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项目——宋氏锅盔

老槐树

<p class="ql-block">朗读:老槐树</p> <p class="ql-block">锅盔(节选)——作者:宋相国</p><p class="ql-block">我的家乡在白河入江的地方。盛产美食一一锅盔。形似帽盔,所以叫锅盔。</p><p class="ql-block"> 新甸铺在旧社会是水陆码头,清末民初设井上保,相当于水上公安分局,白河共设两个井上保,一个在南阳石桥镇,一个在我的家乡新甸铺。有一块石碑上有两句话形容新甸铺的繁华:“千帆竞东埠,万灯照长街。”看见了吧?热闹不热闹。大约在我五岁的时候,也就是五十年代,我曾见到新甸铺港里泊有上千只帆船,桅杆林立,还有脚夫们身背肩扛着货物装船卸船,还有南来北往的船只来来去去,一派繁忙,片片白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忘记了多少事情,但这个记忆永远永远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永远永远也不能忘记。</p><p class="ql-block"> 热闹非凡,大街上行人熙熙攘攘,叫卖声不绝于耳:“锅盔!”有人这样喊,是扯着清脆的嗓门的那种喊声,还有人喊:“水煎包子!”爬在爷爷背上的我嚷着:“饿“,爷爷给我割来锅盔,还提着一串子用柳树枝串起来的水煎包子。锅盔的味道美极了,外焦内嫩,外表沾着芝麻籽、盐末、小茴香籽,特别是小茴香籽和芝麻籽入口,那个味道别说有多香了,即是有人拿什么美食来交换,我也不会随便答应,即是有人想从我手中夺走,我也会挥着拳头说不。至于那串水煎包,我只是把他当做一件艺术品,拿在手中向玩伴们炫耀,并分给玩伴们吃,博得他们夸奖。</p><p class="ql-block"> 不久前,我回了一趟老家,专程去找烙得好的那家宋氏锅盔,谁知是雨天,烙得少,早卖光了。凑巧一次路过老家,我和明友一块再次去买锅盔,见到女主人正在锅台边站着翻转锅盔,虽然我们都未见过面,但拉了几句话,说明了来意,又是慕名而来,女主人十分客气,告诉我们十分钟后即可出锅。我帮她烧火,她说烧火很有技巧,不可用大火,是用细火、小火、温火,说是烙锅盔,实际上是腾的,只有这样才能烙出好味道。她用手有节奏的转动锅盔,极为轻巧,极为熟练。还翻过来扣在锅上,用锅的热度烤,直到冒出扑鼻的香味,才用筷子扎眼,再烤、再扎眼,匀势后,她用巴掌贴在锅盔上感受,凭经验,她说:“成功!”</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家乡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儿时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爷爷给我割的锅盔!爷爷早就离开了我们,但锅盔一代又一代人仍然传承。如果说这是文化,那应该叫饮食文化。我来为锅盔下个定义,应该叫:地域饮食文化。当然,你在别的地方找不到这样的锅盔。我虽然走的地方不算很多,也算去过不少地方,但宋氏锅盔只能在这个地域才能吃到。</p><p class="ql-block"> 当锅盔出锅时,他的丈夫推着卖锅盔的车子也回来了。院子里一片笑声,当夫妻俩个捧着锅盔时,我用手机拍下了这对幸福夫妻。我祝他们生活幸福!我祝他们生意兴隆!我祝他们把烙锅盔的技艺传承和发扬。</p><p class="ql-block"> 2017年11月于南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