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古镇之张静江故居

碧云竹客

张静江祖籍安徽休宁,曾祖张维岳与康熙末年定居南浔。以经营蚕丝业和盐业起家。张家在上海开设的“恒和丝行”,经营“辑里丝”直接出口对外贸易。1862年又专营盐务,逐成巨富,为南浔富豪“四象”之一,光绪中期在镇东建此大住宅群落。大门额上刻陈立夫所书“张静江故居”。 张静江故居位于湖州市南浔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静江故居,又名尊德堂。系张静江祖父张颂贤,又名竹斋,南浔“四象”之一,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所建。张静江(1877-1950),名增澄,又名人杰,字静江,佛号饮光,别号卧禅,是孙中山密友。出身于南浔四大富豪之一的张家。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曾代理浙江省国民政府主席。被称为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 正厅上悬挂南通甲午状元张謇题写“尊德堂”匾额。中堂之画为吴昌硕于张静江之父张宝善大寿时所赠,两侧是孙中山题写的楹联:“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四十州”。抱柱对联为清同治、光绪两代帝师翁同龢所书:“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尊德堂,即张静江故居,位于湖州市南浔区南浔古镇东大街,坐北朝南,故居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由张静江的祖父,南浔巨富张颂贤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所建,是张静江青少年时代生活居住的地方。尊德堂建筑规模宏大,建筑按东、中、西三条轴线排列,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中轴线为主轴线,主体建筑为尊德堂;左、右辅轴线由楼屋、楼厅、天井等组成。故居宅院高大幽深,用料讲究,砖、木、石雕精湛。尊德堂是研究张静江生平的历史遗存,旧居建筑是江南民居的典型代表,具有较高价值。张静江故居位于南浔镇东大街108号,系其父张宝善于清光绪24年(1898)年而建。 故居保持清代传统三进五间式古建筑风格,一进有一厅五室,每进之间各有天开,每进一堂便递高一级,俗称步步高升。每进连有防火用的直式火巷。故居显露一种豪华、古朴、幽深的遗风。封火墙高于屋顶,坡面屋顶覆盖龙鳞般的小青瓦,屋檐口加盖即利排水,又能防风的滴水瓦。室内栋如鳞次,宛如宫殿;雕刻十分精湛,以戏文、民俗图案为主,崇尚一种古朴,自然美,可谓南浔一绝。值得一提是前后两道大门背后都有构思别致,雕刻精细的砖雕, 有一写有“有容乃大”四字。出自林则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于仞,无欲则刚”的诗句。另一写道:“世守西铭”四字。源于宋朝张载弃官后授徒有“东铭西铭”的典故。上述八字均有里人周梦坡(又名周庆云,南浔“八牛之一”,近代实业家兼收藏家)所书。张静江故居大门上方悬挂“张静江故居”的横额,正厅上悬挂南通张謇题写的黑漆金字“尊德堂”堂匾。 二进门楣的砖雕“有容乃大”为南浔著名儒商周庆云所题。 张宅二厅、三厅,设有《张静江传》展厅。张静江(1877-1950)塑像。张静江清末在法国经商期间结识孙中山先生,加入同盟会,为辛亥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孙中山曾为静江兄题“丹心侠骨”相赠。 张静江,又名人杰,佛号饮光,别号卧禅。1877年9月19日生于南浔。年青时,其父以银10万两为捐二品侯补道衔。1902年被推荐为一级参赞,随法国公使出圈,赴欧途中结识孙中山,向孙中山提供白银三万两作为反清革命活动经费。孙中山与他初遇时即称他为奇人,后称他为革命圣人,曾题“丹心侠骨”相赠。“二次革命”失败后,张静江又前往东京、巴黎支持孙中山改建国民党。他先后担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政治会议主席,代理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浙江省政府主席等职。1938年他先避汉口,后穿香港到美国,寓居纽约,1950年7月3日病逝。 故乡情结——江南名镇南浔是他生命的摇篮,留下了他孩提时代的童趣,铭刻着他对故园的眷恋。张增澄(1877-1950),又名人杰,字静江,号饮光,别号卧禅,佛号智杰,人称他为二先生(南浔方言“二”读义)。 张静江与原配夫人姚惠。 张静江续妻朱逸民。 张静江怀抱儿子阿昌喜上心头的瞬间。 毁家纾难——巴黎之行,是他一段跨国经商的传奇,更是他一段人生的觉醒时期。但只有他遇见了孙中山,他的革命热情才找到了真正的寄托。孙中山题赠张静江的“孙大元帅中山肖像”。 张静江与中国国民政府要人合影、手札、信函等。张静江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曾代浙江省国民政府主席,被称为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 张静江为中山陵祭堂手书“民族”、“民权”、“民生”;为灵谷寺阵亡将士公墓牌坊前后门额手书“大仁大义”、“救国救民”。 张静江珍藏的孙中山先生与宋庆龄合影、孙中山工作照片。 孙中山题赠张静江的“天下为公”。 扶持盟弟——孙中山逝世后,张静江扶持蒋介石,进入了政治生涯中的转折阶段。这既有特定的历史原因和历史条件的制约,也有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 二厅、三厅里陈列着张静江的生平事迹的各种照片、书礼,任命状等文物,及孙中山、宋庆龄、何香凝、于右任、陈布雷、蒋介石等名人手札的影印件及往来信件。其中这中间的一排有孙中山写给张静江为国民党本部参议的委任状;有孙中山写给张静江询问张的病情的信;有蒋介石的借条及蒋介石在丧母期间(因花费太大)写给张静江的信;还有张静江在孙中山遗嘱上的签名等等。<br> 扶持盟弟——孙中山逝世后,张静江扶持蒋介石,进入了政治生涯中的转折阶段。这既有特定的历史原因和历史条件的制约,也有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 国民政府要员赠送给张静江的照片。 张静江续妻朱逸民与蒋介石前妻陈洁如是小姐妹。为蒋、陈做媒的是张静江夫妇。 经济救国——一九二八年以后,张静江逐渐淡化了政治倾向,仍竭力主张按孙中山遗志,致力于经济建设。创办西湖博览会就是他一枕“东方纽约”之梦。 西湖博览会于一九二九年六月六日至十月二十日召开。蒋介石为西湖博览会题词。西博会会歌、会旗、会徽、展馆等。 西博会门券、邮戳、场景等。 客死异乡——蒋介石的疏远,权力的丧失,顽疾的恶化,是他逐渐地离开了政治舞台。<br> 佛门成了无奈的归宿。 .一九三八年八月,他离港赴欧,前往美国,寓居纽约,直至1950年9月3日病逝。 民国才子张乃燕(1894-1958),字君谋,号云庐,南浔镇籍,著名教育学家、外交官、化学家、历史学家、书画家。是南浔“四象”之一张颂贤的曾长孙,也是民国元老张静江的侄辈。 民国才子,望族后裔——张乃燕,爱因斯坦之友人。1922年11月爱因斯坦在上海与友人的老照片中有张乃燕。 .留学欧洲的张乃燕。 教育救国,金陵佳话——张乃燕留学回国后,1927年7月出任国立中央大学首任校长。 再创世界,驻比公使——1931年张乃燕被任命为浙江省政府委员,当选国民会议代表;1933年5月调任为中国驻比利时王国特命全权公使。 隐迹上海,寄情书画——1935年5月,张乃燕从比利时公使任上辞职,回沪后开始了长达20余年丰富多彩的退休生活。 于佑任、郭沫若赠张乃燕书法;吴昌硕赠张乃燕父亲书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