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两类词性(词类)。</p><p class="ql-block">第一类是实词,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代词。</p><p class="ql-block">第二类是虚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汉语常用词性:</p><p class="ql-block">名词、代词、动词、介词、形容词、副词、连词、冠词、数词和感叹词。</p> <p class="ql-block">汉语常用十二种词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名词:表示人、时、地、事、物等的词。</p><p class="ql-block">1、表示人的名词例子:少女、工人、军人、教练。</p><p class="ql-block">2、表示具体事物的名词例子:水珠、花苞、眼泪、果子。</p><p class="ql-block">3、表示抽象事物的名词例子:精神、文化、规则、友情。</p><p class="ql-block">4、表示时间的名词例子:春天、夜晚、明天、现在。</p><p class="ql-block">5、表示方位的名词例子:里头、外边、前面、后面。</p><p class="ql-block">二、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等的词。</p><p class="ql-block">1、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例子:行走、奔跑、唱歌、跳舞。</p><p class="ql-block">2、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例子:思念、爱慕、厌恶、牢记。</p><p class="ql-block">3、表示发展变化的动词例子:扩大、缩小、增加、提高。</p><p class="ql-block">4、表示可能、应该、意愿的动词例子:可能、能够、应该、愿意。</p><p class="ql-block">5、表示动作趋向的动词例子:过去、进来、回去、起来。</p><p class="ql-block">三、形容词:描摹人或事物的词。</p><p class="ql-block">1、表示状态的形容词例子:凌乱、整齐、忙碌、悠闲。</p><p class="ql-block">2、表示性质的形容词例子:强壮、弱小、美好、高尚。</p><p class="ql-block">3、表示颜色的形容词例子:雪白、碧绿、朱红、鹅黄。</p><p class="ql-block">4、表示形状的形容词例子:笔直、弯曲、宽阔、狭窄。</p><p class="ql-block">四、数词:表示数目的词。</p><p class="ql-block">1、表示确数的数词例子:一百、两千、三万六千。</p><p class="ql-block">2、表示概数的数词例子:三十几、百来、七十出头。</p><p class="ql-block">3、表示序数的数词例子:第一、老二、初三。</p><p class="ql-block">五、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的词。</p><p class="ql-block">1、表示事物的单位的量词例子:个、条、只、本。</p><p class="ql-block">2、表示度量衡单位的量词例子:米、升、克、尺。</p><p class="ql-block">3、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例子:次、趟、回、遍。</p><p class="ql-block">六、代词: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的词。</p><p class="ql-block">1、代指人的人称代词例子:你、我们、自己。</p><p class="ql-block">2、代指事物的代词例子:它、它们。</p><p class="ql-block">3、具有指示作用的指示代词例子:这里、那样、各、每。</p><p class="ql-block">4、疑问代词例子:谁、哪里、怎样。</p><p class="ql-block">七、副词: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起修饰、限制作用,表示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或语气等。</p><p class="ql-block">常见例子:很、非常、都、只、才、就、没、不、已经、立刻、突然、终于、简直、难道。</p><p class="ql-block">八、介词:与名词或代词结合在一起组成介宾短语,表示对象、方向、地点、时间、比较等。</p><p class="ql-block">常见例子:从、以、当、按照、对于、为了、和、把、在、朝。</p><p class="ql-block">九、连词:起连接作用的词。</p><p class="ql-block">常见例子:和、跟、而、或者、不仅、而且、虽然、但是、因为、所以、只有、才。</p><p class="ql-block">十、助词:起辅助作用的词。</p><p class="ql-block">1、结构助词例子:的、地、得、所、似的。</p><p class="ql-block">2、动态组词例子:着、了、过。</p><p class="ql-block">3、语气助词例子:了、吗、啊、呢、吧。</p><p class="ql-block">十一、叹词:一般单用,独立成句或做独立成分,强化情感的表达。</p><p class="ql-block">常见例子:唉、哎呀、喂、啊、嗯。</p><p class="ql-block">十二、拟声词:模拟事物声音的词。</p><p class="ql-block">常见例子:嗡嗡、沙沙、哗啦啦、轰隆隆、噼里啪啦。</p> <p class="ql-block">关于词性</p><p class="ql-block">词组结构的具体理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主谓结构:(名词+形容词或者动词)。前词是主语,后词是谓语;前者是被陈述的对象,后者是陈述的对象。</p><p class="ql-block">举例 :面熟、性急、地震、祖传、你来、我往、水流、虎啸、胆怯、 年轻、春风得意、鸟兽飞腾等。你看,春风也可以是偏正 如何判断主谓结构的词呢?</p><p class="ql-block">教大家一个简便的方法,★我们可以插入“怎么样”去判断。</p><p class="ql-block">如:面熟:面怎么样?面熟;性子怎么样?性急;天怎么样 天冷;头怎么样?头痛;春风怎么样?春风得意。如果说得通就是 说不通就不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 并列结构:一般是同类词性组成。或同是形容词,或同是名词等。由同义(包括近义)或反义的词所构成。</p><p class="ql-block">举 例:声音、朋友、飞腾、 歌唱、甘苦、好歹、土地、学习、美丽 、天地、恩怨、兴亡、难易等。又如何来判断并列结构?</p><p class="ql-block">★我们可以插入“和”“与”字去判断:飞和腾 土和地,沉与浮,红男和绿女,山明与水秀。能插入的就是,否则就不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偏正结构:一般是名词或形容词+名词或动词为多。前一个词修饰后一个词。前是偏义(修饰词),后是正义(中心词)。</p><p class="ql-block">举例:铁路、春风、晴空、狂欢、微笑、雪白、桃红、白云炎黄子孙、艰苦创业、大江、佛门、疾弛 “快餐”、“痛打”、“慢跑”、“小吃”。天边、渡口、天涯、海角、洲头、朗月、孤舟、野渡、重洋、落日等等。 是不是这结构,★我们可以插入“的”、“之”或者“地”字去判断。</p><p class="ql-block">一般来说,名词性偏正结构插入“的”,动词性偏正结构插入“地”。</p><p class="ql-block">如:飞花 飞着的花;落日,将落下的日(太阳);疏星,疏朗的星;天边,天之边;天涯,天之涯;微笑,微微地笑 ;艰苦创业,艰苦地创业。</p><p class="ql-block">应注意,动词性的词组 如果在实际使用中, 插入“的”字,那就叫动词名物化,变成名词性的词组了。 如艰苦的创业,这里的“创业” 就是名词性的词了。</p><p class="ql-block">快速推进:快速地推进,动词性;快速的推进,后一“推进” 在这里名物化了。但他们都是偏正结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 动宾结构:(动词+名词)。 前后词组间有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前者如动词谓语,表示动作或行为,如动词谓语,;后者如宾语,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的对象,如宾语。</p><p class="ql-block">举 例:游鱼、写字、看书、吟诗、司令、革命、联系实际 治国、恨谁 打字、上网、司机、举重、 挑灯、 铺金 合璧等等。</p><p class="ql-block">★我们可以插入“什么”去判断。 如,打什么? 打字; 铺什么?铺金;合什么? 合璧;司什么?司令;联系什么? 联系实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动补结构:(动词+形容词)。 就是将后词来补充前词。动补:又称补充式。与“前偏后正”的偏正结构比较而言,也叫“前正后偏式”前后词素或词间有补充与被补充、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经常以后者来补充说明前者。举例:鼓足、提高、答的好、交代清楚、看清、费尽、喝完 看清、费尽、耗完、推翻、看透、改正、放大、收紧、做足、飞高、夯实、扎紧等等。</p><p class="ql-block">★我们可以插入“得”或“不”字去判断。</p><p class="ql-block">看清: 看得清、看不清;耗完:耗得完、耗不完;飞高: 飞得高、飞不高; 放大,放不大; 做足,做不足; 扎紧。 扎不紧;交代清楚: 交代得清楚、交代不清楚。</p> <p class="ql-block">词性 结构对应规则:</p><p class="ql-block">上下联每个词组的结构和整个联句的句式结构应相同,简称为“结构相称”。这是词性相当要素扩展到词组、语句结构上的规则。 具体说,就是上下联在句法结构上互相照应,彼此对称。也即是说,句型要一致: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p><p class="ql-block">如果上联是主、谓、宾结构,下联是主、谓、补结构,就没有对好。这也叫做句式失对。在要求大的句法结构对称的同时,小的词组也要做到句法一致。 举例:大家看看这联:</p><p class="ql-block">春艳百花开满地==</p><p class="ql-block">时祥万事喜盈门</p><p class="ql-block">此联结构有问题,问题主要出在后三个字上。“开”、“喜”两个字,一个是动词,一个是形容词;</p><p class="ql-block">喜,在这里是形容词名物化了,---喜气的意思;词性不类。在整个结构上,开满地:“开得满地”,是动补结构。而“喜盈门”:喜气充溢门庭,属于主谓宾式 短语,结构不一致。再看:</p><p class="ql-block">春回大地诗行绿==</p><p class="ql-block">日耀长天九万里</p><p class="ql-block">很明显,问题也是后三字上,诗行绿 是主谓结构,九万里是数量词构成的偏正结构。又是结构不类。 再看:</p><p class="ql-block">春回大地诗行绿==</p><p class="ql-block">彩笔喜描画卷红</p><p class="ql-block">这回问题却出在前四字上了:春回大地 主谓宾结构,彩笔喜描,主谓结构。再看下面一副对联:</p><p class="ql-block">春到草先绿==</p><p class="ql-block">风来花已知</p><p class="ql-block">乍一看,联中有形容词对动词情况,绿与知这是不是“词性不对仗”呢?</p><p class="ql-block">非也!因为汉语中有很多词在使用中发生了“变性”。表示颜色的形容词红、绿、黄、蓝、白等,后面加上一个“了”字,就成动词了,即形容词作动词用,使其具有了动词性。如:“草原绿了”、“花红了”、“麦子黄了”等中的形容词都变成了动词。</p><p class="ql-block">还有表示形状的形容词宽、长、短、高、肥、窄等,后面加“了”字也可变成动词。准确点说就是具有了动词性。</p><p class="ql-block">另外,一些动词也具有变性的功能. 一些动词后面加了“的”字或者“着、的”,也可以变成形容词。</p><p class="ql-block">如:断、 碎、破、裂、开、熟、生等,</p><p class="ql-block">这些词加上的字,变成断的、 碎的、破的、裂的、开的、熟的、生的 ,都成了形容词性的词了。</p><p class="ql-block">由于对联用语是很精炼的,往往省去了“了”、“的”、“着的”,然而,还是变了性的词。如 :</p><p class="ql-block">新壶蒸绿片==</p><p class="ql-block">破笔绘枯枝</p><p class="ql-block">联中的“破、枯”就是这样。此外,还有些词同形同声而入多类词性的叫兼类词,如空字,兼名动形的词性,也应注意运用恰当,读联时,须要读者认真地辨别,这里不作叙述。由上所述,在评价对联的词性对仗问题时,一定要弄清楚词的变性问题。</p> <p class="ql-block">词的章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填词的基本程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立意主体的感受,适合词体表达者,将它化为情绪。最好选取生活中的特定场景,仅表现一点最优美的情绪,最深刻的印象,最真实的感觉。2、选调:考虑所达之意与某词调之声情的吻合而且要考虑内容的分量,看适合小令、中调或长调3、择韵:各韵缘有特殊的表情作用。这须作者参考名篇,细心玩味,总结经验,首先考虑用平声韵或仄声韵,然后再考虑用哪个韵部。初学者最好选择宽韵,即该部所收韵字较多的,避免选择窄韵,即该韵所收韵字较少的。当然最好选择你所熟悉的韵部。4、谋篇布局小令单调,因篇幅短小,不须考虑布局小令一般是49字以内。填写双调应大致确定上片与下片主要表现什么,如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上片忆旧,下描述现实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章法 </p><p class="ql-block">词的章法多取法于诗,但由于要紧密配合音乐,又有着自己的特点开头、过片和结尾怎么写,可以说是词的章法的核心。这里介绍几种有代表性、有特色的写法。</p><p class="ql-block">(一)、起句</p><p class="ql-block">词的起调、发端要“工”,要象园林的门扉,使人一推开便能窥见佳景的一角,但又不能一览无余,这样才能引起一定要走进去、看下去的浓厚兴趣。宋词中有一些比较常见而又有特色的开头:</p><p class="ql-block">1、造势开门见山,直陈胸臆,一起句就道出词的主旨或概括词的内容。单从词句上看似乎平淡无奇,实似引弓待发,往往笔锋一转,便如悬崖飞瀑,一泻而下。称之为“造势”这种方法不单豪放派词人指陈时事、言志咏怀时常常使用,就是婉约派的抒情作品也不乏其例。柳永是很擅长铺叙的,他写钱塘一带壮丽景色和杭州繁华生活的名作《望海潮》便有一个似乎颇为平直的开头:“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象散文一样直陈而出,粗笔勾勒了全词所写对象的轮廓接着镜头由远而近,写全景、写江湖、写市廛、写西湖、写游客,便都有了一条贯穿的主线,使读词者不能中辍。同时,作者先抹一粗笔,接着再皴染着色,精描细画,吟出“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样精炼秀丽的名句,粗细相映,韵味更显丰厚。有时开头虽全用平常词句,组织起来却显得奇特豪迈,如刘过的《沁园春》(寄辛承旨):“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使入一读便好象听到了词人的朗笑,摸到了词人的脾性接着,笔锋突转,平空请出白居易等三位历史人物,传声肖形,借古人之言,表自己之志,全用赋法而带有很浓的浪漫主义色彩如果没有开头那样一个开门见山的起句,后文就会显得平淡了。</p><p class="ql-block">2、造境:由写景入手,先造出一个切合主题的环境,然后因景生情,依景叙事,带出词的主体部分来。称之为“造境”。张志和的《渔歌子》,一起手先画出一幅春江静秀和平的风景画——山前飞着白鹭,水底游着鳜鱼,多么自由而恬静啊!这样的开头正是给下文以渔父自况的作者出场造成一个典型的环境;作者也用这个环境寄寓自己要求超脱现实的思想感情。写景为的是写情,是苍莽阔大还是静谧偏狭,全由主题需要决定,大家可以百度查原词看,同是写秋景,范仲淹的《苏幕遮》写的是羁旅思亲,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开头,非常洗炼地描绘出一个寂寞、雕零的深秋景象,使人一看便产生羁旅难熬、心情调怅的感觉。</p><p class="ql-block">辛弃疾的《水龙吟》主题宏大得多,他的开头是“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多么广阔的江南秋景,我们感到的是阔大苍郁而不是凄凉孤寂,因为只有这样的境界才切合作者宽阔的胸怀,才包容得了作者在词中寄寓的那种壮志难酬的激愤。</p><p class="ql-block">3、造思先设一问,或点出题意,或造一悬念,引入深思,使入急于要看下去然后以答语形式引出词的主体。这是词人常用的一种开头方式,是渭“造思”。有时,先用一个反问句,明退暗进,随即把正意推出,有如引弓发丸一般。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重无数。(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李清照《临江仙》)这两段都是先用一个特指句开头,说是“特指”,其实答案已隐含其中(烦恼无尽,庭院深深),因而下文都不正面作答,而用肠断、春归写出相思用柳烟、雾阁象征深院浓愁,意境比直陈深了许多。这种以问开头的手法,比较适用于表达细腻的感情,但名手也能用来表现豪放的精神例如: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苏轼《满庭芳》)(苏轼《满庭芳》)问语似乎平常,答语却出人意外,一问一答特别显得深情而豪迈。清郑文焯评他是以“健句八词,更奇峰突出”。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辛弃疾《王楼春·戏赋云山》)出语便很奇特,答语又故意含混,确能使人仿佛面对云峰,有神奇怪异变幻莫测之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诗词学堂</p><p class="ql-block">词的章法</p><p class="ql-block">一、填词的基本程序:</p><p class="ql-block">1、立意主体的感受,适合词体表达者,将它化为情绪。最好选取生活中的特定场景,仅表现一点最优美的情绪,最深刻的印象,最真实的感觉。2、选调:考虑所达之意与某词调之声情的吻合而且要考虑内容的分量,看适合小令、中调或长调3、择韵:各韵缘有特殊的表情作用。这须作者参考名篇,细心玩味,总结经验,首先考虑用平声韵或仄声韵,然后再考虑用哪个韵部。初学者最好选择宽韵,即该部所收韵字较多的,避免选择窄韵,即该韵所收韵字较少的。当然最好选择你所熟悉的韵部。4、谋篇布局小令单调,因篇幅短小,不须考虑布局小令一般是49字以内。填写双调应大致确定上片与下片主要表现什么,如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上片忆旧,下描述现实等。</p><p class="ql-block">二、章法 </p><p class="ql-block">词的章法多取法于诗,但由于要紧密配合音乐,又有着自己的特点开头、过片和结尾怎么写,可以说是词的章法的核心。这里介绍几种有代表性、有特色的写法。</p><p class="ql-block">(一)、起句</p><p class="ql-block">词的起调、发端要“工”,要象园林的门扉,使人一推开便能窥见佳景的一角,但又不能一览无余,这样才能引起一定要走进去、看下去的浓厚兴趣。宋词中有一些比较常见而又有特色的开头:</p><p class="ql-block">1、造势开门见山,直陈胸臆,一起句就道出词的主旨或概括词的内容。单从词句上看似乎平淡无奇,实似引弓待发,往往笔锋一转,便如悬崖飞瀑,一泻而下。称之为“造势”这种方法不单豪放派词人指陈时事、言志咏怀时常常使用,就是婉约派的抒情作品也不乏其例。柳永是很擅长铺叙的,他写钱塘一带壮丽景色和杭州繁华生活的名作《望海潮》便有一个似乎颇为平直的开头:“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象散文一样直陈而出,粗笔勾勒了全词所写对象的轮廓接着镜头由远而近,写全景、写江湖、写市廛、写西湖、写游客,便都有了一条贯穿的主线,使读词者不能中辍。同时,作者先抹一粗笔,接着再皴染着色,精描细画,吟出“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样精炼秀丽的名句,粗细相映,韵味更显丰厚。有时开头虽全用平常词句,组织起来却显得奇特豪迈,如刘过的《沁园春》(寄辛承旨):“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使入一读便好象听到了词人的朗笑,摸到了词人的脾性接着,笔锋突转,平空请出白居易等三位历史人物,传声肖形,借古人之言,表自己之志,全用赋法而带有很浓的浪漫主义色彩如果没有开头那样一个开门见山的起句,后文就会显得平淡了。</p><p class="ql-block">2、造境:由写景入手,先造出一个切合主题的环境,然后因景生情,依景叙事,带出词的主体部分来。称之为“造境”。张志和的《渔歌子》,一起手先画出一幅春江静秀和平的风景画——山前飞着白鹭,水底游着鳜鱼,多么自由而恬静啊!这样的开头正是给下文以渔父自况的作者出场造成一个典型的环境;作者也用这个环境寄寓自己要求超脱现实的思想感情。写景为的是写情,是苍莽阔大还是静谧偏狭,全由主题需要决定,大家可以百度查原词看,同是写秋景,范仲淹的《苏幕遮》写的是羁旅思亲,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开头,非常洗炼地描绘出一个寂寞、雕零的深秋景象,使人一看便产生羁旅难熬、心情调怅的感觉。辛弃疾的《水龙吟》主题宏大得多,他的开头是“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多么广阔的江南秋景,我们感到的是阔大苍郁而不是凄凉孤寂,因为只有这样的境界才切合作者宽阔的胸怀,才包容得了作者在词中寄寓的那种壮志难酬的激愤。</p><p class="ql-block">3、造思先设一问,或点出题意,或造一悬念,引入深思,使入急于要看下去然后以答语形式引出词的主体。这是词人常用的一种开头方式,是渭“造思”。有时,先用一个反问句,明退暗进,随即把正意推出,有如引弓发丸一般。</p><p class="ql-block">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重无数。(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李清照《临江仙》)这两段都是先用一个特指句开头,说是“特指”,其实答案已隐含其中(烦恼无尽,庭院深深),因而下文都不正面作答,而用肠断、春归写出相思用柳烟、雾阁象征深院浓愁,意境比直陈深了许多。这种以问开头的手法,比较适用于表达细腻的感情,但名手也能用来表现豪放的精神例如: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过片</p><p class="ql-block">如何过片:过片是词特有的章法。什么叫过片?除小令外,词都是分片的,而多数分为上下两片。它们是表现同厂主题的两个层次,其间必定要密切关联。关键就在上下片衔接之处,即下片的开头部分,称之为过片。过去写词、评词的人是很重视过片的,特别强调“过片不可断了曲意,须要承上接下”。(张炎)“承上接下”是个总的要求,要接得紧密、自然,又以能出新意为上。沈义父《乐府指迷》说:“若才高者方能发起新意,然不可太野,走了原意。”就是要人们同时兼顾这两个方面。过片的具体作法千模百式,并无成规可循,常用的作法有以下几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笔断意不断,上下紧相连。这是最普遍的做法。其中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意思虽上下紧接,但写法上有明显的顿宕,使人一听便知是另起了一段张炎推崇的姜夔的《齐天乐》“庾郎先自吟愁赋”就是这种做法的典范“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侯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这首词是写由蟋蟀的鸣声而引起幽思的词有序说明作词的缘起:与张功父会饮,闻壁间有蟋蟀鸣声,乃相约为词功父先成,辞甚美。姜夔则“徘徊茉莉花间,仰见秋月,顿起幽思,寻亦得此”。词的起句就是呼应词序的,突出了一个“愁”字,也是全词情调的总括。听功父之词已有愁思,更何况又听到蟋蟀那象私语般的凄清的鸣声。这样,作者一开篇便把愁思与虫声紧结在一起了。接着,作者以寻声探索过渡,转入对蟋蟀悲鸣的刻画。他用机杼声、暗雨声、砧杵声、丝竹声,细致八微地比况虫声,又由这虫声联想到思妇无眠,候馆迎秋,离宫吊月,突出一种孤独、思念的感情,由此回忆到儿时的呼灯灌穴,捉虫为戏。两相对比,越感到幽思无限。这一切部是连缀直下,很难截然分开的。而作者却却十分奇妙地抓住了“西窗又吹暗雨”一句作为过片。前片尾句已经说到“夜凉独自甚情绪!在这凄冷的寒夜中独自一人听秋虫悲鸣已经感到难以忍受了岂料西窗外又传来隐隐约约冷雨敲窗的声音!一个“又”字,既把上下片紧紧地连接起来,又使之明显地划成两段,手段确是不凡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异峰突起,对比明显。</p><p class="ql-block">过片处十分鲜明,看上去,好象上下片说的是两件事,仔细一看,才发现整个的意境、感情、气脉是完整贯通的。这样的过片,峭拔险峻,跟上片结句有个明显的对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上下连贯,文意并列。上下片文意并列,或一正一反,或一今一昔,而以过片为桥,下片首紧承上片尾,使上下片贯通一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结尾</p><p class="ql-block">一首词结尾是很要紧的,它往往是点睛之笔尾句要能收住全文,又能发人深思,留有余味,所以词人们非常重视它在句法上、音律上特别下功夫。姜夔说:“一篇全在尾句,如截犇马。”煞尾好象要勒住一匹狂奔的骏马一样,没有力量行吗?他总结了几种结尾的情况和方法:</p><p class="ql-block">1、“词意俱尽”,点明主题。“所谓词意俱尽者,急流中截后语,非谓词穷理尽者也。”</p><p class="ql-block">2、“意尽词不尽”,余味无穷尽 “意尽于未当尽处,则词可以不尽矣,非以长语益之者也。”</p><p class="ql-block">3、“词尽意不尽”,耐人寻味。“非遗意也,辞中已仿佛可见矣。</p><p class="ql-block">4、“词意俱不尽”,余意更深邃“不尽之中,固已深尽之矣。因此一首好词,开头、过片、结尾是一个整体,必须合起来品味,才能知道它的妙处。创作技巧很多,但对初学者而言,要想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靠自己摸索是不容易的,最简便的方法就是总结古人的经验、诀窍,为我所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