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山川 可爱家乡

凡夫子

我从1956年8月离开家乡,转战全国各地,至今已有68年了,而且已进入暮年。随着年龄的增大,思乡的感觉越来越浓烈,这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叶落归根”“故土难离”的思乡之情吧!虽然相距遥远,时间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而且还是儿时所经历的事情,然而,怀念几十年前事情的思绪油然而生,甚至连儿时的情景,也仿佛就在眼前,常常想起那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人,家乡的情,以及家乡的一切一切……!<br> 我的家乡在湖南省东安县大庙口镇白沙村。我的家乡是美丽、富饶可爱的。<br> 东安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我国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东与永州市的冷水滩区、南与零陵区、西与邵阳市新宁县、广西省全州县相连,北与衡阳市祁东县相邻。 <br> 东安县地处南岭山脉的越城岭中段,典型的丘陵地区,这里有连绵不断的山峦,也有时窄时宽的山间小盆地,加上山地、河流、小溪,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这里山、水、石、林巧合成景,岩、泉、树、藤自然成趣。这里田沃水美,山山岭岭,山水相连,物产丰富,百姓勤劳、和谐、兴旺。 东安交通便利,早有湘桂铁路横贯中央,后又建洛湛铁路、207国道、217省道穿境而过,现在又正在建设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与全国连接成网,通向四面八方。 <br> 但在解放以前和解放初期,除了这条湘桂铁路线以外,山区农村的交通十分不便,一般都是山间小路或石板路,一片泥泞,又窄又滑,有的还山高路陡,运输物资、人员往来或各种活动,全靠人们的一副肩膀一双脚,男人、女人以及小孩子们都练就了一副铁腿钢肩,才能走起路来又快又稳。<br> 东安县在解放前及到解放初期,人们心目中有四大商贸中心,实际上也就是现在说的比较热闹、繁荣的城镇,即如白牙市、紫溪市、芦洪市、石期市(解放前叫市解放后改叫镇)。<br>东安县的县城设在白牙市,它是一座依山傍水而建的小城镇,湘桂铁路在此设站,有火车连接全国各地。<br> 紫溪市在白牙市以西12公里,湘桂铁路也在此设站,是一座商贸比较发达的城镇。我的家白沙村离紫溪15里,我们那一带的乡民都到这里来出卖农产品或山货,并买回自己所需要的生活必需品。<br> 有历史记载,小时候也听老人们说过,紫溪市镇有很悠久的历史,曾是东安县旧治所在地,解放前东安县的县政府,就设在紫溪市旁边半山腰上的大庙里,这里留有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屯兵点将的“点将台”、“诸葛岭”等“汉营古迹”,三国时的名将张飞随诸葛亮在这里屯兵。<br> 除此外还有资溪镇始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的吴公塔,位于紫溪镇塘夫乡花桥村的印水河上的广利桥,是一座历经200多年风雨的清代古桥。 东安县资溪镇留有的三国时期的遗迹 东安县资溪镇塘夫乡花桥村的印水河上广利桥,是一座历经200多年风雨的清代古桥 东安县资溪镇始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吴公塔,湘桂铁路从旁边通过 芦洪市距东安县城东北约40公里,它是东安县东北部的商贸中心,比较热闹,也比较有名。因为在它8里处的赵家井,水质清澈甘甜。这里就是鼎鼎有名的中国名人、国民党元老唐生智先生的故乡。<br> 唐生智曾任北伐军第八军军长,前敌总指挥,是中国有名的军阀,但又是与共产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初期,国家军阀割据,特别是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国共合作破裂,他三次反蒋失败后,回到家乡。<br>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日军矛头直指国民党首都南京,国民党的将领无人愿意镇守,唐生智在此危难之际,自告奋勇请缨,任南京卫戌司令,率守军抗击日寇。但由于国民党政府腐败,将领各自为政,军队涣散,无心抗日,因此,并没有组织起真正的抵抗,南京很快沦陷,从而使南京的军民遭到日军的残酷屠杀,遭屠杀的军民达30万以上,那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南京大屠杀》。<br> 唐生智抗战失败后,回到湖南省东安县老家隐居下来,从此,再没有在蒋介石政府中担任重要职务。陈毅元帅曾风趣的对唐生智说:“孟潇先生(唐生智的字),你够朋友,在国民党一级上将中,只有你一个没有和红军、解放军打过仗。” 东安县芦洪市镇的赵家井,泉水清澈甘甜,是本村、及耀祥中学师生的食用水,现在变成了死水井了,已面目全非,现在只是供人参观了。 唐生智先生故居-树德山庄正门 唐生智先生故居-树德山庄 为了帮助家乡发展教育,就在芦洪市赵家井(唐生智的家)创办了一所完全中学,它包括高中部、初中部、初等师范和附属小学。为了纪念他的父亲唐耀祥,学校取名为耀祥中学。<br> 耀祥中学背靠郁郁葱葱的“大王岭”,前临川流不息的“卢洪江”。学校的规模宏大,校园规划非常严整有序,学校的所有教室都是两层楼的砖墙、木质混合结构,气势非凡。走进学校大门便是宽阔、平坦的大操场,从操场向左看,那是一组非常大、十分典型的四合院式的建筑群,中间是一个宽大的广场,广场的四周则是两层楼的建筑,下层是教室,广场四周有绿树成荫的高大的梧桐树,就是炎热的夏天,教室里依然十分凉爽。广场上建有宽大的石灰岩舞台和宏大、雄伟的大礼堂。整个学校的房屋都是用走廊连成了一体,在下雨天,不用打伞就可以方便到达想要去的地方,十分方便,我14岁在此读初中3年,对此留下了深刻印象。<br> 唐生智先生在湖南和平解放时起了重要作用,解放以后曾任湖南省副省长,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br>耀祥中学1949年以后曾改名东安中学和东安二中。1989年为纪念唐生智诞辰100周年和他创办耀祥中学50周年,复改回耀祥中学。 <br> 令人遗憾的是,这所由唐生智先生创办的具有现代气息的学校原址,不知道以什么样的理由被拆毁了,实在可惜。 唐生智先生创办的耀祥中学新的大门 唐生智先生1939年创办的耀祥中学原址建筑已被全部拆除,原来的校园设计规整,这里原是广场中心,四周的梧桐树见证了历史的沧桑 东安中学同学1953年在耀祥中学)师生的合影,中排右起第二是唐生仁老师,中排右第四是黄松龄老师;前排第二是作者,第五是黄力子;后排第三是陈保初,第四是陈规声;1960年后两位老师调入白沙中学任教。 东安县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br> 舜皇山为湘南第一峰。1982年设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批准建立国家级森林公园,成为东安县享誉中外的著名旅游区。 <br> 舜皇山有许多有关古代舜帝的传说和故事。相传舜帝南巡至此,听流水潺潺,鸟语花香,见群峰踵踵,古木苍笼,以为进入了仙境,便流连忘返,驻跸此山。他深入民间,察民间,解民忧,深受人民爱戴。舜帝临走时,又特地将随身携带的10件宝物赐给了东安人民。为了纪念舜帝功德,东安人民便将原名红云山更名为舜皇山。山上修有寺庙,供俸着舜帝,古时香火很盛。<br> 大庙口镇内的舜皇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距白沙15里。舜皇山谷幽峰险,瀑布纵横,溶洞、山、水、石、林巧合自然成景,岩、泉、树、藤自然成趣,令游人叹为观止,被誉为“天然佳境”、“人间仙境”。素有“绿色明珠”。更是山上建有古庙,如舜王庙等多处,并有许多有关舜帝传说,历史名人题咏碑刻等人文景观。 东安县大庙口镇舜皇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进山口 东安县大庙口镇舜皇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的红军亭 东安县大庙口镇舜皇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大门 东安县大庙口镇舜皇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老山界 东安县大庙口镇舜皇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美丽的自然风景 舜皇山的出口即大庙口镇不远处,于1984年2月7日被人们发现一个很大的石灰岩岩洞,其规模和内部景致可与桂林的七星岩相比,十分壮观和好看,取名为舜皇岩。<br> 舜皇岩是一个雄绮瑰丽的岩溶洞,岩洞蜿蜒曲折,它与舜皇山森林公园组成了一条很有特色的旅游线路,它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自然风景。<br> 人间仙境舜皇岩。该岩乃石灰岩溶洞,它形成已有一亿多年的历史,岩洞全长700余米,约12000平方米,洞内有,四宫十八殿,洞中有洞,别有洞天。洞内景色雄奇瑰丽,钟乳石、石柱、石笋、石幔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状物似人,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堪称人间仙境景色迷人。<br> 我于2017年9月回乡省亲时,在亲人的引领下,游览了部分舜皇山旅游区和舜皇岩,景色十分迷人,名不虚传值得一游。 东安县大庙口镇舜皇岩入口-1 东安县大庙口镇舜皇岩内美妙如画--1 东安县大庙口镇舜皇岩内美妙如画--2 东安县大庙口镇舜皇岩内美妙如画--3 大庙口镇南溪村南宋礼部尚书邓三凤墓,坐落在南溪村石乳寺内。石乳寺早已被毁,寺庙建造于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至今已有840多年历史。旁边就是正在开发的狮子岩。 东安县大庙口镇正在开发的狮子岩 狮子岩及附近的石墩古桥 距白沙3里地的石瑞村有著名的名胜古迹邓禹庙。邓禹庙始建于明代,至今起码已有350(或400年以上)多年的历史。前人为了纪念东汉(又称后汉)著名军事家、东汉开国元勋、大司、太傅、高密侯邓禹而建此祠。 <br> 其实邓禹庙周围原来是一组著名的人文景观,原来庙前曾有一棵与邓禹庙同龄的古银杏树,枝叶繁茂,秋日果实累累。前方便是宽大的广场,并有古老的戏台,并有一条溪水流过,溪水上建有凉亭。节日里广场上唱大戏,四边的村民都赶来看戏,场面壮观。 离白沙只有3里地的石瑞村--邓禹庙 石瑞村--邓禹庙的历史记载 东安大庙口石瑞村--邓禹庙的正门,门前贴满了各种广告,与原来面目全非了 邓禹庙的屋顶左边优美的砖雕 邓禹庙的屋顶右边优美的砖雕 邓禹庙的隔壁就是邓家祠堂“敦伦第”。它是祭祀东汉高密侯邓禹、邓三凤(南宋礼部尚书)等邓氏家族老祖宗的地方。 <br> 祠堂的族谱上记载,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建筑,已有400多年。敦促后人遵守人伦道德,光大德孝礼仪,所有叫做敦伦第,至今已有500年的历史。<br> 这座建筑风格独特,设计建造精美,具有重要的建筑、历史、文物价值。大门两侧嵌有浮雕碣石,刻有骏马、麒麟、蝙蝠、莲花等图案。顶部嵌有楷书“敦伦第”三字的额题,周边配有彩龙浮雕,光彩照人。最上部还有三道镂空的砖雕屋檐,造型精美。这是研究中国历史和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教材。 石瑞村邓禹庙旁边的邓氏祠堂--敦伦第 石瑞村的邓氏祠堂--敦伦第大门 石瑞村邓氏祠堂--敦伦第内部,什么都没有了 石瑞村邓氏祠堂--敦伦第内的石碑,字迹模糊不清了 石瑞村不远处就是舜石桥(也叫火烧桥),它设计巧妙,其雄伟无以伦比。它有着悠久、曲折的历史。<br> 明代时期,建造横跨杨江河的风雨桥,其桥墩为大块石料,桥面为木质结构,具有遮风挡雨、乘凉、休息及商业功能,起名“舜石桥”。文献记载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若按东安县政府所立碑记明朝初至今已有630多年。清乾隆年间,舜石桥桥面意外被大火烧毁,清嘉庆年间在原址上重修了这座气势雄壮的五拱石拱桥。抗日战争时,被日本鬼子再次烧毁,桥面上的建筑全部被烧毁,从此,老百姓一直叫“火烧桥”。<br> 舜石桥历经历史沧桑,千万次洪水的冲袭,和日本鬼子的摧残破坏,如今依然巍然屹立,坚固壮观。 东安县大庙口镇--舜石桥(又叫火烧桥) 东安县大庙口镇--舜石桥碑记 东安县大庙口镇跨杨江河上的五孔石拱桥--舜石桥(火烧桥) 近年来大庙口镇南溪村开发了新的旅游资源,即南溪花海,紧连南宋礼部尚书邓三凤墓、狮子岩和与舜石桥。依托现有的生态自然景观,种植有三百多亩花卉,打造了以荷花岛、秀球园、玫瑰坡、樱花谷等多种多样的花卉园区。打造集生态田园、美丽乡村、快乐农家、民俗文化于一体的休闲度假、观光体验旅游胜地。为这条黄金旅游线路增添了现代色彩。 东安县大庙口镇南溪花海-1 东安县大庙口镇南溪花海-2 东安县大庙口镇南溪花海-3 白沙是我家乡这个地方的总称,它包括白沙街上、下白沙、老屋樊家、门前樊家、湾里、鱼田樊家、枫目山樊家。它实际上就是我们樊氏家族的一个居住地。我就是1938年农历七月初七,出生在老屋樊家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br> 白沙所处地方的地形,在一个长条型的山间盆地,实质上就是沿杨江河的中段。杨江河发源于舜皇山,流出舜皇山后呈北西西走向,流经大庙口、白沙、紫溪等乡镇,汇入紫水河后注入湘江。<br> 白沙距大庙口镇和紫溪镇。都各是15华里的距离。白沙是大庙口镇一带山区到资溪镇、或到东安县城的必经之路。<br>杨江河所流经之处,曲曲湾湾,一会湾湾即是荡荡(水很深地方),一会是浅滩,这种荡荡和浅滩,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水产品一条龙的生物链,荡荡是水产资源的养殖所,浅滩就是捕捞的最佳场所。<br> 杨江河流经白沙地界,由于河流的冲刷和历史的变迁,主河道又分流出了一段小河,被两河侠持成了似枣核形状的沙洲,两河又并入合二为一,该沙洲就叫白沙洲。<br> 白沙洲其实面积很小,长约600米,最宽处也就约200米,我的家老屋樊家就在这白沙洲上。<br> 白沙街上实质上是白沙的代名词。白沙街上座落在白沙洲的中段,依杨江河主河道边而建,街长西北东南约200米,街心的路宽约5米左右,河卵石路面。解放前这里是西东往来必经之地,也是四乡农民来此交易、买卖之地,这里有过往乡客住宿的客栈、日用百货店、卖酒店、杂货店、南货店(食品如糖果之类)、小吃店(米粉和米豆腐)、铁掌铺、缝纫店、理发店、镶牙店、药铺……等日用品都一应齐全,乡客不断十分繁荣。<br> 白沙街上解放以后商业作用逐渐萎缩,1958年以后商业作用完全消失。2017年9月,我回乡省亲时,看到的是一片破烂不堪,甚是心酸!<br> 白沙过往杨江主河道上,有过白沙街上两端两座石墩木桥,它既有悠久历史,也很有研究价值。它是用大块大块的约1米左右长,50公分宽,30公分厚的石灰石堆砌而成,上游方向呈三角形,下游方向为长方形,桥墩宽大,多少年来风风雨雨,承受了无数次洪水的巨大冲击,仍然巍然不动。这充分体现了古代勤劳聪慧的白沙人民的伟大创造力。它的建造时间应该早于白沙书院。<br> 白沙这个地方可以说是一个鱼米之乡,有山有水的好地方,我的出生的老屋樊家,只是有六户人家的小村子,我的家门前就是一条小河,河宽大约15米左右,水深较浅,筑有水坝的地方,水深大约有1米多,其他地方一般约半米左右,水流不急并长有水草,流水缓慢常藏有各种鱼类,是我们的备用的菜库,如果那家人中午或晚上没有菜吃,就到门前河里摸半小时,最多一小时,就会吃到一餐美味家肴—煮鱼。 <br> 我家的背后,就是那条杨江河的主河道,为下游农田的灌溉筑有水坝,河水较宽、缓慢而深,是我们小孩子游泳、戏闹的好场所。<br> 每年春天汛期,几天大雨以后,就是洪水从上流直泄而来,汹涌磅礴,河水浑浊,水面上漂着草和树枝和木材,非常壮观。对一般农民来说,这正是捕鱼捞虾的好时候,这时的鱼都是些大的草鱼或鲤鱼,都是从东南面大河里来的。<br> 我的家和白沙街上的右边是一个开阔地,人们把它叫社场坪,它是每年(农历二月)一度赶墟(也叫春社,北方叫集市)的固定场址,每到每年春天的这个日子,四里八乡的商客以及周围山区和各地的乡民,不分男女老少都不约而同地汇集在这里,场面热闹非凡,把整个社场坪挤得水泄不通,这里既是物质交流的场所,也是孩子们玩耍和品尝各种民间小吃的好机会,也还可以欣赏到精彩的大戏(祁剧或彩调),我们小时候都盼望着赶墟。乡民们一般在一年开春之初,为春耕作准备,增添生产工具啦,买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啦,还有如看病镶牙啦,买些吃的啦等等,各种各样大小商品,大到农机具,小到一粒扣子,从用的到吃的,都十分齐全。我最爱吃的就是油炸粑粑,现在想起来还流口水!<br> 我们附近地区象这样的集市,还有好多,一般都有戏班子唱戏,有的还有武术表演,如我能说得出名字的就有农历八月十二的大庙口八月场合(秋社),农历九月初九的石瑞(距我家3里地)九月场合(秋社),农历八月的塘夫场合等,都是红红火火,很有特色。<br> 石瑞的农历九月场合,除了一般的集市贸易外,还有唱祁剧、武术表演,还有故事巡游表演,从邓家祠堂“敦伦第”出发,经由邓禹庙,在村子里和广场巡游,有化装成故事里的人物,由小孩化装后坐在高高的台竿上被抬着,还有好几个小孩装后坐在转转车抬着游行,后面锣鼓宣天,热闹非凡,四里乡亲都来目睹这一壮观而又非常有趣场面。这种集市加文化巡游形式,是一种古老的优秀文化传承,值得继承和发扬。<br> 从我记事时起就有,一直到现在,一直延续下来,只是现在的集市仅仅是起物资交流作用而已了。 东安县大庙口镇白沙村的白沙街上已破烂不堪了 我家的门口有一所远近闻名的学校,解放前叫白沙书院,解放后改名叫白沙完全小学(有初小和高小)。学校规模较大,并有悠久的历史。<br> 据历史记载,东安从明世宗嘉靖(1522——1566年)初开始陆续建有诸如清溪书院、濂溪书院、古吴书院、紫阳书院、澄江书院、白沙书院等8所。至光绪三十一年,仅存县城周围的紫溪、澄江、白沙三个书院。因此白沙书院至少有150多年的历史是确信无疑的。历史还告诉我们,白沙书院如自明世宗嘉靖年间的晚期1560年算起,到清光绪年间以至到解放后的七十年代一直是存在的,至1980年就达约420年以上的历史。书院门口的参天古樟见证了历史的沧桑。<br> 学校建筑的规划十分完整和有序,有能满足学校读书的一切功能,如有很好的教室,有老师和学生住宿的宿舍,有为老师、学生做饭吃的厨房和饭堂,有供老师、学生锻炼身体和活动的操场,院内还有绿地,学校供奉着儒家鼻祖孔夫子的牌位。还有装点环境的花坛。书院可谓小巧、玲珑、别致、实用。1951年夏在白沙小学召开了大庙口区第一届小学生运动会。 <br> 解放前在教育十分落后的东安县,能有这样一所好的学校,说明白沙在这个地区所具有的中心位置是不可置宜的。 <br>解放后山区村庄开始创办初级小学,1958年在白沙完小操场前面,扩大到我樊氏家族住地,创办了白沙中学,扩大包括高中部和初中部,成为白沙中学的鼎盛时期。 白沙跨越杨江河,过往白沙街上两座石墩桥留下的一座,桥的右边是小孩子游泳和玩闹之处 白沙杨江河上方石灰岩处有山泉,水质好好 原白沙书院(现白沙中学)门前的古樟树高大,我曾和小伙伴在此打过秋天,在此附近放牛。现在白沙书院已被全部拆除,可惜! 这是原白沙书院(现在白沙中学)平面图,下方是杨江河河道,筑有水坝,上方是小河,两者夹持白沙洲,原白沙书院是在图的右边部分,拆除后盖了三栋平房为学生住宿用,最上方则门前樊家。 东安县大庙口镇白沙村小时候一起放牛、砍柴的伙伴 东安中学和白沙书院是同学 2017年9月间我回乡省亲,见到的情景令我非常吃惊,我所日思梦想、崇敬的白沙书院,竟然荡然无存,只见那棵数百年老樟树孤零零的矗立在那里,显得格外苍老。我对白沙书院感情太深,简直是挥之不去的思念。 <br> 这样一所历史悠久、驰名久远优秀的文化遗存,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传家宝,被那些无知、愚蠢的历史罪人破坏殆尽,实在无法接受。<br> 白沙是生我、养我、伴我成长的地方,我忘不了那块的热土,也时常都想念那里的亲人和儿时的同伴,想念那里的乡亲,以及一切的一切。美丽、可爱的家乡,我爱你!<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