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陵古镇名字考(植物学博士 张弛)

藏在人海

<p class="ql-block">五陵镇名字知多少</p><p class="ql-block">——武隆固、五龙、五竜、五隆渡、伍隆堌、五陵集</p><p class="ql-block"> (植物学博士 张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陵起自何时因何得名,目前不得而知,但其形成应不会晚于初唐。因崇祯十年(1637)《汤阴县志》载:“隆兴寺,在县东南五陵镇。唐贞观二年(628)建”。隆兴寺坐落在五陵古镇中央。隋唐时,五陵东南约15千米,是临河县治(今浚县善堂乡临河村);东北约20千米,是内黄县治(今内黄县东庄镇旧县村);西北约25千米,是汤阴县治(古贤是隋初的汤阴县治,今县城是唐及以后的汤阴县治);正南约19千米,是黎阳(今浚县)县治。据北宋元祐五年至六年(1090—1091)《相台志》记载:当时,汤阴东南所辖范围仅到俎佐(五陵西北,距五陵约3千米)、北城(即邶城,在五陵正西,距五陵约6千米)一带。北宋初五陵还不隶属于汤阴。</p><p class="ql-block"> 汤阴五陵,最早见于文献记载是明嘉靖四年(1525)总运署都督同知杨宏撰《漕运通志·漕渠表》:“卫河迤北河道闸浅:汤阴县五陵等浅凡六”。稍晚于此的明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崔铣《洹词·南陆志》记载为“五龙”。崔铣,安阳人。是明工部尚书汤阴镇抚寨(距五陵7千米)人李鐩的女婿。外祖父是汤阴瓦岗村(即博望岗,距五陵10千米)李氏四世祖。《南陆志》是崔铣重被起用,赴南京上任时所记。崔铣赴南京计程:“予家八十里至五龙,渡卫又四十里至督,二十五里至滑,九十里至长垣……”。崔铣故居在今安阳市老城内小颜巷路北,到汤阴五陵的距离与记载大致相当。故,文中的“五龙”显然是指汤阴卫河岸边的“五龙”。康熙十五年(1676)明末清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薛凤祚《两河清汇》记载为“五隆固”。“卫河自双鹅头(今浚县新镇镇东、西双鹅头村)起至五隆固止长一百七十五里……卫河自浚县老鹳嘴起至北固城村(今汤阴故城村)九十里入直隶内黄县界止”。</p><p class="ql-block"> 雍正三年(1725)江南按察使傅泽洪《行水金鉴·运河水》记为“伍隆固”。“浚县所管卫河自汲县界双鹅头起至滑县界伍隆固止计一百七十五里,内有石冈一道自屯子镇至老鹳觜十八里……汤阴县所管卫河六段。雍正三年六月初十日,河南巡抚田文镜《奏为漕粮关系》载:“豫属之汤阴县五陵集十里则与直属之滑县米善口接壤,米善口九里十三弓则又至汤阴县潘家湾塌河所。……由林家滩水路四里又至汤阴县流水口固城坝等处,由固城坝水路十八里又至内黄县神庙、窦公等处,两省地方极其交错”。”嘉庆六年(1801)《浚县志·方域》载:“北至汤阴县界五十里南五隆固与汤阴北五隆固接壤”并且北乡辖有五隆固村。《左宗棠奏稿》载:“二十一日(同治七年,1868),冒雨至宜沟驿。适李鸿章营务处浙江处州镇总兵马德顺自臣宗棠行营回开州,行抵濬县五隆渡,见贼骑趋东北窥渡卫河,飞骑回报……是夜四鼓,向五隆渡口疾趋。春寿、喜昌抵五隆”。光绪十二年(1886)《浚县志》载:“卫河堤,南自双河头入境起,北至五隆固出境止,沿河一百七十五里”。同书王庄所(所,乡辖管理机构。王庄所在五陵镇南7千米,今为镇)辖有五陵固村。</p><p class="ql-block"> 有关汤阴“五陵”称谓的存世实物。目前见到最早的是明正德七年至九年(1512—1514),汤阴县西35千米盤石头村(汤阴旧境)“九重无影灵山宝塔捐资碑”铭文:“汤阴县武隆固社北河间庄善人冯志学,男冯廷、庞氏;冯住、王氏;冯觉、牛氏同造滚龙柱一根。”、“汤阴县五竜(同龙)骨北河涧庄善人冯廷、妻庞氏;冯住、妻王氏发心同造斗贡并佛,共捨银二两。”、“北五隆村蒋德、曹氏,男蒋仁”。其次是正德十年(1515),五陵镇隆兴寺石柱铭文:“汤阴县五陵社瓦刹里善人……”。以及明万历四年(1576),汤阴高汉村“重修府君庙记”背阴:“五陵集河南、五陵集”。万历四十二年(1614),浚县王庄镇北王庄村西“重修福兴寺水陆殿记”碑阴:“五龙固李九成”。</p><p class="ql-block">在今河南、河北、山东三省接壤地带的故黄河、卫河等河道两岸,存在着为数不少以“某固(堌)”为名的村庄,显然这些村名与所处的位置有很大关系。“堌”本意是土堡、土城。有时也指高大的土堆为堌堆。其次,正德九年(1514)前后,汤阴盤石头村“九重无影灵山宝塔捐资碑”中的汤阴武隆、五竜(同龙)、五隆(北五隆不戴方位词)以及正德十年(1515)五陵镇隆兴寺石柱铭文“五陵”的记录,不仅是目前为止汤阴五陵地名最早的记录,而且覆盖了此后发现的所有有关汤阴五陵地名称谓的文献或实物记载,因此,真相一定就在其中。第三,《康熙字典》:“隆”,【說文】丰大也。又【玉篇】中央高也。又叶闾承切,音棱。五陵附近并无大土山之貌,故,“五隆”和“五陵”两者中,最贴切的应为“五隆”,意思是五个凸起的高地。</p><p class="ql-block"> 千百年来,雨水冲刷与河水的侵蚀、改道,卫河(淇水、白沟、永济渠、)岸边的五个凸起已不复存在,但五隆的得名应源于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