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美乡村——婺源篁岭游玩记

溪边一缕晨雾

<p class="ql-block"> 婺源篁岭游玩记</p><p class="ql-block"> 旅行社最后一站安排去婺源县篁岭游玩,车子在皖南山区蜿蜒盘旋,爬山坡穿隧道,车窗外山林竹海翠绿葱茏,溪边桃李花开一簇簇的,快速闪而过,真是满眼春色,流光溢彩。导游在车上一会普通话一会夹杂着地方口语,在介绍婺源篁岭的历史渊源与风土人情以及田园风光。黄山市区去婺源篁岭有120公里的路程,到达终点时篁岭硕大的停车场,停满了来自来全国多个省市的旅游大巴,游客以女性居多,她们还是盛装出游呢,都期盼把自己美丽的身姿融入春天的花海之中,做一会花之仙子。</p><p class="ql-block"> 婺源县属江西上饶市管辖,地处江西东北角,与安徽浙江交界,篁岭是婺源县江湾镇的一个村庄,面积5平方公里,它在石耳山脉深处,有500多年建村史,历史上属于古徽州,整个村庄的建筑风格与生活习惯,有着浓厚的徽州文化气息。在来的路上,导游还在喋喋不休的,为婺源划给江西难以释怀。</p><p class="ql-block"> 婺源划到江西也就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事,坊间传说:蒋介石有在南昌建都的意思,江西地图像个美女头,缺了后脑勺,就将婺源划给江西把后脑勺补上云云, 其实,蒋介石政权这样做完全是从政治、军事与交通等层面的考量,将婺源划给江西便于管理,真实目的是围剿红军的需要。婺源划至江西后,遭到了当地人的强烈抵制,抗战胜利后,婺源人的回归运动再次升温,1946年,以胡适为首的安徽籍代表联名请愿获得成功,并于1947年婺源回归安徽。1949年4月,解放军从景德镇进入婺源,打败了敌军,解放了婺源,解放后,婺源正式划到江西,其实从上饶到婺源比安徽进出更方便,把婺源划给江西的确方便管理与建设。</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篁岭新村坐索道到山上的篁岭古村参观游玩,出了山上的索道站,走进村口的路上,两边古樟与珍稀古树种类繁多,枝繁叶茂,清新清爽,让游客觉得来到了世外桃源。</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篁岭古村是在半山腰顺山而建,平地极少,民宅与宗祠完全是徽派建筑风格,木刻石雕与西递——宏村也不遑多让,精美极了。大家目不暇接,都在古村落中流连忘返,仿佛时光倒退到明清时代,生活在一个宁静的山村,没有烦恼的仙境宝地。村庄中有一条近400米长的天街,两边商铺林立,各种特色的业态在此汇聚,在天街可以品尝到婺源的各种小吃,走在天街上,有点像是在古代闹市逛街景呢。这里与西递、宏村不同点就是家家户户在顶楼全层拓开搭起晾晒架,全村房屋错落排在落差近百米的山坡上,使晾晒更具有层次感。这种晾晒谷物的场景叫“晒秋”。篁岭晒秋逐渐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的素材。</span></p><p class="ql-block"> 篁岭另一大景色就是“梯田花海”,村民在山间梯田大面积种植油菜,花开季节异样的美丽壮观,每年春天吸引数十万游客纷至沓来,今天的天气挺好,尽管油菜花还没完全盛开,我估计来赏花游玩的不下于万人。</p><p class="ql-block"> 我走出了古村,随着游客穿过梅园、杜鹃园,登上卧云桥(卧云桥全长200米,是全省目前最长的悬索桥),漫步在悬索桥上看梯田油菜花,就像在云里看花一般,梯田层层,花海叠叠,远看近瞧都是一首田园诗与一幅山村画。过了悬索桥我在木梓树林里坐着,不去花海中凑热闹,那里是丽人们的世界,她们在田间转悠,在花中徜徉,是丽人美还是花美这些就让春风去评判吧!</p><p class="ql-block"> 我坐在山腰尽情欣赏山村的美景,对面的古村被古树环抱、任梯田簇拥、四处风景如画。这样美丽的地方谁能想到:在开发前,交通不便,水源缺乏,地质灾害频发,村民陆续外迁,人走屋空,田荒村散,明清时期的老屋闲置无人看管,腐烂倒塌,整个村庄面临逐渐消亡的命运。在婺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下,引入大量资本打造最美乡村,对该村现存的老民宅采取修复,营造,做旧,将明清老建筑保护利用的“寄养”模式,把篁岭建设成为婺源县古建筑密度最大村落,成为“最美的文化符号”与“中国最美乡村婺源县最经典的景区之一”。</p><p class="ql-block"> 婺源篁岭游玩结束,在返回的车上,我与导游说:你们徽州人不要再为婺源划到江西而耿耿于怀,就把它当做嫁出去的姑娘,她过得越来越好娘家人要感到欣慰,祝福她吧!车上的游客赞同我的话,导游笑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江西万安县公安局退休民警</p><p class="ql-block"> 张小平写与2024.3.29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