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腊八年味

行云流水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正处在十年浩劫时期,物质基础超级匮乏,童年最深的烙印就是饥饿、是整体贫穷,但是生活还有滋有味,每个节日都那么开心,都早早的准备,都是在期盼和欢乐中度过。</p> <p class="ql-block"> 每年腊八节,陕北人的习俗是炒豆子,炒玉米豆、炒黄豆、炒糕泡泡,瓜子和花生算奢侈品,基本没有,炒豆子也是技术活,妈妈头一天就将一筐黄豆泡发起来,夜晚连筐子放到碾盘上冻一晚,这样炒出来的豆子酥脆。我们生活在厚重的黄土高原,炒豆子用的也是黄土,先在院里架一口大锅,准备好柴火,出去找个崖崖,拣几块好一点的土块,拿回去用锤子砸成黄土,用箩箩过滤到大铁锅里,大概需要少半锅的量,然后开始烧柴火炒黄土,等黄土炒到一定的温度和颜色时,开始下玉米豆子,随着噼噼啪啪的声响,在妈妈的铲子和笊篱飞舞中,大锅里翻出浪花朵朵,孩子们开心极了,停下玩耍都围上来,开吃一轮,继续埋头他们的游戏。</p><p class="ql-block"> 妈妈最辛苦,挥汗如雨,玉米炒完炒黄豆,黄豆炒完炒泡泡。一般情况炒豆子都是伯伯叔叔婶婶几家的拿来一起炒,一家完了又一家,每家孩子都多,所以都要炒很多,因为我们没有其他零食。</p><p class="ql-block"> 大人们在家长里短的说笑中炒豆子,孩子们玩一轮吃一轮,再玩,我们的玩具也都是自制的,划个方格跳方,跳皮筋,顶拐拐,找几块石头打老爷,滚铁环,河湾里滑冰车,乐此不疲。</p><p class="ql-block"> 从腊八开始,大人们就忙乎起来了,推磨滚碾子,出油、磨豆腐、生豆芽、蒸馍,杀鸡宰羊,所有年茶饭都是自制的,孩子们一年粗茶淡饭,就盼过年能有肉吃,有新衣服穿,随然贫穷,但日子过得津津有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