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旅途中除了游玩看风景,品尝当地的美食也是一件很惬意的事。三月初,我和朋友们来到云南滇东南玩了一星期,其中蒙自过桥米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米线,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大众食品。提到米线,我们一定都会想到位于祖国西南边陲云南的“过桥米线”。这个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食材,每天满足着云南人和慕名而来的游客的美食,也早在2008年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过桥米线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三月五日,我们来到昆明的第一天晚上,就在小吃街品尝了米线。导游对我们说,“过桥米线”这个富有神话色彩的名字,如果想了解它的故事和最正宗的味道,还要去云南省红河自治州的蒙自市,这里有关于过桥米线的一切。</p><p class="ql-block">导游在车上就向我们详细地介绍了蒙自过桥米线,可当我们真正身临其境,看到正宗的蒙自米线现场时,还是觉得意外地惊艳、惊喜、赞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只见一个长方形的条桌上,摆满了一碟碟各式各样不同的食材,小小的碟子整齐的摆放在小小的桥上,很像一件艺术作品,让人欣赏的同时又垂涎欲滴。在餐桌旁坐下,每人面对一座摆满食材的小桥,让我们充满了好奇和期待!</p><p class="ql-block">服务员热心地向我们介绍过桥米线的来历: 相传清朝时,在湖心亭内,有一位用心攻读的杨秀才,他的妻子为了不让因读书废寝忘食的他吃到凉的饭菜,发明了一种特殊的米线做法,因为从家中到湖心亭经过一座小桥,过桥米线也就因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蒙自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首府,这个有着2100多年建县史的小城,享有中国石榴城的美誉,还是国际过桥米线美食名城。</p><p class="ql-block">蒙自人保持着一种古朴和节奏不快的生活方式,人们不会被人群所侵扰,都有着自己的生活节奏,但对于每个人来说,相同的就是每天固定的一碗过桥米线。</p> <p class="ql-block">导游介绍说,汤是过桥米线的灵魂,也是过桥米线师傅正宗的标志,因此汤的制作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汤的主要原料是猪骨头和鸡肉,需要慢火经过几个小时的炖煮才能制成。</p><p class="ql-block">大厨房里师傅们在忙碌着,透过玻璃窗可以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服务员把盛着汤的海碗端上了桌,菊花、香葱、还有豌豆尖漂浮其上,热气从缝隙中飘散出来,好像是在招摇也像是在期待。</p><p class="ql-block">食材佐料的点缀,酥肉、鸡枞、腰果、木耳……各式各样不同的食材,一共18个小碟,我们将一碟碟食材拿起,按照服务员教的方法,按热汤烫煮的时长,先后放进碗里,各种食材承担着不同的味觉和口感。</p> <p class="ql-block">各种各样的食材在热汤中上下漂浮翻滚,有一种料理的感觉,也让我们对于米线的食用有着无限的期待。最后将米线挑入碗内,小碗碗沿稍高过于大碗,两只筷子将米线跨过小碗,形似“过桥”,这个充满仪式感的添置方式,也让过桥米线的名字更彰显出它的魅力!</p><p class="ql-block">高汤和米线混合的鲜味狙击味蕾,米线在唇齿之间弹跳,不同的食材你方唱罢我登场,不断翻新着我们对于过桥米线的期待。</p> <p class="ql-block">过桥米线的所有食材配在一起,仿佛成为一个完备的系统,体现着美食对于人的无限吸引力。</p><p class="ql-block">我们慢慢地吃着米线,仔细品尝着其中的味道,细腻顺滑,汤汁浓郁,香气扑鼻,绝对是独特的味觉盛宴!</p><p class="ql-block">蒙自是过桥米线的鼻祖,在蒙自,在云南和更远的地方,小小的一碗过桥米线之中,可能就是家长里短,可能就是为人处事的哲学。一碗过桥米线带给了人们满足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带着满满的人间烟火气走出了蒙自,走出了云南,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在美食界中占有不可动摇的一席之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4.3.6.摄于云南蒙自</p> 谢谢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