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天台欢岙乡竟然有一座大禹庙。</p><p class="ql-block">大禹,是为了治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超级英雄,是爱民如子、救百姓于苦难的开国君王。</p><p class="ql-block">这远古时期的治水英雄,怎么跑到偏僻的欢岙乡来了。</p><p class="ql-block">我在电话中询问翟万林老书记,你们这个庙宇为什么取名大禹庙,有什么典故吗?</p><p class="ql-block">翟万林老书记在电话那头沉吟了片刻说,大禹这英雄啊与洪水斗了一辈子,哪里有水患,哪里就能看见他的身影。</p><p class="ql-block">相传上古时,大禹继承了父亲鲧的治水功业,主管水利。他领旨到全国各地考察水系。走遍了大大小小的河流,每一条河流都遍布了他的足迹。</p><p class="ql-block">正是雨季,大禹来到天台欢岙,考察欢岙楢溪。楢溪古时奇险峻峭,溪流湍急,水石相击,轰鸣不已。到岊山下九陵地时,山洪突然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疯狂奔涌而出,势不可挡。大禹猛然勒马停步,这就是今天勒马殿的由来。</p><p class="ql-block">山洪多日末退,禹就地搭建了简陋的茅蓬遮身。是夜,水声咆哮,如凶猛的野兽。禹起身查看,天苍苍,水茫茫,唯自己所避之地如孤岛,安然无恙。禹遂叹:此地灵圣也。</p><p class="ql-block">禹用开山分流方法治水成功。君王让位,建立夏朝。</p><p class="ql-block">为纪念,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邑山下九陵地建立了“大禹庙”。</p> <p class="ql-block">大禹庙位于廿里欢岙坑的坑口边。穿过渡槽架往里,转几道山弯,峡谷两岸山色苍翠,丰富而饱满。那绿,是老绿,是新绿,是嫩绿,荡漾着诗意的缠绵与忧伤,让我心神荡漾。以至于开出了长长的一段山路,想想不对,错过了刚才山路右侧山坡上那幢朱红色的建筑,又掉头返回。</p><p class="ql-block">这是一段上坡的水泥路,路口一堵矮墙上刻着“北荡山公园”的牌子。</p><p class="ql-block">怎么到了风景名胜区?</p><p class="ql-block">四处打量,旁边竖着一块岩石,阳光透过树叶,枝影横斜如画,枝影间依稀可辨“大禹庙”三个字。</p> <p class="ql-block">坡的一边,立了一尊高大、神武的大禹塑像。只见他头顶栉风沐雨的竹笠,手握开山挖河的神耒,目光坚毅,气宇轩昂,仰望着,不觉心生敬意。一堵功德碑,上面密密麻麻地刻着捐资者的金额与名字,这些功德与美好,在北荡山脉这片空旷的荒野上开出一片永恒的春天。</p> <p class="ql-block">一老人坐在坡的尽头。</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长廊。</p><p class="ql-block">廊壁里挂满了关于大禹治水故事的图片。</p><p class="ql-block">问老人,大禹庙是不是穿过长廊往前走?老人笑吟吟指指斜上方说,在上面呢。话音刚落,右侧台阶上方的栏杆边忽冒出五六位老人,靠着,倚着,趴着,饶有兴趣地注视着我们。</p><p class="ql-block">陌生面孔的出现,如一道亮丽的光,照亮了他们寂寥的生活,平淡无奇的日子因为我们的闯入,凭添了几分的新意。</p><p class="ql-block">我疑惑,这么多老人的存在,这里是老年活动中心吗。</p><p class="ql-block">老人们的目光一道一道,经向纬向交织成一张网,缠绕笼罩着我,让我不自在。极力推开这张网,穿越这张网,上台阶,是庙宇了。整个庙宇由正面一排六间赭红色平房与右侧三间厢房组成。正殿叫勒马殿。殿外是一个大大的平台。</p><p class="ql-block">庙前一老人上下打量我,许久,问,那里来的?</p><p class="ql-block">答,城里的。</p><p class="ql-block">我问,庙里的当家师傅在不。</p><p class="ql-block">老人望着空中的某一点,片刻之后,有了反应,语气略有迟缓,出家人回安徽去了。他们几个村民在这里是晒日头的。</p><p class="ql-block">也是,这里避风聚气,阳光又好。趁着好天气就多晒晒,囤点阳气,把阳光囤起来等到天冷时可取暖。</p> <p class="ql-block">我在联系翟万林老书记,不想,老书记今天去外地了,他说等会叫庙里的理事过来。</p><p class="ql-block">勒马殿堂为三开间。大殿里有一穿红衣的女子在贴黄纸。先在背面粘上双面胶,再爬上凳子往墙上贴。看着整面墙几乎都贴满了红通通的太岁符。这里的香火应该很旺。</p><p class="ql-block">大殿两边挂满了庚申灯笼,正面端坐着一排神明,唇红齿白,眉目如画,霸气庄严。我问,殿内供奉的是什么神明呢。</p><p class="ql-block">女子一一介绍,端坐中间的是平水大王,吴娘娘,李娘娘,一边是文昌,关公。另一边是土地公,土地婆。左上角高高地坐着魁星。</p><p class="ql-block">平水,平水,就是把波涛汹涌的洪水给分流平息了。这平水大王就是大禹神啊。</p><p class="ql-block">女子姓周,坦头街人,在庙里住了四年。</p><p class="ql-block">因为牵挂家人,也为了内心的宁静,她把家里93岁的老母亲也接到庙里常住。</p><p class="ql-block">周女子对我说,父母即是佛啊。</p><p class="ql-block">周女子的话,触动着我内心的一根弦,清脆地响了一下。是呵,父母本是在世佛,何须千里拜灵山。</p><p class="ql-block">寺庙,远离于柴米油盐以及世间俗事,是有尊严有信仰有敬畏的清净福地,在这里养老,乃是有大福报的人生归宿啊。</p><p class="ql-block">周女子说,原来啊,这庙里没做佛事的。是一个男的在守护着,平日里自己种点南瓜蕃莳洋芋吃吃,很清苦。</p><p class="ql-block">后来,管理大禹庙的翟万林,邱式斌,徐作泽三位主事一道商量着,说这些神明塑着,奉着,没香火怎么行呢。这就像人过日子,没粮食会饿着;像草木,没雨水会萎着。香火所承载的念力,是对神明的敬重,对天地光阴的感知啊。这也是为什么香火越鼎盛的庙宇神明越是灵验,显化力越强。必须想办法把庙里的香火给点红点亮点暖点旺。</p><p class="ql-block">于是,他们三人请来了主持师父悉心定,请来了周姓女子在庙里安家。</p><p class="ql-block">周女子的眼里闪着光,说,这里的平水大王很灵哦,村民有脚痛,手痛,头痛的,来这里讨点香灰,吃点,摸点,就会好。</p><p class="ql-block">而且,庙里收费便宜。拜太岁,每个名字只收五十元,佛事做得又认真,这样,一传十十传百,香火鼎盛起来了。</p><p class="ql-block">收费的确便宜啊。我不禁感叹道。</p><p class="ql-block">周女子说,我们的目的不是挣钱,主要是做功德吸引香火,香火旺盛了,神明就欢喜,庙宇也有了生机。</p><p class="ql-block">有时候啊,在烛光中,在香火里,感觉神明们活泛了,有神采了,面部表情都会动,会笑。神明们在笑,我也会跟着笑起来。</p><p class="ql-block">说着说着,周女子就裂开了嘴,笑了,好有感染力的一种笑啊。</p> <p class="ql-block">上来两位女村民,说是登记佛事的。周女子去偏房接待了。</p><p class="ql-block">理事也过来了,高高瘦瘦,很精神。叫邱式斌,本地人。</p><p class="ql-block">邱理事介绍说,大禹庙是天台山最早寺庙之一。庙址建设在岊山下自然村东边叫九陵地的地方,有僧人百十余众。主殿为勒马殿,当时是由国清寺僧人建造打理,后因火灾,毁于元朝1326年。在1340年,在岊山下的东北面重建,后因年代变迁,年久失修,至清未,部分建筑倒塌。</p><p class="ql-block">六七十年代,奓黄村一村民,来庙里讨子。这里的神明显灵,让她如愿抱得一贵子。一家人不禁喜上眉梢,发心在北荡山龙凤坦处,建了平房数间,重续大禹庙之香火。后由三保轮流打理。</p><p class="ql-block">这里的三保分别为:第二溪、岊山下、洋得自然村为第一保。水井头、大黄金、坎头谢、文山自然村为第二保。大黄、下洋自然村为第三保。大禹庙是属三保村民共同拥有与管理。</p><p class="ql-block">到了2019年,三保的几个村民自愿捐资,重新修整。</p> <p class="ql-block">右侧的厢房分布着两个殿,里面是财神殿,中间是观音殿,最外面这间是居士住的房子。两位女村民围在桌边,周女士在簿子上登记做佛事人的名称,家庭住址与生辰八字。</p><p class="ql-block">周女士母亲的精神很好,不知是神明的护佑,还是庙宇气场的滋养。她柱着拐杖坐在一旁,如草木一般,静静的。有时出门晒晒太阳,暖暖的,就坐在平台中央。远望,能看见对面山上的松木,还有下面大片青青的麦田,油油地,上了水釉般。尘世上这一切似一个柔润的梦,一切显得真实又虚幻。老人浑浊的眼神瞬间变得清亮。曾经的喜与乐,悲与欢,坎坷与遗憾早己随风飘散。人活到一定的季节,万般一心空。看看周遭的一草一木,心就空了,又空又净。</p><p class="ql-block">邱理事说,殿里原来的神像身上一块块斑驳脱落,村民们纷纷集资,去年又重新塑了神像,这平台下面是渠道沟,原来这平台只有一半宽的,后来,把渠道全部盖上,延伸出去,构筑了一个寂静的结界。</p><p class="ql-block">这里的一切无限的静谧,能听见平台底下汩汩的流水声,还有内心深处的声音。</p><p class="ql-block">这里山青、树秀、风吹、水潺、白鹤翩然</p><p class="ql-block">,一切喧嚣屏蔽其外。</p> <p class="ql-block">半山腰有仰天饭蒸,野猪槽,白猴洞景点。邱理事遥指着山腰说。这山啊叫岊山。白猴洞位于上山腰,相传当时有白猴子居住。这白猴有神通,经常从三门海游镇搬来鱼鲞。鱼鲞排排密密背朝下,肚朝上晒在洞外的岩背上。有胆大的砍柴村民上山,偷偷把晒着的鱼鲞翻了一个面,改成背朝上肚朝下晒着。白猴子见了,忖,明明刚才是背朝下的,咸鱼也能翻身。这鱼鲞难道有灵魂不成,便心生嫌弃,丢之,弃之。村民喜极,抱之而归。</p><p class="ql-block">邱理事的讲述让我心神向往,我问,白𤠣洞可以上去吗?你去过吗?</p><p class="ql-block">邱理事说,自己小的时候爬上看过,洞穴不大,三角形的,只可容三四人,现在山上的阔叶林茂盛,想爬上去有些艰难。</p><p class="ql-block">其实,他们打算造一条通往白猴洞,还有另外二个景点的步行道。</p><p class="ql-block">但这做路啊,需要上级部门审批,需要政府支持的。我们只想为村里,为庙里做点实事。邱理事很诚恳很真诚地说着。</p><p class="ql-block">他说大禹的事迹流传在民间,口口相传,有着无数种的板本。在这里,大禹是平水大王,是神明,是爱民,亲民、扎根民间是典范存在。</p><p class="ql-block">禹风习习,禹魂长存。</p><p class="ql-block">当洪水不再,太平昌泰,春风和煦,歌舞升平之际,在这里,在欢岙大禹庙里,人们没有因为时空转换,心境迁移而把他遗忘,仍然缅怀、忆念、追寻,沉吟这位人们心中的圣哲、神明和英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