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的东交民巷

莫静

<p class="ql-block">  这几天北京的天气特别不正常,又是雨,又是雾霾,又是沙尘暴的,翻翻手机里的相片,北京的蓝天还是特别美的。</p><p class="ql-block"> 1月27日和朋友一家相聚,俩娃相约去东单体育场踢球,我和好友一起逛逛东交民巷。</p><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我比较满意,特别喜欢阳光下树枝映在砖墙上这种斑驳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对东交民巷的印象还停留在20多年前,那时候我所在的公司在朝阳区光华路的和乔大厦,公司的开户行在东交民巷的民生银行。每次过来办事都没有机会好好看看,办完事就抓紧时间回公司。</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东交民巷是个有历史感的地方。 </p><p class="ql-block"> 我们今天就来看看东交民巷的使馆建筑群。</p><p class="ql-block"> 东交民巷全长1552米,从天安门广场的东路一直延伸到崇文门内大街,是北京目前最长的胡同。</p><p class="ql-block"> 早在元大都时期,东交民巷就是一条运送粮食的重要小巷,因此那个时候被称为“江米巷”。到了清朝末期,这里才叫做东交民巷。在天安门的西侧有对应的西交民巷,明时统称江米巷。</p><p class="ql-block"> 明清时期,东交民巷一带逐渐发展成为贵族官署和商业云集的繁华地区。</p><p class="ql-block"> 清代,这里更是成为内城的商业中心之一,许多会馆、钱庄、商号在此建立,使得东交民巷逐渐发展成为当时北京城最繁荣的区域之一。</p><p class="ql-block">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英、法、美、德、意、奥、比、荷、日等国相继在东交民巷设立使馆。</p><p class="ql-block">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将东交民巷划为外国“使馆界”,并规定界内一切事务由各国自行处理,中国政府一概不能过问。</p><p class="ql-block"> 民国早期,这里仍作为外国使馆区。民国四年(1915年),大总统袁世凯派代表在日本使馆内签订了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被巴黎和会否决了收回德国在山东利益、废除“二十一条”和各国在华侵略利益的提案,彻底激怒了中国人民。</p><p class="ql-block"> 民国八年(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集会抗议,会后游行队伍义愤填膺,并在东交民巷向列强使馆提交了抗议书。后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火烧赵家楼”事件,掀起了“五四运动”的高潮,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最终在人民群众巨大压力下,北洋政府代表团未在和约上签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民国十七年(1928年),各国大使馆陆续迁往南京,但是这一带仍驻有各国公使馆。</p><p class="ql-block">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p><p class="ql-block"> 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盛大规模入城仪式,特意从东交民巷通过,以洗刷中国武装人员不得进入东交民巷的耻辱。</p><p class="ql-block"> 正金银行旧址是二十世纪初日本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的一处代表性商业银行,建成时间为1910年,全称是横滨正金银行。</p><p class="ql-block"> 这里曾先后作为日本正金银行北京支行、北平《新民报》、中融集团的办公大楼,在2016年开辟为中国法院博物馆,并对公众开放。</p><p class="ql-block"> 1959年开始,各国使馆开始陆续迁往北京建国门外。东交民巷作为使馆区的历史从此结束。</p> <p class="ql-block">  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现存建筑有法国使馆旧址、奥匈使馆旧址、比利时使馆旧址、日本公使馆旧址、日本使馆旧址、意大利使馆旧址、英国使馆旧址、正金银行旧址、花旗银行旧址、东方汇理银行旧址、国际俱乐部旧址、法国兵营旧址、淳亲王府、圣米厄尔教堂。均保留原状保持二十世纪初欧美流行的折衷主义风格,用清水砖砌出线脚和壁柱,砖拱券加外廊,木结构角檩架,铁皮坡顶。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是北京仅存的二十世纪初的西洋风格建筑群,也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实物遗存和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 2001年6月25日,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2月2日,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p> <p class="ql-block">  今天天气特别好,看到很多爱好摄影的朋友带着单反来这里拍照。</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是东交民巷教堂,又名圣弥厄尔教堂、法国教堂,传教士在中国修建的最后一座教堂。东交民巷教堂是一座建于1901年的两层哥特式建筑。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甲13号,以其正门上方精美的天使造像而闻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们去的时候教堂大门紧锁,只能在外围拍拍照片。</p> <p class="ql-block">  这个角度的教堂是不是挺有感觉的。</p> <p class="ql-block">  比较满意的作品。</p><p class="ql-block"> 如果只有建筑略显枯燥,有了人物就不一样了。</p> <p class="ql-block">  东交民巷,一条深深烙印着历史印记的胡同,每一砖每一瓦都刻满了历史的印记。</p><p class="ql-block"> 漫步在这条狭窄而深深的巷子中,仿佛能看见历史的烟云在其中弥漫,能听见古人的足音在石板上回响。</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片砖瓦,都像是一本未合上的书,诉说着过去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这些故事,都成为了这条胡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永远留存在了人们的记忆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