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利群

<p class="ql-block">AI当道,人类何去何从?</p><p class="ql-block">《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是1959年发表的。获得了雨果奖、星云奖。相当于科幻文学里面的诺贝尔奖。</p><p class="ql-block"> 作者丹尼尔·凯斯出生在1927年,2014年去世。美国布鲁克林大学的心理学专业。</p><p class="ql-block">这本书,它是在分析智商、人脑,分析人的知性能够达到的限度和我们人生之间的关系。凯斯直接地问一个问题:“人如果有极高的智商,它的意义在哪里?它的边界在哪里?它的价值在哪里?是不是智商可以解决一切?”</p><p class="ql-block">这本书在前面引用了柏拉图《理想国》里面关于洞穴的比喻里边的那一段话:有些常识的人都会记得,眼睛的困惑有两种,也来自两种起因,不是因为走出光明,就是因为走进光明所致。人类在某些时期就是两个问题,从黑暗到光明,或者从光明重现黑暗。智商能不能给你一双看透世界的智慧呢?于是这本书的设想就出来了,所以我也说它有极大的寓言性。</p><p class="ql-block">主人公叫查理,天生智力低下,大学教授给他和一个叫阿尔吉侬的小白鼠做了个脑部手术,同时提高了他们的智力,在查理的智力一点点提升以后,他看到的人类的病态和社会的局限。</p> <p class="ql-block">社会是分层的,如果你从社会分层理论来看,社会特别需要底层。因为大部分人的幸福是建立在有底层的基础上,就是我得相对比较,你比我差就是我最大的安慰。</p><p class="ql-block">每个人天性里都有某种特点,但是很多人把自己的特点给埋掉了。怎么埋掉的呢?就是有智商,察言观色。幼儿园时表现好一点,老师会给我小红花;小学表现得好一点,老师会给我戴一条杠,两条杠……就这样我们把自己的特点埋掉了。可是那点小特点正是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p><p class="ql-block">我们在社会学里就可以看到这个特点,就是在生存处境比较艰难的家庭中,孩子最大的缺陷其实是人文养成。这个人文包含的面很广,比如说对世界的认识。你把世界看作是一个纯粹的物态,还是能看到万物生长的生命感呢?你认为人和人之间是一个等级关系,还是能看到人内心深处的种种苦乐呢?</p><p class="ql-block">在底层社会的攀比里边是很正常的。但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拿着一把标尺去衡量儿童,这个时候,孩子本身的那种天性和生命特点,就会产生大量的无可奈何的扭曲。所以<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所谓的一些优秀的孩子,其实就是自己扭曲的力量很大。尽管自己不快乐,也要咬着牙,奋斗得很像个样子。但实际上他们失去的是自己生命内在的连续性和真实性,以及自己真实的存在感。</span></p><p class="ql-block">当下社会里我们最缺什么呢?社会情感。以前我们在家族社会里边,有叔叔、伯伯、阿姨等等,这种血缘关系由近及远,伦理就建立起来了。一旦家人出什么问题或者是孤苦伶仃了,亲戚们就赶快把她接过来养起来。这都是一份很自然的感情。我们以前在乡村社会里,人和人之间就是通过这么一种天然情感、家族情感、血缘情感释放出这种暖性的。我们今天变成流动社会了,大家从乡村走出来了,变成陌生人了,互相不相信了。基本的信任都没有,互相之间怎么有感情?</p><p class="ql-block">这本书为什么今天仍值得读,到这里你就知道问题的答案了。我们今天人人都像科学家,都是很冷静的。脑子里高智商地运转怎么找工作,怎么应对办公室政治,什么时候我们会好好想一想我们如何去真心地对人,我们如何能够非常温暖地去和别人相处,怎么走出得失?人活一辈子,到晚年的时候你才发现,你这辈子活得最让你心里安慰的,其实是你曾经不计得失,甚至很付出地去关心过别人。</p><p class="ql-block">这本书写得非常好的一点也在这里。其实我们现实生活中,在现代社会里,人人都活在局限里,自以为自己啥都知道。用我们中国传统的话来说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所以查理他到了这个时候,其实发现了人类社会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人和人之间都有一种竞争性,都有一种权力欲。我要让大家信服我,让别人都同意我。智商在这个时候变得有点悲剧性,它让我们从光明回到了黑暗。</p><p class="ql-block">我们现在有不少人,小学中学不断地学习。最后拥有一些知识了,觉得这点知识应对自己的生存行了。这就是我们中国古代荀子所说的“闭”,自我的封闭。</p><p class="ql-block">苏格拉底早说了,智慧的人就是知道自己一无所知的人。知道自己懂得很多的,那叫聪明,智慧是为了生长,智慧是知道自己一无所知,是努力地倾听别人,努力地去接受跟自己不同的见解和经验。</p><p class="ql-block">之前查理的状态是,他知道自己是智力障碍者,他想让自己有点提升。其实这也是一种简单的智慧。但是今天我们社会上太多自以为是的人,<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太多的人的生活目的就是想证明自己,所以他们对其他的东西都是排斥的。这就使得自己的高智商用的方向是单向度的,同时带有一种对他人的贬低。</span>所以查理在学术会议上觉察到这些<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所谓的科学家实际上缺一种更高的东西——情感和对世界的热爱。</span></p><p class="ql-block">其实这本书里写到这里的时候,我们可以深深地体会到一个问题,我们今天很多人的追求是什么?在今天这种应试教育时代,充满了功利化。这就出现了一个大问题,他们一面是专业性很好,甚至留过学,在很高的学府里受过很好的学术训练,但是另外一面又在追求上流的生活,追求所谓的人上人,追求自己的一种优越,生活里面需要的存在感。他们的身上充满着这种功利化和自命不凡的东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查理的智商再往上走的时候,在极高的智商面前,你突然就会觉得一个人其实拥有正常的智商就可以,我们可以通过实验,通过各种方式去研究各种自然的奥秘甚至人类生存的奥秘,可是如果非要再往上走一步,你需要看到自己的局限,需要看到人类的断裂,需要明白人类争来争去在争什么,这种争执有什么样的价值。实际上这就是查理的困境。他想要逃离这些人,所以他和小白鼠就在会议上跑掉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如果没有人性情感的调和,智慧与教育根本毫无价值。不要误解我的意思,智慧是人类最伟大的恩赐之一,只是在追寻知识的过程中,对爱的追寻往往就被搁在一旁。</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如果说智商像树,那什么是水?让智商的树枝繁叶茂的,肯定是情感,是热爱。这样一个单向的实验只会把智商的基础使劲往上提,它没有情感的滋润,所以这里面具有大量的消耗。智商就是脑力,它对能量,对人的整个身体的需求特别地大。</p><p class="ql-block">现在为什么很多人觉得谈恋爱那么难?因为我们的情感成长真的是太稀薄了。从小就是在比成绩,后来就是收入,得失等等,人生在这里消耗了很多。我们的脑子一直飞快地转动,哪有美好的心情、丰富的情感去跟别人建立美好的情感关系呢?所以只能举着个牌子写上我身高多少、学历多少、收入多少、颜值如何,去做契约化去了。所以这里面的寓言性是很强的。后来阿尔吉侬就死掉了,它是枯竭而死。这时查理才意识到自己也会越来越危险了。</p><p class="ql-block">拥有这么高智商的查理也让我们看到了人类本质性的病态。我们整个社会用韦伯的话来说就是被科层化,合理化,一切都效率化了。所以整个社会处在一种精英全面把控的社会。科层制里边你处在中层,底层。你不需要思想,也不要想,你就执行。优绩主义就这样,整个系统不需要你来想,不要问价值,不要问上下游。你在这个环节上你该干什么你就老老实实干,把它干到最好就可以了。这使得我们处在巨大的危机里面。</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我们上过大学,学了那么多东西,热爱那么多东西,但实际上,你在作为人生的立足之本——你的工作和劳动中,变得无限地低智商。由于明显地缺失了这种情感面,人就会特别焦虑。</span>我们说得直接一点,其实我们今天的年轻人拥有很多焦虑,生存焦虑也有很多,但是回头来想想,读读这本书,我们内心深处面对社会,面对人类,面对世界,我们有没有一份温暖的情怀?如果这个情怀能伴随你的生存,你所做的事情,你的选择,跟你的聪明放在一起,你的生活就会非常不一样了。你会看到很多没看到的东西,可以发现很多需要去做的事情。</p><p class="ql-block">所以这个小说其实也写出了一个哲学——我们的人生该怎么过?就像《红楼梦》里的小石头,明知滚滚红尘里充满了哀伤,还是要去。如果这块石头它在青埂峰下知道被带进去这个世界是要经历这些东西,它还去不去?我就在这安安静静地待着,啥也不知道,行不行?其实《红楼梦》也是给中国人提出了这个问题。在喜怒哀乐,甜酸苦辣里面好好地走一圈,最后浑身写满了字寂寞地回归好,还是安安静静在这里好?</p><p class="ql-block">阿尔吉侬死掉了,但是没人关爱它。查理最后明白了那么多,看到了世界重重的驳杂。大恶在哪里?在拿他们做实验的那些人。</p><p class="ql-block">做实验本身不是个坏事,是科学研究的一种。但是一旦把它用来证明自己,想获得自己的科学权力、话语权,想获得自己的财富,这就是大恶了。因为你是拿生命开玩笑,拿别人的生命来证明自己。所以这时候我们对人类有了一个新的解释。人类不完美,世界充满了那些荒凉,但是我们也要热爱它。没有这份热爱我们只能靠智商了,只能靠那种冰冷的知性。那样的世界永远是混乱的,永远是相互争斗的,永远是排斥性的。所以这个结局写得真是不错。</p><p class="ql-block">这么聪明的人,这么高的智商,但其实我们也能看出查理有情感的缺失和对人类的温暖。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小说家这样写,就觉得结尾的情节特别合乎常理。其实这是小说写的不太合乎常理的一面,倒是表达了作者的一种愿望。做实验的时候科学家们让阿尔吉侬走迷宫,可老鼠的生活不应该是走迷宫的,他们硬是给它安排了这么一个命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最后,它在精疲力尽里死掉了。查理把它埋在自己家公寓的后院里边。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在它的坟前,就是阿尔吉侬的墓前放一束鲜花。鲜花是给人的。我们从来没见过一个人给老鼠献一束鲜花。这个举动有一个特别大的象征性。老鼠其实是人的象征。科学家们让老鼠一辈子都在迷宫里边东撞西撞,老鼠的命运很悲怜,但是也是很多人的命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查理最后又回到原来的低智商状态,他唯一不能忘的就是阿尔吉侬。所以他终生最后的愿望就是在阿尔吉侬的坟前放上一束花。这是一种价值,这束花是在查理内心深处和生命里被高光照耀的一束花,是对最痛苦的生命发自内心的哀悼。查理他自己最后能做到的一件事情,就是这样一件了。他对这个世界最后的一个愿望,就是给和自己同病相怜的人献上一束花。这束花其实归根到底,是献给你的,献给每一个读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什么说今天我们处在一个非常忧患的社会呢?因为我们在高智商的路上狂奔。今天的芯片已经在向着一微米发展,计算力、人工智能等等这些发展的速度非常快。那么我们人到底要走哪条路?</p><p class="ql-block">如果全面地单向度地依赖科学主义,那我们现在写东西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软件来写。但是它们缺乏人的创意,缺乏人的感情。</p><p class="ql-block">我们今天到底往哪条路上走,整个人类往哪走?我们整个世界的发展依靠的是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个轮子。人类社会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要解决有所为有所不为。科学主义要解决有所为有所不为,人文主义也要解决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问题。查理智商最后变得那么高,他幸福吗?不。其实这本书里也不光是别人有不好的地方,查理看到了大学生的局限,看到了科学家的自我封闭,但其实他自己也是个缺乏自知的人。他不知道自己最缺的是情感。</p><p class="ql-block">我们每个人都要想一想,我们怎么能够在“面包房”里边有一份温情,有一份付出,有一份接纳,有一份对不完美的理解。人类社会从简单发展到复杂,复杂里充满了迷宫。所以小白鼠阿尔吉侬的那个迷宫是有着高度的象征的。我们人生有太多的谜,欲望之谜,利益之谜,地位之谜,权力之谜,虚荣之谜……形形色色。小白鼠在这个迷宫里边东奔西跑,耗尽了它的生命。在你没有走入阳光,没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的时候,你会发现社会是一个更大的迷宫。人在里边如果只想靠聪明去找出口,想跟别人比赛,这个迷宫只会越来越大,我们的生活会变得很可笑。所以这个小说它给我们最大的一个启示就是人生怎么打破迷宫的局限,找到自身的根本,有一个问心无愧的东西,有一个我们面对这个世界内心的从容。我们不能过一种计算的人生,我们需要去追寻的是我们对这个世界永远发自内心的真诚。</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