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深山老林里 对大画幅照片的追求

秋熟

<p class="ql-block"> 引子</p><p class="ql-block"> 当年上山下乡到海南岛,在隐于深山老林又不通电的石灰窑,自己动手做出日光放大机,成功地将平时拍摄的劳动生活照制成大画幅相片,其中6张图例如下:</p> <p class="ql-block">  天使散花,种菜自给自足。</p> <p class="ql-block">  炼火深山,汗流满面,几个昼夜,轮番上阵,慨当以慷。</p> <p class="ql-block">  伐薪老林,挥斧如风,破木应声。</p> <p class="ql-block">  大个伐木,高高举斧,英姿威武。</p> <p class="ql-block"> 石灰窑的新茅舍,里头可布置暗房,自己动手利用日光冲晒照片。</p> <p class="ql-block">  牵牛绽放菜园边</p> <p class="ql-block"> 【七绝】有感日光放大之路</p><p class="ql-block"> 映日牵牛分外明,山林茅舍怎丹青?</p><p class="ql-block"> 天光做笔将花画,芳影真时梦想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日光放大的知青生涯组照详见文章《炼火深山伐薪老林》。</p><p class="ql-block"> 从前是用胶片拍照,如今是数码拍照,首先都要曝光,两者是相同的,差别在之后的照片制作,数码照片由手机、相机自动立即生成,在屏幕显示,既可以存入电脑,也可以从打印机打出纸质照片,快捷方便;而胶片却先要冲洗成底片,再用放大机放大投影对相纸曝光,经显影、定影、晾干后才生成纸质照片,全过程叫“冲晒”,步骤多、用器多、用料多、技术多,费时费工夫,比起数码,难易简直天壤之别,通常只能交给照相馆、报社图片社、专门店冲晒,在不通电的深山老林冲晒似乎不可能、异想天开、痴人说梦,但是我等知青却做到了,凭着摄影书的简介和简图,土法上马,不断改进,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做成制作大画幅照片的日光放大机,可将6X6厘米见方的120胶卷底片的影像放大到2至5倍,晒出12X12至30X30厘米见方的大画幅照片,大大提高了观赏性,亦丰富了文娛,充实了生活。</p> <p class="ql-block">  广州太古仓码头,当年成千上万的广州知青在此登船,别了广州,赴海南岛投身农垦。</p> <p class="ql-block"> 《日光放大梦想成真》</p><p class="ql-block"> 1968年秋的上山下乡大潮,我和一众同学别了广雅,别了广州,乘船渡海,来到海南岛白沙县卫星农场第五生产队,投身农垦,种植橡胶,约两年后调到隐于深山老林的石灰窑,不通电,总共十来人,来自五湖四海,有老有少,一起烧石灰和烧木炭,与广雅的同班同学永朗成工友。他受家庭熏陶,从小爱好摄影,把玩相机、冲洗菲林、晒相等等,样样娴熟,还带来显影定影药、显影罐、晒相的盘子和夹子等等,第一个用攒下的工资买了海鸥牌双镜头120照相机。于是闲时跟随他学摄影,慢慢也会了,若干年后,步其后尘也照样买了一台,圆了梦想。平时经常借他的一本摄影书看,加上他的熏陶,提高了认识,知道大画幅相片更细腻更美、视野开阔,还有利用照相机可做日光放大机。正逢求知欲强烈的年龄,何况从小喜欢自己动手做男孩的各种玩具,喜欢画画、书法、足球、田径、游泳等兴趣广泛,对相片放大越来越感兴趣,特别是日光放大机,多次反复阅读摄影书,仔细理解,记入脑海,萌生有机会试做的念头,并和永朗时有共商此事,只是当时十来人共住一间大茅舍,苦于无条件弄个暗房,何谈试验。谁知后来新建了茅舍,一室两人,我有幸分配到靠窗的床位,有个角落利于做暗房,永朗的情形相似,于是不谋而合,不久便共商试做日光放大机。说干就干,密锣紧鼓地主挑起日光放大机的实施构思和制造,遇到问题时与永朗共商。</p><p class="ql-block">1. 水平式日光放大机的实施构思</p><p class="ql-block"> 依摄影书的指引,以日光作光源,经反光板水平反射入窗户,再经凸透镜转化为平行光均匀照亮底片显出影像,由卸下后盖的照相机镜头投射放大影像到垂直面上的放大纸,曝光以生成照片,五个部件沿镜头的水平中轴线依次排列,每个部件的水平中轴线须重合对齐,误差尽量小,如示意图、图1、图2所示。光学原理与电影机、幻灯机一样。</p><p class="ql-block"> 照相机是最关键的部件,用作放大镜头和调焦装置,由永朗提供。</p> <p class="ql-block">梦想成真的日光放大机示意图如上。</p> <p class="ql-block">用作石灰窑日光放大机镜头和调焦的海鸥牌双镜头120照相机。</p> <p class="ql-block">图1. 人类史上首款日光放大机的概貌示意图如上,由美国人于1857年发明。</p> <p class="ql-block">图2. 1864年的一款日光放大机的全貌示意图如上。两图的基本原理与我们五十多年前所知是一样的。</p> <p class="ql-block"> 如何因地制宜,将现成的部件有机地组装成实用的日光放大机,得先有每个部件的安装装置,以及几个部件的组装装置,没有现成的,得靠自己设计和动手做,如何设计?没老师没师傅,没书籍没资料,初二还没念完。如何动手做?深山老林里没电没机器,也没学过任何技术,缺材料缺工具,唯木头不缺,也有几件简易手工工具,木工的钳工的。打退堂鼓吗?</p><p class="ql-block"> 敢为天下先,于是踏上梦想成真之路。</p><p class="ql-block">2. 投影屏幕</p><p class="ql-block"> 像放电影,放大纸须垂直摆放,落在底片的放大投影上,经曝光才能显影定影成相片。用木板做成长方形屏幕,尺寸比普通最大放大纸(30CMX25CM)大些,木板底部两边加装三角底座,才能立稳,方便面对镜头前后移动,得到不同放大率的影象。图像屏幕高度的一半,就是镜头水平中轴线的高度,是后续制作的关键参数。 </p><p class="ql-block"> 放大纸垂直摆放,松手就往下掉,不同放大率要求纸有大有小,如何能夹住?总不能用图钉这么麻烦吧!遇到了最麻烦的难题。 </p><p class="ql-block"> 从永朗处找来垂直式电光源放大机用的压纸板,方形,水平摆放使用,可按放大纸大小框定放大图像的尺寸,固定和压平相纸四边,有两条相互垂直的游尺可以线性移动,可惜该款明显小于最大的长方形放大纸,不宜改装成竖直使用,但其两条游尺长度与最大长方形放大纸的宽度相当,若平行放到投影屏幕上,可夹住放大纸的上下两边,平整度也可接受,问题是如何能扣住屏幕一边、又能上下移动? </p><p class="ql-block"> 仔细研究游尺的扣紧结构和原理,看能否改装到投影屏幕上,经过几天的冥思苦想,忽然开窍,巧妙地改装到投影屏幕,能紧扣一边,上下移动,夹住不同尺寸的放大纸,平整度可接受,大功告成,闯过一关,无比欢喜。 </p> <p class="ql-block">图3. 投影屏幕压住放大纸的两条游尺,就是从图中所示意的压纸板卸下改装而成。</p> <p class="ql-block">图4. 放大用的照相纸一般分1、2、3、4号,号数越大反差越高。还分光面、绒面、绸面,以适合不同情景。</p> <p class="ql-block">3. 主机组装装置</p><p class="ql-block"> 将相机、底片玻璃夹、凸透镜、日光源有机组装成一体,构成主机,还得具有可操作性、安全性,总不能贴着遮窗布的日光洞口毫无空间地操作相机和底片、或反之洞口大张四处漏光地操作放大纸吧,应该有个接口缓冲,那怕最简单的,得先设计和造出组装装置:</p><p class="ql-block"> 先用木板做一个小平台,可安放以上前三部件有余,下面装木脚架,高度使镜头中心与投影屏幕中心平齐。用木板做一个梯形体槽,槽口向下,固定在平台上,既是结构框架,又构成伸入暗房的一段光隧道,有足够空间可方便地操作相机和底片,又不漏光可安全地操作放大纸,到了这一步,放大机已经可以真刀实枪地用了。</p><p class="ql-block"> 做完善点更好,举手之劳,将卸下后盖的相机背紧贴木槽小开口,大小做成与相机背相同,靠近相机背的木槽两侧开条窄缝插底片玻璃夹,漏光都小至可忽略,底片与相机背的木间距决定3.5倍的放大率,试机后确认,靠后安装面积较大的凸透镜组件,用方形木板开个圆孔装紧凸透镜,木槽的大张口水平向外,以获得最大的日光光照,又是暗房遮窗布的接口。 照相机靠自重立稳,调焦旋钮轻便自如,不易使相机移位。</p><p class="ql-block"> 一张小小木凳上装个小木槽,够简单吧,有乾坤就好!</p><p class="ql-block"> 曝光光源出自镜头,时间通常五秒以上,甚至数十秒,于是将相机的B门打开,用快门线锁定。在镜头前方做一个手动快门开合,透光孔装红色玻璃纸,使白光变红光,对放大纸安全的,一可准确摆放放大纸,二可当作暗房工作灯,红光打到屏幕上反射散射,使可视操作显影定影。曝光时间看时钟、手表或数数,任君自便。 </p><p class="ql-block"> 放大尺寸看屏幕上的白光投影选定,对焦也看白光,在屏上放张白纸看得清楚,这些操作都在定影后。 </p><p class="ql-block">4. 暗房</p><p class="ql-block"> 已有墙角的两面和地面,方便多了,窗户用较小的厚布遮住,布开个孔套住梯形木槽张口,用图钉固定,正是木结构的好处,找一张现成的大小合适的竹櫗板作暗房天花,固定好,用布和报纸堵住漏光,剩下的两面用毯子或被子挂在天花垂下到地面,于是暗房大功告成。 </p><p class="ql-block">5. 整机调试</p><p class="ql-block"> 从未玩过放大机,只听说和看过书本,但露天放电影就看多了,幻灯机放片也见过,加点把玩照相机的经验和灵感,不完全闭门造车,到底能否放出各种大小的清晰图像?试过才知。 </p><p class="ql-block"> 120底片6X6CM大小,2倍放大是12X12CM,3倍放大是18X18CM,4倍放大是24X24CM,5倍放大是30X30CM,接近各种规格尺寸的放大纸,拟定中间值3.5倍放大率为调试基准,大小21 X21 CM。</p><p class="ql-block"> 摆好土造日光放大机,放下帘幕,将底片玻璃夹贴住木槽开口,卸下后盖的相机背对底片夹靠近摆放,前后移动投影屏幕,使投影约3.5倍放大,将相机调焦旋钮设至中间,前后小幅移动相机背与底片夹的间距,直至投影成像清晰为止,测出此时的间距数值,于是更大或更小的放大率只需用相机旋钮调焦,由此获得大约2倍至5倍的可用放大范围,足够可观,日光放大机可投入使用了,万分高兴。</p><p class="ql-block"> 以测量的间距数值比较木间距,差不多就不用改,大了减少,小了加大,木头做的材料不难做到。</p><p class="ql-block"> 平时把玩照相机的经验帮助了调试,打开后盖仔细观察镜头里外的伸缩,同时观察取景屏,对焦越远的物体,镜头离菲林越近,像变小;对焦越近的物体,镜头离菲林越远,像变大,比最小可拍摄距离更近时,镜头伸尽而旋钮无法对焦了,菲林离镜头的趋势应更远。放大就是屏幕都离镜头很近的情形,无论放大率多少,底片都得离镜头较远,不能在菲林处,只能靠后,经验提示了底片应在照相机背后的一定距离处摆放。</p><p class="ql-block"> 调试时没用反光板,靠窗外自然光,影像亮度和均匀度足够曝光,后来的实际放大证明晴天或多云都可行。用约半米见方的方形木板贴上白纸作反光板,尽量靠近窗户,反射光对准木槽张口,影像的亮度、对比度和均匀度都更高,有阳光时最佳,反光板成通常配备。</p><p class="ql-block"> 投影屏幕移动时若太歪,会使图像变形和跑离焦点变模糊,在小木凳靠远的两脚设一小长木方条作限位轨道,屏幕底座贴着移动,与镜头在水平面上的中轴线平行、对准。木轨可拆卸,不碍平时用桌子。 </p><p class="ql-block">6. 木工活</p><p class="ql-block"> 以上制作的木工活从圆木开板,到刨、锯、凿、卯榫等制作、钳工、安装等工序,都是自己动手完成,手艺是自学而来。那时有些木工师傅翻山越岭,走村串寨,曾到石灰窑给老工人打家私,赚钱养家糊口,手艺一流,个个似鲁班,从原木开木板、刨、锯、凿、卯榫等等功夫,样样精通,呆了一头半月,耳濡目染,偷师学习,自做了一个楠木箱装衣服,练就匠心,像模像样。石灰窑四周原来都是原始森林,开荒种橡胶,推倒一片一片树林,并推到两山坡间的沟里任其腐烂,不乏楠木,所以在石灰窑不缺木料,成为自做日光放大机的首选。 </p><p class="ql-block">后记 </p><p class="ql-block"> 五十多年的时光一晃过去,古典的胶卷摄影早已退出生活圈,退守在狭小的专业圈里,时尚的数码摄影取而代之,风靡世界。我等曾在遥远时空的一道石破闪光早已消逝,脑海中亦少有浮现,忽然看到永朗写的《煤油灯下的摄影岁月》文章,顿时激起胸中涟漪,浮想联翩,当年与永朗等的一场风云际会历历在目,虽然无留下一张日光放大机的照片,但是当年亲手用日光放大的知青岁月照片仍留传于世,足以佐证,众人拾柴火焰高,还是提笔写篇文章,从深山老林里被大画幅照片的魅力吸引的日光放大梦想,经因地制宜排除万难的步步匠心制作调试,最终梦想成真之路,聊表我等知青那时的一点文娛爱好和发烧境界,也是心底对知识的向往和追求。年代久远,半个世纪有多,年事已高,某些细节可能失准或记不起,请读者见谅。</p> <p class="ql-block">图5. 暗房例子的情景,电光源放大机,压纸板和放大投影,红光环境。</p> <p class="ql-block">图6. 显影定影用的塑料盘。</p> <p class="ql-block">图7. 暗房用的红色安全电灯,没电的深山老林,改用透过红色玻璃纸的日光做安全灯。</p> <p class="ql-block">图8. 锁定照相机B门的快门线,用于放大纸曝光和安全灯。</p> <p class="ql-block">图9. 120胶卷曾经风靡全球,家喻户晓。感光度越高速度越快,分辩率越低。</p> <p class="ql-block">图10. 显影罐,用于冲洗120、135胶卷。</p> <p class="ql-block">无标号的照片由秋熟、永朗等人拍摄。</p><p class="ql-block">有标号的图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1968年11月8日”的照片来自《永远的初二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