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国电影博物馆,于2005年12月29日落成,主体建筑以黑色为基础色,外层装饰有镂空图案的金属板,2007年2月10日对公众开放。其占地52亩,建筑面积近3.8万平方米,是展示中国电影发展历程、博览电影科技、传播电影文化和进行学术研究交流的艺术殿堂,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家级电影专业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中国电影博物馆设21个展厅和一个公共活动期展示区,还设有5个影厅,1个巨幕厅,同时容纳1000多人观影。</p><p class="ql-block">博物馆展览总面积约为13000平方米,展出涉及电影1500余部、介绍电影工作者450多位、图片4300余张、馆藏品14万余件。</p> <p class="ql-block">中国电影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一层为奋斗新时代主题展厅和园厅。</p><p class="ql-block">二层和三层为电影艺术展览区(1一10厅),即常设旳《百年历程,世纪辉煌》展览。展示了中国电影百年发展历程,展出了不同时期、各个阶段电影的发展和广大电影工作者的重要艺术成就。</p><p class="ql-block">四层为电影技术博览区(11一20厅),由“电影拍摄、电影美术、电影特殊摄影、传统电影特技、数字特技、电影录音、电影剪辑、电影洗印、电影动画、形形色色的电影”组成。是以展示电影制作技术和电影知识,揭示电影制作的奥秘为主要内容。</p> <p class="ql-block">24年3月10日,观览了中国电影博物馆(1一3层)的电影艺术展览区(1一10厅);4层的电影技术博览区(11一20厅),遗憾的留给下次再观览。</p> <p class="ql-block">进入门厅,经过安检,顺着一条走廊至园厅,走廊两侧的墙壁上是众多电影工作者的手印和留言。</p> <p class="ql-block">田华</p> <p class="ql-block">周迅</p> <p class="ql-block">张艺谋</p> <p class="ql-block">香港演员</p> <p class="ql-block">走廊两侧陈列许多电影制作中的各种设备和旧式放映机</p> <p class="ql-block">双片盘35mm电影放映机</p> <p class="ql-block">1878年电影诞生的条件之一是感光胶片被发明,百年来,电影的每一次革新都与科技更迭关联,电影胶片时代也不可避免,2016年10月,胶片电影退出了中国电影主流市场,被数字电影所替代。</p> <p class="ql-block">园厅</p><p class="ql-block">进入园厅就让人震撼,园厅是一个上下贯通的大厅,也是电影博物馆知名度最高的地方之一,由竖直大屏幕、地面屏幕、环形墙壁屏幕组成。三块屏幕循环播放祖国大好河山的绚丽景色,光影交错,五彩缤纷,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360度的环形屏幕播放的画面一直在变换,吸引很多游客观赏拍照。呈螺旋形的环形屏幕还配有步行道,可以沿着屏幕画面一路向上走到四楼。</p> <p class="ql-block">位于园厅正中的竖直大屏幕,立面显示屏高24米,宽9.5米。</p> <p class="ql-block">园厅地面的异形显示屏为695平方米,随着多变的美图,人似在画中行。</p> <p class="ql-block">从一层园厅到二层展览室是段直梯</p> <p class="ql-block">中国电影博物馆常设展览《百年历程、世纪辉煌》,陈列展出的内容,以图文介绍和场景展示为主,也有一些搭建的场景和小的互动设施。</p> <p class="ql-block">中国电影开拓者</p><p class="ql-block">左起:任庆泰、郑正秋、黎民伟、夏衍、袁牧之。</p> <p class="ql-block">二层(1一4厅)</p><p class="ql-block">第1厅:电影的发明</p> <p class="ql-block">电影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电影是光与影的艺术,它通过光把胶片上的影像投射在银幕上,创造出一个虚拟的“真实”世界。我们在银幕上所看到的那些生动的艺术形象,也正是由光和影创造出来的,因此,光与影是电影存在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古人对光与影的认识</p><p class="ql-block">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年一476年),古人就对光与影的关系有了生动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手影图</p><p class="ql-block">可以看作是人类较早对于光、影作用的领悟。</p> <p class="ql-block">最早表现运动的图画</p><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的壁画以及陶器上,己出现描绘运动的图形,这是古代人最早追求表现运动形象的记载。</p> <p class="ql-block">灯影戏</p><p class="ql-block">又叫“皮影戏”,是利用光和影子表演的戏曲,被认为是最早的电影。</p><p class="ql-block">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到宋代发展成为独立的戏曲艺术形式,常常在节日和婚庆等场合上演,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p><p class="ql-block">在皮影戏中,用兽皮或纸板制成的彩色影偶形象,在灯光的照射下透过影窗呈现给观众,艺人则在幕后超控影偶,同时伴随着音乐和演唱进行戏曲表演。</p> <p class="ql-block">影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灯影戏《秦香莲》</p> <p class="ql-block">走马灯</p><p class="ql-block">是中国古代花灯的一种,因热空气对流驱动叶轮转动这一特色而得名。</p><p class="ql-block">走马灯点燃之后,上升的气流驱动此灯旋转,灯屏上即出现人马追逐、物换景移的连续图面,可以演绎简单的故事情节。。</p> <p class="ql-block">故宫收藏的幻灯机</p><p class="ql-block">幻灯:是用光线很强的光源,通过一种透镜,把图像投到白幕上,光源初时为蜡烛,后为油灯、汽灯,最后为电光源。</p><p class="ql-block">幻灯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将图片投影与银幕上的光学放大设备,由光源、聚光镜、放映镜头等部件组成。</p><p class="ql-block">故宫收藏的幻灯机,是18世纪传入清宫的。</p> <p class="ql-block">“法拉第轮”理论</p><p class="ql-block">在我们眼前每秒钟以25格画面(从前是16格画面)的数度转动的影片,之所以能给我们一运动的幻觉,是因为反映在我们眼膜上的形象不会立即消失的缘故。我们眼睛的这一特点(或者说这一缺点)一一即形象在眼膜上的滞留性,可以使一块燃烧的木炭在挥动时变成一条火带。</p><p class="ql-block">1824年,英国彼得·马克·罗杰特研究此现象並提出了“规觉暂侈”原理,即关于人类所具有的视觉暂留功能及其与运动物体的关系,这个理论是电影发明的科学基础。</p> <p class="ql-block">电影的人文主义基础</p><p class="ql-block">再现人类活动的真实情景一直是人类一个古老的愿望,它也是电影发明的人文主义基础。</p><p class="ql-block">在电影发明之前,人们发明了许多活动图画装置,尝试通过各种方式样让静止的画面“活动起来”,从各种能够“动起来”的形象到早期活动图画艺术的出现,都为后来电影的发明奠定了基础,世界上许多科学家都为此做出来贡献。</p> <p class="ql-block">魔灯</p><p class="ql-block">17世纪,德国人阿特内修斯·基歇尔发明了魔灯,它的光源来自一支蜡烛。</p> <p class="ql-block">幻盘</p><p class="ql-block">1825年,英国人约翰·A·珀瑞思发明了幻盘(留影盘):圆盘的一面画了一只鸟,另外一面画了一个空笼子,当圆盘被旋转时,鸟在笼子里出现了。</p> <p class="ql-block">诡盘</p><p class="ql-block">1832年,比利时教授约瑟夫·普拉图发明了诡盘(即圆盘活动影像镜),它可以让人从一只圆盘的缝隙里看到活动画面。</p> <p class="ql-block">戴达镜</p><p class="ql-block">1834年,英国人威廉姆·乔治·霍尔纳发明了戴达镜。</p> <p class="ql-block">戴达镜的工作原理:是在一只圆通状的内壁中贴上画有一系列分解动作的图画,圆筒旋转时可以从缝隙中看到连续活动的图像,也就是把图片变成能动起来的技术。</p> <p class="ql-block">活动视镜影视机</p><p class="ql-block">1879年,法国人埃米尔·雷诺发明了活动视镜影戏机。</p> <p class="ql-block">电影的科技基础</p><p class="ql-block">电影的发展离不开现代科技的发展,西方工业革命为人类带来了电力和新的照明,随着19世纪问世的照相技术的发展、胶片的发明以及机械设备的改进,一种新的技术一一“电影”,终于在人类工业文明的进步中脱颖而出。</p> <p class="ql-block">19世纪30年代,法国的舞台美术师路易斯·达盖尔发明了造相制版工艺。它使被拍下来的影像可以保留在金属板上。1839年,照相技术正式推出,它是电影发明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技术基础。</p> <p class="ql-block">1849年,朗根海姆兄弟试验成功了玻璃板照相。</p> <p class="ql-block">1878年,乔治·伊斯曼发明了软胶片,为电影的发明打下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爱迪生,著名发明家,他在电影方面也有很多发明:</p><p class="ql-block">1890年发明了活动影像摄影机;</p><p class="ql-block">1891年与别人合作发明了活动摄像规窥镜,可供一个人观看;</p><p class="ql-block">1892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机械录音和原音的有声电影;</p><p class="ql-block">他所使用的胶片的宽高比1:33:1已及每格打四个孔的规格一直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1895年,伍德维尔·莱瑟姆发明“抓片爪”。</p><p class="ql-block">抓片爪是放映机上的胶片间歇运动控制装置,它解决了拍摄和放映时,电影胶片需要在“一停一走”的间歇中运动,是电影发明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p> <p class="ql-block">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电影机,因其综合了此前各种电影装置的优点,并且第一次把电影画面连续放在银幕上,而且还能正常还原被摄体的动作。电影正式诞生。</p> <p class="ql-block">世界第一部电影《工厂大门》</p> <p class="ql-block">第2厅:中国电影的诞生和早期发展</p> <p class="ql-block">电影发明后的第二年,即1896年8月11日,位于上海闸北唐家弄的徐园公开卖票放映电影《西洋影戏》,这是中国最早的电影放映。</p> <p class="ql-block">中国电影的诞生</p><p class="ql-block">1905年秋,民族实业家任庆泰的丰泰照相馆与京剧艺术大师谭鑫培合作,摄制了京剧《定军山》的片段,并在北京前门外大栅栏的大观楼影戏院放映。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它的拍摄和放映,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p> <p class="ql-block">早期经典影片剧照</p> <p class="ql-block">电影放映渐成规模,上海、北京等地出现了多家电影放映院。</p> <p class="ql-block">早期的电影拍摄尝试</p> <p class="ql-block">1913年,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p> <p class="ql-block">郑正秋,中国著名的电影开拓者,1913年,他就是在这张书桌(原件)上写出了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的剧本。</p> <p class="ql-block">1918年7月,第一个中国人自己投资建立的电影机构一一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在上海成立。</p><p class="ql-block">该部拍摄的部分电影剧照。</p> <p class="ql-block">1925年,中国第一部完整的电影文学剧本《申屠氏》,由明星公司编剧顾问洪深创作。</p> <p class="ql-block">从20年代中期起,中国电影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景象,电影公司相继成立,制片生产能力迅速增长。到20年代末期,社会片、论理片、爱情片、神怪武侠片等各种电影创作类型都逐渐成熟。同时电影制片业形成了“明星”、“天一”、“大中华百合”三家电影公司鼎力的格局。</p> <p class="ql-block">明星影片公司</p> <p class="ql-block">天一影片公司</p> <p class="ql-block">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p> <p class="ql-block">友联影片公司</p> <p class="ql-block">摄影师张玉亭当年使用过的百代摄影机</p> <p class="ql-block">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片电影诞生</p><p class="ql-block">20年代末世界电影开始进入有声时代,从无声到有声,电影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方法发生了重大转变。1930年,中国电影界引进国外的相关技术,进行了有声电影的试制。</p><p class="ql-block">1931年,明星影片公司制作岀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主演:胡蝶。</p> <p class="ql-block">30年代出版的胡蝶画册</p> <p class="ql-block">第3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国电影</p> <p class="ql-block">油画:《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电影》→作者:许宝中。</p><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负责上海地区文化工作的翟秋白主持文委会议,讨论电影界的工作,并批准进入电影界的共产党员人选。</p> <p class="ql-block">第一部分:左翼进步电影创作</p> <p class="ql-block">《十字街头》→主演:白杨、赵丹</p> <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抗战时期的电影</p> <p class="ql-block">大后方的抗战电影</p> <p class="ql-block">第一部抗战电影《保卫我们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1935年5月24日,抗战故事片《风云女儿》上映,影片以抗日救亡为主题,讲述了在抗战时期只顾享乐的诗人辛白华最终因为挚友梁质夫的牺牲而投入抗战的故事。其电影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p><p class="ql-block">聂耳作曲场景。</p> <p class="ql-block">《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以奔放的革命热情和激昂的旋律,唱出了时代的声音,影响深远,成为广泛流行的革命歌曲之一。1949年9月21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决定将其定为国歌。</p> <p class="ql-block">1938年秋,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延安电影团,拍摄许多抗战纪录片,留下历史宝贵的资料。</p> <p class="ql-block">抗日根据地的电影放映员</p> <p class="ql-block">第三部分:解放战争时期的电影</p> <p class="ql-block">国统区拍摄许多进步电影</p> <p class="ql-block">1947年,抗日战争的代表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主演:白杨、淘金。</p> <p class="ql-block">1945年10月1日,在东北解放区建立第一个人民电影事业的综合基地一一东北电影公司,1946年10月1日,更名为东北电影制片厂。</p> <p class="ql-block">人民电影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p> <p class="ql-block">人民电影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p> <p class="ql-block">人民电影第一部科教片:巜预防鼠疫》</p> <p class="ql-block">人民电影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p> <p class="ql-block">第4厅:新中国电影的创建与发展</p> <p class="ql-block">长春电影制片厂建厂初期的厂标:仿铜工农兵雕像。</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文化部设置了电影事业管理局,并陆续建成长春、北京、上海、八一等电影制片厂,成为中国电影的主要制片基地。</p> <p class="ql-block">1949年,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p><p class="ql-block">影片讲述了东北某铁路工厂,为支援解放战争,克服重重困难,抢修松花江大桥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1956年,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祝福》</p><p class="ql-block">祥林嫂(白杨饰),遭受主人的责骂被赶出鲁家,过着流浪乞讨的生活,最后惨死在风雨交加之中。</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银幕上塑造了一批工农兵的崭新形象,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周恩来总理称赞为“新中国人民艺术的光彩”。</p> <p class="ql-block">环形展柜中展岀了100个彩塑,他们是从建国后近700部国产故事片里选岀的代表性艺术形象,也是广大观众最喜爱的人物。</p><p class="ql-block">彩塑由天津电影制片厂设计,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制作。</p> <p class="ql-block">《英雄儿女》→王成(刘世龙饰)</p> <p class="ql-block">《野火春风斗古城》→银环(王晓棠饰)</p> <p class="ql-block">《早春二月》→肖涧秋(孙道临饰)、陶岚(谢芳饰)</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电影画报</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电影票</p> <p class="ql-block">三层:(5一10厅)</p><p class="ql-block">第5厅:改革开放新学期的中国电影</p> <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新学期的中国电影百花齐放,各类题材电影欣欣向荣。</p> <p class="ql-block">名著改编电影:《茶馆》</p> <p class="ql-block">戏曲电影:《五女拜寿》</p> <p class="ql-block">喜剧电影:《不见不散》</p> <p class="ql-block">武打电影:《十面埋伏》</p> <p class="ql-block">农村题材电影:《秋菊打官司》</p> <p class="ql-block">少数民族电影:《一代天骄一一成吉思汗》</p> <p class="ql-block">惊险样式电影:《紧急迫降》</p> <p class="ql-block">重大现实题材电影:《生死抉择》</p> <p class="ql-block">改革题材电影:《花园街五号》</p> <p class="ql-block">当代先进人物题材电影:《焦裕禄》</p> <p class="ql-block">军事题材电影:《大决战》、《大转折》、《大进军》。</p> <p class="ql-block">警员生活电影:巜龙年警官》</p> <p class="ql-block">情感题材电影:《和你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青年生活题材电影:《庐山恋》</p> <p class="ql-block">第6厅:美术电影</p> <p class="ql-block">中国美术电影主要包括动画片、木偶片、剪纸片和其它多种以美术造型手段表现的影片。尤其水墨动画片、剪纸片在世界影坛占有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1926年,在上海天通庵路三丰里的一间七平方米的亭子间里,万氏兄弟利用简陋的设施和一台“安赖蒙”木壳摄影机,完成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天宫》。亭子间于1932年“1·28”事件中毁于日军炮火,现为复原场景。</p> <p class="ql-block">1949年以来,动画片健康蓬勃发展,至今共拍摄的400多部(集)。</p> <p class="ql-block">1950年,新中国第一部动画片:《谢谢小花猫》。</p> <p class="ql-block">1955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p> <p class="ql-block">1955年,木偶电影片:《神笔》。</p> <p class="ql-block">1958年,中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p> <p class="ql-block">1961年,新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大闹天宫》。</p> <p class="ql-block">1961年,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p> <p class="ql-block">1963年,剪纸电影片:《金色的海螺》。</p> <p class="ql-block">新时期的美术片:黑猫警长、天书奇潭、葫芦兄弟。</p> <p class="ql-block">第7厅:儿童电影</p> <p class="ql-block">从1922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共拍摄了22部儿童故事片。这些影片从不同的侧面反映着各阶层儿童少年的生存状态和悲剧命运。最广为人知的是《三毛流浪记》。</p> <p class="ql-block">解放后,电影工作者以高昂的热情把战争年代中可歌可泣的少年英雄事迹搬上银幕。这些小英雄勇敢机智、活泼可爱,深受广大观众尤期少年儿童的喜爱。</p> <p class="ql-block">《闪闪红星》中潘冬子的服装</p> <p class="ql-block">画家还将银幕上的小英雄事迹改编成《电影联环画》。</p> <p class="ql-block">第8厅:科学教育电影、译制电影、新闻电影</p> <p class="ql-block">科教片充分运用电影的艺术和技术手段,深入浅出的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普及和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科教片力求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p> <p class="ql-block">1935年,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科胶片:《农人之春》。</p> <p class="ql-block">1936年,中国第一部彩色科教片:《民国25年之日食》。</p> <p class="ql-block">1948年,人民电影的第一部科教片:巜预防鼠疫》。</p> <p class="ql-block">外国语影片的译制</p><p class="ql-block">电影传入中国之后,译制片的雏形逐渐形成,新中国的译制片事业得到迅速发展,1949一1965年间我国译制外国电影高达775部,平均每年45部。</p> <p class="ql-block">1949年,新中国译制的第一部电影片:《普通一兵》,其主要译配人员合影和他们的签名。</p> <p class="ql-block">右:《普通一兵》的翻译孟广钧荣获的金质奖章。</p><p class="ql-block">左:《普通一兵》小人书</p> <p class="ql-block">民族语版的译制电影</p><p class="ql-block">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大部分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将汉语影片译制成少数民族语音,对促进民族团结、加强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1950年,第一部民族语译制片:《内蒙人民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新闻记录电影</p><p class="ql-block">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像档案,同时又以其特殊的艺术审美性感染着广大观众。</p> <p class="ql-block">1950年,中国苏联合拍第一部彩色纪录片:《中国人民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1951年,大型纪录片:《大西南凯歌》,是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的实录。</p> <p class="ql-block">第9厅:香港、澳门地区电影</p> <p class="ql-block">1913年,香港第一部短故事片:《庄子试妻》。</p> <p class="ql-block">1925年,香港第一部长故事片:《胭脂》。</p> <p class="ql-block">1913一2005年,香港生产影片950余部。</p> <p class="ql-block">李连杰在《少林寺》中饰演觉远时穿过的僧服。</p> <p class="ql-block">《精武门》场景中的蜡人,是剧中人陈真(李小龙饰),场景内容为陈真飞身跃起冲向敌人。</p> <p class="ql-block">澳门影片剧照</p> <p class="ql-block">第10厅:台湾地区电影</p> <p class="ql-block">1925年,台湾地区第一部故事片:《谁之过》</p> <p class="ql-block">蜡像是台湾地区电影的开拓者刘喜阳,《谁之过》影片的编剧、导演、演员。</p> <p class="ql-block">《汪洋中的一条船》</p><p class="ql-block">该场景为片中男主角郑丰喜(秦汉饰)和妻子(林凤娇饰)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妈妈再爱我一次》电影,1990年在内地放映,曾轰动一时,因为它还原了母子之间最为真实的情感,尤其是电影中的插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更是催人泪奔。</p><p class="ql-block">“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投进了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没有妈妈最苦恼,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p> <p class="ql-block">《妈妈再爱我一次》影片中妈妈黄秋霞(杨贵媚饰)的服装。</p> <p class="ql-block">在厅廊展柜中,陈列银幕中的著名人物雕塑像。</p> <p class="ql-block">小红(周旋饰)一一《马路天使》</p> <p class="ql-block">阮嫂(阮玲玉饰)一一《神女》</p> <p class="ql-block">喜儿(田华饰)一一《白毛女》</p> <p class="ql-block">董存瑞(张良饰)一一《董存瑞》</p> <p class="ql-block">李向阳(郭振清饰)一一巜平原游击队》</p> <p class="ql-block">邓世昌(李默然)一一《甲午风云》</p> <p class="ql-block">朱老巩(崔嵬饰)一一《红旗谱》</p> <p class="ql-block">华家芳(王丹凤饰)一一《女理发师》</p> <p class="ql-block">李侠(孙道临饰)一一《永不消失电波》</p> <p class="ql-block">林则徐(赵丹饰)一一《林则徐》</p> <p class="ql-block">南霸天(陈强饰)一一《红色娘子军》</p> <p class="ql-block">副社长金花(杨丽坤饰)一一《五朵金花》</p> <p class="ql-block">秋菊(巩俐饰)一一《秋菊打官司》</p> <p class="ql-block">照片是用手机拍的,只为记录,备存自赏。</p>