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粑粑

爱民

<p class="ql-block">“清明粑粑是巴魂的。”这是我们家乡民间流传的一句俗语,故而,每年的清明时节,家家户户都会做清明粑粑,男女老少都会吃清明粑粑,为的是不让自己的灵魂出窍,将魂牢牢地巴在自己的身上。</p> <p class="ql-block">做清明粑粑离不开野蒿,野蒿是清明粑粑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每年的春三月,当春风刚刚吹绿河边的垂柳,大地便袒露着胸怀,将深深冬藏的万千植物悄然返还给了大地,野蒿便是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野蒿有大叶蒿和白蒿之分。白蒿,我们这里称之为米蒿,米蒿幼苗时期上面有一层白色绒毛,像大米的颜色,非常嫩,用它做出的清明粑粑清香无比,口感极佳。</p> <p class="ql-block">挑野蒿是一件极有趣的事,有时在田间地头寻寻觅觅半天找不见一颗,有时却在你不经意间,一蓬蓬展现在你眼前,像一群调皮的顽童在与你躲着猫猫,一旦被我们发现,它便摇晃着细小的脑袋笑醉在春风里。简直爱煞个人,直叫你眯了眼,醉了心。</p> <p class="ql-block">每年吃清明粑粑时节,总会让我想起儿时在老家乡下,爷爷奶奶做清明粑粑的一些场景。</p> <p class="ql-block">爷爷奶奶住在广德誓节乡下的一个小山洼里。清明前十天,奶奶就拐着一双小脚,里里外外不停地忙碌起来,腌雪里蕻、挖竹笋、挑野蒿。爷爷将屋梁上挂着的、平时舍不得吃的腊肉取下,切下一大块,将腊肉切丁、竹笋切丁,腌雪里蕻切碎,加入少许葱、姜、蒜苗,放入灶上的大铁锅里不停地翻炒,制作粑粑馅,直炒得那诱人的香气弥漫着整个山洼洼。</p> <p class="ql-block">老屋后厢房里摆放着一个特别沉重的大石磨,奶奶说是祖辈留下来的,平时磨些五谷杂粮用的。奶奶将挑来的野蒿淘洗干净,和在浸泡过的糯米里,爷爷负责推磨,奶奶负责喂磨,奶奶一边将糯米和蒿子喂进磨孔里的同时,一边舀入半葫芦瓢清水,石磨下面放着一只大木盆,木盆上垫一块大大的白包裹布接着。磨好之后,爷爷将包裹里的粑粑面吊在房梁上,待沥干水后,第二天就可以包清明粑粑了。</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大早,奶奶和爷爷就包好了一大竹匾清明粑粑,奶奶将包好的粑粑一层层放入竹蒸笼里,每只粑粑下面垫上一张头年包粽子留下的干粽叶。奶奶说,这样蒸出的清明粑粑不仅味道特别清香,还清丝丝的,不沾蒸笼。</p><p class="ql-block">蒸粑粑的过程,我和妹妹急切地守在灶边,馋得口水直咽。奶奶这时抱过两岁的妹妹在灶前一边添着柴火,一边逗着妹妹,口中念着乡下流传的儿歌:“推一磨,拐一磨,做的粑粑就两个,爹一个,妈一个,奶奶没得打破锅。”奶奶故意将儿歌中“打”字声音拖得老长老长,我和妹妹被逗得乐开了花。粑粑蒸好后,奶奶首先拿起三个清明粑粑放在堂屋上方的条桌上,供在祖先的照片下面,然后点燃三根香,嘴里念念有词,说是请老祖宗食用清明粑粑。我和妹妹则迫不及待地吃起了清粑粑,哪管烫不烫嘴。爷爷一边直嚷嚷着:“慢些吃,慢些吃,多得很,你们“颇”着吃都吃不完。”……都说,时光会慢慢抹去记忆,但这些根植于心的美好画面又怎会忘记?又怎能忘记?!</p> <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我国制作清明粑粑的历史渊远流长,在古代,人们通过制作清明粑粑来表达对先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近几年我们皖南宁国做清明粑粑愈发风靡起来,每天刷抖音和短视频,都能刷到很多老百姓做清明粑粑的整个画面与流程。让你大饱眼福。</p> <p class="ql-block">宁国仙霞、云梯这一带的清明粑粑,据说已申请“非遗文化”了。那里的清明粑粑手艺发挥到了极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父亲在世的时候,有一年,他的一个仙霞的朋友送来二十个清明粑粑,外型玲珑别致,颜色碧绿,如翡翠般晶莹剔透。送来时还冒着缕缕热气,我拿起一只放在嘴里轻咬一口,软糯Q弹,清香四溢,再咬一口,那粑粑馅里腊肉、笋、雪里蕻、干子、蒜苗交织在一起的鲜香味儿即刻在舌尖上蔓延,让你欲罢不能,不连吃三个,怎肯罢休。</p> <p class="ql-block">清明节即将到来,在外的游子们在此期间,会千里迢迢赶回故乡插青祭祖,与亲人团聚一起,话家常,吃清明粑粑。都说,清明粑粑是巴魂的。哪有不吃的道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何为魂?我想,魂,就是指每个人心中那份融化血液里的亲情与剪不断的乡愁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