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br></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今早看一个视频,内容是中国最神秘最牛的江南钱氏家族。视频中女主播介绍,钱氏家族的子孙撑起了国家的骨架: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中国力学之父钱伟长、中国文化昆仑钱钟书、中国史学大家钱穆,更有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钱永健,另外,还有18位两院院士。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这个最牛的钱氏家族牛了一千多年靠的是什么呢?其始祖吴越王钱鏐制定的一套教育子女的大纲,即《钱氏家训》。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在《钱氏家训》里,有句值得特别珍贵的一句话:“欲造优美之家庭,须立良好之规则。”这个“规则”便是钱氏家族的家风。钱氏家族正是有了这个良好的家训、家风,才出了如此众多的国家栋梁。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本人在抄写研读《红楼梦》的过程中,对贾府的家风略有感悟。120回的《红楼梦》,找不到贾府家训四个字。没有家训的贾府,其家风可谓一塌糊涂。在本人与女儿合著出版的《梦回人生》(江西美术出版社)里的前三篇文章《贾府的爷们儿不争气》、《老太太带坏了贾府的家风》、《腐败已成贾府的生态》,其实都是写的家风。贾府由原本“烈火烹油”“鲜花着锦”“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而“运终数尽”,“竟一代不如一代”,最后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地步,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一个可以作为“规则”的家训,更没有一个好家风。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当今社会,一个家庭走出几个大学生,或出几个顶尖人才的例子比比皆是,仔细考究,都跟前辈的好榜样作用有关。虽然可能没有明文家训家风,但前辈人信守的良好做人准则和行事方式及求学上进的品质,就是最好的家训家风。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正面的例子实在太多,无法一一列举,倒是可以举一个真实的反面例子。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在某一个村里的某一户人家,上世纪六、七时年代,一家6口人两个硬劳力,应该是相当好的一户。可是,可但是,50岁上下的父亲和30上下的儿子,爷俩一对懒汉,结果,穷得叮当响。上梁不正下梁歪,三个孩子非但不读书,还都不务正业,有的还进了监狱。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世代传承并认真尊守的家训是一个家族兴旺发达的无价之宝,忠厚、进取的好家风是一个家庭的最宝贵最升值的不动产。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2024年3月25日</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i>【编者按】这篇文用一正一反的例子论证家训家风的重要性。江南钱氏家族由于《钱氏家训》,家风正派,上千年人才辈出,尤其近现代,三钱对新中国贡献,真真栋梁之材,但《红楼梦》,由于家风尽失,逐渐走向落没。好的家训家风让孩子耳濡目染,默默传承,坏的家风会殃及后代,甚至锒铛入狱。这篇文不长,教益却深。好的家风就是最宝贵最升值的不动产,愿我们每家都有这样的不动产,让好的家风传承下去。推荐阅读。编辑:梁争</i></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作者简介:卢祥云(网名:祥云),大学本科学历。1979年参加工作,2015年在县处级领导岗位上退休。在职和退休后以满腔热情,秉持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坚持边工作边写作,先后出版《老干部工作硏究》、《在共和国功臣身边》,《梦回人生》。退休后到大连,作为《辽宁老年报》特约记者,深入研究养老问题,累计撰写发表千余篇随笔、新闻稿,理论文章。喜爱书法,现已抄罄《红楼梦》一百二十回。】</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br></b></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