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光里的妈妈

翔子

<p class="ql-block">小时候生活在沈阳郊外,由于农电供力不足,夜晚经常停电。这时候,母亲就从炕柜里掏出一根蜡烛点上,屋里随即亮堂起来。烛光里,母亲的身影映在墙壁上,忽明忽暗,忽大忽小,不停地变动着。有时我调皮,一蹦一跳地扑捉那墙上的影子,可母亲好像故意在逗我,我的小手刚搭到她的影子上,还没来得及欢呼雀跃,母亲的身影就迅速移开了。我不免有点灰心,扭头转向母亲,此时的母亲或在灶台前烧火做饭,或在打扫房间卫生,或在比量刚买来的布匹、准备缝制孩子们过年穿的新衣裳……那时小小的我多么渴望母亲能停下手里的活计,了却她的儿子童真的乐趣啊。后来长大了我才深知,勤俭操劳一辈子的母亲,为了这个家,为了孩子们,她什么时候停止过劳作呢?</p><p class="ql-block">那些年的寒夜里,我一觉醒来,看到的总是母亲映在墙上的身影。烛光下,母亲在做针线活。见我穿着背心坐起来,母亲赶忙叮嘱道:“快躺下快躺下,别着凉感冒了!”忙乱中,她手里的针竟捅破了自己的手指。</p><p class="ql-block">一天傍晚我放学回来,正赶上家里停电。昏暗的烛光下,母亲正在外屋做饭。炉灶上一支一扎高的蜡烛忽闪忽闪地跳跃着火焰,懒散地放出暗红色的光亮。我走过去,“妈,多点一根蜡烛不好吗?何必摸黑做饭!”</p><p class="ql-block">母亲边切菜边接话道:“就你小子聪明,多点一根蜡烛那不是浪费吗?”</p><p class="ql-block">“那浪什么费呀?反正蜡烛多就亮堂!”我辩解着。</p><p class="ql-block">“儿子,你还小,不懂生活的艰辛,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正用的钱不能省,浪费的事不能做。”母亲一字一板地说道。我挠挠头,似懂非懂,又觉得自己说的没什么错。</p><p class="ql-block">饭后,我坐在炕桌前准备写作业,母亲从炕柜里拿出两根新蜡烛点上,然后分别放在我面前的左右桌角上。我抬头看看母亲,心想,点两根新蜡烛,这回不浪费啦?母亲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解释道:“学习是正事,别累坏眼睛,点两根蜡烛,值得!”</p><p class="ql-block">母亲小时候仅读过二十几天的书,她没文化,但她对我们姐弟的学习却十分重视。她曾对我们说:“文化就好像身上的力气,没文化走不远,有文化才能行长路。”当年我不大懂,参加工作后方体会到母亲话里的深意。</p><p class="ql-block">那些年,每逢年三十晚上,父亲都会给我们姐弟压岁钱。母亲知道我喜欢看书,就另外给她的小儿子一本“压岁书”。现在我的书架上收藏的小人书和小说,有许多是母亲当年给予我的“压岁书”,小人书有《小兵张嘎》《鸡毛信》《智取威虎山》等。我上初中后,母亲给予我的“压岁书”升级为小说,有《小英雄雨来》《闪闪的红星》《林海雪原》等。</p><p class="ql-block">多少个夜晚,烛光下的母亲坐在儿子身旁,边缝补衣裳,边陪儿子读书写作业。有时,母亲会让儿子教她识字、写字或唱歌。她说:“儿子有知识,我心里就有底气。”慢慢岁月中,温馨烛光下,母亲在一天天变老,儿子在一点点长大。</p><p class="ql-block">烛光里的妈妈,就像一支燃烧的蜡烛,身躯渐渐变得矮小,不再拥有年轻的光华。烛光里的妈妈,就是一支燃烧的蜡烛,她燃烧着自己,温暖着家人,照亮着生活。烛光里的妈妈,燃尽自己的身躯,让儿女们在漫漫的长夜中迎来人生的晨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1月30日腊月二十,晚18时30分搁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