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月29日,沈河区作家协会小说委员会在沈河区教师进修学校举办阅读与写作(第一期)培训会暨佟继萍《蒲河之约》创作交流活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沈河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小说委员会主任佟继萍作了“阅读与写作暨《蒲河之约》”主旨演讲。从《蒲河之约》的创作背景到《蒲河之约》的创作体会,从我的文学之路到收获与成绩,从对小小说的认识到如何写好小小说,佟继萍老师娓娓道来,侃侃而谈,给与会者讲了一堂深入浅出、生动丰富的小小说写作课,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为佟继萍老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蒲河之约》创作分享会(提纲)</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蒲河之约》创作背景</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我心里一直流动着一条河,流过我的童年与故乡,又流去远方。她叫蒲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们把浑河称为沈阳母亲河,蒲河则被称为沈阳的女儿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千百年来,蒲河灵水演绎了许多温婉动人的故事。风情浓郁的民族村落,飘如玉带的蒲河廊道,烟波浩渺的湿地物语,这些自然生态和社会形态,似一块块精美的璞玉,又如一条条闪光的珠链,构成一幅幅时代变迁的瑰丽画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时候,我家就住在沈阳城西蒲河岸边的小镇上,蒲河从镇北流过,孕育着这里生生不息的人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镇上有百年历史的火车站,供销社、粮站、邮局、银行、法院、医院、农贸市场、理发店、中小学校等,繁衍着一群鲜活的人们,他们早出晚归地工作生活着,他们是踏踏实实的劳动者,是他们生生不息的精神感染了我,让我多次走进我的文学小镇,成了这里的主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里有我快乐无忧的童年,有我太多的回忆与梦想,直到我高中毕业离开小镇,之后多年不管我走到哪里,遇到多么大的困难,都会想起听我述说给我力量的蒲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家三代人住在这里。后院与蒲河的直线距离很近,中间是一片葡萄园,过了葡萄园就是蒲河堤坝了。这里是我童年的后花园。后来父亲来城里工作,单位就在小西路旁,每年的寒暑假或者逢年过节,父亲就会领我和弟弟从小镇坐火车来城里,看电影、去图书馆、逛公园。最吸引我的是坐落在中街的沈阳市图书馆,一张借书证可看见万花筒。父亲叮嘱要学好数理化,多看看课外辅导书,父亲离开后,我就在自己喜欢的文字里畅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写一本我与蒲河有关的书,萌生于高中时代的一个念头。我在学生时代,特别喜欢写作文,写起来就停不下,写作文对于我是件很快乐的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蒲河日夜流淌,生生不息,她不仅孕育了我的生命,承载着我的灵魂,更是我的精神家园。我感受着蒲河的呼吸与忧伤,它滋养了我的文学情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二、《蒲河之约》简介与创作体会</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蒲河之约》创作中,隐去了地理位置上小镇的真实地名,我给它一个新的名字:蒲水镇。我习惯还叫它“小镇”,就像一个人的小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书中的蒲河与小镇,有地理位置的真实性,也有我文学创作的虚构性,是遥远与现实的时空交错。《蒲河之约》让我和蒲河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深情相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蒲河之约》中,我自觉地汲取地域文化的营养,借助自己的个体创作经验,在故乡蒲河这片神奇而迷人的水域打造着属于自己独有的小小说王国。但似乎又不局限于此,在不断开掘故乡丰富“矿藏”的同时,又在这个小小说王国不断拓疆扩土,从故乡出发,延伸到我后来居住的城市,延伸到我身体和精神所到达的视野,创造了一个以蒲河为核心,以历史时间、“故乡”和“他乡”交叉的精神地理坐标。按照这个坐标,以蒲河为小小说的观景窗,进入现实世界和文学天地,勾连现实和想象的开阔地,创造了一个有着深度文化内涵和和强大的人物图谱的独特的艺术存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蒲河之约》收集了我五年间创作的一些作品,这些作品中,有百余个人物轮番登场。是我五个小小说系列中与蒲河风情相关作品的集中展示。我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以对人生的感悟,用笔记录着生活在蒲河岸边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有原生态的故乡人,有客居的他乡人,他们的前世今生,都注定与蒲河有缘。我创作的与蒲河有关的文字,如:春天的蒲公英、夏天的马兰花、秋天的向日葵、冬天的树挂……从遥远到现实,我们相依相伴,丝丝缕缕无法分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镇人物在我记忆里深埴了多年,不断成长为一个群体,并随着岁月的流转千呼万唤,在五年间一个个被唤醒,成文发表,与读者见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复述他们的故事,力求通过自己的视角和表达方式,多角度呈现蒲河流域的民俗风情,折射出时代的变迁,把小镇的人情冷暖、传奇人物留存于文学的长廊。有时我远远地看着他们,欣赏他们;有时我又走进他们,融入其中。他们身上有一种精神,像种子一样,生根发芽,一生向阳,深深地感动并激励着我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蒲水镇不仅仅是初建时的锡伯族的聚集地,经过百年变迁,它更是多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的见证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第一篇小小说变成铅字,到2022年《蒲河之约》结集出版,一种无法言喻欣喜,让我的生活有了飞起的翅膀。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记得那年夏天,我专程来到铁岭的想儿山。当我第一眼看到镌刻着“蒲河源”三个大字的地标石,就像见到了先人一样,顾不上矜持,不由得虔诚地朝拜起来。我对初次相见的蒲河源头,没有一丝陌生感,这正是我朝思暮想的蒲河之源啊!涓涓细流,浸润着我与蒲河久违的约会,瞬间我的思绪如开闸的河水。这时我意识到,领略过无数山川大河的我,注定今生走不出这百里蒲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三、我的文学之路</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是一名公务员,做财务工作三十年多年。闲暇时写写画画,从自娱自乐,201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开始文学创作。是因为一篇《中山路的记忆》获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7年年末开始小小说创作,2018年对外发表作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七年来,我创作小小说100余篇,20余万字。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作品70余篇,20余篇被转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四、文学收获与成绩</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品获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获得不同等级文学作品奖项15项(全国征文奖10项),其中:等级奖4项、优秀作品奖11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被选入中高考试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作品被多次选入中高考试卷与各类语文阅读资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中,《家乡》被收入2021年山西省中考试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鸟又飞回来了》被收入河北省邯郸市2022届高三级一摸考试语文试卷后,被吉林省、山西省等7个省份收入高中模式试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红船女子》被收入安徽省2022中考语文试卷后,也被多个省份。多个阅读与写作平台使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次有文友告知或在“百度”中知晓,自己的小小说被收入试卷,就想起学生时代自己在考试时面对阅读题的情景。紧张与喜悦一并袭来,真怕无意之举难为了学生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17篇作品被选入各类年选本与图书出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2年我的小小说集《蒲河之约》出版发行,被收入杨晓敏主编的《小小说名家精品文库》,同时被10余家平台同时推送。其中《辽宁日报》推送,题为“走进当代文学的小小说风景”。《蒲河之约》2次走进北京图书博览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经过五年努力,202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谈到这里,我可以自豪地说,我要感谢蒲河与小镇,给了我一个独特的人生体验,丰富了我的人生,收获不一样的人物与风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五、下面结合我的创作经历谈谈对小小说的认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说,是一种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生活的文学体裁,“小说”一词出自《庄子·外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典型环境(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小小说(也叫微型小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一名写作者或者文学爱好者,可以先从以下“三点”来理解小小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小小说首先是小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篇幅在1500--2000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具有一定的审美态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接下来我要说的是,小小说、故事、散文的区别与联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学交流中常有这样一句话:小说一定有故事,故事不一定是小说。小小说也是如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小说以写人为主,故事以写事为主。小小说虽然也需要通过故事来写人,但比故事更注重细节,重于描写,里面穿插的环境、人物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等的描写,都是为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思想立意服务的,其写作手法也更为精致,叙述节奏也更为讲究,所讲述的故事不一定有结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故事则以写事为主,重在情节,更多的是展示人物的行为方式,很少去发掘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且故事都有头有尾,来龙去脉一览无遗,手法干脆,叙述节奏单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小说和故事最大的区别在于叙述:叙述结构、叙述节奏、叙述语言。小小说注重的是细节和过程,求真求思求感人;故事注重的是情节和结果,求奇求变求曲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审美态势来看,小小说是纯文学,用以引导读者感悟社会、拷问人生;而故事属于通俗文化范畴。两者阅读的收获值完全不一样。如何理解“审美态势”?各位老师都读过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吧,有时间的话您可以重读体会一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故事呢讲因果,小说讲命运。读完一个故事,我们脑海里印象深刻的是故事本身,可以复述给别人听。而小小说让我们牢牢记住的是故事人物,以及人物命运背后太多值得思考的东西,一般较难复述。打一个夸张点儿的比喻:好比走路,故事就是一个山东大汉大踏步前行,记录着他一路遭遇了什么曲折离奇的新鲜事儿,最后有没有到达终点,讲述者性格耿直,竹筒倒豆子一样,没有太多的弯弯绕绕;而小小说则是【早期】山西小娘子的那种,骑个小毛驴在羊肠小路上磨磨蹭蹭,三心二意,歪歪扭扭地记录着她心中所思所想,沿途所观所感,甚至走着走着,又返回去找某种东西,找东西也不说是找东西,说是找情怀,这就是小小说艺术魅力的彰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散文与小说的关系,很微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散文重于抒情,小说偏于写事,但对于一些叙事风格的散文,只要它具备小小说文体的特征,我们就应该模糊处理,心怀包容,姑且把它们当作“跨文体写作”来对待。事实上一些优秀的小小说,比如迟子建的《与周瑜相遇》、莫言的《奇遇》,首先就是发表在散文刊物上,但它们确实也是优秀的小小说作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比如刚刚获得辽宁文学奖的张瑞老师的一些作品,有一些就属于这种“跨文体写作”。他的《圣地工人村》中有一篇被评论家们一致称道的《喂鸟老太太》,就属于这类文体。我曾问过张老师,这篇作品的主人公喂鸟老太太,你们工人村真有这样的人吗?她的命运太惨了!你们猜张老师的回答是什么?“哪有那回事?瞎编的!”由此可见,这篇被称为叙事体散文,是张老师虚构出来的,是一篇典型的跨文体写作作品。以后找机会请张瑞老师分享他的创作体会,一定会有不同的收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无论是小小说、微型小说,还是蚂蚁小说、闪小说,只要冠名有“小说”两个字,就必须具备小说要素,具有小说的审美态势和艺术情趣。对此,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早有定论:“小说再短,也是小说。”比如大家可能都知道的这样一句话小说,“当世界上只剩下一个人的时候,门外响起了敲门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六、如何写好小小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写好小小说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笔简洁。小小说的篇幅较短,避免冗长和啰嗦的叙述,开头直奔主题,进入要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语言精炼。语言是小说的灵魂,有好的语言,小说就成功了一半。开篇的语言打动不了读者,这篇作品可能就会被做冷板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情节曲折。好的小小说,应具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情节可以通过设置悬念和冲突来吸引读者。先做好伏笔,转折不要太陡,三反倒是普遍运用的写作方式。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选材贴近生活。从日常熟悉的生活中寻找灵感,更容易成功地创作出具有深刻思想性和个性的人物故事。尽量避免陌生化创作,但也不排斥开拓新的领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使用白描艺术。在描写人物和场景时,应简洁明了,多用动词,少用和不用形容词与成语。留读者留有想象空间,不要怕读者看不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结尾要有转折。可以采用倒叙的手法,也可以在结尾部分揭示秘密或揭示真相,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比如莫伯桑的《项链》的结尾,就是典型的这类作品。我更喜欢在后半部分就开始收,像做花束一样,在三分之二处用力,留下一个开放式的结尾给读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角色塑造要立体。每个角色都应有其独特的性格特点和背景故事,避免千人一面,抄袭或重复自己,角色之间应有合理的冲突和共鸣。比如:《蒲河之约》中的马嫂,她在众人面前那种烈士家属的坚毅形象,而在私下里的那种孤独、纠结、挣扎的无奈。这就使人物的角色丰满起来,有了人物形象的立体感和复杂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细节描写生动。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场景,增强故事的吸引力和真实感。独特的细节可以成就一篇精彩的作品。情节可以虚构,细节一定真实,唯有真实,才能打动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结构安排要有起伏。合理安排小说节奏,使用适当的转折点和悬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反复打磨和润色。完成初稿后,放置一段时间后,进行多次修改,检查语法错误、逻辑矛盾和结构问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句话:多读多写多练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阅读优秀小说,学习写作技巧,多进行写作练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总之,小小说作为一个独立的文体,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什么是艺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地说,艺术给人一种性情的陶冶、情感的共鸣以及无限的遐想。语言的精准,具有画面感的场景,独到的叙述手法,极具匠心的谋篇布局,加上恰到好处的留白,方寸之间,凸显小小说的艺术大智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小小说创作,让我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一个地域,心灵的栖息地。文学就是人学,小说也一样,通过书写人物的命运,改变了我对人生的思考,更加包容和接纳生活中的不如意。可以用文学手法中虚构的方式,创作出现实生活中无法抵达的世界,收藏他们的喜悦与忧伤,经过构思、提炼、反复修改打磨,展示给人以美好的向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用一句活结束我今天《蒲河之约》的分享会。你可以不读我的《蒲河之约》,但读了《蒲河之约》一定会让你的生活更美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上是我对小小说自己的体会与理解,作为创作谈,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学识不同、认知不同,因此就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不期望各位对我的创作体会产生共鸣,我更期望各位结合自己的实际,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创作方法和路径。有不准确的地方请见谅,想聊的话题很多,期待下一次相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感谢文学、感谢小小说,感谢各位在百忙中参加我的分享会,祝愿有文学梦想的你们,早日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学王国,写出好的优秀作品,获得一个独特的精彩的人生体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环境。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按照表现的内容可分为神话、仙侠、武侠、科幻、悬疑、古传、当代等小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现场交流互动环节,佟继萍老师结合自己的作品和体会分别回答了张芷嫣、李文鹏、王振伦三位读者提出的《鸟又飞回来了》创作过程、小小说结尾的反转、荒诞小小说的写作三个问题,生动的例子、深刻的感悟,给读者极大的启迪。</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鸟又飞回来了》创作过程与创作体会</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先发表在2020年4月号《广西文学》上,2020年7月被中国小说界顶级刊物《小说选刊》转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编辑我的小小说文集《蒲河之约》时,需要找一篇与书名贴切的作品放在开篇,编辑也选了这篇鸟,更名为《蒲河之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说的女主人公马嫂的原型是我办公室的一位同事高姐,我认识她时,她还不到40岁,孩子上小学,丈夫是一名现役军人,丈夫的老家在小镇。自己带孩子忙工作与老妈一起生活。人很精神,个子不高,话不多。一年两次的探亲假期是她的盼望。丈夫终于转业回地方检察院工作,两个人才开始建设自己的小家庭。高姐的脸上挂着发自内心的笑。一天午后的一个电话毁了她的美好,丈夫在办案途中出车祸走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此,高姐把自己封闭起来,工作、培养读高中的儿子,照顾年迈的老妈,好多人劝她找个人搭把手,别这样苦自己,她都婉言谢绝。直到儿子上了大学,老妈也送走了,自己也退休了,才找个老伴再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作品中,我把主人公马嫂设计为一个军烈属,让她回到小镇与婆婆一起生活,给她足够的展示空间,民俗民风困住她的手脚。为了丈夫的荣誉,为了儿子,她坚贞地活成了小镇的贞节牌,人前的显赫与人后的孤独与彷徨,唯独缺失了自己的生活位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在写这篇作品时,着重将功力用在意向、语言、环境描写、人物刻画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评论家指出,马嫂这个人物刻画细腻准确,心理描叙尤为出彩,形象生动饱满,性格鲜明。语言清丽脱俗,舒缓有致。读者在阅读马嫂的爱情故事时,那个北方小镇浓郁的民俗风情也跃然纸上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鸟”作为意向,文章开头的鸟的进入,中间一次次“鸟”的飞来飞去,结尾“鸟”的又飞回来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篇作品反复打磨多次,结尾就改了三次,成稿一年后才投出,这是一篇我自己比较喜欢的作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二、结合您的作品谈谈小小说的结尾如何反转</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文学创作中,有许多种结尾,而我的创作实践中,我的体会是,小小说大致有以下几种结尾方式,分别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出乎意料型结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突生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戛然而止型结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悲)剧型结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喜剧型结尾: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表达美好愿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悲剧结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5.令人喜悦的结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表达效果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么如何用出乎意料的反转式结尾才能让作品出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里,我结合我的一篇作品,与大家交流一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的一篇小小说,题目是《飞马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似一幕滑稽的现代版“职场现形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篇作品是我在研究画画时闪出的灵感。我表哥从内蒙古回来送给我一幅他自己画的《飞马图》。说他画的马可以与徐悲鸿的马媲美。我心里想着表哥画的马,就有了一个小说的灵感。再好的《飞马图》不也就是画的不同姿态的马吗,用反向思维《飞马图》里没有马才对,飞马飞马,飞马是龙的化身,应该在天上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于是这篇小小说《飞马图》便跃然纸上了。由于构思巧妙,文笔幽默犀利,结尾反转出人意料,得到师友们的好评。说,这是一篇大师级的作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飞马图》中开头交代主人公杨老,是位公司老总,平时喜欢画马,但很少有人见到他的画作。(增加神秘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年都要去他当兵的地方内蒙古去采风,回来后都要去小镇的画家村展示画作。办公室王秘书与杨夫人,会适时出现,解读杨总的《飞马图》,杨总还会用画画引领大家如何做好工作,杨总的一幅《飞马图》可谓神龙见尾不见首,王秘书的帮衬则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功效,职场上下级之间微妙的人际关系淋漓尽致,将当下某些官员附庸风雅、故作高深之状刻画得入木三分,同时也对那些奉承无度的逢迎者给以无情揭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人们的期待中,杨总的满意画作终于要与喜画者见面了,杨夫人把《飞马图》展示给众人时,有人发现这只是一幅没有马的草原的风景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善于阿谀逢迎王秘书灵机一动,马上献媚地说,这《飞马图》本来就不应该有马,马是龙的化身,应该在天上,听,有哒哒的马蹄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结果,画的主人杨总一看,向夫人说了一句话,“你是不是把画拿错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全文戛然而止,反转让作品更深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杨总的这句话是醒悟还是什么,留给读者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犹如说穿了“皇帝的新装”,让表演者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心理描写和气氛营造恰到好处,这种拿捏有度的冷嘲热讽,产生了绝妙的艺术效果,不动声色中平添了阅读趣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三、结合您的作品,分享下您对荒诞小小说的理解</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根据老师提出的问提,谈谈我自己的创作体会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荒诞小说是小说的一种类型,是用离奇的故事来讽刺现实的小说,就是把不起眼的事物虚构到极点,使其完全脱离现实的一种方法,即从某种主观感受出发来改变客观事物的形态和属性,直入现象的至深之处,揭示事物的本质。我能想到的最典型的名作,就是卡夫卡的《变形记》,主人公一觉起来变成了大甲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于荒诞小小说我平时创作不多,下面我结合2023年发表我在《椰城》的荒诞小小说二题中的一篇《长鼻子阿三》谈谈自己的创作体会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主人公阿三是一位打工仔,下班回家路上跌了一跤,起来后又跌到了。迷迷糊糊回到家睡了一觉,第二天醒来时发现自己脸上有个奇怪的东西,对照镜子一照,吓了一跳,脸上被鼻子占满,原来的塌鼻子长出来一截,简直没脸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为鼻子太长了,丑陋不堪,丢了工作,而后又因为鼻子奇特找到新的幸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阿三成了老板的宠儿,老板的钱包鼓了,阿三也有钱了,就疯狂演出加班加点,有一天倒在舞台上,起来时长鼻子没了,被演艺公司开除,再次下岗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迷迷糊糊回家,睡了三天三夜,吃完了家里的最后一粒米,准备去劳务市场找工作,一周了也没找到工作。绝望的阿三去找警察,说他跌了一跤鼻子丢了,警察怀疑他得了精神病,劝他去医院看看。医生可能会有办法帮助他,阿三去了整形医院遭到拒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回来的路上不断地忏悔,迷迷糊糊又跌到了,用手一抹,鼻子又长出来了,没有之前的长,这下可坏了,路上裂个口子,鼻子被吸住,咋也拔不出来了,阿三好话说了一堆,才勉强救出鼻子。这次阿三有了新的想法,被蹲在他家门口的司机发现,又把他拉去公司,阿三说演出可以,一天只演三场。他只要应得的薪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来阿三有了自己的家,娶个漂亮的老婆。警察再看到他都给他开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阿三成功的消息传遍小镇,有人慕名而来,找阿三求成功的秘诀。阿三跌倒的小路被挂个指示牌写着“成功之路”,一群成排成队,阿三在前面做示范,后面一个人跟一个人在学跌跟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全文通过阿三因为跌了一跤,鼻子长短的变化,引起人们思想变化,最后导致命运的变化。荒诞的情节却曲折地反映了当时人类存在的非理性表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阿三的幡然醒悟救了他,也救了演艺公司。却没有拯救与阿三之前一样找不到命运之门的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荒诞小说中的讽刺意味往往与苦涩的幽默结合在一起。通过不确定的时空和人物来表现作品思想内容,将现实中的具体人物抽象化。现实存在的因素和非现实虚幻的因素交织于一起,用写实的手法,来叙述非现实生活中的事件,虽然看起来非常假,却开掘了主题的深度。</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佟继萍,笔名:京格格、盛京格格,锡伯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沈河区作家协会副主席 。作品散见于《小说月刊》《小小说月刊》《椰城》《阳光》《鸭绿江》《芒种》《百花园》等文学期刊,多篇作品被《小小说选刊》《作家文摘》《小说选刊》转发,多篇作品获奖、被选入国选年本、收入中高考试题与模拟试卷。 2022年出版个人小小说文集《蒲河之约》,被收入到《小小说名家精品文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