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东方白鹳,俗称白鹳、老鹳、老水鹳等,属于鹳科大型涉禽。全长约120厘米,体重3.9~4.5千克。虹膜粉红色,嘴为黑色。体羽主要为白色,肩羽黑色,并有紫铜色金属光泽。大覆羽、初级覆羽、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均黑而沾铜绿色。初级飞羽基部白色,内侧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外翈除羽缘和羽端外,均为银灰色,向内渐转为黑色。脚红色。</p><p class="ql-block"> 东方白鹳主要在中国东北部和内蒙古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繁殖,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越冬。东方白鹳繁殖期主要栖息在开阔而偏僻的平原、草地和沼泽地带。迁徙时常集聚在开阔的草原湖泊和沼泽地带活动。东方白鹳的平均寿命为16.1年。</p><p class="ql-block"> 在2021年中国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白鹳被列为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在2018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濒危物种,有效种群数量为1000~2499只(2018年数据)。根据中国央视2022年的报道,东方白鹳种群增长至9000余只。</p><p class="ql-block"> 科左后旗,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是典型的沙沼地带,原生态植被主要有榆树、枫树、蒙古栎、山果红、桑树、杨树、柳树、老虎刺、沙柳、羊奶棵、酸姜等沙地植物,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加之上个世纪六七时年代的人为破坏,沙化严重,形成大片的流动沙丘,遇到大风天,沙尘肆虐,对人类生存和野生动植物的繁衍生息构成严重威胁。</p><p class="ql-block"> 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启动实施和科尔沁沙地治理工程的推进,经过四十余年的不懈努力,成效显著。呈现一幅“夕日黄沙已不见,绿水青山看今朝,人与自然共和谐,鸟语花香真美妙,百姓富裕生活好,生态文明出新招,环保意识人人赞,谁人不说家乡好?”美丽画卷!</p><p class="ql-block"> 科左后旗,沙沼相间,水资源丰富,大小湖泊星罗棋布,为野生动物的栖息提供良好的生态和人文环境。另外,又是我国重要的候鸟迁徒通道和部分候鸟的繁殖地。近两年来,更有灰雁、东方白鹳在这里栖息繁繁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