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关平型关 抗日大捷美名传

张子安

<p class="ql-block">  2024年3月23日,我们一行六人来到山西灵丘县,参观平型关大捷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昨天,我接到H兄电话,问我从北京回来了没有。我说回来了。他说明天去山西灵丘,早晨7点出发。我说行,没有问题。他让我早晨7点在高速口等车。</p><p class="ql-block"> 同行者,都是H兄的麻友,他们在搓麻时说起平型关大捷,H兄想再去看看,虽然他去过两次,这次他还想去,尤其想去平型关村看看。</p><p class="ql-block"> 驱车两个多小时,我们到了灵丘服务区,休息一下,然后直奔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到入口处,先领票,交10元停车费,然后开车来到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前停车场。</p><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前广场上,有平型关大捷参战主要将领石雕。这些将领们是:林彪、聂荣臻、徐海东、肖华、陈光、杨得志、李天佑、张绍东、陈锦绣、杨成武。</p> <p class="ql-block">平型关大捷参战主要将领</p>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平型关,已建成红色旅游景区。它位于山西灵丘县城西南东河南镇与白崖台乡、千年古隘平型关东侧。遗址保护面积8.6平方公里。景区内有:平型关大捷纪念馆、乔沟主战场、平型关关口、遗址广场、平型关大捷纪念碑、115师指挥所、115师685团指挥所、686团指挥所、687团指挥所、老爷庙争夺战遗址、胜利广场、将帅广场、林彪与聂荣臻临时住所等历史遗存13处。</p><p class="ql-block"> 平型关大捷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出师抗战的第一个大胜仗。1937年9月25日,初上华北抗日前线的八路军第115师,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的部署,为配合第二战区国民党军队防守晋东北内长城要隘平型关,阻止日军南犯太原,在乔沟一线伏击日军第五师团第21旅团后续部队及辎重车队,一举歼灭日军10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取得全面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p> <p class="ql-block">平型关景点分布图及观光路线</p> <p class="ql-block">参观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后边,是兵器展,有飞机、坦克、大炮等</p> <p class="ql-block">八路军第115师平型关大捷指挥所,设在乔沟东南1.5公里的一个小山头上。站在山头指挥所,可以用望远镜观察到整个乔沟敌我双方战斗情况。1937年9月25日,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在这里指挥了第685团、第686团、第687团伏击日军的战斗。</p> <p class="ql-block">指挥所的小山头</p> <p class="ql-block">平型关大捷纪念碑位于纪念馆东侧1公里的石灰岭上,建于1997年平型关大捷60周年前夕。因为山高,需要登石阶上山,同游着多人不能爬山,所以没有上去看。</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正面刻有杨成武将军题写的“平型关大捷纪念碑”八个大字,背面碑文记述了平型关大捷的战斗过程及重大意义。纪念碑碑基高1.15米,意喻参战部队八路军第115师;碑座、碑体高分别是1.37米和9.25米,表示平型关大捷发生时间为1937年9月25日。巍峨耸立在山顶的平型关大捷纪念碑,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可侮的英雄气概和不畏强敌、英勇奋斗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p> <p class="ql-block">  想去林彪、聂荣臻临时住所,没有找到路,我们直接来到平型关村。</p><p class="ql-block"> 平型关村,隶属于繁峙县平型关镇,行政区域面积13.81平方公里,全村350户,851人,耕地1770亩。</p><p class="ql-block"> 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修筑内长城时经过平型岭,并在关岭上修建关楼,关门额镌刻“平刑岭”三个大字(古代称平刑岭)。平型关城虎踞平型岭南麓,就是现在的繁峙县平型关镇平型关村。平型关村四周城墙尚存,北瓮城和北门较为完好。2012年12月,平型关村被国家住建部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p> <p class="ql-block">这是村中的过街戏台</p> <p class="ql-block">过街戏楼</p> <p class="ql-block">平型关村北门</p> <p class="ql-block">平型关村的瓮城</p> <p class="ql-block">瓮城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城墙上的古树</p> <p class="ql-block">  平型关位于山西繁峙县城东北65公里处,勾注上东端,繁峙县平型关镇东北端的平型岭上,为雁门十八隘之一,中国九大名关之一。</p> <p class="ql-block">平型关</p> <p class="ql-block">  乔沟,平型关大捷主战场。位于内长城平型关东侧,长4公里,东北—西南走向,为秦汉以来蔚县至代县间的交通要道。</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乔沟</p> <p class="ql-block">沟深,底窄,是伏击战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凭吊乔沟战场遗址</p> <p class="ql-block">  游览完平型关景区,我们回到灵丘县城,吃当地特色美食刀削面,然后到赵武灵王墓拜谒。</p><p class="ql-block">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使赵国迅速成为军事强国,一举扭转了秦兵东进,胡骑南下,四面受敌的被动局面,灭中山,击退羌胡、楼烦,开发边地,发展农牧,国力大增。赵武灵王在处理军政大事中表现出杰出的政治天才,但他处理家政事务中犯下了儿女情长的错误,最后落得个活活饿死的悲惨结局,还远葬代郡(现在的灵丘县)。</p> <p class="ql-block">武陵门</p> <p class="ql-block">武陵门前的铜像</p> <p class="ql-block">  拜谒玩赵武灵王墓,从灵丘县回返,有人提议附近有一寺庙,可以去看。于是不上高速,走下道,来到“觉山寺”。</p><p class="ql-block"> 觉山寺,又名普照寺,位于灵丘县城东南15公里处。北魏太和七年(483年)孝文帝为报母恩而敕建,并赐“觉山寺”牌匾。辽大安五年(1089年)道宗敕旨重建,明、清历代屡有修葺。唯砖塔为辽代建筑,庙堂皆为清末遗存,还有北魏古井一眼。</p><p class="ql-block"> 寺院依山而建,背山面水。寺周秀峰环抱,寺下唐河绕流,336国道蜿蜒而过。东望“笔架山”,西连“老虎尖”,南伏“凤凰台”,北靠“翅儿崖”。全寺分东、中、西三条轴线,共有建筑134间,既有阁、楼、塔,又有殿、厅、堂,布局紧凑,形式多样,造型优美。其中,弥勒佛殿及东西配殿、大雄宝殿、伽蓝殿、贵真佛殿内保存有较好的清代壁画。千百年来,觉山寺有“塔井三齐”之说,也称“塔井三奇”,即辽代的砖塔、凤凰台加上须弥小塔的高度和寺内古井深度均为十三丈(约43.33米),是灵丘著名的“九景十八坳”中“九景”之一。</p><p class="ql-block"> 寺内巍峨高耸的十三级八角密檐式砖塔,为辽代道宗敕旨重修,砖雕精美,玲珑壮观,是我国现存辽代砖塔的典型代表,乃觉山寺的精华所在。</p> <p class="ql-block">觉山寺大门及砖塔</p> <p class="ql-block">  山西灵丘之行,与朋友同行,一路有说有笑,愉悦开心;访古迹,观遗址,拜谒古墓,凭吊历史英雄,缅怀抗日先烈 ,感受中国历史文化的厚重,感悟民族英雄先辈的精神,充实而快乐。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多走出去走走看看,收获多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