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五岳之北岳恒山·悬空寺

海春居士

悬空寺位于山西大同市浑源县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峭壁间,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 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太和15年(491年),至今已有1500多年。 历代都对悬空寺作过修缮,北魏王朝将道家的道坛从大同南移到此,古代工匠根据道家“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要求建设了悬空寺。 悬空寺原名"玄空阁","玄"取自于中国道教教理,"空"则来源于佛教的教理,后来改名为"悬空寺",是因为整座寺院就像悬挂在悬崖之上,在汉语中,"悬"与"玄"同音,因此得名。 悬空寺始建之初,最高处的三教殿距离谷底90米,因历年河床淤积,现仅剩58米。 悬空寺距大同市约80公里,是国内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1982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恒山十八景中"第一胜景"。 悬空寺在中国众多寺庙中,其设计理念之绝,建筑艺术之高不可不谓之奇绝无比。 悬空寺所处之处山势陡峻,两边是直立百余米、如同斧劈刀削一般的悬崖峭壁,有凌空欲飞之势,惊险奇特,别具一格。 远远望去,只见神楼仙宫,凌空危挂。丹廊朱户,傍崖飞栖,仿佛是玲珑的雕刻镶嵌在万仞峭壁间。 游人登临,钻天窗,穿石窟,跨栈道,步长廊,如临仙境。 几经周折,忽上忽下,左右回旋,仰视一线青天。 俯首而视,峡水长流,叮咚成曲,如置身于九天宫阙,犹如腾云皈梦。 这些建筑都集中一个凹进的庞大崖龛里,每逢暴雨倾盆,雨水从寺顶突出的岩头上飞流直下,泻入谷底,便给这琼楼仙阁挂上了一排排晶莹的水帘,蔚为奇观。 悬空寺面朝恒山、背倚翠屏、上载危岩、下临深谷、楼阁悬空、结构巧奇。 悬空寺共有殿阁四十间,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相连,曲折出奇,虚实相生。 悬空寺总体布局以寺院、禅房、佛堂、三佛殿、太乙殿、关帝庙、鼓楼、钟楼、伽蓝殿、送子观音殿、地藏王菩萨殿、千手观间殿、释迦殿、雷音殿、三官殿、纯阳宫、栈道、三教殿、五佛殿等。 寺内现有铜、铁、石、泥塑像八十多尊。 各种铜铸、铁铸、泥塑,石刻造像都是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珍品。 古人云:“蜃楼疑海上,鸟道没云中。”悬空寺各殿之间廊栏曲折迂回,虚实相生。 站在峡谷中举目四顾,状如城垣的灰白色崖壁上横向排列着一道道平行的绿色植被。 <div><br></div> 定睛细看,崖壁上组成断层面的岩层南低北高,坡度10至20度,由致密的竹叶状石灰岩和具层理构造的沙砾岩、页岩交错叠加构成。坚硬致密的石灰岩形成灰白色的崖面,疏松含水的沙砾岩、页岩层则发育成茂密的绿色植被条带。 悬空寺“悬”而不“空”,寺中有窟,窟中有楼,楼中有穴,半壁楼殿半壁窟,窟连殿,殿连楼,布局紧凑,巧妙结合,令人赞叹不已。 悬空寺不仅外貌惊险,奇特、壮观,建筑构造也颇具特色,形式丰富多彩。屋檐有单檐、重檐、三层檐;结构有抬梁结构、平顶结构、斗拱结构;屋顶有正脊、垂脊、戗脊、贫脊。 悬空寺的特色就在一个“悬”字,表面看上去支撑它们的是几十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实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而真正的重心撑在坚硬的岩石里,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 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唐代诗仙李白游览悬空寺后,在寺下石崖上书写了“壮观”二字。<br> “壮观”二字下面署名“太白”,“壮”字右边多了一点,彰显着诗人的强烈感受和不羁的才情。 这多出的一点,其寓意为“比壮观还多一点”。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于1633年游历恒山并著《游恒山记》,赞誉悬空寺为“天下巨观”。 向上攀登的山路入口处,坐落着一座六角攒尖顶小亭。 亭内置有“霞客遗迹”篆书石碑,是今人为纪念徐霞客而立,故称“霞客亭”。 恒山水库位于浑源县城南5公里处恒山脚下的浑河支流唐峪河上。 恒山水库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灌溉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枢纽,总库容1330万立方米。水库大坝从1958年破土动工,历经四年于1962年完工。大坝横跨天峰、翠屏二山,将峡谷之水截于大坝之内。 河道中小洲之上立有一块巨石,上书“云边觉岸”四字,落款为“宣慰使孙公亮在浑源州西二十五里书锦山之阳”。“觉岸”是佛教用语,指由迷惘到觉悟的境界。 孙公亮是浑源本地人,在元代曾官至工部尚书。这块刻石是2003年清理这一段河道时发现的,据推断是当年的摩崖石刻,之所以会沉到河底,应该是这一区域河道淤积、河床升高所致。 走到书有“悬空寺胜境”五个大字的“马踏飞燕”立柱处,也就圆满完成了悬空寺的游览行程。 <h3><br></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font color="#ed2308">一THE END一</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