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普伦寺 <p class="ql-block">塔普伦寺隐身于一片原始热带雨林中,一眼望去全是桐油树、小叶榕、大叶榕、板根树等参天大树,鸟鸣啾啾,半隐半现的古寺显得格外神秘又迷人。</p> <p class="ql-block">塔普伦寺是吴哥王朝最辉𤾗时期的国王阇耶跋摩七世在1186年为了供奉其母亲而修建的,故也被称为母庙。它是一所拥有众多高僧、祭司、舞女,兼具佛教寺院和修行道场双重功能的神殿。七世阇耶跋摩将其母当做智慧女神普拉季那般若密来敬奉,寓意为众佛之母;自己即为佛祖代言人。塔普伦寺其规模较供奉其父的圣剑寺小。</p> <p class="ql-block"> 吴哥王朝到了12世纪末,被誉为“胜利者象征”的阇耶跋摩七世即位,统治达23年之久,他开疆拓土,建立了一个空前强大的王国,其版图除真腊(柬埔寨前称)本土外,还包括现在的泰国、老挝和缅甸的一部分以及马来半岛北部。妥妥的成为了东南亚霸主。内政上他强化中央集权,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经济和商贸,民富国强。同时他还大兴土木修建了我们已经游览过的𣵀磐宫、圣剑寺等上百项工程;包括塔普伦寺和都城大吴哥。</p> <p class="ql-block"> 塔普伦寺也和其他吴哥窟遗迹一样随着朝代更迭、内乱外患,终随王朝衰败遭遗弃,被肆意生长的热带森林所覆盖。直到十九世纪中叶该寺被发现时,整座寺庙已被大树的根系缠盘,形成了塔普伦寺林寺一体的独特景观和标签。后来经专家论证认为这些古树也是该庙历史的一部分而一并予以保护下来。</p> <p class="ql-block"> 塔普伦寺虽属于佛教寺庙,但建筑风格尊奉印度婆罗门教和佛教相融合的模式,塑像浮雕精美,几尊打坐佛像的佛头也不知是被异教徒破坏还是被盗,成了无头之佛。</p> <p class="ql-block">曾经建造坚实雄伟的塔普伦寺,与当地人称为蛇树的卡波克树(榕树科)盘根错节,这些粗壮发达的根茎缠绕着梁柱,深入石墙缝隙,裹住窗门,大有压垮崩塌庙宇之势。由一颗小小的种子萌发,历经数百年的茂盛生长,发达的根系向上紧密地缠绕住神庙支撑起大树,向下深深扎入泥土汲取营养水分,滋养着枝干伸向天空茁壮长成了参天大树。</p> <p class="ql-block">根深叶茂的大树与残破的塔普伦寺交错缠绕、交相辉映,蔚为奇观。以至引得著名导演和摄影们前来取景拍片,如《古墓丽影》、《花样年华》就是在这里取了“树包屋”等镜头。游客也纷纷在此留下倩影,乃至有的就是追着电影到此一游。</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塔普伦寺四面佛塔门</h5> <p class="ql-block">在塔普伦寺西门围墙外无意中发现一束神奇的丁达尔光垂直照射下来时隐时现在镜头里,各位妹妹绝不会放过这千载难逢的“佛光拂顶”。</p> 茶胶寺 <p class="ql-block">茶胶寺又称大高神殿,是吴哥古迹中一座金刚宝塔式寺庙,是公元1000年由阇耶跋摩五世兴建的葬庙。这位国王在位期间,修建的很多寺庙都没有完工,也就是今天所说的成了“烂尾工程”,茶胶寺也不例外,即使六世国王接着修建历经两代王朝也没能峻工,具体原因成谜,有传说是施工期神殿遭雷劈,认为此庙不吉利而弃之。</p> <p class="ql-block">茶胶寺的建设布局呈方形,基座系五层叠台,下四层均有一米多宽环形步道平台,最高一层平台上建有中心一塔四隅各一塔的梅花瓣形布局,塔高22米,象征着印度教神话传说中登上天界的须弥山。所以要登上五层叠台再登上塔顶就要攀爬每个台步约60厘米呈70度的陡峭石阶。</p> <p class="ql-block">从茶胶寺已经基本完工的工程看修建的较为精致,从东大门、围墙到基座叠台造型以及少量完成的浮雕均代表千余年前高棉工匠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技术水平,如果该寺能建成无疑是吴哥窟建筑群中漂亮的寺庙之一。</p> <p class="ql-block">登上茶胶寺的塔顶,四周是郁郁葱葱的森林,还能眺望吴哥古城缥缈身影。</p> <p class="ql-block">中央塔顶供奉着可能是后期才修造的三尊神像,一尊不知何意脸被涂抹的黑漆漆的,这三尊像看造型可能是印度教的湿婆神,毗湿奴神和佛教的释迦牟尼佛。</p> <p class="ql-block">茶胶寺的特点和吸引游客纷纷前往参观的关注点就是它的“烂尾”和不完美。它是吴哥窟建筑群中最早全部使用砂岩石建造的,并且充分佐证了其建造工艺是先用石块垒筑起整座建筑,然后再在外墙雕刻佛像、壁画和浮雕。所以茶胶寺被称为吴哥建筑史上的里程碑,“先砌后雕”工艺之物证。</p> <p class="ql-block">茶胶寺还是见证中柬友谊的象征,它和周萨寺均由中国政府出资数干万元,中方技术工人精心按照修旧如旧的施工方案修缮完成的。</p> 通王城巴戎寺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吴哥南门</h5><p class="ql-block">通王城又称大吴哥呈方形布局,由护城河和城墙环绕保护,城墙每边长3千米,周长12千米,高8米,用褐色砂石修筑,东西南北各有一道城门,东门的靠北面还建了一道胜利之门,当年五道门出入用途各异,分着将相王侯三六九等。城门都呈四面佛塔型结构,象征菩萨用慈悲眼光俯视每位进出城门的人。</p> <p class="ql-block">◆护城河上建有大桥连通城内外,桥的两侧各有27尊2米多高的壮汉石雕塑像,一边面目狰狞象征阿修罗(邪恶神);一边面目俊朗象征天神,均搂抱着一条七头巨蛇(俗称为“拔蛇河”像),这是描述印度教神话《搅拌乳海》,简要说就是在毗湿奴神的调和下天神与阿修罗共同搅拌海水成乳,取得长生不老甘露的故事。通王城南门桥上的塑像是吴哥窟同类雕塑保存最完好的,但也可以明显看出有些神头是经修复重新安装的。</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通王城护城河</h5> <p class="ql-block">吴哥王朝史上最著名的君主阇耶跋摩七世主政期间国库丰盈,他要将吴哥城扩建成一座东南亚历史上最宏伟、坚不可摧的国都,工程完工后大吴哥城内建造有宫殿、寺庙、阅兵场、斗象场等等众多建筑,街道宽阔,鼎盛时人口达上百万。大吴哥曾多次毁于战火又几经重建,于1426年终随王朝覆灭被废弃。如今,宫殿等等土木结构建筑早已荡然无存,仅留下战象台、十二生肖塔、巴方寺、巴戎寺等石料建筑的残垣断壁述说着远古的灿烂辉煌。</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战象台(古吴哥阅兵观礼台)</h5><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巴戎寺位于通王城的中心,是已经皈依佛门的阇耶跋摩七世国王在原印度教寺院基础上重新扩建的佛教寺院。该寺修建有东西长160米、南北长140米的长廊,长廊的木质顶棚因年代久远早已朽坏,只留下残垣断壁和一根根石柱让人遐想。入寺的每个台阶两旁均有石狮把守,长廊的护栏由七头蛇石雕围成。</p> <p class="ql-block">巴戎寺底层内外的石壁上刻有精美的浮雕,从高棉征战、生产劳动场景、婷婷仙女、到市井生活、洞里萨湖水上生活等等丰富多彩,值得细细品览,以了解吴哥当年历史轨迹,生产生活状况。</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石壁上栩栩如生劳动场景和仙女浮雕</h5> <h5>▲由于受当时垒砌拱形石顶技术不成熟的限制寺内廊道和房间相当狭小。</h5><p class="ql-block"><br></p> <h5>▲与印度教一样佛教密宗均崇拜生殖,供奉着阳器图腾</h5><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穿过狭窄的内部廊道,进入底层空间狭小的房间多数是空空荡荡,光线暗淡,神龛内的佛像也不见了踪影,只有少数佛龛有供奉者点燃的蜡烛。</p> <h5 style="text-align: left;">▲神龛内铝合金修复支撑在烛光下呈现奇特工艺品造型</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极少的佛堂內存有佛像</h5> 巴戎寺整体外观就如金字塔形塔林建筑,共有三层,目前由日本资助修复中,只有底层向游客开放。最上一层的中心位置是一座最高的圆形宝塔,象征佛祖。按大乘佛法意为在须弥山天上的佛与地上的人世间息息相通。 围绕中心宝塔林立着48座高低不一的佛塔,如同众佛簇拥朝拜佛祖一般。每座塔身上都雕刻着四面佛像,这近200座佛像气宇轩昂,面带微笑,目光平视或俯视,象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慈悲为怀、体恤民情、保佑平安繁荣。据说这些佛像均是按阇耶跋摩七世国王形象雕刻,彰显他是佛祖代言人。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面佛塔上蜚声世界的“高棉的微笑”</h5><p class="ql-block"><br></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5> <p class="ql-block">巴戎寺建造规模在吴哥窟建筑群中仅次于小吴哥,有人把它形容为“高棉工匠用双手塑造和雕刻出的一座山峰”,一展800年前吴哥王朝鼎盛时期的写照。</p> 吴哥寺 <p class="ql-block">吴哥寺又称小吴哥,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庙宇类建筑,是吴哥王朝高棉式建筑的登峰造极之作,也是吴哥王朝古迹保存最完好的,所以被世人视为吴哥古迹建筑群的典范,甚至被直接称其为吴哥窟,成为柬埔寨人民的骄傲和国家象征,以该寺为模版的图案印在柬埔寨国旗🇰🇭和货币之上。</p> <p class="ql-block">吴哥寺是史学界划分的吴哥王朝第二时期代表性人物、开创一代盛世的国王苏利耶跋摩二世(在位1113~1150年)主持修建,他笃诚信奉印度教的保护神毗湿奴,并与其化身自诩。小吴哥工程浩大,动用工匠、民工十多万人,大象数千头,历经近35年才完工。它既是供奉毗湿奴大神的神殿,也是国王归西后的陵寝。</p> <p class="ql-block">小吴哥坐东朝西,占地近170公倾,呈方形布局,外围有护城河,跨过护城河上的“彩虹桥”,内院有南北两座藏经阁,两个莲花池和宽阔的花园绿地,绿树成茵,四周壕沟外的森林郁郁葱葱。通往中央的庙宇圣殿西大门要经过较长一段石板引道,象征从人间迈向神居圣殿朝拜。桥的四周和庙宇外的护栏均为七头那迦(印度神话中的水神和雨神七头蛇)造型石雕构成。</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吴哥藏经阁</h5> <p class="ql-block">吴哥寺庄严匀称,融合了高棉庙宇类建筑学中祭塔和回廊布局精华,比例和谐,无论是建筑技巧还是雕刻艺术均达到极高的水平。庙宇的四周均呈回廊布局且伸展向两翼,回廊四角建有一座截顶宝塔,框成一个四合庭院。中间建有三层叠台金字塔型、象征须弥山金刚坛的宏伟大殿,第一、二层均呈长方形、每层平台均于四周围绕着石砌回廊,廊道内有庭院、藏经阁、壁龛、神座等。第三层方形平台上矗立着五点梅花布局的五座宝塔,中间宝塔高45米(距地面65米),四座较矮小的宝塔分列四隅,宝塔间有游廊相连,塔型仿效印度教金刚座宝塔建造。</p> <p class="ql-block">庙宇的四面均有呈70度陡峭石梯连接每一层,台阶又高又窄,需手脚并用攀登才能够达到外回廊再从石门入内。寓意要攀上神居天界必须虔诚和不辞艰辛。据说法国殖民时期有达官夫人攀爬时不慎摔亡,后被禁用。</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为便于游客攀登及安全新修的楼梯</h5> 宏伟壮观的吴哥寺,结构错综复杂,包括台基、梁柱、回廊、门窗、屋顶、登梯、宝塔等等全部建筑,均是用砂石垒砌,轻则几十公斤,重则十数吨的石块,不用砂浆等任何黏合剂,工匠们全靠手工裁切规整,错缝拼接,重力堆积卯榫等高超技术修造起整座建筑;然后再进行内外部的精雕细刻。时至今日,目睹这一奇迹瑰宝和世界文化遗产。就会由衷钦佩近一个世纪前高棉工匠的聪明才智与超凡的技艺。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层内部一隅</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层外廊</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b>▲一层北回廊800米长反映印度教大神毗湿奴传说的浅浮雕壁画</b></h5><div>吴哥寺留下的文明遗产及杰出的文化价值除了宏伟建筑本身之外,还有引人入胜的石刻浮雕,大到石狮、七头那迦、柱墩、门窗楣栏、金刚宝塔等等;精细到莲花朵朵、婷婷仙女、描写印度教保护神毗湿奴传奇故事,国王带兵出征,民间劳动、生活场景等的浅浮雕壁画长廊等等。这些石刻浮雕场景复杂,手法精致娴熟,画面绚丽,从人物到动植物栩栩如生。展现了当时高棉能工巧匠的卓越艺术才华。</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毗湿奴大战阿修罗(神猴助战)图</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底层南回廊</h5> <h5>有人统计过在小吴哥,表情丰富,仪态万方,曼妙身姿的印度教仙女阿帕萨拉浮雕像有2000多座。</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央金刚宝塔外立面精美的石刻浮雕</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登高俯瞰吴哥寺一隅</h5> 吴哥寺至今在建造上仍然有一些不解之谜,据多国考古学家和建筑学者研究发现它是建造在一片沼泽地之上,当时不具备做到支撑起这庞大建筑地基工程技术,而保持近一个世际不沉降倒塌是使用了多层含有许多气孔的火山石铺设垫底,在此基础上修建庙宇;为了保证火山石地基不倾斜、不偏移采取了在火山石块凿出凹槽,嵌入铁件卯榫工艺。但吴哥方圆千里就没有火山,也没有铁矿,更没有冶炼铁技术,这些火山石、铁件来自何方?多方考证也莫衷一是。 黄昏来临,天色渐暗,小吴哥也将关门谢客,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和终生难忘的情怀,与吴哥寺挥手告别。 游览完吴哥寺,来到一家享誉暹粒的特色餐厅,一边品尝当地特色美食,一边观赏高棉民族舞蹈,十分惬意,为吴哥之行增添了份享乐。 高棉民族舞音乐、舞蹈动作舒缓优美,手势被当地人戏称为“赚(转)三花(划)五”。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活泼有趣的《捞鱼舞》</h5> 斑蒂斯蕾寺 我们把吴哥之行的最后半天,安排游览有“吴哥窟建筑古迹中的明珠”之称的班蒂斯蕾寺。 班蒂斯蕾寺又被称为女王宫,始建于公元967年,完工于阇耶跋摩五世统治时期。主要由前后两任国王的宠臣国师雅吉那瓦拉哈主持修建,也有记载是国王赐予他的修行所。吴哥王朝从未有过女王执政,所以女王宫之称谓是乎不准确。可能与班蒂斯蕾音译是“女人城堡”相关。该寺庙是供奉印度教三大神之一破坏神湿婆的神庙。 班蒂斯蕾寺小巧玲珑,全由朱红色砂石建造,呈三进庭院布局,所以有许多道石门,每个庭院间有莲花池。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位外国朋友摆个poss让我留个影</h5> 女王宫让人称道的亮点一是红色砂石的艳丽;二是门框之上的山形墙和塔峰;三是杰伦无比的石刻浮雕。 女王宫的外部几乎全被精美的石刻浮雕装饰覆盖。从庙门卫士、阿卜娑罗仙女到印度史诗神话描写的神仙妖魔,浮雕刀工流畅细腻,线条纤巧柔美,造型繁复圆润,刻画惟妙惟肖,色彩妩媚艳丽。被誉为“吴哥艺术之钻”。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湿婆大神跳起了破坏之舞</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那罗希摩撕开魔王希兰亚卡西普的胸膛</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湿婆大神降魔灭妖</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守护东方的因陀罗骑三个头白象率兵出征</h5> 女王宫一行堪称吴哥石刻浮雕艺术视觉盛宴之旅。 时光匆匆,我们的暹粒之行结束啦。短短的四天体验了吴哥古城的无限魅力,既有享誉全球的历史遗迹,又有独特的风土人情;感受到高棉帝国灿烂辉煌的历史和文化,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