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而后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授课心得

微尘

<p class="ql-block">  三月,是储蓄力量待发的季节,是充满希望和憧憬的季节。此刻,草木竞相繁茂,处处生机盎然。在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三月,我有幸参加了陕西省城乡教师共同体培训蓝田小学数学学科成果展示活动,期间有所收获,也有所遗憾。 </p><p class="ql-block"> 当走完这次展示活动后,回望所经历的路,突然有了想记录些什么的冲动。备课的那几天时间总是匆匆流过,边忙着学校的工作,边看书做课件。无数次被打断,无数次偶有灵感,又因被打断而转瞬消失。那时觉得备课是如此艰辛。此刻复盘,这一幕幕似乎也成为了一段成长的美妙回忆。</p> <p class="ql-block">  2024年3月21日,程校问我是不是愿意参加此次活动,我当时的第一感觉就是“我不行”,就直接回绝了。后来程校又打来了电话,我也就在犹犹豫豫中接下了这个大活儿。没有思考的时间,3分钟左右就定了课题,伴着懵圈的感觉回了课题信息给程校。就这样走上了讲课展示的第一步。当时内心还是有点担心,因为微型课的确不是自己的强项,无法做到得心应手。我深知一节优秀出彩的微型课不是我所能驾驭的了的。我这人就是不做就不做,做必须做好。于是便一遍一遍看教材教参,一遍一遍的改。</p><p class="ql-block"> 微型课的课题确定为《体积和体积单位》后,为了能契合本次培训的要求,学生活动的设计成为了我思考的重心。我便下定决心在备课上下大功夫,琢磨怎样把课上好,上出亮点,怎样去设计课堂活动,怎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怎么才能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 本节课学习的是体积的意义以及常用的体积单位。我设计了以“故事、实验、比较”这样的流程来组织教学。通过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感悟到物体占有空间。接下来,通过实验明白石头占有空间。最后通过投入大小石块后水位的变化不同从而感受到空间大小的变化。由此,揭示出体积的概念。</p><p class="ql-block"> 用比较两个长方体的体积大小,引出体积单位的学习。将体积单位的教学分三个层次:一是必要性;二是体积单位的定义;三是借助学生熟悉的事物建立体积单位的表象。形成这样的定稿是在个人研磨,同伴互助,专家指导的基础上上反复修改,反复调整形成的。讲课前的一天晚上还特意住在了学校,进行了最后的一次微调。也是为了不打扰家人的休息。</p><p class="ql-block"> 在“设计-试课-推翻设计-再设计-再试课-再推翻设计-重新设计”这样的反复循环中。从教学流程的设计到课件素材的找寻,再到教具的准备,最后的板书贴的剪裁制作。办公室同事开玩笑说“你这怕是工作以来第一次做板书贴吧”,想想也是,以前都是粉笔写,这次主要也是为了节省时间。因为有大量的实验和学生活动要展示。白天学校工作忙,没有时间就利用晚上的时间,等孩子睡着了,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遍又一遍,一次又一次。琢磨着课的细节。怕课堂上每句话是否正确,生怕出现知识性错误……</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过完了几天备课的日子。28号讲课那天,特意穿上了西装,拿了事先准备好的许多教具学具,信心满满到达会场。在程校长的介绍后我登上了这个舞台,开始了属于我的20分钟。讲了不大一会儿就出现了状况,翻页笔不动了,我边稳定好自己的情绪,边想着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换了一个笔后又出现了问题,这一下内心慌了,什么精妙的设计,什么有用的话术,全部飞走了。脑子一片空白。当时我就告诉自己镇定,我们这一代重中师生个人业务素质其实都还是很好的,也就是凭借着这点完成了微型课的展示。这20分钟的锻炼不亚于有些人2年的锻炼。</p> <p class="ql-block">  事后,和另一个讲课的老师复盘今天的课堂展示,我们的共识就是正因为有了每一次工作中的全力以赴,才得以让我们在问题出现时多了些沉稳,多了点积淀。承受成长之痛,才能突破自我,遇见更好的自己。其实我这个人是标准的被动型人格,喜欢被人安排,而从不主动出击。不逼自己一把,就不知道什么叫全力以赴、什么叫筋疲力尽;不参加活动就不知道什么叫全神贯注、什么叫寝食难安;不参加活动也就没有机会认和一线专家面对面交流,就没有机会和优秀同行沟通和交流,就没有机会体验来自同事同行们的热情无私的帮助!不参加活动就没有机会聆听专家们高屋建瓴的指导,没有机会去打开自己的教学视野、提升教育理论,只会固守在自己的井底。讲完课后回来我发了一个朋友圈,写的一句话就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也是我参加本次活动最大的一个感受。做永远比说要难得多,但也是最磨炼人的。</p><p class="ql-block"> 此次活动的准备阶段也请教了不少的名师。一个陕西省特级教师,一个省学带,3个省能手,一个市学带,他们对课都进行了耐心专业指导。正是和这些优秀教师的业务交流中我才学习到了许多东西,成长也会更快一些。感谢亦师亦友们的鼓励支持,细心指导。由于自己能力所限,可能当时展授课也没展示出大家的智慧之光,但我想这些都将成为我以后教学智慧萌发的希望的种子,会伴着我的教师之路一路走下去。</p><p class="ql-block"> 这次经历是一个追求完美的过程,虽忙碌但充实,同时也获益良多,是对自我的突破、对自我的再认识。一个老师只有不断反思自己,才能找到自己的不足,改进、完善,做更好的自己。活动结束的当晚我和另一个讲课老师复盘了白天的课。把专家的点评语音转化为了文字,逐字学习体会,对比自己的课进行深度的课堂反思。</p><p class="ql-block"> 心理素质稳定,才能把个人能力展现出来。这也需要大量的经历来历练。所以大家还是多把握机会,练心理素质。我们还要夯实业务基本功。如:表达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心理素质,教育机智等等,这些基本功的练就并非一日之功。</p><p class="ql-block"> 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深入钻研授课内容,要注重对教材的解读。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不同的课程类型、不同的内容,就会有不同的授课方法。在备课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学生对所授知识描述是否熟悉?能否理解内容?我们在课堂上怎样做才能使学生有所思考。马俊华老师说得话是“课堂要看学生有没有思考,先有思才有学。”这些都需授课老师在课前仔细琢磨,做好学生活动的设计。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上好每一节课。</p><p class="ql-block"> 此时时间已经来到了3月30号0点,这篇文章我也写到了尾声。坚持写作,只为记录每一个成长的过程,每一个被值得记录的人和事儿。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最后以《礼记·学记》的里面的“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句话来结束,和大家共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冯昭写于2024年3月3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