结了一样,一丝凉风也不来。只有炎炎烈日煎烤着大地。山木枯焦,石头露了出来。泉水干涸,鱼虾都死尽了。简直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难以存在。要出太行该是多么艰险,要付出多大牺牲,要有多大的勇气和坚强意志啊。这一段紧贴题目,尽写太行的艰险苦热,烘托出朔方军将士不畏艰险,奋勇出战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p><p class="ql-block"> 第二部分写李光弼和朔方军出太行战河北的战略意义和重大胜利。</p><p class="ql-block">诗人先从当时的形势和朝廷的决策写起:“九重方旰食,万里传明略。”“九重”本为玉皇大帝之所,此借指当时皇帝唐代宗。因心忧事繁而延迟到晚上才吃饭叫“旰(gan)食”。安史之乱起后形势危急,唐代宗愁得连饭都不能按时吃了。他“命郭子仪罢围云中、还朔方,益发兵进取东京,选良将一人分兵先出井陉,定河北”(《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七),即所谓“明略”。唐王朝派李光弼“出井陉,定河北”的战略决策引起了战局的变化:“诸将候轩车,元凶愁鼎镬”意思是各路将领都争着为平叛立功封侯,而叛乱的主犯却在为将要受到的外罚忧愁。“轩车”有屏障的车,古代大夫以上的所乘,这里指代李光弼。“鼎镬”,这里指古代用鼎镬烹人的刑罚。李光弼率朔方军出井陉,给在河北坚持抗击安史乱军的将领以巨大的鼓舞,他们热烈地迎候李光弼的到来,而乱军头目安史等人胆战心惊,为末日即将到来而忧虑。“何劳短兵接,自有长缨缚”写诗人对平叛必胜的信心。李光弼大军一到,不用与乱军交手,自有爱国军民主动起来制服乱军。“长缨”用的是汉代终军请缨的典故。史载天宝十五年四、五月间,郭子仪、李光弼大败史思明。河北民屯结与乱军相抗,阻断了安禄山乱军与渔阳老巢的联系。安禄山进退两难,陷于困境,大骂劝他造反的庄严等人。所以诗人满怀激情地赞颂李光弼出太行,战河北的军事行动:“通越事岂难,渡泸功未博。”借用诸葛亮泸水的故事表达平叛之事正在进行,其功必就。对李光弼出太行,战河北的热烈赞颂,表明了诗人对这一战略行动的深刻理解。最后诗人以精约的诗句描述了李光弼出太行战河北的战斗历程和重大胜利:“朝辞羊肠坂,夕望贝丘郭。漳水倾绕营,常山遥入幕。”描写的是离了羊肠坂一直到贝州的途中,这些地盘从安史之乱开始,遭遇连年战争,早已是满目疮痍,夏天出征自然有暑热,但地焦水枯却不仅仅是天气的原因,还有战争的创伤。“贝丘”,古地名,在唐朝河北清河县。朝发羊肠,夕望贝丘,极写李光弼急速进军一往无前的气势。李光弼出太行之后转战于漳水西北,故云“漳水斜绕营”。后又进驻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军事重镇常山,故云“常山遥入幕”,这里诗人热情地赞颂李光弼转战河北的功绩。</p><p class="ql-block">最后一部分点明奉和之意,并祝颂李大夫和友人共建功业,凯旋回朝。</p><p class="ql-block"> 《苦热行》用典在最后几句。“永怀姑苏下,因寄建安作。白雪和诚难,沧波意空讬。”诗人首先感谢友人对自己的深情厚意,给自己寄来了象建安诗人那样有风骨的诗作。并用“阳春白雪”的典故赞美李大夫的原作高妙难和,说明自己的诗无法和原作相比,只不过是寄托象江河流水一样的向往思念之情罢了。接着诗人就借建安作家来赞颂李光弼幕中的友人:“陈琳书记好,王粲从军乐。”陈琳和王粲都是建安七子中的人物。陈琳长于“章表书记”。曹丕《典论·论文》云:“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王粲善属文,时人以为“宿构”。被誉为“七子之冠冕”。他常从曹操出征,作《从军行》云:“从军有苦乐,但问从者谁。所从神且武,焉得久劳师”。赞颂曹操的神武。这里诗人以陈琳王粲比吕评事、王员外等,称赞他们才华出众,同时巧妙地把李光弼比作曹操,点出李光弼与吕评事、王员外等人之间的关系,并赞颂了李光弼的神武。与诗题中提到的人物一一照应,面面俱到,颇见匠心。最后全诗以祝颂作结:“早晚归汉庭,随君上麟阁”。“麟阁”即“麒麟阁”,汉朝皇帝为功臣图象之处。诗人祝颂李大夫及其幕僚为国建立功勋,凯旋回朝。</p><p class="ql-block">《太行苦热行》这篇以乐府古题写时事的史诗作品,巧妙地把乐府古题的题意和现实斗争的重大主题结合起来,以太行的艰险苦热作为李光弼和朔方军出太行战河北的背景,着重描写太行险峻酷热的景象,赞颂了李光弼等平乱将士的功绩,表达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及对平乱胜利的坚定信念,同时反映了作者反对藩镇割据的政治立场。</p><p class="ql-block">《太行苦热行》熔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文辞古朴,对偶工整,用典精切,不仅适合吟哦,更主要的是写我们身边的太行山和羊肠坂,读起来十分亲切。同魏武帝的《苦寒行》恰成姊妹篇,有异曲同工之妙,皆是从历史中走出来的清歌雅曲,千年过后仍带着或沉重或辛酸的历史征尘。</p><p class="ql-block">时至今日,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的高速路和羊肠坂道纵横交错在山峦间,车行如梭,树木葱茏,构成了南太行上下甚或中华大地独特而灿烂的文明景观,在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中,太行山和羊肠坂仍以其险要的地势,悠久的历史,雄奇的胜景,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涉险、寻古、探幽,领略太行山风光魅力。中华五千年悠久的历史赋予了太行山博大而丰富的文化遗产,永远是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之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