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美丽的际遇一一我的作品和东西小说的缘份 谢麟2024.3.22

谢麟

<p class="ql-block">  2023年12月21日,东西主席给我微信,希望我提供几幅早年创作的《乡村印象》系列作品,他想用做新出版的《城外》小说的封面,问我可以吗?我说可以啊!随即挑了几幅作品照片给他选用。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去年刚获茅盾文学奖(前面己获过鲁迅文学奖),而是我们是认识近三十年的朋友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曾于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是《广西日报》的同事,他比我晚几年到报社。那时他已经是广西文学界“新桂军”的代表人物,春风得意的青年作家,刚调到《广西日报》文艺部。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在一天中午下班,他在没人的楼道里放声高歌,我刚从编辑部办公室里出来,看到了他引项高歌的背影,楼道里回旋着他嘹亮的歌声,当时我们还没交集,只是知道他是东西,就没打扰,只是放慢了脚步,心想这青年作家精力太充沛了!一两年后我调广西文联,就没来往了,只是在一些广西文艺界的会议上见面,也停留在礼节性的问候。1998年,他的《没有语言的生活》获得鲁迅文学奖,后来我们参加广西文艺界活动更多了,见面的机会便多了起来。进一步的印象是他挺特立独行的。</p><p class="ql-block"> 后来他调到了广西艺术创作中心,从事专业文学创作;再后来,听说他调到广西民族大学创作中心,担任主任;后后来,他当选了广西作协主席、广西文联主席。这几年,他当领导了,偶尔遇见,匆匆寒暄几句算是问候,关系虽不紧密,但仍在重大日子里相互问候、祝贺、道安。在见面不多的次数里,觉得他的眼神里除了早年的锋芒,更多了一种深沉练达的睿智,还有如今文化人不多见的坚韧和风骨。还是那个孤独行者的印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多年前,我请他给我写一篇评论,他欣允。不久,就给我发来《画家谢麟的黑与白》一文,很真切地表达了他对我绘画的认识,与一般评论不一样,没有时下流行的文风,我很感激,便写了幅书法赠他;后他说这评论收录入了他的文集,是他较满意的文艺评论文章。</span></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到他家乡河池天峨县采风,这里是国家龙滩水电站所在地,红水河主要流域,有红水河最大的峡谷,高山峻岭林立在红水河两畔,形成巨大的峡谷,雄奇而壮丽!现在称龙滩大峡谷。当时我站在山顶,问县领导,古代这大峡谷叫什么名?他回答说叫“大见兮”,我说这名太大气了,为什么要改?他说因为龙滩电站在这,就以龙滩命名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山大水出大人物,红水河养育了东西和他的文学!</p><p class="ql-block"> 去年他获茅奖,我给他发了微信祝贺,在广西,连获鲁奖和茅奖殊荣只有他一个。为他高兴!他应有更大的志愿,这是其中一个。所以他这次获双奖后的第一本小说《城外》要出版,希望用我的油画作品做封面,我是欣喜的,首先他觉得我的作品适合他这本小说的封面要求,与小说有某种文化及审美的契合,他是懂我作品的;再是我的作品的表达得到了另一种艺术形式的无缝对接,并产生一个新的视觉审美形态,这是很美丽的际遇,我期待!</p><p class="ql-block"> 前段,他把出版后的小说封面发给我,还在他的微博上感谢我,我回谢了他!这种美美共美的结合,也算是一桩美事。</p><p class="ql-block"> 前几天,他把湖南文学出版社陈小真先生请摄影师拍的一组《城外》小说封面的照片发给我,又使我意外的惊讶,照片创造了一种新的视觉经验和审美感受,文学、美术、摄影的合体居然能这么美!再次感恩这次际遇!</p> <p class="ql-block">  感谢东西先生,感谢陈小真先生,还有摄影家,使我的作品获得了一种新的艺术生命及灿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