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研讨明方向,问题探究寻突破——“新时代 新教师 新成长”话题大讨论

郭娟

<p class="ql-block">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造的前提!小学课堂中,提问是最重要的教学手段,好的问题让学生更专注,而追问可以更清晰把握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的全部思路。3月26日下午,城关小学全体数学教师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与追问!</p> <p class="ql-block">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问得开窍,问得美妙。启人心智,要起到“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一、小学数学提问策略</p><p class="ql-block">1.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p><p class="ql-block"> 岳涌青等一二年级全体数学教师一致认为:对于活泼好动的低龄儿童来说,创设有趣的的情景可以更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愉悦的环境中思考和推理,激发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p><p class="ql-block">2.课堂上让学生有更多回答问题的时间</p><p class="ql-block"> 有的老师根据自己的经验侃侃而谈,认为教学进度不能成为教师的束缚,不能为了追求进度忽略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即思考能力。如:在教学《三角形》相关知识时,设计问题目的就是基于怎样让学生认识三角形,从而使其自己思考,教师在进行第一轮提问时要给学生思考,同时通过“剪纸”让学生了解性质,从而进行下一步研究,才能达到最终目的。</p><p class="ql-block">3.注重组织正确评价,树立学生的自信心</p><p class="ql-block"> 教师在课堂上提问,不能只要求有标准答案,而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对答的好的,要适时给予表扬,对回答错误的学生,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学生为什么这么说。同时鼓励后进生,帮助树立信心。</p> <p class="ql-block">  需要注意: 我们许多课堂提问仅仅停留在知识、理解、应用和分析层次水平,很少涉及对学生创造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帮助的综合评价层次的提问,而这恰恰是现代教学的最高追求。我们提倡课堂提问应少而精,能不问的尽量不问,必须问的应是有一定价值的问题,要精选知识、理解、应用和分析层次的提问,增加综合、评价层次的提问。</p> <p class="ql-block">追问是教师对学生回答有针对性的”二度提问”。它作为前一个问题的延伸,被更广泛地应用于备个教学环节,尤其是在新课程理念下,追问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只是在生成处追问,在盲点处追问,在错误处追问,在分岐处追问,在恰当处追问都能起到深化教学的效果,启迪学生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一、在动态生成处追问,引领学生的思维 </p><p class="ql-block"> 课堂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种,而好的问题正是点燃学生火种的火把。在数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规律,按照具体的教学情境来设置间题:依靠睿智的追问,来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其想象范围,以此激发学生时好奇心与好胜心。采取这种方式,有利于教师将课堂打造成学生展示激情,智慧与个性的大舞台,</p><p class="ql-block">成为学生的智慧之旅。以“植树间题“引导学生发现规律,通过不断追问,层层思考,让学生经历清晰明朗的知识形成过程,从中获得成功体验,感受追问魅力。</p> <p class="ql-block">二、在思维盲点处追问,为学生的思维指明方向</p><p class="ql-block"> 数学课程标准相关文件曾经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由此可知,教师要注重在课前阶段,针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对教学活动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考和安排,对每节课的主要问题要进行深入的钻研,提前预设。在课堂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用一个个有数学性的数学问题,在学生思维的缺席处、知识的错义处与深度匮乏处,正确地追问,错误地追问,</p><p class="ql-block">穷追不舍,直到学生出彩地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例如:在教授”田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当中。有一些学生因生活经验不足,往往抓不到数格子的方法,以至于在数的过程当中容易出现错误,这时我追问“可不可以将三角形转化成我们熟悉的图形,然后再计算它的面积?”学生通过探索与尝试走出了僵局,在动手实践的过程当,通过采取旋转与平移方式,能够把两个三角形简单拼接为一面平行四边形,据此推导出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公式。</p> <p class="ql-block">三、在知识错误处追问,引导学生学会反思</p><p class="ql-block"> 数学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开放性特征,属于教学相长、师生彼此互动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我们提出的问题,学生浅尝辄止,不得要领的回答,甚至回答出错的现象。对此,我们不应该惊慌失措,应该正确地对待错误,摸清错误的源头,把错误作为学生的认知起点,对症下药,巧妙追问,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便之有效地为教学服务。王刚老师的发言引起了老师们的共鸣!</p><p class="ql-block">比如:“有两相长 10米的绳子,第一根将甘截杰1/4米、第一很绳子配去1/4.现在哪根绳子长?“这个问题一抛出几乎全班间学都认为一样长。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不急反驳,而是这样追可:“你是怎样得到这个结果的?为什么会这样子计算呢?”通过质疑、交流和反思,加深了学生对“具体的量及分率”区别与认识,以此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问题分析能力、解决水平,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缜密的逻辑思维,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p> <p class="ql-block">四、在产生技义处追问,让学生领略思维的乐趣</p><p class="ql-block"> 所谓的真理越辩越明 ,在教学朗间,教师要注重充分发挥数学的学科优势,积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鼓励学生通出其独特想法,允许孩子们“异想天开”。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对同一个问题有看不司的意见,让学生在辨别争论中求真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五、在恰当的时机处追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p><p class="ql-block"> 课堂的提问时机也非常重要。如果课堂提问时间太早,容易使学生感到迷茫不知</p><p class="ql-block">所措,其思维水平也会有所不足。如果问得太晚,又起不了作用。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经有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是指存在疑惑难以解答,“悱“是指学生心理状态中的一种短暂性”空白期”。这种“空白期“表面上是思维的停滞,但它其实是一种畜势,是将进行下一步学习的准备。教师需要将此刻作为最佳的提问时机,以此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探索兴趣,让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思考之中,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p> <p class="ql-block">总而言之,科学有效的追问方式,可以充分展示出问题本质的阶梯性特征,有助手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与知识信息产生思维碰撞,从而使我们的课堂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共享、共生、共长,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能力,因而,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追问切实成为师生互动的重要平台,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推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p> <p class="ql-block">通过本次活动,老师纷纷表示,一定要提高对提问和追问的认识,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让问题和问题串引领更高效率的课堂</p>

学生

追问

课堂

提问

教师

思维

问题

思考

知识

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