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半部《德川家康》(1-2)

晓歌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等待&nbsp;</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听说《德川家康》,是从广州的一个朋友那里。曾经在商场左右逢源的他最近很不顺,作为朋友,难免经常嘘寒问暖,希望他能够早日走出逆境。朋友喜欢读书,向我推荐这套尚未出版完成的《德川家康》,说是倍受柏杨老先生推崇的一部日本历史小说,作者是日本著名的历史小说家山冈庄八,代表作有《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和《尹达政宗》。</p><p class="ql-block"> 说实在的,基于一种最朴素的民族主义情结,在情感上,我历来是排斥日本的,更何况是我最不喜欢的历史题材。这很奇怪,有人说读史使人明智,可缺乏历史感的我,看到历史作品脑袋就大。但热心的朋友,寄来了已经出版的全部七本《德川家康》,那就看看吧。</p><p class="ql-block"> 柏杨先生的《序》中有一段引用很有趣,有一点点触动,抄录如下:</p><p class="ql-block"> 曾有人问德川家康:“杜鹃不啼,而要听它啼,有什么办法?”德川家康的回答是:“等待它啼。”</p><p class="ql-block"> 大仲马《基度山伯爵》的最后一句话就是:“等待!”,这是一个奥秘——卑屈的懦夫用它遮羞,坚强的巨人把它作为跳板。</p><p class="ql-block">是的,虽然人生苦短,但许多东西是值得等待的,譬如机遇、譬如一个人、一段故事、譬如爱情......</p><p class="ql-block"> 等待——-德川家康会给我更多的启示。</p> <p class="ql-block">2、和亲&nbsp;</p><p class="ql-block"> 联姻与和亲,是政治谋杀幸福的典型范例。</p><p class="ql-block"> 德川家康第一回(姑且称为第一回)一开始,就将松平家族与水野家族的第二次联姻,放在一个具有复杂政治因素的场景,从各个不同的人的角度进行分析。14岁的於大是水野忠政前妻,也就是松平广忠之继母最小的女儿。水野主动提出将她嫁予松平广忠,是希望在强敌环伺的政治局面下,谋求水野与松平家族的同盟。而屡败于水野的松平,虽然迫于各方面的压力,应诺了联姻,但却暗藏牺牲於大的心机,这让我想起了中国历史上,每每与外来侵略者卑躬屈膝的和亲政策,好像女人就是男人政治图腾的牺牲。</p><p class="ql-block"> 书中如此说:“将女人迎来送往以化解双方的矛盾,试图在敌人内部播下自己的种子---本来高贵纯洁的男女之情,被迫屈从于生存的理性。”“男人的世界是一个崇尚武力的修罗场,在那里面,女人能做的事只有一件,便是委曲求全,生儿育女,让下一代来征服统治这个世间。”</p><p class="ql-block"> 当年水野忠政迫于威慑和政治谋略的考虑,将已经为自己生育5个子女的妻子华阳院,送予松平广忠的父亲为妾,并没有实现以妻为质,灭杀松平的政治谋略,按水野自己的说法是失策之举。水野说:“忽略了感情的策略,并非真正的策略”,这中间提到了一个重要的因素:感情。</p><p class="ql-block"> 和亲政策,一定会牺牲某个女人的感情,政治谋杀幸福的残酷,在和亲政策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中国皇帝送与胡虏的公主秀女,或沦为胡虏首领的性奴隶,或被始乱终弃,或被奸杀,少有善终的。和亲本身是一个悖论,亲是以感情为基础的,无情何以为亲?以清白女儿的处子之身,献祭于仇敌的怀抱,安得能和?和亲政策屡屡失败,究其根源,其实就是忽略了人性和感情的因素。“杀人、被杀,算计人、被人算计,人们崇尚并依赖武力,却积累了无尽的悲苦和怨恨。”</p><p class="ql-block"> 最终的出路仍然是感情,或出于大恨,终究必以大爱献祭,则亲可和,事可遂。</p><p class="ql-block"> 不知於大能否?</p><p class="ql-block"> “似是涨潮了,城池的石垣那边隐隐约约传来了波涛之声”</p><p class="ql-block"> 是个好故事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2024-03-30,北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