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那些被忽略或者看上去被遗忘的创伤,并非看不见就不存在了,反而越积越深,卡住你的人生,阻止生命的成长,带来各种各样的现实困扰。“创伤”无处不在,而过往,尤其是童年的创伤对个体的影响更是深远和不可估量的。</p><p class="ql-block">2、生命所经历的苦难是不可比较的。每个人所经历过的都是独一无二的。</p><p class="ql-block">3、心理创伤,它指的是人生经验遭逢巨变或冲击,以致于在心理层面产生挥之不去的阴霾。</p><p class="ql-block">4、从作者Perry医生多年与创伤工作的经历来看,你并非孤独一人。</p><p class="ql-block">·虽然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能明白,有过创伤经历的人会表现出一些“不同”,但当这些“不同”展现在世人面前时,没有创伤相关知识储备的人,往往只能看到这些行为问题本身。</p><p class="ql-block">·他们不会把这些表现和这些人曾经历了不幸的创伤联系起来,反而给创伤幸存者们贴上“问题儿童”、“他们就是故意的”、“品行恶劣”、“自甘堕落”等等诸如此类的负面标签。</p><p class="ql-block">·令人痛心疾首的是,这些人本不应该被如此对待,他们的表现恰恰可能只是遭受过创伤的典型表现,同时也是内心受损,向外界求救的信号,只可惜很少有人能辨识出来,更别谈拯救他们。</p><p class="ql-block">·而且不仅仅是这些行为的背后可能隐藏着创伤,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精神、心理疾病有很多也是由于创伤导致的。比如:抑郁症、注意力缺失症(俗称“多动症”)、对立反抗症、品性障碍等。</p><p class="ql-block">· 如果对创伤给人们带来的影响不引起足够重视的话,创伤的破坏力将呈现几何级的惊人趋势对人类的心理健康攻城略地,带来更加难以控制的局面。</p><p class="ql-block">5、究竟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容易出现心理创伤?</p><p class="ql-block">·其实引起心理创伤的生活事件有很多,常见的有天灾人祸、虐待、欺凌、强暴等。除了这些比较明显的恶性事件外,忽略、冷漠、贫穷等也会带来创伤。极具时代特点的疫情生活中的大规模长时期封控也会给个体带来创伤体验。</p><p class="ql-block">· 创伤后出现的所谓行为问题或者精神、心理疾病,其实都不过是为了适应过去创伤环境发展出来的生存机制,创伤幸存者看上去失控的行为也不过是想要去应对失控环境下的自我保护。</p> <p class="ql-block">6、在大脑中,所有信息都是自下而上处理的。也就是说信息的处理必须先经过大脑最原始、最容易起自动化反应的部分,再到大脑顶部智慧的部分。这种处理顺序意味来自我们感官的信息会最先从最原始部分开始,而这部分往往是自动化反应的过程,没有经历思考和分析就开始行动。</p><p class="ql-block">·同时,个人曾经经历的事件和应对方式,则会被存储并置入神经网络中当做“模板”,并在下次类似事件发生时,帮助你快速识别并作出选择,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经验或者生活阅历。</p><p class="ql-block">·然而,不是所有经验都是正向的。当我们以创伤经验为“模板”,存入大脑“内存”时,我们就会对生活中有一些细微的类似创伤模板的信号极度敏感。</p><p class="ql-block">·一旦“模板”被激活,外界信息就会最先进入最底层、最原始的脑区,在大脑皮质做出思考前,自我保护的本能就会以最快的速度被激发。对不了解创伤幸存者所经历的过去的旁人来说,就非常容易将幸存者对“细微潜在的侵犯信号的过度反应”解释为对方是“品行恶劣”的或“道德败坏”或“莫名其妙”的。</p><p class="ql-block">· 如果你真的想要理解、帮助到那些有过创伤经历的人,那么看到一些怪异或者难以理解的行为表现的时候请你先不要妄下判断,而是耐心地去了解对方过去发生了什么。</p><p class="ql-block">·就像书中Perry医生的其中一位督导雅尔·戴罗德(Jarl Dyrud)给予Perry医生的一句指导,在我看来也适用于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花点时间了解ta吧,不要只是研究ta的症状,看看ta过着什么样的生活。”</p><p class="ql-block">7、既然创伤的影响力这么巨大,它们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愈合么?</p><p class="ql-block">· 虽然经历创伤是有机会复原的,但是创伤复原,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渡过一段时间就可以了,而是走出创伤的环境。</p><p class="ql-block">·对此,书中就有提到:“复原的关键在于让创伤幸存者了解到自己的认识不一定是真实的,以及这个世界其实没有那么黑暗。”其中意思就是说,想要走出创伤,就要先走出内心为我们塑造的创伤牢笼。</p><p class="ql-block">·当我们经历过虐待、欺凌、暴力等恶性事件,大脑就会接收到一种不安全的的信号,让我们对世界产生一种深深的不信任感,且笃定地认为世界就是危险的、黑暗的,是可能让我们随时受伤的。所以只是增加时间这个维度,而我们的世界没有改变的话,就无法走出创伤。比如:</p><p class="ql-block">a、仍旧长期生活在暴力、虐待中,那么无论时间拉得再长,他们也会毫不怀疑自己认为“这个世界是黑暗的”这件事是完全真实的,也是无法改变的;</p><p class="ql-block">b、虽然当年的欺凌、侵犯已经结束,但如果在这之后,我们没能拥有稳定的、温暖、安全的人际关系的话,哪怕时间的车轮不断向前,也依旧会被困在创伤中。</p><p class="ql-block">·那如果说,时间无法自然而然的疗愈创伤,那我们要怎么办呢?其实答案前面已经给出:创伤幸存者呈现出的种种行为问题是由于压力反应神经系统被反复且强烈的激活导致的。</p><p class="ql-block">·那也就是说,如果创伤幸存者能够拥有一个安全的、可预测的、适度的、可控的外界环境,或者一个或多个安全、可预测、温暖的人际关系,那就可以改变他们“对世界是黑暗”的认知,就可以利用神经网络的“可塑性”来改变原来不良反应的神经连结,从而最终改变记忆“模板”,回到生活的正轨。</p><p class="ql-block">·由此,书中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孩子的自愈能力是后天养成,而不是与生俱来的。”这也告诉我们,当创伤发生后,不是要消极等待,让时间慢慢愈合它;而是积极采取措施,构造安全、稳定、温暖的外界环境和人际关系来改变当事人的“黑暗认知”。而且,对于经历了创伤的幸存者来说,最强大的治疗方式是人与人间的情感:当孩子被给予足够的支持,就有很大的力量能复原。而即使周围环境缺少这样的支持,创伤者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方式主动创造这样安全、稳定的支持或者通过阅读书籍或聆听这样的课程实现自助和自愈。人类关系就是这么神奇,既可以恐吓、毁灭、互相伤害,也可以创造和疗愈。</p><p class="ql-block">8、很多时候我们的问题行为不是我们这个人不好,而是因为过去被一些暴力、恶劣的经历造成的创伤所导致的。但即使我们有过这样惨痛的经历,也不必担心,只要我们有机会和安全、可预测的、适度的、可控的外界环境持续地待在一起,接受友善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使我们遍体鳞伤,以后也还是会有机会成为拥有健康、健全人格的人。</p> <p class="ql-block">9、我帮助大家进一步打破认知误区:很多人觉得暴力、欺凌、虐待可怕,但是父母忙于生计,无暇照顾孩子,而让孩子“自然生长”,只要给足了金钱和物质,“放羊式”长大的孩子或许还乐得自在。但其实忽略和冷漠带来的心理创伤并不亚于上一讲中的热暴力,它给创伤者带来的生理、心理影响也是极其巨大的。</p><p class="ql-block">· 主要抚养者,可能是爸爸妈妈,也可能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人,对这些孩子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地冷漠或缺席。这些忽略:</p><p class="ql-block">· 有的表现为对孩子有爱但缺乏肢体接触;</p><p class="ql-block">· 有的则缺乏照料和正向反馈;</p><p class="ql-block">· 还有的放任孩子,只保证不会被饿死,全然不顾其内心的需要。</p><p class="ql-block"> ·可悲的是这些忽略和缺席有时候并不是刻意为之,而是作为主要抚养者在这些方面缺乏相关的知识技能,或者是对教养方式不够重视而导致的,更有甚者,有的父母自己就是在被忽略的环境下长大的,他们也不知道如何正确养育孩子。</p><p class="ql-block">10、所谓的“问题少年”往往是从这些场景中走出来的。那么,这些忽略和冷漠究竟会给经历者带来些什么呢?</p><p class="ql-block">· 我整理归纳了书中提到由于忽略、冷漠带来带来的创伤影响的主要病症表现有:</p><p class="ql-block">·发育迟缓:缺乏成人的关爱可能会出现长不大、体重下降的情况,如果没有及早治疗,可能致命。</p><p class="ql-block">·反社会人格:拥有心智解读的能力,但解读的方式是扭曲的,他们无法体会爱是什么,不会把爱视为真实的感受,而是当成一种为了得到性的承诺,利用情感操纵别人,因此也会认为每个人都会这么做。</p><p class="ql-block">·反应性依恋障碍:包含“发育迟缓”与成长不良,他们对认识的人冷漠,却会对陌生人异常亲近。但这种亲近是利用亲近行为化解成人的潜在威胁性,而非建立持久的感情。在他们眼里:别人如果不是障碍,就是有利用价值的工具。</p><p class="ql-block"> ·可悲的是,和上一讲一样,这些创伤带来的影响往往被没有相关创伤背景的普罗大众误以为这些人不过是“问题少年”,而看不到他们其实更是“创伤的受害者”。</p><p class="ql-block">·我们为对方贴上什么标签,通常决定了我们对待他人的态度。在我们的生活中,被标签为“坏”孩子和“被创伤所毒害”的孩子,会得到完全不同的对待方式。比如面对“坏”孩子,我们咒骂和厌恶并且想要远离;或者如果这个“坏”孩子就是我们自己,往往会对自己倍感厌弃却无能为力;但是如果你面对的虽然是有同样行为问题,但是却看作是“被创伤所毒害”的孩子的话,内在的悲悯、疼惜之心也会油然而生。学习本讲下面的内容,就将帮助你对自己或他人的“坏”行为有更多的理解,从而释怀或愿意施以援手或积极寻找自救方法。</p><p class="ql-block">11、为何在冷漠、忽略的环境下会出现上述这些令人扼腕叹息的“问题孩子”呢?</p><p class="ql-block">· “坏”孩子不是因为ta“天生坏”,而是“被创伤所毒害”的这一结论,即所谓“创伤”的出现和维持会破坏一个人脑神经和心理相关机制的正常发育:</p><p class="ql-block">·当大脑接收到身体以外或来自于外部感官的异常讯号时,大脑就会自动将这些讯号视为压力,而所谓“创伤”本质上就是一种压力,并且这个压力超出了个体当下的神经系统和大脑所能承受的范围。</p><p class="ql-block">·人类在出生时就已经具备了压力反应的核心元素,这些核心元素组成应对压力的反应系统。这个压力反应系统就位于发展中的大脑接近底部、最原始的部位,即我们的脑干这个脑部组织。这点和上一讲中提到压力最先触发的是大脑最底部、最原始部位是同一个部位。而人体的压力反应神经生物的系统同时又与大脑掌管“愉悦/回馈”、以及其他掌管疼痛、不适与焦虑的部位互相联结。也就是说当压力解除,人们容易感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但是当压力持续或加大的时候,人们体验到的是焦虑与疼痛等负面的感受。</p><p class="ql-block"> ·当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要面对无法预测的混乱和威胁时,大脑的压力反应系统与负面解读与威胁相关的社交线索的区域就会越发达,同时如果从小缺乏关爱与悉心照料的话,主管同理心与自我控制的系统也会因此发育不足。</p><p class="ql-block">·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大脑各个功能的形成需要固定、重复的经验不断刺激人体的神经系统,才有可能得到适当发展。也就是说如果只是短暂或者一时地忽略或者漠视,虽然也会给人带来创伤的体验,但是只要后续有补救的措施,比如给予关爱与无微不至地照料的话,那么对于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损伤的伤害可以降到最低。</p><p class="ql-block">·但是如果一个人长期处在忽略与冷漠中的话,其大脑的功能和神经系统的病态的反应模式就会在这样重复的生活环境中被固定下来,而健康的反应模式被弱化乃至消失。这就像一条路走的人多了才能成为“路”,否则杂草重生,看不出“路”的样子。</p><p class="ql-block">·书中对此就有提到:“大脑会随着时间发展,持续累积重复的经验,每一次都是强化正向或负向的机会。一旦你建立了形式,它就像凹痕一样,让你很容易做出相似的行为,也更有可能反复实践。”只有运作的神经系统才会变得越来越活跃,而没有使用的神经系统则变得越来越迟钝。</p> <p class="ql-block">12、长期忽略与冷漠产生的结果就在于由于缺乏温暖、有爱这样的固定、不断重复的经验,从而导致了大脑:</p><p class="ql-block">①许多决定我们人际关系和生活质量的大脑功能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p><p class="ql-block">比如有些人会呈现出情绪不稳定、动作不协调、情感反应迟钝的状态;还有的人在抽象思考、逻辑推理能力也表现得“不够聪明”;而且一部分人还会出现哪怕吃再多的山珍海味也是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同样的普遍的还有在人际交往中,这些人在和他人的互动中会感到不自在、觉得孤单与不擅长社交;</p><p class="ql-block">②错过“关键时期”:</p><p class="ql-block">关键时期即在特定的时间出现特定的刺激,某些能力得到最大的成长。如果错过,就会使得该项能力永远也无法达到最大的潜力。书中提到如果一个人没有机会在青春期之前发展流利的第二语言,之后无论学习任何语言,都几乎会带上自己的口音,这就是错过了关键期最典型的一个例子。而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看到一些人明明眼睛或者嘴巴等器官没有问题,但是却看不见东西、说不了话的新闻报道,这里面就不乏有错过关键期而出现失明、无法发声的悲剧。</p><p class="ql-block">③他人的陪伴无法带来愉悦、舒适的人际体验:</p><p class="ql-block">缺乏关爱这样的必要刺激来发展调节压力的脑部区域,将会导致个人无法将愉悦和舒适这样的感受体验与他人的陪伴联系在一起。当这样的人在与他人互动的时候,对于关爱的本能使其因为难以得到爱的满足,转而用攻击人与冷酷进行索取,这样的索取常常会受到外界的惩罚,进而加深ta的愤怒,在行为上变得更加糟糕,从而最终被社会排挤和边缘化,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特别需要注意的,这里还有一个误区。可能有的朋友会觉得,婴儿还不懂事,反正干啥他都记不得,即使有忽略也没关系。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反而是创伤出现得越早,就越难治疗,造成的伤害也可能越严重。</p><p class="ql-block">·这是因为人类大脑的基本结构、体积、重量,在三岁以前就发育了85%。如果个体在三岁以前没有机会与一、两位主要照顾者发展亲密、稳定、持久的关系,会长久影响他们与他人建立正常、亲密联结的能力。比如书中提到的萝拉、利昂、贾斯汀都是缺乏这些关系的“受害者”。 </p><p class="ql-block">·由此可知,忽略与冷漠带给创伤幸存者来说是不可磨灭的伤害,而这样的情况出现的越早,伤害越持久、深远。</p><p class="ql-block"> ·此外,大脑是我们个人生命故事的储存器。在上一讲中,有提到曾经经历的事件应对方式会被存储并置入神经网络中当做“模板”,在下次发生的时候方便调取。所以人生经验在我们的大脑中建立模板记忆,引导我们的行为。</p><p class="ql-block">·人们倾向以小时候受到养育的方式来培育自己的小孩。所以如果没有经过学习或者有自我觉察力的人成为父母的话,很可能会在无意识的层面将曾经被对待的教养方式运用到自己的下一代中,从而产生一代又一代的创伤传递,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代际创伤。</p><p class="ql-block">13、已经在忽略、冷漠环境下长大的成人可以如何自救或者将命运的魔咒阻隔于下一代身上呢?</p><p class="ql-block">· 一、 根据孩子的需要,以及他们可能在发育的“关键时期”错过哪些事情,而非依照孩子的生理年龄来与他们互动在冷漠、忽略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从未受过反复、固定的身体抚摸。而这正是他们发展调节良好、有所回应的压力反应系统所需要的。他们的神经系统也因为没有在恰当的时候给予互动而停滞不前。因此,适度的抚摸、用富有幽默感的方式交流、给予他们有节奏律动,比如音乐等刺激、鼓励并帮助他们得到一些成功的个人经验对于他们来说非常重要。</p><p class="ql-block">二、避免将已经有行为问题的孩子与其他问题儿童共处,为了节约社会资源,往往很多行为问题的孩子会被集中到一个专门的场所进行系统管理。但实践和研究已经表明这只会使行为不当的情况恶化。一对一的关注,温暖的、富有同理心的教养将抚平这些创伤幸存者的伤口。</p><p class="ql-block">三、与动物的接触</p><p class="ql-block">和猫狗等友善动物的互动对于创伤儿童极具疗愈的效果。这是因为和动物的互动通常会比人际关系来得简单且更容易预测。而稳定、持续、重复可预测的刺激对于大脑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与小动物的互动可以为创伤幸存者提供重复、简单、具有支持性的互动。</p><p class="ql-block">四、感受照顾、关爱和理解</p><p class="ql-block">照顾、关爱与理解会使我们觉察照顾者的表情、声音、抚摸与气味的神经网络和调解“愉快”、接触痛苦的神经网络同时受到刺激。当这样的照顾、关爱与理解重复次数够多且同时发生,上述两种神经网络就会产生联结。</p><p class="ql-block">随着大脑的再发育,你会从慈爱的照顾者身上学习并建立人际关系的模板,这个模板会塑造你对于人际关系的主要“世界观”,而这是充满了挚爱的关心、认同与情感的良好人际关系,它们会使你变得更加有同理心,也将拥有更好地人际关系。</p><p class="ql-block">五、提高幼儿与长期养育者之间的依恋关系的认识</p><p class="ql-block">无知带来伤害,而伤害将会延续。因一此提高幼儿与少数的长期养育者之间的依恋关系的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能够来有意识听这么课的你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如果你是宝妈宝爸,我为你们的孩子感到幸运。</p> <p class="ql-block">14、没有爱,没有成长。</p><p class="ql-block"> ·享受人际关系的能力是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唯有与别人互动可以得到持续、稳定正向的回馈,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欢迎你实践本讲中提到的一些方法,让我们都能够处于可预测、互相尊重的关系中。</p><p class="ql-block">15、无论是“战斗”“逃跑”还是“解离”,最开始的时候都是让你可以在面对极端压力/威胁,短时间内快速反应的本能求生技能。这其实是生物进化的智慧。但当这样的压力持续存在以后,哪怕你已经远离了这样的压力或者威胁。“过度警觉”的结果就是把已经安全、无伤的环境也解读为“危险”,也就是俗话说的“你太敏感了”。</p><p class="ql-block">16、大脑功能发展的充分程度非常有赖于个体在恰当时机不断接收并存储到正确模板经验的良性刺激。</p><p class="ql-block">·这些良性刺激给我们的心灵打下一个健康、坚韧、复原力强的地基,而缺乏良性刺激的孩子则会出现大脑容量普遍比一般的孩子小,甚至部分区域出现萎缩的现象,还会有一些脑部功能异常的问题。</p><p class="ql-block">·所谓良性刺激并不是一些高难度的“存在”,而是俯首即是的关爱。 比如,我们在婴幼儿时期,主要照料者比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甚至保姆,如果给我们提供了充足、温暖且及时的照顾,那么脑干的发展才不会受阻;等我们年纪再稍微大一点,比如会翻身、坐卧乃至爬、走、跑的时候,和照料者的互动、交流,他们一声声充满爱意的“宝宝,不要怕,爸爸妈妈在这里,你勇敢往前走,走得慢一点”等这些点滴充满了关爱的良性刺激将有助于间脑到大脑皮质的各个区域都能够有序、健康的发展。相反,如果在大脑还在发育,尚未成熟的过程中,遭遇了虐待、欺凌或者忽略、冷漠等不良刺激,就会让我们的大脑缺乏良性发展刺激,甚至摧毁之前已有的良性发展刺激,使得大脑功能发展停滞,行为表现会逐渐显得怪异、难以用常理去理解或解释。 </p><p class="ql-block">· 大脑的发育非常有赖于良性刺激的作用,也就是经验带来的影响。这就意味着一方面我们的大脑在婴幼儿时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但硬币的另一面也就意味着非常容易受到伤害。</p><p class="ql-block">· 平缓”指的是重要的神经发展历程是从幼年一直持续到青春期之间的,而大脑皮质中保护我们重要信息传输通路的神经元的“铠甲”髓鞘的生成,则会一直持续到成年初期。这一方面对于童年期有创伤经历的孩子还是有“找补”的可能性,另外一方面也预示着即使成年了也不意味着“百毒不侵”,遇到重大的生命危机,也仍旧会影响到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p><p class="ql-block">17、创伤本质上就是超出了个体当下的神经系统和大脑所能承受范围的压力。而这些压力造成的如蝴蝶效应般的震荡就像黑暗阴沉的云雾笼罩着创伤幸存者,持续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及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这是创伤记忆带来的深远影响。所以聊完了大脑的功能分区和发展规律,我们再来看看大脑的另外一个重要功能,记忆和创伤之间的爱恨纠葛。</p><p class="ql-block">·很多人可能会认为当创伤情境已经停止或者远离创伤者后,创伤者就可以从创伤地狱回到了平和人间,但其实不然:当外界传递出和过往创伤情境类似的线索被创伤者接收到,大脑就会不断比对当前信息与过去存储的记忆模板的相似程度。如果当下的信号刺激和过往的经验相似度越高,那么调动模板的可能性就越大,大脑在第一时间就越可能把当前的环境解读为“危险”,这些信号就越快也越先进入的就是我们大脑中最底层、最原始的区域,从而在大脑皮质还没来得及思考以最快的速度做出反应。“过度警觉”也是在上述记忆模板不断被调取以后强化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记忆与创伤的关系:经验创造记忆,但记忆也反向作用着我们。</p><p class="ql-block">· 书中还指出“尽管许多人在回忆时产生强烈的感受,但这不一定表示他们真的曾经受到虐待、或是回想起来的事件完全真实无误。”这部分要注意区分一些别有用心的诱导式地提问。可见,记忆也是可以被“篡改”或“无中生有”的。</p> <p class="ql-block">18、创伤压力反应对神经系统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创伤性压力很可能会给个体带来各种各样的生理疾病或心理疾病,比如胃肠道、心血管疾病、多动症、强迫症、学习障碍等。这些都是个体在遭遇重大创伤性压力以后“看得见”的“外在表现”。</p><p class="ql-block">· 为何经历过重大创伤的孩子,往往在课堂上不易集中注意力:因为他们会特别注意老师与同学的表情,去观察对方是否怀有敌意,以便时刻奋起准备抵御外界威胁来进行自我保护;而对于课程本身这些不具有威胁性或危险性的良性刺激,就会被大脑忽略,从而表现出上课不专心听讲、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这也是上文所提到的“过度警觉”的生动再现。</p><p class="ql-block">· 创伤事件发生得越早,对个体的影响越深远的观点。</p><p class="ql-block">19、早年经历创伤经验的人就“没救了”呢?其实不然。神经系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是在于它们会随着一定模式、重复的外在经验活动而不断发生变化。</p><p class="ql-block">· 有持续作用的神经系统会越来越活跃,而没有使用、未收到刺激的神经系统则会变得越来越迟钝。当有早年经历创伤经验的人虽然早年的创伤压力会对神经系统造成巨大的破坏,但如果可以在创伤之后,持续地提供稳定、可预测的外界环境,建立安全、持久、温暖的人际关系,那么这些持续性的新经验就会建立促进良性的突触连结的强化,而曾经伤害带来强化的神经系统则会因为危险伤害的消失开始消退。健康、更具有社会适应性的神经系统也因此有机会迎来了人生的“第二春”。</p><p class="ql-block">· 大脑功能发展的充分程度非常有赖于接收到的良性刺激,而这个良性刺激就是我们在恰当时机不断接收并存储到大脑中的具有社会适应性的模板经验。上述特性决定了“健康发育的关键在于在对的时间得到适度的正确经验”。</p><p class="ql-block">· 而Perry医生及其治疗团队就是运用这一特点,开发了“神经序列治疗”。</p><p class="ql-block">·所谓神经序列治疗,指的是“神经系统会依照特定顺序进行组织与运作,发展较不成熟的区域则依赖较成熟的区域传递讯号,此治疗便是以脑部发展的顺序为治疗原则”。就好像植物的生长一样,我们大脑中的神经系统需要经过“萌芽→破土→开花→结果”这样的特定顺序来运作,枝叶的生长、花朵的绽放有赖于根系吸收大地的土壤来传递养分。这就是这种治疗模式的治疗原则。</p><p class="ql-block">20、在面对创伤时,我们可以怎么利用“神经序列治疗”来实现自我疗愈呢?</p><p class="ql-block">·其实只需要了解如何根据这个原则进行自查、自助,或者在寻找医生、专业心理咨询师之前能够做到自我发现和觉察,就能让心理咨询事半功倍。</p><p class="ql-block">· 人际关系对于创伤复原有着重要作用,稳定、安全、温暖的、良好的长期人际关系甚至可以抵消过去的伤害。</p><p class="ql-block">·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何就能治愈受伤的过往。人际互动会刺激我们大脑中两种主要的神经网络。一种是与人际互动有关联的复杂感知,帮助我们觉察对方的表情、微笑、声音等感官刺激带来的信号;另一种是关于调节“愉快”或感知不适、焦虑的神经网络。我们从良好的人际互动中学习并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模板,体验到“愉快”和依恋;从不良甚至糟糕的人际关系中学习并建立病态的人际关系模板,感受到不适与焦虑。</p><p class="ql-block">而大脑的神经网络遵循“用进废退”的原理,即在运作的神经系统会越来越活跃和发达,没有使用的神经系统则会越来越迟钝。如果创伤者一直处在不良甚至糟糕的人际关系中,那么ta的神经系统也就会被一直固化下去,从而影响到ta的身心健康;相反,如果ta有机会建立稳定、安全、温暖的、良好的长期人际关系,那么ta的神经系统将会被重塑,原来变得迟钝的调节关系和愉悦的神经系统也将变得越来越活跃和发达。</p> <p class="ql-block">21、既然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么重要,那么已经伤痕累累的创伤者又该如何发展出这样的美好的人际关系呢?</p><p class="ql-block">· 如下4个思路,希望能够帮助资源有限的创伤者尝试寻觅到属于自己的“安全人际关系”:</p><p class="ql-block">·做志愿者,在服务中感受和体验人际关系的美好现在社会上会有许多不同议题下创建起来的公益组织,需要大量的爱心人士投入其中。在这些纯粹和爱与付出流动的组织中,往往能够收获善良和美好。如果你愿意,可以在自己学习、工作之余投入其中,和志同道合的志愿者一起在服务奉献中收获稳定、安全、温暖的关系。</p><p class="ql-block">·寻找和自己有类似经历的社群,和大家一起抱团取暖伴随着网络的便利,越来越多的有着类似经历的人会在网络或现实中组成一个个社群,给予彼此支持、温暖,并且共享社会资源。如果你感兴趣的话,也可以寻找这样的社群组织,加入其中,既贡献自己的力量,也收获建立安全、温暖人际关系的可能。</p><p class="ql-block">·参加有同样议题的专业心理团体</p><p class="ql-block">相对于一对一的心理咨询,专业心理团体所需要付出的费用和时间都相对较少。如果你经费或时间有限,也可以有意识地在像壹心理这样的平台上关注类似主题的心理成长团体,在有专业人士带领下的团体中,和自己有相似经历的伙伴共同成长,从而发展出自己良好的人际关系模板,继而拓展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p><p class="ql-block">·学习相关的创伤自助课程,提升自我觉察,除了体验外,学习我们这样了解创伤背后影响因素的课程,也会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自己或者有创伤经历的他人,从而在日常生活中给自己或他人更多的允许,而这些允许本身就为你创建温暖、稳定、安全的人际关系打开了一扇可能的窗户。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善良、淳朴的人居多。你开放的态度也会吸引那些愿意和你建立良好关系的人们的。</p><p class="ql-block">· 如果不幸经历了诸如暴力、欺凌、忽略、冷漠等创伤事件,错过了“发展中对的时间”,可以尝试通过根据大脑发育的生物学规律,主动发展创造安全、稳定、温暖、持续的长期人际关系帮助自己走出创伤阴霾。</p><p class="ql-block">22、如果可以拥有一段甚至几段稳定、安全、温暖、良好的长期人际关系,对创伤者的创伤修复、疗愈无疑是一剂强行针,书中就直言“情感是最强大的治疗方式”。这是因为,一方面安全、接纳、可预期的同伴关系可以帮助创伤者的大脑重新获得一些新的经验,让他们越来越相信现在自己所在的世界是安全的,是充满希望的。</p><p class="ql-block">·书中就有提到“我们的大脑天然依赖他人支持才能感到舒适与疗愈。主掌交集的脑部区域可以调节压力系统,大脑压力系统需要充满关爱、有回应的照顾与教养,才能正常发展”;</p><p class="ql-block">·另外一方面,同伴的言行也让创伤者有了可以模仿和互动的对象,从而更快更好地学习到同龄人所具有的技能。</p><p class="ql-block">然而对曾经遭遇过虐待、欺凌、忽略、冷漠的创伤者来说,信任他人、敞开心扉是很困难的,更别说主动去建立一段稳定、安全、温暖的关系了。</p> <p class="ql-block">23、创伤者虽然经历过命运无情的击打,但“正是因为自己淋过雨,才更容易愿意为他人撑把伞。”作为创伤者,并非所谓的“受害者”,更是“幸存者”,在伤痕累累的内心,常常包裹着愿意为他人、社会奉献出自己的爱与温暖。而可以让创伤幸存者有机会助人自助的地方,恰恰也是在同伴的相处与交往中。</p><p class="ql-block"> ·那么创伤者作为同伴中的一员贡献自己的力量,需要注意些什么呢?在这里,我分享3点小贴士:</p><p class="ql-block">·真诚、开放、友好的态度是建立关系的前提作为创伤者,过往的创伤经历会很容易让你在进入一段关系前就开启自我保护模式,小心翼翼、多疑谨慎是非常常见的表现。</p><p class="ql-block">.如果你刚开始就是这样的,还请不要苛责自己。经过前面课程的学习,我想你已经了解到这些都是人在经历创伤后的本能反应,不受大脑理性层面的控制。从进化角度来看,在一个陌生、未知的环境保持警觉和观望会增加生存概率。所以建立关系这个过程,对任何人来说,在刚开始的时候都是不容易的。</p><p class="ql-block">·但与此同时,创伤者往往会比一般人对环境的安全性有更高的敏感度。因此,当你感受到团体是安全的,不妨试探性地释放出真诚、友好、开放的态度。如果觉得比较困难,可以先尝试那些建立在一定规则基础上的团体,因为对于环境的可控感会让你能够敢于迈出第一步,在团体中能够更好地成长。</p><p class="ql-block">·在和同伴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时,改写创伤事件的描述,这里的“改写”不是粉饰“创伤”本身,而是从原本被创伤所绑架的过往记忆里看到你在其中的力量、发现可能被忽略的来自施暴者之外的善意,赋予生活以希望感。</p><p class="ql-block">· 简简单单的词语替换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疗愈作用,那么你在进行同伴支持时,改写创伤事件的描述所产生的能量将会以更超乎你想象的方式扩散开。分享时,可以从下面三个角度进行:①分享在创伤事件下,你的任何想法和感受;②分享的时候,将过去的视角放回到现在,着眼于此时此刻可以做些什么,让目前或将来的自己“变得更好”③重新修改创伤事件的结尾,例如可以增加“我希望故事的解决将来像这样”或者“我期待的未来”、“我想要的幸福”等等</p><p class="ql-block">·这部分的叙事改写不仅可以重塑自己的生命故事,也可以在其他同伴分享他们的生命故事,给予上述角度的支持和转换。</p><p class="ql-block">·如果在关系中受挫了,拥抱自己,并且告诉自己:美好的关系已在路上,现在不过是黎明前必经的黑暗要知道,即使是有相似经历的团体,由于个体差异和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有的时候你也会产生“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的想法。</p><p class="ql-block">·这个时候或许我们需要给自己一些提醒,告诉自己这很正常,为自己人生打开一扇窗,看见阳光的同时也不免还是要经历风雨。只是它们都是暂时的,给自己更多的机会,才有可能获得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 </p><p class="ql-block">24、个体与个体的联结是改变的开始</p><p class="ql-block">· 当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意义时,就更有可能营造出包容、接纳、有爱的社区文化,进而带来整个社会风气的转变。而这些有爱的社区氛围也将进一步促进创伤者有机会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自我疗愈、关爱他人。</p><p class="ql-block">· 我们又可以具体做些什么呢?</p><p class="ql-block">首先,撕掉标签,给自己和他人重生的机会这里的“撕掉标签”不仅仅是面向创伤者自身,也包括非创伤者。因为创伤者在经历重大创伤后,如果没有对创伤正确的认识,往往会带着很重的羞耻感负重前行。这个时候,如果周围的人对于标签无动于衷甚至还恶语相向或另眼看待的话,创伤者是更难走出命运击打带来的伤害,因此对创伤观念的更新就显得非常重要。 </p><p class="ql-block">·那么,创伤者和非创伤者要如何才能撕掉标签呢?对创伤者而言:修正自我的负性想法是很关键的一步。对于已经到了本门课程的最后并且结合原书的阅读的你,我想对于创伤的理解已经不同于一开始了。这很好,只是由于创伤带来的影响根深蒂固,或许还是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提醒,你可以尝试:</p><p class="ql-block">①每天早上起床或开口说话前,注意对自己说的第一句话,比如可能是“我好累”“我不想上班/上学”“今天穿什么衣服呢”并将这部分的自我对话和你身边的人交流,了解他们一般会说些什么。这部分看上去虽然和创伤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通过这样的交流,你会了解到小时候的创伤的恰恰就藏在这些不起眼的自我暗示里;并且,这些对自我的评价,并不是只你独有,可能大家都有,就能大大消减你的孤独感、怪异感。</p><p class="ql-block">②重塑健康的自我评价</p><p class="ql-block">很多人,尤其是在幼年经历创伤事件的孩子,往往会把遭遇创伤看做是自己的问题,比如遭受家暴的孩子往往会认为“一定是我不够好,不够乖,爸爸才要这样一直打我的”。这样的想法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会伴随着直到成年,很容易把自己看做是一个“糟糕的人”。</p><p class="ql-block">·然而实际上这一切都不是创伤者的错,而是施暴者应该承担起ta的责任。因此面对同样的家暴事件,通过吸收新知识后,或许会产生一种新的想法“无论我做了什么,爸爸动不动就打骂我是不对的。他应该为他的所作所为负责,而不是我。我值得被爱,值得被善待”。</p><p class="ql-block">③带着新想法生活,体验和感受新想法带来的变化</p><p class="ql-block">新想法的替换本身就是撕掉自我负性认识标签的过程。当我们把新想法放回到生活中的时候,我们的一举一动,也会发生微妙的变化,包括人际之间的互动,也会发生改变。这些都会帮助你从创伤的阴影中走出来,在重生的路上越走越开阔。</p><p class="ql-block">·对身边有创伤经历者的人来说:</p><p class="ql-block">将创伤正常化,摘下有色眼镜,耐心了解倾听创伤者过去发生的一切。</p><p class="ql-block">这里反复提醒大家所谓的“行为问题”很可能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伤痛。所以,如果你真的想要理解、帮助到那些有过创伤经历的人,那么看到一些怪异或者难以理解的行为表现的时候,请你先不要妄下判断,而是耐心地去了解对方过去发生了什么。</p><p class="ql-block">·其次,给予创伤者持续、耐心与反复地关爱和照顾Perry医生在多年的从业生涯中非常清楚地感受到,虽然药物可以缓解创伤造成的症状、医生的建议可以给病患带来帮助,但最为重要的是医生与病患之间的关系,接受并发自内心地关心、支持他们才让改变和治愈得以完全的发生。</p><p class="ql-block">·因此,即使我们没有专业知识,但是发自内心对创伤者持续、耐心与反复地关爱和照顾,就能够帮助他们重新建立信任与自信,找回遗失的安全感与爱,而这也是从创伤中复原的关键。</p><p class="ql-block">·最后,学习创伤知识,并将知识分享给身边的人,能够看这本书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无论你是因为被“创伤”折磨,苦于想要摆脱而无门的创伤幸存者,还是因为身边有关心的人经历了创伤之苦,你希望给予帮助的人。这样的主动学习都会帮助你或他人在面对创伤或者和创伤有关事件的时候,给予更多的支持和理解。</p><p class="ql-block">·此外,如果你愿意为创伤者再多做一些的话,我想邀请你在合适的场合,让对创伤一无所知的普通人了解:给予创伤者发自内心持续、耐心与反复地关爱有多么重要。“歧视、偏见往往来自不了解”。当创伤知识越来越大众化的时候,对于创伤者的偏见与歧视也更有可能减少。</p><p class="ql-block">25、创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对创伤的误解。创伤的发生或许只需要一瞬间,但大脑的复原往往需要漫长的时间。给予自己和他人时间,为自己和他人共同打造一个安全、友善的世界,和标签告别,我们每个人都有拥抱新生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摘录:红梅</p><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