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八家桥是烔炀河太和堂李氏的开基之地,烔河两岸星罗棋布的李姓村庄,都是自八家桥村开枝散叶而来。邱家巷在烔河鸡鱼河之间的巢湖东北岸,距八家桥直线距离6公里,应该是烔炀河天生堂邱氏的开基之地。太和堂李氏四世祖福公自八家桥迁居邱家巷,把两个开基之地勾联了起来。99年前的李氏宗谱附录了一份合同,为两个村庄的交集作出了历史性的备注。</h1> <h1>根据李氏宗谱(1925)世系记载,明朝初年,李氏冲公自合肥大蜀山清泉涧徙居烔炀河八家桥,遂入巢籍,为迁巢(烔)始祖。冲公生二子,二子又生十一子,瓜瓞绵绵,生生不息。八家桥是个溪流环绕的小村落,容不下人口的日益增添,播迁四方便成了李氏后裔明智的选择。四世祖福公分居邱家巷,估计就是这个大背景下的缩影。</h1> <h1>福公分居邱家巷的契机,最大的可能是联姻,因为李谱记载福公配氏陶,而陶姓正是邱家巷村第二大姓。至于福公是先娶陶氏后迁邱村,还是先迁邱村后娶陶氏,李谱没有记载,陶谱没有找到,自然也就无从考证了。</h1> <h1>福公分居邱家巷的时间,李谱也没有记载,但我们可以根据其他线索分析推导。拙作《烔炀李谱札之九:李氏巢湖太和堂与肥西青莲堂之渊源》中,对李氏五世祖茂公生活年代做过推导,其方法在这里应该也能适用。李谱世系有确切生卒记载的,自清乾隆丁亥年(1767)十五世文奎公始。结合合肥青莲堂李氏宗谱(1927)之茂公次孙“衢公,天启丁卯科举人(1627),字二则”记载,按照古代代际约数25年推算(一般在22-30年之间),则五世茂公大约出生于明嘉靖(1522-1566)初年。五世茂公是四世福公的嫡堂侄,两人年龄差一般情况下应不会超过两个代际约数,由此推算,福公当出生在明弘治正德年间(1487-1521)。也就是说,福公分居邱家巷,距今最早可能已越500年。</h1> <h1>李氏宗谱(1925)目录显示,福公的世系属“贵兑公支下东林公派”,排列在卷十一后半部。遗憾的是,李氏宗谱(1925)全套24卷目前只找到15卷,载有“贵兑公支下东林公派”(贵兑公是福公父亲,东林公是福公独子)的卷十一,赫然在失逸的9卷之列。福公后裔在邱家巷的500年历程,我们现在已经难以细细阅览。好在1925年的李氏宗谱附录的合同,又让我们得以管窥一斑。</h1> <h1>这份李氏与邱氏订立的合同附录在李氏宗谱(1925)卷一末尾,全文如后:“兑公支下祖茔,坐落邱家巷村東,東至西五十八步,北至南六十五步。附刻与邱姓合同字 同治十三年(1874)七月十五日,憑中立合同字。缘李姓祖茔坐落邱家巷東,與邱姓宗祠毗連,邱祠後牆外即係李瑩。向無园基,邱於後牆外另築土墙,保護磚牆。原無他害,但恐日久,子孫執为已有,向後添造,未免與李茔有碍。業經我等验明,嗣後李願不傍邱祠種樹據為己有,邱亦願不於磚牆滴水外復行築立土墙。今立一樣两紙,邱天生堂、李太和堂各軌一纸,永远存照。 中人黃海樓、唐少鴻、葉靜菴、李枕流、方雨三、金馥庭、陶理齋、祖階平仝立。”</h1> <h1>这份订立于1874年的合同载明,兑公支下祖茔坐落在邱家巷村东边、邱氏宗祠后墙之外,“与邱姓宗祠毗连”,面积约13亩(“東至西五十八步,北至南六十五步。”古代一步约为1.5米)。福公分居邱家巷至1874年已经300多年,有这样一爿13亩大小的祖茔地,亦不足为奇。但这种前为邱祠后为李茔的布局,是如何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形成的,今人无法知晓,期间不排除有曲折故事。</h1><p class="ql-block"><br></p> <h1>合同的订立缘由,即“邱於後牆外另築土墙,保護磚牆。原無他害,但恐日久,子孫執为已有,向後添造,未免與李茔有碍”,可见此合同的订立或许由李氏提起。见证合同订立的八位中人,应该都是镇上的著名绅董,并为邱李双方所认可,否则也不能达成“嗣後李願不傍邱祠種樹據為己有,邱亦願不於磚牆滴水外復行築立土墙”的共识。</h1> <h1>与这份合同一并收录的,还有一份年代更久的李氏与陶氏签订的地契:“庚葆公祖遣一契,買陶文選蘆塘岡上大長麥田一連八坵,弓丈實種四斗五升五合;新塘埂下二路秧田一坵,實種五升六合,共大小田九坵,共種五斗一升一合,隨田秋糧四升二合三勺。其田均係新蘆二塘使水。乾隆四十六年(1781)七月十九日 憑中人成宏元、陶惟三、龍三、有三、全三、以中、文开、崇年同見 又村東屋基一連兩塊,門朝西,公巷出入,四址有牆为界。又東冈頭棉地二坵,約種四斗,内有先人墳二塚,無碑。”</h1> <h1>以上契约时间明确,但人物与地点背景模糊,庚葆公是否福公在邱村的后裔、陶文选是否邱村之人皆无明示。不过我们似乎可以根据契约收录在合同之后的排列关系,来作一个同一性判断。也就是说,无论是合同还是地契,都揭示了太和堂李氏与邱家巷村的融合关系,都反映出福公后裔在邱家巷村繁衍生息的轨迹。</h1> <h1>为写这篇谱札,我曾几次走访邱家巷,其中一次唐平老师还为我安排了邱村在镇上开面馆的李军民师傅做向导。走访的结果,是邱村已无福公后裔,邱氏宗祠与李氏祖茔也都没了踪迹。现在的邱家巷,依然是邱陶李成等姓杂居,但此李非彼李,而是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迁入邱家巷村的后李村诗酒堂李氏后裔,与八家桥村太和堂李氏同姓不同宗。</h1><p class="ql-block"><br></p> <h1>太和堂李氏在邱家巷村繁衍生息数百年,却在近现代不到100年的时间里销声匿迹,其间究竟有什么鲜为人知的秘密?</h1> (甲辰二月十五,2024年3月26日,星期二,于合肥北城滨河苑卧书斋) 【作者简介】凌志,笔名天高云淡天,生于1957年,老家巢县烔炀河,现居合肥北城东。崇尚公平正义,追求健康快乐。喜欢走走看看,爱好写写玩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