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宁何以称鄂

走在路上

<p class="ql-block"> 乡宁何以称鄂</p><p class="ql-block"> 许文胜</p><p class="ql-block"> 内容提要:文献记载“唐叔虞居鄂”、“晋文侯乃逆平王于少鄂”、“翼九宗五正顷父之子嘉父逆晋侯于随,纳诸鄂”。鄂在哪里,是考古界长期关注的问题。乡宁何以称鄂?据史料记载中的崿谷、崿山、故鄂城等地名,结合故鄂城址地形地貌考察,对鄂得名由来问题作一分析讨论。</p><p class="ql-block"> 关键词:故鄂城址 崿谷 崿山 调查 考证</p><p class="ql-block"> 乡宁古称鄂,位于吕梁山最南端的河汾之间。经过十多年来的持续研究与探索,县上组织召开了多次"鄂文化研讨会",专家学者实地考察,对乡宁鄂的来源问题提出了诸多观点和认识,有鳄鱼说、有鄂即鹗(大鸟)说①、有天文北斗观测说、有鄂即丧(桑)说②,有说乡宁夏代就称鄂、有说商代称鄂③、有说周初曰鄂④、有说清华简《系年》中的少鄂及京师皆在乡宁。以上说法与乡宁考古发现的故鄂城址⑤、嘉父山(贾坟山)墓地⑥文化面貌及时代上难以契合,没有考古材料来支撑,诸说就不能令人信服了,笔者认为乡宁何以称鄂的最终答案只有在故鄂城址中去寻找。</p> <p class="ql-block">  乡宁故鄂城址于2009年3月发现并确认,因鄂河由东至西穿城而过,分为南(阴)北(阳)二城址(图一)。《魏书·地形志》:"昌宁,延兴四年(474年)置,有阴阳二城。"阴阳二城所指正是故鄂城南北二城址,山南水北曰阳,山北水南曰阴,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相互印证。</p> <p class="ql-block">图一 故鄂城南北二城址城垣轮廓图</p> <p class="ql-block">  故鄂城南(阴)城址(图一、图二)位于乡宁旧县城玉环山的山顶到山脚下,坐南面北,平面呈漏斗形,地势南高北低为台阶式崖状。经"三普"测点计算,南(阴)城址分布面积约364800平方米。南垣长度为105米,是人工挖凿的壕堑与黄土塬断开。东垣长约1000米,现存夯土墙体处在山体东沿,约200米,以凤凰沟为壕。西垣长约1100米,现存夯土墙体处在山体西沿,断断续续,约640米,以温泉沟(碟子沟)为壕。南垣、东垣、西垣高约5~9米。北垣未找到,凤凰沟与温泉沟之间城址的最北端是一处长约700米,高约90米的大断崖,断崖下即为鄂河。据此分析,利用自然山溪而设险,北垣无需人工夯土板筑城墙,断崖同样可以起到防御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图二 故鄂城南城址远景(由北向南摄)</p> <p class="ql-block">  故鄂城北(阳)城址(图一、图三)位于仅与南(阴)城址一河(鄂河)之隔的印台山的山顶到山脚下,平面略呈椭圆形,地势北高南低呈台阶式崖状。经"三普"测点计算,北城址分布面积约467960.29平方米。北垣长32米,墙体为夯土板筑,壕堑为人工挖凿,原乡吉公路从此通过,损坏了原貌。东垣长约1600米,现存夯土墙处在山体东沿,断断续续,约900米,南段以罗河为壕,北段以小沟为壕。西垣长约1400米,现存夯土墙处在山体西沿,断断续续,约800米,以后西坡沟(剪子沟)为壕。北垣、东垣、西垣高约10~13米。南垣未找到,后西坡沟(剪子沟)口与罗河沟口之间,也是城址最南端是一长约600米,高约10余米的土崖,断崖下紧临鄂河。宋代皇祐三年(1051年)因避水患,乡宁古县城从下县迁到了故鄂城北城址西南,现乡宁旧县城留存有古地名称旧垣巷,旧垣巷一带,当地居民土话叫小崖上,据此判断,故鄂城北城址也未夯土板筑南垣,以自然断崖代替城垣而起到防御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图三 故鄂城北城址远景(由南向北摄)</p> <p class="ql-block">  故鄂城以两山(玉环山、印台山)为城,以两河(鄂河、罗河)四道沟壑(凤凰沟、温泉沟、小沟、后西坡沟)为池(图四),充分利用自然山川之险而设置城池。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故鄂城南城址除南垣是人工挖凿的壕沟外,东垣(图五)、西垣(图六)、北垣均为山崖形状,且东、西、北三面城垣外都是自然深沟。同样,故鄂城北城址除北垣是人工夯筑墙体并挖凿的壕沟外,东垣(图七)、南垣、西垣(图八)均为山崖形状,且东、南、西三面城垣外都为自然沟壑。南(阴)北(阳)二城址均为阶梯式崖状,站在北城址远观南城址,南城址为二阶梯崖状,第一阶梯断崖的高度高于第二阶梯。站在南城址远观北城址,北城址亦为二阶梯崖状,第二阶梯断崖高度高于第一阶梯。故鄂城是重叠式(城摞城)城池,因为城市的建设等原因,部分城址原貌尽管被人为损毁不存,但还是能看出故鄂城自然山川地势上的起伏变化,以山沿走向呈闭合状的城垣轮廓依稀可辨。</p> <p class="ql-block">图四 故鄂城南北二城址山川地形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图五 故鄂城南城址东垣远景(由东向西摄)</p> <p class="ql-block">图六 故鄂城南城址西垣远景(由西向东摄)</p> <p class="ql-block">图七 故鄂城北城址东垣远景(由东向西摄)</p> <p class="ql-block">图八 故鄂城北南址西垣远景(由西向东摄)</p> <p class="ql-block">  "鄂"与"崿"音同,崿,百度现代汉语汉字解释有二,一为山崖,如危岩峭崿,石崿悬峭;一为险峻,如穹石崿峙。《集韵》:"鄂,阜儿。崿,崖也。"《文选·西京赋》:"岻崿嶙峋。"《李善注》:"坻,除也。崿,崖也。嶙峋,殿阶高峻貌。"</p> <p class="ql-block">  "崿"字音为"è",左右结构,部首为山字旁,字本意与山系系相关。乡宁属僻远山区,本是山城,以山为城,以河沟为池。故鄂城南北二城址所处的玉环山、印台山、鄂河、罗河、凤凰沟、温泉沟(碟子沟)、小沟、后西坡沟(剪子沟)等自然山溪而构成的特殊地形地貌结合"崿"字本意分析判断,"鄂"是"崿"之讹变,该地原得名应该是"崿",才名符其实,实物遗存和史料记载也相符合。这里的城称崿城(邑),山称崿山,谷称崿谷。</p> <p class="ql-block">  《拾遗记》:"周灵王二十三年,起昆昭之台,亦名宣昭。聚天下异木神工,得崿谷阴生之树。其树千寻,文理盘错,以此一树而台用足焉。"</p><p class="ql-block"> 《水经·河水注》‘北屈县’下云:"河水又南至崿谷,傍谷东北穷涧,水源所导也。"</p><p class="ql-block"> 《隋书·地理志》:"文城郡昌宁县有崿山。"</p><p class="ql-block"> 《括地志》:"故鄂城在慈州昌宁县东二里。"</p><p class="ql-block"> 以上史料中所记载的崿谷、崿山、故鄂城,所指应是同一个地方。其实乡宁原地名称崿,源于该地独特的自然山溪之地势而得名。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称崿谷,在隋代时称崿山,是后世对原地名"崿"的延用。在唐代时改"崿"为"鄂",称故鄂城,此后就有了鄂谷、鄂山、鄂水、鄂河、鄂邑、鄂侯故垒、鄂侯岭、鄂山关、鄂中关等多种地名或称谓了。</p> <p class="ql-block">  故鄂城南北二城址分布面积约832760平方米,运用了夯土板筑与"斩山为城,断谷起嶂"相结合的筑城作法(图九),筑造规模宏大,动用的土方工程量非常大,这决非个人或地方行为,应是在国家强制组织下才能完成。城址内采集的陶片有仰韶时期、庙底沟二期、东周时期乃至汉代,其中东周时期陶片堆积最为丰富。城址西2.5公里鄂河北岸嘉父山(贾坟山)发现了春秋中期的墓地。</p> <p class="ql-block">图九 故鄂城南城址南垣斩挖的壕堑(由东向西摄,当地村民称此地为"壕里")</p> <p class="ql-block">  依据故鄂城址遗物(陶片)与其相对应的嘉父山(贾坟山)墓地考古材料综合分析,故鄂城的始建年代可能为春秋中期(不会晚于晋献公时期),是晋国统辖下的一个城邑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何驽先生认为,"鄂文化主要是指两周以降的乡宁文化,是开创于晋鄂侯的北系鄂文化,应强调其晋文化属性下的独特性,不要牵强附会地与南系鄂国、鄂文化攀亲"⑧。</p> <p class="ql-block">  周成王把他的弟弟叔虞册封到唐地,史称唐叔虞。叔虞的都城名子叫鄂,这个鄂就是后来晋鄂侯被纳的鄂。既然乡宁古称是崿,那么"纳诸鄂"的鄂就不在乡宁了,鄂应在河汾之东的临汾盆地去寻找⑨。</p><p class="ql-block"> "崿"地名的确认,让我们认识到,古晋地称"è"的城邑有两个。一为鄂,时代从商代延续到两周,城邑不明,多数学者认为在河汾之东的临汾盆地平川县。一为崿,时代东周,城邑在山区乡宁县,有南(阴)北(阳)二城。</p><p class="ql-block">注释</p><p class="ql-block">①牛贵琥:《乡宁昆仑——五干年前文明的考察》,《古往今来》第8期,第10页。</p><p class="ql-block">②冯时:《丧、噩考——论山西乡宁的历史与文化》,乡宁县"第二次鄂文化研讨会"论文集,第10页–17页。</p><p class="ql-block">③张昌平、陈丽新:《"鄂"名迷踪》,《噩国六谈》,上海书画出版社,2021年。</p><p class="ql-block">④光绪《山西通志·府州厅县考四》卷二六,第2350页。中华书局,1991年11月第一版。</p><p class="ql-block">⑤许文胜:《山西乡宁故鄂城遗址调查》,《文物世界》2017年第6期。</p><p class="ql-block">⑥张新智、阎金铸:《嘉父山墓地发掘收获》,《文物世界》,2009年第6期。</p><p class="ql-block">⑦许文胜:《由嘉父山墓地文化属性谈故鄂城址的时代问题》,乡宁县第三次"鄂文化研讨会"提交的论文。</p><p class="ql-block">⑧何驽:《打造桑鄂文化名片》,乡宁县第二次"鄂文化研讨会"论文集,第27页。</p><p class="ql-block">⑨谢尧亭:《晋国都城的变迁》,《晋国兴衰六百年》,三晋出版社,2019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