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i>一、前言</i></b></h1> 因为留恋海南的冬天让人身子骨舒坦,春节十五之后又屁颠颠地来到海南,换个地方,便到了海口。 <h5>水口巷的新海府</h5> 到海口,骑楼老街是必去之地。除了满眼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南洋风格老建筑外,还因为哪里步行街多,闲逛不受汽车之扰。<div> 此外,当地特产云聚,买东西方便,更为吸引人的是特色美食可以转着圈的品尝。</div> <h5>中山路,远处红房子是爱力大厦</h5> 闲逛骑楼老街,有意识选了个下雨天的黄昏到老街。雨中的游人、夜雨中地面反射的色彩,拍摄的照片可能会有一番别样的感觉。<div> 当然,逛骑楼老街主要是领略它的南洋风格建筑、历史故事所折射出上世纪苦难中国的流光岁月中,华侨眷恋故土、爱国爱家的情怀。</div> <h5>雨街</h5> 尽管海口摩天大楼林立,最高的海南中心塔楼高达94层,高度428米,但是这片老建筑却是海口的历史、是海口的重要组成部分。<br> 需要去领悟、去爱护、去珍惜、去欣赏它。 <h5>中山路景-骑楼春已到</h5> <h1><b><i>二、老街概貌</i></b></h1> 海口骑楼可逛的老街区面积约三平方公里,几条街长约5公里。早点去,大半天可以逛到。 <h5>最上面像长条虫的是海甸河,河的南面紧贴的是长堤路,长堤路再往南的东西向路是新民路(细条)。骑楼集中区域便是新民路向北到长堤路的区间估计约3平方公里范围</h5> <h5>水口巷(风味小吃集中街)</h5> 出名的街道有,中山路、南北博爱路,新民西路、得胜沙路、解放路、水口巷、当然还要到长堤路看海口老钟楼。 <h5>中山路一头</h5> <h1><b><i>三、主要的历史建筑、商号</i></b></h1> <h1><b><i>一)、概述</i></b></h1> 骑楼建筑群形成于19世纪20-40年代,距今有100多年历史,最古老的四牌楼建于南宋,至今有600多年历史。<div> 老街大大小小的三、四层高的骑楼建筑近七八百栋。<br></div> <h5>长堤路上的海口钟楼(建于1928年,琼籍华侨周成梅集资修建,目的是统一海口市的时间)</h5> 1924年,为了建省办特区,粤军第一军独立旅旅长兼任琼崖善后处处长邓本殷扩城,拆去有629年历史的护城古城,城墙方石用来铺设12米宽的长堤路,扩建通行汽车。<div> 马路扩建30多条。</div> <h5>长堤路远处亦然是高楼林立</h5> 为筹集资金,邓本殷邀请海外华侨回乡投资建房。<br> 《海口文史资料》记载,“仅二年,争相修建有骑楼的新式楼房计800多幢,使海口面貌焕然一新”。 <h5>解放路</h5> 还乡的华侨富商在骑楼老街建起家族式连排骑楼。<div> 教堂、邮局、银行、商会商圈逐渐形成。<div> 西天庙、天后宫、武胜庙和冼太夫人庙、邱氏祖屋、饶园、中国共产党琼崖一大会址、中山纪念堂、当年最高楼五层楼的海口大厦都是知名建筑。</div></div> <h5>中山路与水口巷相交口</h5> <h5>当年老字号</h5> 20世纪30年代,海口有35个行业572家商铺,如“梁安记”、“云旭记”、“远东公司”和“广德堂”等等。<div> 著名旅店或综合性娱乐场所有“五层楼”、“大亚旅店”、“泰昌隆”等等。<br> 十三个国家在这里开设了领事馆。<br></div> <h5>当年老字号</h5> <h5>解放路口会文书局</h5> 骑楼基本效仿南洋建筑风格(欧巴洛克式居多),楼高不超过5层,底层留有公用回廊,遮风挡雨。有的建筑还有双边、三边、四边回廊,称柱廊骑楼建筑。<div> 这种建筑适合海南阳光强烈、风雨随时到来的气候。</div> <h5>骑楼底层留有公用回廊,遮风挡雨</h5> <h5>中式外墙,方正的形态,附有中国鸟兽图案</h5> 骑楼最漂亮的是顶层的山花和女儿墙。<div> 山花是指建筑顶端三角形山墙的花饰,山花两边的矮墙叫女儿墙。<br> “女儿墙”,墙上开圆形的洞口,俗称为“风洞墙”,减弱台风时带来的危害。<br></div> <h5>同安堂上部称欧式女儿墙,圆孔为了减少风阻力</h5> <h5>上下图为欧式墙面</h5> <h5>巴洛克式建筑</h5> <h1><b><i>二)、比较有名的老建筑</i></b></h1> <h1><b><i>1、大亚酒店</i></b></h1> 大亚酒店曾经是海口最繁华的场所。面对海甸河,与得胜沙的“五层楼”和“泰昌隆”齐名,被称作海口最好的旅店,富贾云集。<div> 大亚酒店是典型的南洋建筑,建筑华丽大气,内有大型天井,玻璃天棚通风采光(据说,王先树先生特地从南洋运回了采光采风设备)。 </div> <h5>大亚酒店</h5> 没有空调的年代,巨大的通风天棚成为大亚的阴凉处。<div> 夏天许多房客冲着这片阴凉而至。<div> 酒店三楼屋顶,是个大平台,房客常相聚于此。<br></div></div> <h5>大亚酒店</h5> 大亚酒店建造者是新加坡华侨琼海石角村人王绍经的儿子王先树。<div> 王绍经属于南洋琼侨先驱十杰之一。创办新加坡琼州会馆。</div><div> 王先树管理家族的贸易、地产、橡胶园种植、金融和保险业务,自创“恒裕兴汇兑庄”,“民信局”、永芳面粉有限公司。</div><div><div> 20年代初,王先树在博爱路中段和中山路西段,创办了“裕大纱布行”并创办的玻璃天井结构的大亚酒店,成为国际化宾馆。<br></div></div> <h5>王先树先生(归侨塑像)</h5> 大亚酒店二楼廊坊的咖啡馆很有名,播放南洋音乐,居住海口的法国人、英国人、日本人和朝鲜人经常光顾,酒店更加国际化。 <h5>岁月长河,在这条街,大亚酒店曾何等斑斓绚丽</h5> <h1><b><i>2、四牌楼</i></b></h1> 四牌楼,明清时期曾是海口的坐标中心,位于博爱路与民生路十字路口。<br> 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建四牌城(所城,住军队,似军营),它的城墙四周长55丈(185米),高一丈七尺(约3.5米),宽一丈三尺(4.5米),城门东南西北四座。<div> 两条老城的街道从四牌城穿过,车马人流由此而过。</div> <h5>四牌楼所城就在路的中央位置</h5> 南北为博爱路(博爱路以此分为南北博爱路)。<br> 东西为(现在的)新民路(新民路也以此分为东西新民路)。<br> “四牌楼”当年也是海口所城的“凯旋门”,在此迎接升迁的文宫武将、中榜的举人进士。 <h5>对面是老西关路</h5> <h5>对面是东关路-东门</h5> 四牌楼所城在海口扩建马路已经撤毁,但是,翻阅海南资料满是记载。<div> 询问多位路人已无人知晓,问到辖区派出所,年轻警官态度感人,但是大脑对此一片空白,与年长些的警官共同确定“四牌楼”应该在上述二路交叉口。</div><div> 最后路旁二位年长的海口人说,“四牌楼”就是博爱路与民生路交口处,楼早已不在,就是那块地方叫 “四牌楼”,以前叫“四牌楼”街,民国后才起博爱路。</div> <h5>一般城市的城门才叫西关、东关</h5> <h5>曾经的四牌楼遗址</h5> <h1><b><i>3、海口总商会馆</i></b></h1> 海口市商会的会址在中山路15号,不容易注意到,一是不太显眼,二是它的对面是银行大楼,门口站立着一位洋人和一位账房先生谈生意的塑像,很吸引游人目光(找了二天才看到)。<div> “海口商会”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成立,会长由“瑞隆号”百货商店的陈家富出任。</div><div> 商会初成立时名为“海口商会”;1919年改为“海口总商会”;1930年改为“海口市商会”,直至1950年市解放。<div> 30年代“海口市商会”有商店会员1000余户。</div></div> <h5>商会馆对面的中央银行大楼</h5> <h5>海口市商会中山路15号路南</h5> “海口市商会”的会址,初设在“南门内”(今博爱南路)。1924年,经过批准,把江、张二公祠改建、扩建为“海口总商会”会址(即今中山路15号)。<div> 此后,商会会址设在这里。前门是中山路,后门是少史街。</div><div> 存留的大石牌,刻载当年筹建过程及其建筑面积。</div> <h5>海口市商会</h5> <h5>这条街的繁华,不能不说与海口商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h5> <h1><b><i>4、海口大厦</i></b></h1> 海口大厦位于海口市得胜沙路,是民国时海口最高的一栋楼,也是当时海口最大最豪华的旅馆,曾是繁华海口的标志。<div> 由时任越南西贡市汇理银行董事长的文昌籍吴乾椿,用从南洋运回来的石料、木材修建起来的。</div><div> 1931年建造,1935年竣工。</div><div> 吴家多坎坷,孙女是中共地下党员,不细说。</div> <h5>兰色大楼前黄色五层楼是海口大厦</h5> <h5>海口大厦(黄色五层楼)</h5> 五层楼高274米。建成后,歌舞厅、餐厅、客房、电影院吃住娱乐中心。<div> 一层为餐厅及商场,二至五层为客房,四至五层后进为影剧院。</div><div> 影剧院可坐观众300人,是海口最大的影剧院。</div><div> 当年,海口人以能在这里看一场电影为荣。</div> <h5>当年的海口大厦(红色大牌,得胜沙路)</h5> <h1><b><i>5、裕大公司大楼</i></b></h1> 裕大公司大楼在博爱北路54号。上世纪二十年代,海口赫赫有名的“裕大纱布公司”。<div> 主人王桂苑,又名先树,原籍琼海县人。其父王绍经是新加坡著名琼侨殷商,“裕大”是王绍经先生汇款投资创建的。</div> <h5>裕大公司大楼(博爱北路54号)</h5> 这里曾经是海口的时尚窗口,店里整日都是熙熙攘攘,人来人往。<div> 那时岛侨眷归来,海口的服饰发生了变化,人们纷纷仿效侨眷们的西装、旗袍、云衫。</div><div> 当时无论是上海流行的布料,还是广州流行的纺纱,在这里都能找到。</div><div> 裕大公司成为人们,特别是女人经常的光顾之处。<br></div> <h5>裕大公司大楼</h5> 裕大公司一直经营到解放,业主王桂苑从新加坡调资金合资建海口“和平电影院”。<div> 解放后,店面变成新裕大商场,以经营布业为主,保留老商号。</div> <h5>裕大公司</h5> <h1><b><i>6、“泰昌隆”大楼</i></b></h1> <div> “泰昌隆”老楼位于中山路。当年也是海口著名的旅店。</div> “泰昌隆”是新加坡文昌籍华侨投资合股共建的,与当时的大亚酒店和五层楼齐名。<div> “泰昌隆”的业务始终是经营旅店为主线,兼做进出口贸。<br></div> <h5>中山路</h5> <h5>“泰昌隆”老楼(中山路)</h5> <h5>“泰昌隆”老字号</h5> <h1><b><i>7、中山纪念堂</i></b></h1> 海口中山纪念堂位于文明西路19号。<div> 纪念堂面前是门庭,沿七级水泥台阶上大门,两侧有两个花池,门前有六根方柱,五个门,横楣刻有“中山纪念堂”字样。 </div> <h5>中山纪念堂</h5>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国民政府发动商界等捐资筹建海口中山纪念堂,次年建成。<div> 1964年,纪念堂重建,占地面积1045平方米,共二层。 </div> <h5>中山纪念堂(文明西路19号)</h5> 从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初,海口市许多重要会议包括人大、政协的会议,大多数在海口中山纪念堂举行。<div> 随着城市发展,一度用作商业经营。</div><div> 后来,海口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市教育局、海南省校园电影院线共建海口市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电影放映基地,以图保存。</div><div> 现在,它已经成为危险建筑,暂不永许参观。</div> <h5>危险建筑,暂不永许参观</h5> <h1><b><i>三)、骑楼后点滴</i></b></h1> <h1><b><i>1、新民西路(西门街)</i></b></h1> 新民西路(西门街)有着“一街出三将”的名声,清时三位将军吴元猷、黄开广、王鹏年均住在西门街,找到吴元猷住宅,实在遗憾。感兴趣的美友找到其他二位将军住住宅。<br> <h5>新民西路介绍</h5> <h5>清时将军吴元猷住宅</h5> <h1><b><i>2、邱秉衡老宅</i></b></h1> 谁能想到,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址是海南的盐业富商邱秉衡先生提供的。 <h5>1926年6月,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此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有王文明、罗文淹、冯平、许侠夫、周逸、何德裕、李爱春、黄昌炜、陈三华(女)、陈垂斌、罗汉等11名,代表全琼党员240多人</h5> <h5>邱秉衡(解放后曾任海口市副市长),1966年病逝(65岁)</h5> 大院是邱秉衡之父邱爵一1920年建的。<div> 邱家长期支持革命,院子成了共产党人和革命人士开展活动的场所。<br></div> <h5>丘家祖宅</h5> <h1><b><i>3、学徒富商何达启</i></b></h1> 何家大院的创建人何达启(1863-1931),他是马来西亚德国(?)富商的佣人,因为富商仓猝回国,拉下一箱贵重财物,何几年后完整交还富商。<br> 之后富商送他去美国留学,何选学航海,归来创办远洋轮船公司,成为海南首富。<div> 据说他一生娶了十四个太太,有13个儿子。</div> <h5>何达启(1863-1931)网络图</h5> <h1><b><i>4、其它</i></b></h1> 骑楼老街还有许多有名的老建筑比如,天后宫、中山路的邱氏祖屋、饶园、吴宅、西天庙、武胜庙、冼太夫人庙等。 <h5>天后宫对面牌坊(天后宫建于元朝,明洪武1368—1398年间)</h5> <h5>天后宫(供奉妈祖)</h5> <h5>中山路邱成顺丘家老宅(这是典型的明清风格的琼北民宅,建于清道光年间)</h5> <h5>冼夫人纪念馆</h5> <h5>吴宅</h5> <h1><b><i>四、老街的几个塑像</i></b></h1> <h1><b><i>1、侨光</i></b></h1> 雕塑《侨光》,明末清初开放海禁后,海南人萍漂异乡,人们说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海南人,约370万华侨分布在东南亚。<div> 海南华侨在海外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不少人经济、文化、政治上取得了成就。</div><div> 雕塑《侨光》青铜像,表现华侨父子回国投资建设的场景。</div><div> 这是海南华侨关心、支持家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写照,体现了海南华侨爱国、爱乡的情怀。</div> <h5>雕塑《侨光》</h5> <h1><b><i>2、南侨机工</i></b></h1> 《南侨机工》表达,1938年10月中国沿海口岸及对外交通要道先后沦陷,国际军援运输濒临断绝。<div> 1939年,唯一的国际运输线滇缅公路通车,抗战物资的运输指望着这条“运输血管”。</div> <h5>雕塑《南侨机工》(水口巷附近)</h5> 当时,汽车驾驶、维修技术人才短缺。<div> 南侨总会发通告,号召海外华侨投身救国。10天有上万华侨报名,3200多人通过审查、回国效力。</div><div> 华侨团体称为“南侨机工回国服务团”,海南籍机工800多人。</div><div> 抗战结束,一半的海南籍南侨机工长眠在滇缅路上。</div><div> 雕塑《南侨机工》生动塑造了两位南侨机工(半身像),右边人物代表司机,左边人物代表技工。</div><div> 雕塑表现南侨机工把青春和热血铺洒在滇缅公路上的情怀。</div> <h5>司机与技工(汽车摇把代表司机,扳手代表技工)</h5> <h1><b><i>3、水口巷往事-文昌鸡</i></b></h1> 1936年,任行政院长的宋家大公子子文先生回海南探亲。众乡里在水口巷用家乡八大菜招待。<div> 宋大公子对“文昌椰子鸡”赞不绝口,称其肥而不腻、鲜美无比、嫩滑爽口。</div> <h5>文昌鸡雕塑(水口巷)</h5> 临别,乡里送其二笼文昌鸡。<br> 雕塑的着力点是在宣传“文昌椰子鸡”这道名菜。<div> 到海南记得品尝一下哦,水开下锅五分钟即食之。</div> <h5>跨越时代的告别,清洁工在其中</h5> <h1><b><i>4、其他塑像</i></b></h1> <h5>孙总大统与琼籍侨胞(孙中山1908年12月15日致函曼谷琼籍同盟会员,认为“琼州形势,最有可为”,1909年,陈子臣、林格兰遵照孙中山指示,自泰返琼,筹建革命团体)</h5> <h5>下南洋告别(中山路两面一对雕塑)</h5> <h5>送夫下南洋(中山路一对雕塑)</h5> <h5>雕塑《梳妆》,母亲专注地为女儿细心打扮。三只小板凳,空着一个,是留给合影者的(中山路)</h5> <h5>雕塑《黄包车》(中山路)</h5> <h5>两个孩子费力拉车,是在顽皮玩耍,还是帮大人养家谋生</h5> <h5>《椰韵》塑像,中山路上的雕塑预留让游人拍照的位置(中山路)</h5> <h5>《老爸茶》雕塑,展现海南人常见的老爸茶摊上场景</h5> <h5>老、少两个,“老爸”身体前倾,左手持着粗大的竹筒烟管;对面的后生,洗耳恭听</h5> <h5>雕塑《商道》(中山路)</h5> <h5>中外商人连说再比划,讨价还价(中山路)</h5><div><br></div> <b><i>结束语</i></b> 深入骑楼老街的历史长河中,歌曲“花又落”音乐很配合老街场景与纷繁的岁月。<div> 真能有“岁月长河,纷繁终寂寞,......昨日春满园,今夕花又落.....”的感慨。</div> <h5>“爱已过、梦已过,昨日春满园,.......”(印象派照)</h5><div><br></div> <h1><b><i>图片欣赏</i></b></h1> <h5>中山路末端</h5> <h5>路标指示牌</h5> <h5>岁月邮局</h5> <h5>尚南堂药店与咖啡屋</h5> <h5>尚南堂</h5> <h5>博爱路夜景</h5> <h5>中山路夜景</h5> <h5>天后宫</h5> <h5>雨夜尚南堂</h5> <h5>窗景</h5> <h5>老咖啡厅的新客人</h5> <h5>水口巷头</h5> <h5>新海府</h5> <h5>得胜沙路夜景</h5> <h5>水口巷美术馆</h5><div><br></div> <h5>中山路爱力大厦夜景</h5><div><br></div> <h1> <b><i>再 见 !</i></b></h1><div><b><i><br></i></b></div><div><b><i><br></i></b></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